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夏季干旱少雨,日照时间长,池塘中藻类在这种条件下繁殖很快,所以,由藻类引起的鱼中毒死亡及泛池现象时有发生,给养殖生产者造成一定损失。现将藻类引起的中毒原因及防治方法简述如下:1 引起鱼中毒的几种藻类1.1 湖淀 盛夏鱼池的下风面,常可见一层铜绿色的水花漂浮在水面,它是由蓝藻大量繁殖形成的,主要是由铜绿微囊藻和水花微囊藻组成。在显微镜下观察,它是由无数球形细胞密集在一起的群体,外面包着一层胶质膜,这些藻类含蛋白质较高,由于外面有一层胶膜,鱼吃后大部分不能消化。当这些藻类死后,蛋白质分解产生有毒物质,在水中积累多了,致使鱼类中毒死亡。  相似文献   

2.
廊坊地区池塘养殖用水主要为淡水。由于水资源缺乏,水质富营养化,易产生大量有害藻类,造成水质恶化,影响鱼虾的生长,甚至引起养殖中毒死亡,给鱼农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廊坊地区水体中浮游生物主要有蓝藻、绿藻、硅藻、黄藻、金藻、隐藻等。其中蓝藻门生物量一直占优势,平均占71.3%。其次为硅藻门,平均占20.2%,现将有害藻类的生物学特点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微囊藻、囊球藻微囊藻属于蓝藻门,囊球藻属于绿藻门。该类藻群体常形成球形、长圆形、不规则形或穿孔成网状的团块。大量繁殖多在高温季节,特别是水温28~30℃,pH值8.0~9.5时生长繁殖最快,常常在水面形成翠绿色水华,有时在下风处可形成厚厚一层灰黄色浮膜,该类藻可产生过多的二氧化碳,消耗大量的氧气,造成鱼缺氧浮头,藻体大量死亡后,很容易分解有毒物质,有些有毒物质在水中积累过多,对鱼类生长不利,并能毒死鱼类。例如,2004年8月份安次区某1.33hm2鱼池,由于微囊藻大量繁殖,造成鱼苗连续几天浮头,同时,每天有鲢鳙鱼苗大批死亡,经诊断,池中鲤鱼苗种鳃丝间附着大量该藻体,阻碍了鱼呼吸,解剖鲢鳙肠道,在显微镜下可见许多未消化的微囊藻,影响了鱼类的生长。防治:排去表层水,晴天...  相似文献   

3.
<正> 1 湖靛 湖靛是指蓝藻类中微囊藻大量繁殖时,在水面形成的一层翠绿色的水花。微囊藻大量死亡后,蛋白质分解,产生羟胺、硫化氢等有毒物质,会使池鱼中毒并大批死亡,造成严重危害。湖靛主要发生在夏季和秋初。防治方法:(1)经常灌注新水,不使水中有机质含量过高,并注意池水pH值的调节,可控制  相似文献   

4.
蓝藻为单细胞生物,无细胞核、无色素体,呈蓝绿色,同化产物为蓝藻淀粉。其繁殖速度快,生命力强,在高温季节蓝藻一旦形成优势,水面可形成5—10cm厚的浮膜,影响水体的透明度,引起缺氧。蓝藻死后其分解产物蓝藻毒素可污染水质,使鱼虾中毒。蓝藻大部分为不易消化的藻类,鱼虾摄食后消化率很低,且蓝藻池中养殖的鱼类有很大的土腥味,影响鱼类品质,进而影响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5.
鱼池中微囊藻(主要是铜绿微囊藻及水花微囊藻)大量繁殖,在水面形成一层翠绿色的水花,江、浙一带群众称之为"湖靛",两广称之为"",福建称之为"铜绿水"。当微囊藻大量繁殖、死后,蛋白质分解产生羟胺(NH2OH)、硫化氢(H2S)等有毒物质,不仅能毒死鱼类,就是牛、羊饮用了这种水,也能被毒死。其主要危害对象为:青、草、鲢、鳙四大家鱼,据测定,如在1升水中有50万个群体时可使鱼中毒,鳙鱼种尤为敏感,若1升水中有100万个群体以上,则可引起鱼类的大量死亡,甚至全军覆没。微囊藻喜生长在温度较高(28℃~32℃),碱性较高(pH8~9…  相似文献   

6.
一、甲藻 鱼池中的甲藻大量繁殖时,在阳光照耀下呈现红棕色(裸甲藻呈蓝绿色)。幼鱼大量吞食甲藻后,会使鱼类中毒而死。当发现甲藻大量繁殖时,应立即换水。每立方米水体用硫酸铜0.7g全池泼洒,能有效地杀死甲藻。 二、青苔 青苔在大量繁殖时,吸取水中营养,影响鱼类饵  相似文献   

7.
<正> 前言微囊藻(Microcystis)属于浮游植物蓝藻门,俗称湖靛。蓝藻门的藻类多数是青、草、鲢、鳙、鲤等养殖鱼类不易消化的。当气温高(28—32℃)的时候,在含氮量高,有机质多的碱性水域内(pH8.0—9.5)蓝藻类就会大量繁殖,尤其是微囊藻、鱼腥  相似文献   

8.
池塘微囊藻水华的研究与治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微囊藻是池塘中常见的鱼类不易消化利用的蓝藻。温暖季节 ,该藻易大量繁殖形成水华 ,使其他有益藻类受到严重抑制 ,如微囊藻水华时间很长 ,将影响鱼类 (特别是滤食性鱼类 )生长 ,水华突然消失 ,又易造成水中缺氧或产生有毒物质 ,危及鱼类生存。治理微囊藻水华的方法 ,多用硫酸铜等药物清杀。近年来 ,生产实践中发现以上方法不够理想 ,往往是清杀后不久 ,微囊藻水华照样大量出现。M .L .Bhowmick等曾用Karmex(敌草隆 )在池塘里进行了清杀微囊藻水华的试验 ,但用药后 ,池水溶氧量由9 5mg/L下降到 1 2mg/L ,二氧化碳由…  相似文献   

9.
当蓝藻中的微囊藻、项圈藻(鱼腥藻)等种类在鱼池中大量繁殖时,将会造成精养鱼池大量减产,给养殖户造成重大损失。lop年7月至9月,江西省赣州地区水产研究所24亩精养鱼池由于微囊藻的大量繁殖,先后发生泛塘3次,死亡鱼类lllkg,由于藻类的大量繁殖影响鱼类生长而导致减产1750kg,与正常年份相比共少收获商品鱼2850kg,产量降低30%。l微囊藻大量繁殖的危害1.l当微囊藻在池塘中大量繁殖时,使池塘水面形成一层厚厚的蓝绿色“水花”,严重时蓝绿色的“水花”布满整个池塘水面,厚度可达Ic-20cm,白天微囊藻群体进行强烈的光合作用,严…  相似文献   

10.
什么叫湖靛: 盛夏初秋,鱼塘中水温较高,如加之水质碱性较重,硬度较大时,常在下风头水面漂浮着一层蓝绿色或红黄色的水花,称之为湖靛.这是由几种藻类组成的,一是由于两种蓝藻类的大量繁殖,如铜绿微囊藻使池水呈现翠绿色,有些地方叫“铜锈水”,如是水花微囊藻呈淡黄色.藻体颗粒状,每一颗粒为许多球形细胞密集而成的群体,大小、形状很不规则,外表包裹着一层胶质膜.另一种是甲藻类,多甲藻和裸甲藻的大量繁殖,使池水在阳光的照射下反映出红棕色,群众称为“红水”.藻体细胞中部有一条环绕体周的横沟,沟中有鞭毛.  相似文献   

11.
长期养殖的池塘,由于水中溶解有机质和营养盐类十分丰富,在池塘水温较高的夏秋季节,常出现水华现象。水华长时间存在,对鱼类生长非常不利,严重时还会发生水质恶化、鱼类中毒、发生鱼病甚至死亡事故。池塘中一旦发现水华现象,一般较难根治,因此,切不可掉以轻心。水华是由某些优势种的浮游藻类过度繁殖引起的,常见的有蓝藻、微囊藻、颤藻、鱼腥藻、绿藻、裸藻、金藻、黄藻等。由优势种微囊藻引起的水华,优势种为铜绿微囊藻和粉  相似文献   

12.
生物调控防治池塘蓝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蓝藻对水体的危害 1.蓝藻“水华”中以微囊藻占绝对优势,微囊藻的大量繁殖抑制了其他浮游植物的正常生长,对鱼类有利的浮游动、植物的生长繁殖就受到很大的影响。2。池塘中出现蓝藻“水华”时,水体表面形成一层“绿色浮渣”,水体的水质开始恶化,降低水体的透明度,增加浊度,水面被藻类遮盖,  相似文献   

13.
<正>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为常见引发水华的蓝藻之一。蓝藻的大量繁殖争夺水体溶氧,导致水生动物大量死亡,水体恶臭。浮藻繁殖旺盛、覆盖水面从而阻碍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造成水生植物逐渐死亡(李祎等,2022);蓝藻死亡后释放有毒物质——蓝藻毒素,会对水生动物产生危害,因此防治蓝藻水华、维持生态平衡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城市和工业的迅速发展,大量污水排入水体,加上北方连年的干旱少雨,水源的多次重复使用,水中的藻类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由均衡的多藻种逐渐演变为以绿藻和蓝藻为主,很多水域由于蓝藻的泛滥,给养殖业带来很大的损失。1蓝藻的危害蓝藻是地球上一种最古老的植物类群,它对环境要求不严格,容易分布,大多数种类生活在淡水中,喜欢含氮量高的有机物较多的碱性水体,比较喜欢高温,大量繁殖形成水华,在水华衰老期间,大量死亡,将水中溶解氧耗尽,引起鱼类和水生动物窒息死亡,影响水生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当水面出现蓝藻水华时,水面被厚厚的一层蓝绿色的湖靛所覆盖,水体浊度增大,透明度降低,由于蓝藻大量繁殖,极大地消耗了水体中的溶解氧,并散发出腥臭难闻的气味。蓝藻是北方池塘常见的藻类,因其分裂速度快,很容易成为池塘中的优势藻类。蓝藻表皮有一层很厚的胶质层,虽然蛋白质含量很高,但鱼类很难将其消化利用。当蓝藻过量繁殖时,如遇天气突变可引起大批死亡,蛋白质分解产生羟胺、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引起鱼类中毒死亡。2蓝藻的控制方法形成蓝藻繁殖过盛的池塘,多为盐碱土壤,沙浆土质,而粘土和粘壤土质的池塘,蓝藻很难成为优势种类。碱土中硅、钾、磷这几种元素是严重缺...  相似文献   

15.
<正>河蟹养殖中后期由于残饵、粪便等污染极易引起"水华"现象的发生:当蓝藻门中的铜绿微囊藻和水华微囊藻大量繁殖时,在浮游植物中占优势,使鱼塘水呈  相似文献   

16.
湖淀是兰藻中的微囊藻属大量繁殖而形成的。在高温季节繁殖较快,使水面呈现一层翠绿色的水花或薄膜。这种藻类大量繁殖,鱼食了会中毒死亡,因其含蛋白质较多,但其外面包胶质膜,鱼食了不消化,且藻类死亡后蛋白质分解产生羟胺、硫化氢等有毒物质,浓度大时就能毒死鱼类。本人在县城附近与一农民合伙,经营鲤苗种繁殖,在一口0.35亩、水深0.8米的鱼塘,放养亲鲤32尾,其中散鳞镜鲤(雄)22尾,兴国红鲤(雌)10尾,最大个体skg,最小个体Ikg,全部重量50多公斤。亲鱼塘水于1997年6月中旬开始出现湖淀,当时没引起注意,到7月下旬,天气…  相似文献   

17.
湖靛的危害及防治湖靛,又叫臭绿纱。由微囊藻大量繁殖堆积而成的翠绿色的薄膜,其中包括铜绿微囊藻或水花微囊藻等。这种藻类含有蛋白质很多,何志辉认为,蓝藻含蛋白质49.7%,但由于有胶膜包囊,鱼类吃后不宜消化。林婉莲等(1979~1980)用活的微囊藻投喂...  相似文献   

18.
湖靛的危害及防治吉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黄福湖靛,又叫臭绿纱。由微囊藻大量繁殖堆积而成的翠绿色的薄膜,其中包括铜绿微囊藻或水花微囊藻等。这种藻类含有蛋白质很多。何志辉认为,蓝藻含蛋白质49.7%,但由于有胶膜包囊,鱼类吃后不宜消化。林婉莲等(1979~...  相似文献   

19.
<正>一、蓝藻的危害按照危害性大小,大致可以分为微囊藻、螺旋藻、项圈藻、颤藻。其中以微囊藻的危害最大。微囊藻老百姓习惯称作蓝绿藻,夏季高温季节大量繁殖,在水表层形成一层厚厚的类似于油漆状的物质。蓝藻一旦成为优势种群,温度越高繁殖越快。由于蓝藻的过度繁殖,抑制了其他藻  相似文献   

20.
一、鱼病发生的原因1.水环境的影响水是鱼类赖以生存的首要条件,水不仅直接影响鱼类本身,还影响到鱼类食物的组成、分布和丰歉。水环境的影响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水源水质差,近年来,工业“三废”和农药污染越来越严重,每年发生的鱼类酚中毒事件就是水污染造成的。②鱼池淤泥过多,淤泥中含有大量的腐殖质,是滋生细菌、病毒、寄生虫卵的有利场所。③形成水华。鱼池进入高温季节后,以微囊藻为主的有害藻类容易滋生泛滥,形成水华,微囊藻死后,蛋白质分解产生羟胺、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破坏水质,影响鱼类生长。2.放养密度过高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