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解决目前茶叶在揉捻过程中揉捻质量不稳定的问题,以6CR-40型茶叶揉捻机为研究对象,基于Solidworks对茶叶揉捻机进行三维建模,运用离散元仿真软件EDEM对茶叶揉捻机的揉捻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探求各试验因素对茶叶揉捻机性能指标的影响规律。运用二次正交旋转试验,通过Design-Expert软件进行优化求解,获得揉捻质量最佳的结构参数组合。结果表明,当揉桶转速为42 r·min-1、棱骨高度为10 mm、揉盘倾角为3.8°时,茶叶的成条率为88.55%、碎茶率为1.83%。茶叶揉捻机具有较好的揉捻质量。验证试验结果与仿真优化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揉捻是绿茶初制工艺的一个重要工序。杀青叶经过揉捻作用,发生了物理变化和生物化学变化,茶叶成品的色、香、味、形便初步完成。因此,茶叶揉捻的好坏,直按关系到茶叶产品的质量。 用机器揉捻,必须满足这几个要求:(1)揉捻茶叶具有一定的运动规律,翻转性能良好。(2)茶叶运动时,机器的搓揉能力很强,有较强的紧条作用。性能好的机器,应能缩短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茶叶产业创新发展过程中,技术设备的创新与融合已经成为当前茶叶产业发展的关键,揉捻作为茶叶加工制作过程中的重要程序,使用相关机械装置所实现的揉切机理状况直接关系到茶叶生产效果。研究茶叶揉捻机械装置中的揉切机理,优化具体的电子参数,其将为当前茶叶产业优化创新提供重要支撑。本文拟从茶叶揉捻机械装置的应用背景分析入手,结合茶叶揉捻机械装置揉切机理分析,从而探究茶叶揉捻机械装置电子参数优化机制。  相似文献   

4.
薛红肖  李娟 《福建茶叶》2016,(12):188-189
揉捻是茶叶初制塑形非常重要的一道工序,通过揉捻形成茶叶紧结弯曲的外形和更加完善的内质,对茶叶的出品来说至关重要。在茶叶的揉捻中,成条率随揉捻时间的增加呈现出的是数学二次曲线的变化规律,所以我们只有更好地应用数学模型对茶叶揉捻的形态变化进行分析与研究,才能将揉捻的时间控制在最合适的区间范围内,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茶叶的品质。  相似文献   

5.
科技简讯     
双速定时数字显示的茶叶揉捻机为了满足制茶工艺要求,茶叶揉捻机在揉捻不同嫩度的茶叶以及茶叶揉捻的不同时间,都需要不同的转速,以保证揉出的茶叶具有良好的条索与品质。四川省农机研究所和重庆市江津茶机厂设计制造成  相似文献   

6.
揉捻是茶叶加工的一个重要工序,对形成茶叶的优良品质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国内外茶叶揉捻机的现状,对目前揉捻机的揉盘凹倾角、揉桶转速、棱骨数量等关键结构参数的优化研究进行了论述,分析了连续化揉捻、自动加压、自动进(出)料等结构创新及自动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论述了当前茶叶揉捻机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正揉捻几乎是所有茶类加工不可或缺的工序,目的是使茶叶紧结成条,体积缩小,外形美观,同时使茶汁部分溢出,利于干茶冲泡。茶叶揉捻使用的设备是茶叶揉捻机,它的发明及在我国的研制推广,经历了极为漫长和艰辛的岁月。一、从我国茶叶的人工揉捻谈起中国的茶叶加工,千百年来一直停留在手工作业状态。揉捻作业是用竹编篾片铺在桌面或置于宽凳上,用手工在篾片上揉搓使茶叶成形。一些无法用手工揉捻成形的粗老茶  相似文献   

8.
丁小宽 《福建茶叶》2016,(12):399-400
受当今"全民健身"理念的影响,人们对自己身体保健的意识逐年增强,生产的过程即是锻炼的过程。制茶技艺中的茶叶揉捻,便是对人的上肢力量锻炼方式之一。文章介绍了茶叶制作过程中的揉捻的过程,从整体茶叶制作过程中,解析了揉捻所处的地位、起到的作用,并介绍了揉捻的基本动作要领。重点分析了茶叶揉捻动作,对上肢力量的锻炼方式和锻炼效果。以具体案例为依托,解读了茶叶揉捻在上肢力量运动锻炼中的应用。最后,对茶叶揉捻融入上肢力量运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揉捻机的型式较多,而曲臂回转式茶叶揉捻机通常由传动、揉盘、加压三部组成。传动部,中、日两国茶叶揉捻机基本一致,都通过蜗轮、蜗杆,或齿轮副减速,带动曲臂回转。只要抓住揉盘、加压这两部分,各自的特点就显示出来。中、日两国的揉捻机特点是由各自的茶叶风格、制茶工艺过程以及机械制造水平所决定的。笔者认为,研究和讨论以下的问题,对于提高我国揉捻机水平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茶叶萎凋叶揉捻的基本目的是破裂叶細胞,使挤出細胞汁于叶表上而为揉捻叶的醱酵創造有利条件。除此,叶子在揉捻机里揉捻成条使能符合于成条外表形狀的要求。茶叶揉捻的机器—揉捻机(除第一次揉捻采用开口式揉捻机外)均用有压力,被应用于萎凋叶第二次和第三吹的揉捻时。通过压力使茶叶揉捻得更好,也就是說要加强萎凋叶的破碎。利用压力的週期—15分鐘,而最先10分鐘施压视萎凋叶萎凋程度和投入量多少而定。萎凋过度的叶子需要較重的压力,相反的萎凋不足就要較輕的压力。最后5分鐘的揉捻則不用压力。  相似文献   

11.
马文桂 《中国茶叶》2010,32(1):29-30
揉捻是茶叶初制加工中极为重要的一个过程,它的好坏决定了成茶品质的优劣。目前,茶叶加工中的揉捻原理基本相同,均是让杀青(或萎凋)叶团在由揉桶、压盖和揉盘组成的揉捻空间中,利用曲柄连杆机构带动揉桶在揉盘上做匀速平行圆周运动,茶叶受到揉桶、  相似文献   

12.
揉捻的目的是使茶叶细胞破坏,卷紧条索,是茶叶制造中一道决定外形的重要工序。当前,我国主要应用的是盘式揉捻机,其型号繁多,但原理基本相同,都是由作等速回转的曲柄带动揉桶,在揉盘上作水平的平行移动。揉桶内的茶叶不断翻动、揉搓、卷压,以达到揉捻的目的。显然,揉捻机的  相似文献   

13.
一、茶叶揉捻机的安装绿茶初制厂在安装茶叶揉捻机时,必须注意下列事项: (一) 建立专业队伍; “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在进行机器的安装时,必须在发动群众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建立必要的专业队伍;实行领导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三结合,分工协作进行安装。 (二) 根据绿茶初制工艺流程确定揉捻工段; 要进行茶叶揉捻机的安装,首先必须根据茶叶初制厂的工艺设计,或者已建成的厂  相似文献   

14.
一、揉捻机跑茶的现状传统的盘式茶叶揉捻机使用的历史很长,型号也较多,但在揉捻过程中,都普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跑茶现象。揉捻作业时,揉盘边缘经常堆积着许多跑出来的揉捻叶,这必然影响揉捻程度的均匀性,并使碎茶率增加,从而降低了茶叶的商品价值,同时还增加了操作工人“扫茶”的劳动负担。据有关技术资料介绍和机型调研情况表明,目前国内外都在寻求解决跑茶的技术措施。在日本,有的揉捻机上配有扫叶装置;在国内,早年乃至现今生产使用中,也有将揉桶下端捆扎一圈密密的棕毛刷,借以完成扫茶动作;在部标NJ143-77《茶叶揉捻机技  相似文献   

15.
茶树品种的选育鉴定,或进行其它科研项目,因试验小区鲜叶的产量有限,所以制茶时不能用现行的茶叶揉捻机进行揉捻。唯一办法,就是借助于传统的手工揉捻。手工揉捻由于不同的制茶人员,不同的揉捻次数,和各次揉捻的不同压力、时间等因素往往造成试验茶加工过程的人为差异。为了减少人为误差,应用机械代替手工揉捻,杭州茶叶试验场于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茶叶的加工技术也集机电一体化、计算机、智能控制和现代保鲜等多种技术于一体,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工使茶叶品质优化。目前国内茶叶揉捻机存在自动化程度较底、适应性较差、揉捻质量不高等问题,对于不同茶种、叶质和叶量,不能在加工工艺上进行调整,所以有必要研究一种适应性强的茶叶揉捻机。  相似文献   

17.
科技简讯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在福建省福鼎茶机厂的协助下,研制成功了CR—16型小型茶叶揉捻机(见下图),该机主要用于少量条形茶的揉捻作业。 CR—16型茶叶揉捻机由揉桶(内径160毫米)、揉盘(直径300毫米)、加压机构、传动机构和机座等主要部件组成。  相似文献   

18.
<正>本刊讯由浙江春江茶叶机械有限公司经过近2年的创新设计和研发,试制的双搓动茶叶自动揉捻机组经性能试验、生产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目前已投入小批量生产和推广使用阶段。揉捻机是茶叶初制加工的关键设备之一,茶鲜叶经杀青后进入揉捻加工,促使茶叶成条,破坏叶组织细胞。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25、35、45、55、65型等系列茶叶揉捻机均以单机运行为主体,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运行成本高。通过近几年来研究开发,部分型号的揉捻机根据生产线的需  相似文献   

19.
《茶叶》1958,(4)
淳安县南赋乡支建农业社社员姜梅生,创造了一架木制脚踏横桶茶叶揉捻机,经过春茶季生产实践证明有三大优点:首先是大大节省劳力,足踏横桶揉捻机容量大,效率高,每桶可揉80—100斤青叶,每次只需20分钟左右,比单桶手推揉捻机提高效率4倍;其次,提高茶叶品质:横桶揉捻机的两  相似文献   

20.
袁玉聪 《中国茶叶》2006,28(2):31-31
我国茶叶加工中的揉捻工序一直沿用传统的盘式揉捻机完成,其原理是利用曲柄连杆机构带动揉桶在揉盘上作平面圆周运动,揉桶盖、揉盘及棱骨产生的综合作用使叶片细胞受到破坏,从而完成揉捻过程。这种揉捻方式应用历史悠久,结合适当工艺,能够完成各种条形茶的揉捻作业。然而传统盘式揉捻机也存在一些不足,揉捻时每次投叶时均需停机,通常只能一桶一桶地加工,很难实现揉捻工序的连续化;功效低,通常每桶茶叶的揉捻时间需30—50min;揉桶透气性不好,容易形成闷揉,影响成茶的鲜爽度;从结构上看,盘式揉捻机体积较大,结构较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