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浸渍法和药膜法测定了山西晋中温室白粉虱卵、1龄若虫及成虫对吡虫啉、啶虫脒、阿维菌素、联苯菊酯、溴氰菊酯和毒死蜱6种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温室白粉虱成虫对阿维菌素的LC50为19.0865μg.mL-1,与已报道的敏感基线比较,抗性倍数为24.79倍,已产生中等水平抗性,其余五种药剂抗性倍数均小于5,尚未产生明显抗性,但敏感性已有所降低,应加强其抗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2.
2004—2007年间,测定了氧化乐果、灭多威、吡虫啉和啶虫脒等杀虫剂对河北省不同地区棉蚜的毒力。与敏感基线比较,河北省各地棉蚜对灭多威的抗药性始终处于中、高抗水平,抗性倍数最高达94.04倍;对氧化乐果的抗药性发展较快,但基本仍处于中、低抗水平,其抗性倍数为2.15~20.76;河北省各地棉蚜种群对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和啶虫脒的抗药性差异波动较大,对啶虫脒的差异最大可达25.83倍。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临汾市麦区麦长管蚜的抗药性现状,田间采集临汾市尧都区、襄汾县、洪洞县3个小麦主产区麦长管蚜种群,采用玻璃管药膜法测定其对吡虫啉、啶虫脒、吡蚜酮、抗蚜威、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6种常用药剂的抗药性水平。结果显示,临汾麦区麦长管蚜种群对抗蚜威已经产生高抗,抗性倍数为65.67~101.17,以尧都区抗性倍数最高;对毒死蜱产生中抗,抗性倍数为12.41~21.87,襄汾种群抗性水平最高;对吡虫啉处于相对敏感水平或者已经产生低抗,抗性倍数为1.56~5.08,尚处于抗性发展阶段;3个种群对啶虫脒、吡蚜酮、高效氯氰菊酯均比较敏感或无抗性。建议在该地区禁用抗蚜威和毒死蜱,交替使用吡虫啉,延缓麦蚜抗药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10种杀虫剂对温室白粉虱成虫抗药性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琼脂保湿浸叶法对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田间抗性品系对阿克泰、吡虫啉、啶虫脒、阿维菌素、苦参碱、抑太保、溴氰菊酯、联苯菊酯、毒死蜱、辛硫磷10种杀虫剂进行了抗药性检测,其抗性指数分别为3.69倍、2.39倍、2.11倍、1.02倍、1.23倍、2.09倍、1.70倍、1.08倍、1.91倍和2.21倍,表明新烟碱类杀虫剂抗性增长速率大于其它类。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防治橘小实蝇的应急防控药剂,并探讨如何合理用药。【方法】采用药膜法测定了7种杀虫剂对郑州地区橘小实蝇成虫的触杀毒力,同时评估了郑州地区橘小实蝇田间种群对7种药剂的抗性水平。【结果】各供试药剂对郑州地区橘小实蝇种群的毒力大小依次为溴氰菊酯>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噻虫胺>氰戊菊酯>啶虫脒>吡虫啉。田间种群抗性对比结果显示,郑州地区橘小实蝇种群对吡虫啉的抗性已达到极高抗水平,对高效氯氰菊酯、噻虫胺、啶虫脒的抗性达到中抗水平,对氰戊菊酯的抗性达到低抗水平,对溴氰菊酯和阿维菌素尚处于敏感水平。【结论】明确了7种杀虫剂对郑州地区橘小实蝇的毒力效果和种群抗性水平,建议防控时首选溴氰菊酯和阿维菌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MEAM1烟粉虱隐种[Bemisia tabaci (Gennadius)]对3种新烟碱类杀虫剂的交互抗性风险,预测交互抗性发展速率,为科学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群体汰选法获得抗性品系,采用数量遗传学的域性状分析法估算交互抗性现实遗传力( h2) ,并预测不同选择压下交互抗性发展速率。【结果】 在50%~70%药剂选择压力下,MEAM1烟粉虱隐种连续汰选9代后,吡虫啉抗性汰选品系对噻虫嗪和啶虫脒交互抗性倍数分别上升了8.72和19.21倍,分别达到低等和中等交互抗性水平,平均交互现实遗传力h2分别为0.198 1和0.285 4;啶虫脒抗性汰选品系对吡虫啉和噻虫嗪交互抗性倍数分别上升了10.08和9.83倍,表现出中等和低等交互抗性水平,平均交互现实遗传力h2分别为0.242 3和0.128 1;噻虫嗪抗性汰选品系对吡虫啉和啶虫脒交互抗性倍数分别上升了3.12和3.11倍,均处于敏感性下降阶段,平均交互现实遗传力h2分别为0.142 1和0.068 0。【结论】 吡虫啉抗性汰选品系对噻虫嗪的交互抗性风险小于对啶虫脒的交互抗性风险;啶虫脒抗性汰选品系对噻虫嗪的交互抗性风险小于对吡虫啉的交互抗性风险;噻虫嗪抗性汰选品系对啶虫脒的交互抗性风险小于对吡虫啉的交互抗性风险。  相似文献   

7.
华南地区桔小实蝇抗药性动态监测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采用药膜法测定了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等省(区)部分地区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种群对敌百虫、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的抗性.结果表明,这些地区桔小实蝇种群中,对敌百虫的抗性有5个地区种群达到了中抗水平,抗性倍数高达27.42~16.42倍;4个地区种群抗性为低抗,抗性倍数为8.04~4.33倍,2个地区种群仍处于敏感水平;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有3个地区种群抗性达到了中抗水平,抗性倍数高达33.82~12.19倍,4个地区种群抗性为低抗,抗性倍数为9.27~4.14倍,4个地区种群仍处于敏感水平;对阿维菌素的抗性则有6个地区种群达到了中抗水平,抗性倍数高达24.00~10.52倍;4个地区种群抗性为低抗,抗性倍数为8.41~7.39倍,仅1个地区种群仍处于敏感水平.  相似文献   

8.
在室内对防治柠檬白粉虱的药剂进行了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8种药剂对白粉虱若虫的防治效果均不太理想;5%啶虫脒2000倍液、2.5%功夫1000倍液、24%灭多威1000倍液和70%吡虫啉5000倍液对白粉虱成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成虫死亡率为95.65%~97.22%,校正死亡率达95.17%~96.91%。  相似文献   

9.
为减轻豇豆白粉虱发生危害,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残留和环境污染,采用测报调查、随机区组设计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开展了化学农药呋虫胺、啶虫脒、吡蚜酮和生物农药阿维菌素防治豇豆温室白粉虱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室大棚秋季豇豆白粉虱发生较重情况下,每亩用1.8%阿维菌素乳油25 g、20%呋虫胺可溶粉剂(护瑞)40 g、5%啶虫脒WP 40 g、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40 g(对照药剂),5~8 d施药1次,连续施用3次,药后7 d、14 d、20 d,防治效果分别达90.9%、97.0%、88.0%、93.9%,97.4%、92.1%、84.2%、89.4%和95.6%、86.7%、82.2%、84.5%,且药后7 d呋虫胺、阿维菌素、吡蚜酮的防效极显著高于啶虫脒,阿维菌素与啶虫脒、吡蚜酮之间差异不显著;药后14 d,阿维菌素与呋虫胺、吡蚜酮差异不显著,极显著高于啶虫脒,呋虫胺与吡蚜酮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啶虫脒;药后20 d,阿维菌素极显著高于呋虫胺、啶虫脒、吡蚜酮,呋虫胺与啶虫脒和吡蚜酮差异不显著。同时,生物农药阿维菌素在药后7 d,防效稍低于化学农药呋虫胺;药后14 d,防效高于呋虫胺;药后20 d,防效极显著高于呋虫胺。这4种药剂尤其是生物农药阿维菌素不仅可以作为防治温室白粉虱的理想药剂,而且可以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科技园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的理想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10.
蚜虫用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3%的啶虫脒乳油1500倍液喷雾.白粉虱用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3%的啶虫脒乳油1500倍液,或2.5%的联苯菊酯(氯氰菊酯)乳油5000倍液,或25%的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1.8%的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喷雾,7天喷1次,连喷3次.瓜叶螨(红蜘蛛) 用1.8%的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喷雾.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短时高温暴露对B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成虫存活和生殖适应性影响的差异。【方法】将B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的成虫在不同温度(37℃、39℃、41℃、43℃、45℃)下暴露1 h后比较两种粉虱存活、产卵量、后代存活情况的变化以及两者的差异。【结果】随着暴露温度的升高,B型烟粉虱成虫的存活率从99.1%下降到42.6%,温室白粉虱成虫的存活率从95.0%下降到13.5%。两种粉虱雌雄虫在45℃高温暴露1 h后,B型烟粉虱成虫的寿命超过10 d,而温室白粉虱成虫存活的时间不足24 h,存在显著差异。高温暴露对B型烟粉虱成虫的产卵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后代的存活率随着暴露温度的升高由70.7%下降到25.1%。温室白粉虱成虫在37~43℃暴露1 h后雌虫产卵量由62.4粒下降到1.5粒,45℃暴露1 h后停止了产卵活动;导致B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成虫后代50%和90%个体死亡的温度分别相差1.6℃和4.1℃。【结论】B型烟粉虱成虫的耐热性高于温室白粉虱,高温对B型烟粉虱成虫存活和生殖适应性的影响要小于温室白粉虱,这有利于B型烟粉虱种群在夏季高温季节的发生。B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对高温适应性存在差异尤其是高温对两者生殖适应性的影响是导致它们种群季节动态格局和分布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黄板对温室黄瓜2种害虫的防效及对农残的控制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目光温室黄瓜斑潜蝇和白粉虱为例,研究了黄板不同悬挂高度、位置、密度的诱虫效果和对农残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斑潜蝇成虫的诱杀量以在黄瓜植株中上部居多,白粉虱成虫则以中下部的诱杀效果较好;在目光温室的中后部诱杀的两种害虫数量多。田闻放置黄板的数量以450片/hm^2较为经济有效。害虫初发期使用黄板,能够减少农药使用次数2~3次,可达到单纯使用杀虫剂的防效,有效降低了农药残留。  相似文献   

13.
新疆温室白粉虱自然寄生蜂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新疆各地设施农业生产发展迅猛.但是,温室虫害的危害逐渐呈加重趋势,特别是粉虱类害虫.对全疆主要农区温室进行了广泛调查,表明危害温室内蔬菜的粉虱类害虫为温室白粉虱和B型烟粉虱.除吐鲁番地区以外,新疆多数地区的温室粉虱以温室白粉虱为主.对采自新疆各地白粉虱寄生蜂标本进行的室内鉴定,结果显示温室白粉虱的寄生蜂均为温室粉虱恩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 Gahan),且在新疆东部、南部和北部的广大农区温室均有分布,其自然寄生率为12.76;~69.53;,田间初步试验表明,新疆本地蜂种对温室白粉虱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人工繁殖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田间放蜂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丽蚜小蜂放蜂量和不同放蜂点对新疆地区温室白粉虱的防治效果,为今后利用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不同放蜂量实验设置3个处理,依次为5000、10000、20000头/棚;不同放蜂点实验设置3个处理,依次为4点、8点、12点;对照设置1个棚.[结果]在标准面积的温室中,放蜂点为10个点,随着放蜂量的增大,丽蚜小蜂对白粉虱的防治效果越好,20 000头蜂的处理虫口减退率最高,达48.31;.放蜂量为10 000头,不同放蜂点处理下,8个放蜂点的防治效果要好于其他处理,虫口减退率达41.84;.[结论]在标准面积的温室中,放蜂点设置为10个,放蜂量越大,防治温室白粉虱的效果越好;放蜂量设置为10 000头,8个放蜂点的处理对防治温室白粉虱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系列粘虫板对美洲斑潜蝇和温室白粉虱诱捕效果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应用系列粘虫板对美洲斑潜蝇和温室白粉虱成虫的趋色性进行试验的结果显示:黄色和黄绿色对两种昆虫诱虫效果最佳,分别达到了美洲斑潜蝇119头/板、88头/板,温室白粉虱195.67头/板、180.33头/板,其次是浅黄、橘黄、深黄。并就黄板在温室内的设置高度、方向以及黄板面积大小、黄板制作形状对诱集效果的影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显示:以黄板下端高于植株顶部15 cm,板面东西方向,圆柱形诱集效果最佳,每块黄板面积大小对诱集效果无影响。  相似文献   

16.
烟盲蝽对温室白粉虱和小菜蛾捕食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测定烟盲蝽对温室白粉虱成虫、卵和小菜蛾二龄幼虫、卵的捕食作用,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烟盲蝽对温室白粉虱成虫、卵和小菜蛾二龄幼虫、卵的捕食作用并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烟盲蝽对猎物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II型,对白粉虱成虫、卵和小菜蛾二龄幼虫、卵理论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62、112、74、101头,烟盲蝽对白粉虱卵和小菜蛾卵的捕食量大于对白粉虱成虫和小菜蛾二龄幼虫的捕食量;烟盲蝽的寻找效应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而下降,烟盲蝽与猎物的个体间存在着较大的干扰,烟盲蝽和猎物的相互干扰作用的关系均可用Hassell模型模拟。  相似文献   

17.
以纯化的嗜热多拟青霉液体发酵培养,测定其代谢产物对棉蚜和温室白粉虱的毒杀效果。用水培棉苗法培养棉蚜,盆栽番茄培养温室自粉虱,采用菌株发酵产物浸渍法进行生物测定。结果表明:该代谢产物表现出较高的毒杀作用,室内生物测定72h对棉蚜和温室白粉虱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0.5%和66.3%。  相似文献   

18.
狼毒烟雾剂在保护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混合法,配制出狼毒烟雾剂,并用其对保护地中的南美斑潜蝇和温室白粉虱进行防治。结果表明,狼毒烟雾剂对南美斑潜蝇的防效最低为54.59%,最高为74.92%;对温室白粉虱的防效最低57.06%,最高79.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