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北31井区为一断块遮挡、边底水活跃的岩性构造油藏,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投入开发,目前共有油水井61口,采油速度0.42%,采出程度21.02%,综合含水83.5%。存在注水井井口压力过高导致注水困难、微裂缝发育窜层严重、压敏现象普遍、上部小层动用率低、采收率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区块的高效经济开发。本文通过对影响该油田开发效果的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指出试验使用増注泵注水、平稳合理注水防止速敏体敏问题恶化、补开剩余油富集层完善注采井网等是该油田下步稳产上产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在油藏描述中,结合微结构的应用分析,我们指出其在油藏描述中的重要作用。可以恢复砂体基底面和顶面的微小变化;可以发现与总趋势一致而局部又不尽相同的微幅度构造或微体差异、在背斜构造——岩性油藏中,通过微局部分析确定更准确的含油边界、经过精细储层微构造分析排除假断层。  相似文献   

3.
0.基本概况河74断块区位于现河庄油田东北部,构造上为东西和南北两条断层所夹持的反向屋脊式断块,为中高压、中孔、低渗、低饱和、稀油岩性油藏。历经天然能量开采、注水开发、滚动扩边。到2011年12月,油井开井29口,日液水平221t/d,日油水平76t/d,综合含水65.6%,水井总井19口,开井15口,日注水平428m3,注采比2.03,平均动液面1587m。单元开发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4.
金家地区沙一段沉积类型以三角洲平原河道、前缘砂体及滨浅湖滩坝为主,横向变化快,纵向上岩性以砂泥岩互层为主,灰岩少量发育。由于灰岩物性差,速度高,地震反射能量强,因此,灰岩上下有利砂岩储层难以有效识别。笔者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利用子波分解重构后的资料剔除灰岩影响的研究方案,实现了对灰岩上下有利砂岩储层的预测,有效得指导了滚动开发部署。  相似文献   

5.
林樊家油田属于疏松砂岩出砂油藏,油水井均需要防砂后投产,目前应用的防砂工艺主要是复合防砂及一次性充填防砂工艺,均需要进行地层预充填加强地层骨架防止地层出砂。其中地层充填所采用的携砂液为羟丙基瓜胶携砂液,该携砂液存在剪切降解、残留高、返排率低的缺点,容易造成储层伤害,为降低瓜胶携砂液对储层造成的伤害,研究并应用了HB型新型携砂液。  相似文献   

6.
0.基本概况 河74断块区位于现河庄油田东北部,构造上为东西和南北两条断层所夹持的反向屋脊式断块,为中高压、中孔、低渗、低饱和、稀油岩性油藏.历经天然能量开采、注水开发、滚动扩边.到2011年12月,油井开井29口,日液水平221t/d,日油水平76t/d,综合含水65.6%,水井总井19口,开井15口,日注水平428m3,注采比2.03,平均动液面1587m. 1.单元开发效果评价 1.1注采井网状况评价 河74断块区沙二下稳层及沙三中均设计采用250×300m五点法注采井网开发,注采井距与设计井距基本吻合,井网相对完善. 1.2储量动用状况评价 目前沙二下稳井网控制程度为89.2%,沙三中井网控制程度为86.7%,储量控制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7.
卫城油田卫360块为低渗复杂断块油藏,注采井网完善后经历8年稳产上产阶段。近年来,受水质因素影响,注水压力上升,欠注井注井逐年增多,整体压裂后水井单层突进严重,含水上升速度快,开发效果变差,自然递减加大开发效果变差,针对这种情况编制实施卫360块整体调整方案后,区块开发效果好转,水驱状况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
卫城油田低渗油藏是复杂断块油藏,经历三十几年的高效开发,井况变差、事故井增多,注水调控效果变差,含水上升加快,连续四年递减居高不下,开发效果变差的问题,开展了精细构造解释研究、沉积微相研究、相控剩余油分布研究、控制递减挖潜模式研究及配套工艺适应性研究,明确了精细挖潜思路及挖潜对策。实施层间调控工作量116井次、平面调控工作量91井次及日常动态调配工作量186井次,油田开发效果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卫22块1982年投入开发,一直保持高效开发,到2014年底,采出程度达到49.8%,综合含水93.48%。为解决特高含水开发期注水低效循环的突出矛盾,主要开展了:储层精细划分与对比及微构造精细解释、沉积微相研究、单砂体精细刻画及隔夹层研究、测井二次解释、高精度三维地质模型建立、油藏数值模拟、注采调整及挖潜对策研究。2015年实施油井措施工作量16井次,水井措施工作量15井次,调配83井次,油田开发效果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长春岭地区是吉林油田油藏评价和产能建设的重点目标区之一。该区的油藏类型为背斜构造背景下的低温、低压、浅层、岩性断块、弱稠油油藏,具有泥质胶结、低含硫、高胶质、高含蜡、低沥青质、高粘度等特点。由于该区原油粘度大,冷采产量低,因此在该区进行了热采试验。在该区先后开展了蒸汽吞吐、混合气吞吐、蒸汽驱、混合气驱、热水驱、火烧油层等不同方式的热采试验。本文对热采在该区的适应性、各种热采方式的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为本区和其他类似区块开发储备技术,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1.
唐延彦 《山东饲料》2013,(23):163+165
随着水平井钻井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水平井技术已成为稠油油藏、边底水油藏与薄层油藏开发的重要技术。但水平井生产过程中出水问题已成为制约水平井采油的关键难题。文章调研分析了目前常用的水平井堵剂及堵水工艺,其中聚合物冻胶是其中最常用的堵剂之一,并分析对比各种堵水剂的优缺点,指出了水平井堵水工艺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卫城油田卫360块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卫城构造的东北部,是由卫东和卫西两个断裂带控制的垒形复杂断块油田,主要含油层位为沙河街组沙三段,目前在特高含水开发形势下保持稳产为最大开发目标。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西藏××县××盆地区域大地构造背景,以及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的分析,确定了新近系芒乡组(N1m)为盆地砂岩铀矿的找矿目的层。该层中发育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湖泊相沉积,具有泥-砂-泥的岩性组合,砂岩发育,在仓木错的东南边缓坡地带,存在诸多形成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有利条件,是成矿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4.
试井是目前油田开发过程中最为常规的油藏动态监测技术之一,理论研究和现场应用时间长,对常规砂岩油藏开发起到很好的指导和支持作用,形成了相对系统的技术体系.考虑井储等影响,研究注采井间探测半径变化,确定低渗油藏压力恢复试井合理测试周期.主要包括:①低渗储层探测半径与测试时间关系;②低渗储层渗透率与测试周期关系;③低渗储层井筒存储系数与测试周期关系.在试井解释理论和方法体系框架下,结合低渗透-特低渗透油藏地质特征,从渗流机理的角度,分析评价目前低渗透油藏试井及解释的可靠性和合理性,开展低渗透油藏压力恢复试井解释研究,提升低渗透油藏压力恢复试井测试及解释的可靠性,为低渗透油藏试井的推广使用提供技术和方法支撑,对目前投产的低渗透油藏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分析相关资料后认为相邻生油凹陷生成的原油通过网毯式输导体系运移到本区,与本区良好的区域盖层、储集条件、多种圈闭条件及较弱构造改造作用,有利于油气藏的形成与保存。为提高勘探效果,文中提出了在勘探目标择上应在立足新近系"滩坝"岩性圈闭的同时向古近系、侏罗系、白垩系、石炭系不整合地层圈闭、断块圈闭、古潜山及内幕圈闭、复合圈闭方向拓展,在技术上应完善全三维地震资料采集、高保真保幅处理、立足"亮点"走出"亮点"识别含油圈闭等地震采集处理解释技术,完善弱显示、特殊气测组分、低阻油层识别与评价技术、高渗砂岩油层保护技术、深稠油层试采技术等石油工程技术。  相似文献   

16.
马恒涛 《山东饲料》2013,(12):280-281
随着开发的进行,低渗透复杂断块的自然递减控制难度越来越大。以商河油田为例,经过三十多年的注水开发,井网遭到破坏,水质不达标、水井欠注严重,开发效果差。针对这种情况,强化了油藏动态分析,实施了分阶段、分类型治理,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明显改善,自然递减率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7.
文明寨油藏是中原油田极复杂断块油藏之一,经过多次平面、层间调整,目前已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阶段,剩余油分布高度零散,由于近年来油田井况损坏加剧,井网适应性变差。针对存在的问题,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技术,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对断层、构造进行精细刻画,对储层沉积微相、单砂体的内部结构进行精细描述,对剩余油进行重新认识,重构地下认识体系。通过实施精细基础研究上,根据剩余油分布特点,实施相控剩余油挖潜,建立、恢复、优化一类层注采井网;加强厚油层的内部结构研究,实施层内韵律段挖潜;保持注水量、产液量稳步增长的同时,有效提液,提高水驱控制和动用程度,实现了原油产量稳步提升,油田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8.
东营北带西段砂砾岩体主要发育在滨南-利津构造带,通过统计发现沙四上储层平均油气显示井段在25m以上,勘探潜力较大。在滨县凸起南坡沙四段向洼逐渐过渡为滩坝砂岩沉积,中深层扇体及扇端与滩坝的结合部仍有大量的勘探空白带,是储量增长的主要阵地之一。西段的勘探程度相对较慢,制约北带西段砂砾岩体勘探的主要问题逐渐凸显,通过此次研究,在深化对砂砾岩体的沉积认识的基础上,形成了描述有效储层的技术方法序列,落实了西段砂砾岩体的有利范围和储量规模,砂砾岩体勘探有望取得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9.
济宁三号煤矿十二采区3煤开采受顶板水威胁,顶板富水性的准确预测尤为重要。其主要决定因素为:顶板砂岩厚度、砂泥岩组合及砂岩含量、构造复杂程度(断裂分维数)。本文以此三个因素为研究对象,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对采区的富水性进行分级分区,为砂岩水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保证3煤的安全开采。  相似文献   

20.
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岩性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占探明储量的比例越来越大,而埕南断层上、下盘附近正是岩性油藏和地层油藏发育的有利区带勘探潜力巨大,与埕南断层的活动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首次开展对埕南断层整体、系统的研究,重点是通过对埕南断层断面的构造精细落实,明确了断面的构造特征形态,断面样式和平面展布规律,为该区勘探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