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三种不同秋眠类型9个苜蓿品种进行晚秋的最后1次刈割试验,研究不同刈割时间对苜蓿根系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日期刈割的不同秋眠类型的苜蓿,其根系游离脯氨酸含量一直呈上升趋势,在11月20日达到峰值,但在此时不同秋眠类型苜蓿根系游离脯氨酸含量没有显著差别,此后游离脯氨酸含量开始下降,到翌年苜蓿开始返青时再次上升,低秋眠类型苜蓿根系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地高于高秋眠类型苜蓿。  相似文献   

2.
紫花苜蓿受冻害后促进根颈枝条再生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蔚县苜蓿根颈冻害后切除冻伤部分处理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处理区的根颈苗效、地上高度、地上生物量、分蘖丛数是对照区的1.6~2倍;处理区苜蓿的各个数量指标的b值大于对照处理苜蓿b值。说明除冻害根颈后苜蓿的生长比不除冻害根颈部分的苜蓿生长更为合理。通过除去苜蓿冻害部位,防止根系继续腐烂,保护了未冻害部分,增加了苜蓿发芽的有效部位。同时,使根系与地面的距离变短或露出地面,增加光照强度.提高地温,促使未冻害苜蓿根系发芽,返青提前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3.
不同根系发育能力的苜蓿品种接种根瘤菌的效果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文章分析了根系发育能力不同的苜蓿品种接种根瘤菌的效果,结果表明,温室条件下,根系发育能力越强,伤害主根与不伤害主根之间的差异越明显。伤害主根可以有效诱导侧根发育,提高结瘤量,促进地上部分生长发育。田间条件下,根系发育能力越强,接种与未接种植株之间的差异越明显。7个接种根瘤菌的品种中,耐盐、德国和无棣苜蓿的接种效果较好,保定和秘鲁苜蓿居于中等水平,陈东和同心苜蓿接种根瘤菌的效果相对左。无棣和陈东苜蓿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N、P、K)对阿尔冈金、WL232HQ、敖汉苜蓿根系体积、根系生物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从14个施肥处理可以看出,WL232HQ在分枝期和初花期内根系体积(27mL、10mL)均明显高于阿尔冈金和敖汉苜蓿,而阿尔冈金在分枝期和初花期的最大根系生物量(18.0g、13.7g)略高于WL232HQ,明显高于敖汉苜蓿。  相似文献   

5.
以强抗旱陇中苜蓿、中抗旱陇东苜蓿和弱抗旱甘农3号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采用营养液沙培法,以-1.2 MPa 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比较不同胁迫时间(0、3、6、9、12和15 d)对不同抗旱性苜蓿品种幼苗根系形态及解剖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胁迫时间的延长,陇中苜蓿的根尖数、根系干重、根系总长度、根系总表面积和木质部面积不断增大;陇中苜蓿和陇东苜蓿的维管束直径、维管束面积和韧皮部面积均不断增大;甘农3号的根系总长度、根系总表面积及皮层占根系直径比例不断增大,而其根系干重、原生和次生木质部导管直径、维管束直径及维管束面积不断减小。胁迫6 d后,陇中苜蓿和陇东苜蓿的根系总长度、根系总表面积和根体积均显著高于甘农3号;胁迫9 d后,陇中苜蓿根系平均直径、根体积、根系干重、维管束面积、木质部面积和次生木质部导管数目均显著高于陇东苜蓿和甘农3号。供试苜蓿均可通过增加根系总长度及次生木质部导管数目响应干旱胁迫。此外,陇中苜蓿可通过增加根体积、根尖数和改善根系解剖结构来适应干旱;陇东苜蓿通过增加维管束直径、维管束面积和韧皮部面积来适应干旱。相比之下,胁迫时间超过9 d时,甘农3号内部输导组织结构的变化削弱了其输导水分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外源根系分泌物对紫花苜蓿根瘤菌共生体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诱导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生长结瘤的适宜外源根系分泌物,本试验利用木犀草素、茉莉酸甲酯、季酮酸以及水苏碱+葫芦巴碱混合物5种外源根系分泌物(共生信号物质)对苜蓿根瘤菌ACCC17617(A17)和ACCC17631(A31)诱导,结合室内试验与田间试验,分析外源根系分泌物对根瘤菌的诱导效应,并对苜蓿结瘤特征及生长性状测定,研究外源根系分泌物对紫花苜蓿接种根瘤菌共生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外源根系分泌物能有效提高苜蓿的结瘤数、生物量、蛋白含量以及受诱导的根瘤菌占瘤率。不同物质(或组合)对菌株与苜蓿共生结瘤和苜蓿生长的影响不同,室内条件下木犀草素对苜蓿的生长发育有较好的促进效果。田间试验条件下,经外源根系分泌物诱导后,根瘤菌A31的田间竞争力大于根瘤菌A17。  相似文献   

7.
以强抗旱陇中苜蓿、中抗旱陇东苜蓿和弱抗旱甘农3号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采用营养液沙培法,以-1.2 MPa 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比较不同胁迫时间(0、3、6、9、12和15 d)对不同抗旱性苜蓿品种幼苗根系形态及解剖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胁迫时间的延长,陇中苜蓿的根尖数、根系干重、根系总长度、根系总表面积和木质部面积不断增大;陇中苜蓿和陇东苜蓿的维管束直径、维管束面积和韧皮部面积均不断增大;甘农3号的根系总长度、根系总表面积及皮层占根系直径比例不断增大,而其根系干重、原生和次生木质部导管直径、维管束直径及维管束面积不断减小。胁迫6 d后,陇中苜蓿和陇东苜蓿的根系总长度、根系总表面积和根体积均显著高于甘农3号;胁迫9 d后,陇中苜蓿根系平均直径、根体积、根系干重、维管束面积、木质部面积和次生木质部导管数目均显著高于陇东苜蓿和甘农3号。供试苜蓿均可通过增加根系总长度及次生木质部导管数目响应干旱胁迫。此外,陇中苜蓿可通过增加根体积、根尖数和改善根系解剖结构来适应干旱;陇东苜蓿通过增加维管束直径、维管束面积和韧皮部面积来适应干旱。相比之下,胁迫时间超过9 d时,甘农3号内部输导组织结构的变化削弱了其输导水分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渍水胁迫对不同磷水平下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本试验通过沙培研究了渍水对低磷(LP,0.1 mmol·L-1 NaH2PO4)、中磷(NP,1.0 mmol·L-1 NaH2PO4)和高磷(HP,2 mmol·L-1 NaH2PO4)下紫花苜蓿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正常水分下,与NP水平相比LP和HP均抑制了苜蓿的生长;在渍水胁迫下,NP和HP水平下苜蓿的生长速率、地上部干重、总根长、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和根尖数等指标显著低于正常供水,而LP水平下苜蓿的生长速率和地上部干重则高于正常供水,总根长、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和根尖数等指标在短期渍水(2 d)时高于正常供水,在长期渍水(11 d)时则显著低于正常供水。综上所述,渍水能缓解LP对苜蓿的伤害,主要是通过维持根系的生长,而渍水则对HP下苜蓿的生长不利。因此,在我国南方多雨和地下水位高的土壤中栽培苜蓿,适当少施磷肥既可减少磷的流失,又有利于提高苜蓿的耐渍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揭示不同根型苜蓿幼苗根系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和调控机制。【方法】采用沙培盆栽法,以根茎型清水紫花苜蓿、直根型陇东紫花苜蓿、根蘖型公农 4 号杂花苜蓿为试验材料,设置对照 (CK)、中度(M)和重度(S)3 种干旱处理,研究干旱胁迫对不同根型苜蓿根系生理特性和解剖结构的影响。【结果】随干旱胁迫加剧,各根型苜蓿根系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和 MDA 含量及 SOD、 POD、CAT 活性绝大部分显著升高,其中清水紫花苜蓿根系 MDA 含量增幅相对较小,这与增加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抗氧化保护酶系统(POD、SOD、CAT)有关,且各根型苜蓿幼苗期对脯氨酸、可溶性糖、POD 和 SOD 的响应更敏感;各根型苜蓿根系木质部面积、韧皮部面积、木质部导管数量、导管面积、导管直径均随干旱胁迫程度加剧显著增加,而皮层厚度大多显著减小。 【结论】各根型苜蓿幼苗期根系通过对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保护酶和根系内部解剖结构的调节来维持自身的正常生理代谢功能,抵抗一定的水分亏缺。  相似文献   

10.
郝凤  于铁峰  刘晓静  高凯 《草地学报》2021,29(11):2428-2434
以高效型苜蓿(‘龙牧806’‘肇东苜蓿’)和低效型苜蓿(‘公农1号’‘陇东苜蓿’)为试验材料,采用营养液砂培法,在4个供氮量下(2.1,21,210和420 mg·L-1),研究紫花苜蓿苗期氮素吸收、分配的氮效率型差异及其与根系形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效型苜蓿品种的株高、地上生物量、根重、总根长和根体积均显著高于低效型品种(P<0.05);供氮量较低时(2.1和21 mg·L-1),高效型向根系分配了较大比例的氮素,而低效型则向地上部分配了较大比例的氮素,根系形态参数与总氮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且根重对氮素吸收的直接作用较大,直接通径系数是1.230和1.102。因此,在氮胁迫下,根系形态对氮吸收效率起重要作用,尤其是根系形态中的根重对其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不同苜蓿地方品种根系发育能力的评价与筛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运用Viands(1988)的方法评价了我国10个苜蓿地方品种根系发育能力的强弱,结果表明,无棣和准噶尔苜蓿侧根发育能力较强,淮阴苜蓿主根直径增粗能力增高,关中,肇东,陇东和新疆大叶苜蓿的根系发育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天水,敖汉和北疆苜蓿对伤害主要根的抗性相对较弱,主根被切断后,侧根大多发生于主根以下0~1cm区域内,主根被切断处会产生1~2条侧根以代替生根的部分功能,但这些侧根不具有原有主根的生长优  相似文献   

12.
对蔚县苜蓿根颈冻害后切除冻伤部分处理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处理区的根颈苗数、地上高度、地上生物量、分蘖丛数是对照区的1.6~2倍;处理区苜蓿的各个数量指标的b值大于对照处理苜蓿b值,说明除冻害根颈后苜蓿的生长比不除冻害根颈部分的苜蓿生长更为合理。通过除去苜蓿冻害部位,防止根系继续腐烂,保护了未冻害部分,增加了苜蓿发芽的有效部位。同时,使根系与地面的距离变短或露出地面,增加光照强度,提高地温,促使未冻害苜蓿根系发芽,返青提前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13.
选择了12项根系早性形态结构指标对20种不同品种苜蓿(Medicago sativa L.)于开花期,应用方差分析,变异系数和变量聚类等方法研究了苜蓿早性根系形态指标参数,筛选出了3项反映苜蓿基于根系形态结构的抗旱能力上最具代表性的指标为根夹角、根干重、根颈新枝高度,并应用隶属函数值法对供试苜蓿品种的抗旱性大小进行了排序。  相似文献   

14.
不同苜蓿品种根系形态结构的抗旱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了12项根系旱性形态结构指标对20种不同品种苜蓿于开花期,应用方差分析,变异系数和变量聚类等方法研究了苜蓿旱性根系形态指标参数,筛选出了3项反映苜蓿基于根系形态结构的抗旱能力上最具代表性的指标为根夹角、根干重、根茎新枝高度,并应用隶属函数值法对供试苜蓿品种的抗旱性大小进行了排序。  相似文献   

15.
新疆盐渍化土壤中富含多种类型盐离子,严重影响苜蓿生长,制约苜蓿产业在新疆的发展。本研究分析了不同比例混合的钠盐和钾盐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幼苗根系生长以及光合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单盐NaCl、KCl浓度的升高,紫花苜蓿根系和幼叶电导率、丙二醛(MDA)和脯氨酸逐渐增加,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片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逐渐下降,且在相同浓度下KCl处理下降程度更大。这表明,盐胁迫破坏了苜蓿幼苗细胞膜完整性,导致膜脂过氧化严重,细胞自身的渗透调节作用不足以缓解盐胁迫对幼苗的影响,从而导致苜蓿幼苗根系活力下降,叶片光合效率受到影响,并且苜蓿幼苗在KCl胁迫下伤害更大。然而在高浓度KCl中加入少量NaCl,上述指标的变化较单独KCl处理有所下降,这表明少量Na+减轻了K+胁迫对细胞膜的损伤,减少了细胞的氧化伤害,增加了细胞的渗透调节作用,从而缓解了对根系活力的影响;此外,少量NaCl缓解了KCl胁迫下幼叶的氧化伤害,减少了叶绿素的降解,维持了叶片的光合活性。  相似文献   

16.
在植物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5/16、6/25、8/9、9/21)测定了根蘖苜蓿和非根蘖苜蓿植株根组织中的酯酶同工酶及根系不同组织部位中五种内源激素(Z、ZR、IAA、GA3和ABA)含量,并比较、分析根蘖植株与非根蘖植株酯酶和内源激素动态及根蘖植株根蘖芽的形成和生长与激素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根蘖与非根蘖苜蓿植株根组织酯酶同工酶带数明显不同,根蘖苜蓿植株明显高于非根蘖苜蓿植株2~4条谱带,这说明苜蓿根组织酯酶同工酶可能与苜蓿根蘖性状的基因表达有关。根系中内源激素分析结果表明,根蘖与非根蘖苜蓿植株根颈和根组织中(Z+ZR)、IAA、GA3含量均在植物生长发育旺盛时期(6/25、8/9)最高。ABA含量随植株生长发育而呈上升趋势。根蘖植株的(Z+ZR)、IAA、GA3和ABA含量在整个生育期中的变化趋势与非极蘖植株不同,而来源于根蘖型品系中非根蘖植株与当地品种主根植株的变化规律相似。根蘖苜蓿植株根系中IAA/(Z+ZR)低于非根蘖植株。苜蓿植株根系中内源激素(Z+ZR)、IAA、GA3含量与苜蓿根蘖芽形成和生长有关。根蘖植株根系内不同组织部位内源激素分布不一致,根蘖苜蓿植株水平根膨大与内源激素GA3含量显著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7.
大棚环境下4种苜蓿根系性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棚环境下对4种苜蓿根系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WL323主根最长,为48.46cm;苜蓿王主根直径、侧根数、根系生物量、根系体积等均显著高于其他3个供试品种。大棚环境下苜蓿根部各指标中,除主根长度以外,其余各指标(主根直径、最粗侧根长、最粗侧根直径、侧根数、根系植物量、根系体积)间均呈正相关,且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8.
晚秋刈割对不同秋眠类型苜蓿根系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种不同秋眠类型9个苜蓿品种进行晚秋的最后一次刈割试验,研究不同刈割时间对苜蓿根系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月10日刈割的不同秋眠类型的苜蓿根系丙二醛含量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9月20日、9月30日和10月10日刈割的苜蓿根系丙二醛含量都经历了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都在翌年3月下旬达到最大值;对照中,不同刈割时间苜蓿根系丙二醛含量分别在10月20日和翌年3月下旬达到最大值,说明在10月20日左右,晚秋温度的变化对于苜蓿的伤害相对较大,同时在翌年返青时,丙二醛含量增加,可能与苜蓿返青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对3种不同秋眠类型9个苜蓿品种进行晚秋的最后一次刈割试验,研究不同刈割时间对苜蓿根系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月10日刈割的不同秋眠类型的苜蓿根系丙二醛含量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9月20日、9月30日和10月10日刈割的苜蓿根系丙二醛含量都经历了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都在翌年3月下旬达到最大值;对照中,不同刈割时间苜蓿根系丙二醛含量分别在10月20日和翌年3月下旬达到最大值,说明在10月20日左右,晚秋温度的变化对于苜蓿的伤害相对较大,同时在翌年返青时,丙二醛含量增加,可能与苜蓿返青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对紫花苜蓿耐盐性鉴定指标根系活力进行了相关分析,表明根系活力与苜蓿耐盐性呈显著的负相关,可以作为衡量苜蓿耐盐性的可靠指标;对北方常见耐盐苜蓿品种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耐盐性强弱依次为中苜一号苜蓿>敖汉苜蓿>阿尔冈金苜蓿>肇东苜蓿>龙牧801苜蓿;探索了提高苜蓿耐盐性的种子处理方法,结果表明,吲哚乙酸溶液、0.3g/L的水扬酸溶液、0.1%的氯化钙溶液、0.2%的硝酸钾溶液等种子处理方法均有效提高苜蓿耐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