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虫孔数和隧道数鉴定玉米穗期抗螟性效果好玉米螟在玉米穗期危害日趋加重。为了控制穗期螟害,玉米穗期抗螟性研究势在必行。为此,作者自1990年开始对玉米穗期抗螟性分级标准进行探讨。穗期抗螟性鉴定采用接种鉴定方法。当玉米雌穗吐花丝时,在花丝上接即将孵化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玉米螟及其已知近缘种的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华  高芬 《植物保护》1983,9(6):14-14
玉米螟是我国农业上的大害虫,是测报和防治的主要对象。近年来经过所内外有关单位的协作,通过形态鉴定,生殖隔离试验,性信息素化学结构分析及田间诱雄联合试验已明确,在我国东半壁从北到南广大玉米种植区猖獗为害的是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e'e)而不是欧洲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  相似文献   

3.
金惠生 《植物保护》1982,8(3):10-10
玉米丝黑穗病是我区春玉米的主要病害。1978年起,我们组织力量,协作攻关,积极开展了综合防治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经过四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效果。1981年全区综合防治面积达46万亩,发病株率全区平均1.27%,四年累计共保产玉米2431万多斤,价值218万多元。基本上控制了玉米丝黑穗病的危害,主要体会如下: 一、建立组织,协作攻关,掌握规律,办好样板。1978年初,成立了地区防治玉米  相似文献   

4.
玉米粗缩病抗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用3个抗病自交系(齐319、X178、沈137)和3个感病自交系(掖107、掖478、沈5003)按照NCII交配设计配制9套杂交组合研究了玉米抗粗缩病遗传规律。2009-2010年在曲阳、保定采用田间自然发病方法鉴定亲本、F1、F2群体的玉米粗缩病抗性,并采用灰飞虱人工接种方法鉴定亲本材料的抗病性。运用QGA station 软件的加性-显性-上位性(ADAA)遗传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显性效应和加性效应是控制玉米粗缩病抗性的主要遗传组分,分别占表型变异的44.8%和13.1%,杂合显性效应表现负向杂种优势,抗病育种可加以利用。加性×加性上位性效应在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组合抗粗缩病遗传中普遍存在,但因材料不同而表现负向或正向效应。玉米粗缩病抗性易受环境影响,显性与环境互作效应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率为39.8%,达到极显著水平。因此,培育抗粗缩病玉米品种应依据基因型选配适当的亲本材料,抗病品种宜进行多年多点鉴定筛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全国各地随着玉米面积的不断扩大,杂交种的大量推广,玉米大斑病已成为我国北方和南方山区春玉米产区的重要病害。特别是当前生产上推广的多数杂交种表现对大斑病抗性不高,常导致大斑病的严重流行为害,是影响玉米稳产、高产的主要障碍。生产实践证明,采用以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是解决玉米大斑病的经济有效的技术措施。 为此,自1972—1977年进行了大量的玉米品种资源对大斑病抗病性鉴定和调查。在人工接种造成严重发病条件下,每一品种资源经过二年或二年以上的连续鉴定,在鉴定过程中每  相似文献   

6.
《中国植保导刊》2016,(2):66-66
正本刊讯全国农技中心于2015年12月29—30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初审会议。全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审定委员会部分委员及相关专家共4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审议了甜菜胞囊线虫、水稻细菌性穗枯病菌、玉米褪绿斑驳病毒、李痘病毒等4种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报告,研究了其检疫风险及下一步调查、控制措施,并形成了专家  相似文献   

7.
 作者在玉米品种资源对丝黑穗病抗性鉴定的基础上,用6个抗性不同的自交系,按双列杂交设计,进行了玉米对丝黑穗病抗性配合力和遗传力的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对丝黑穗病的抗性遗传主要受加性基因控制。不同玉米自交系之间的抗性配合力存在着极显著差异。故在玉米抗丝黑穗病育种时,既要重视抗原的筛选,又要对抗原进行抗病性配合力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所、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和四川省乐山市农业局植保站紧密协作,在发现、合成和应用研究水稻显纹纵卷叶螟性诱素方面取得了重大科研成果。最近进行了科学技术鉴定,受到好评。  相似文献   

9.
学术活动     
中国农科院植保所主持的第二次全国小地老虎科研协作会议,于1980年11月与全国粘虫科研协作会议同时召开。 会议交流了一年来协作研究小地老虎的进展。河南、甘肃、山东与气象部门协作,分析了小地老虎越冬代蛾峰在大面积同期“突增”与大气环流的关系。甘肃农科院就1978年省内资料和1979年省内标记回收过境越冬代成虫,分析标放及回收时的风向、风速和气温,绘成时空分布图,计算风向频率。证明越冬代小地老虎成虫在甘肃是由低纬度、低海拔向高纬度高海拔迁飞。 四川凉山州昭觉农科所,于1980年3月19日至4月11日标放了500多头成虫,在距标记地点以东偏北方向490公里的武隆县,于3月27—29日回收到1头标记蛾。  相似文献   

10.
玉米丝黑穗病的病情检查,一般是在乳熟期进行;玉米是高秆大株作物,每亩留苗仅有二千多株,因此进行玉米对丝黑穗病抗病性的鉴定,用地面积大,需要时间长,工作效率低,很不经济。为了寻找经济、快速的抗病性鉴定方法,作者于1981~1982年进行了此项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1.
于2016—2017年对山西地区358个玉米栽培品种开展了玉米矮花叶病抗性鉴定。综合2年的结果发现,在鉴定的358个玉米栽培品种中,表现为高抗(HR)、抗病(R)、中抗(MR)、感病(S)和高感(HS)玉米矮花叶病的玉米栽培品种分别有213、31、17、59和38个,分别占鉴定总数的59.50%、8.66%、4.75%、16.48%、10.61%。参试品种中主栽品种83个,全部表现出对矮花叶病具较好的抗性。其中,60个品种表现高抗,且已在山西大面积推广。275个拟推广的新品种中,有35.27%的品种表现为感或高感玉米矮花叶病,在综合评价及品种选择时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2.
20 0 0年 7月在宋洛乡梨子坪村和西坡村 ,松柏镇塘坊村发现玉米的一种新病害。林区植保植检站查阅有关资料后 ,初步确定为玉米疯顶病 ,后来全省种子理事会议在我区召开 ,取病株到会场经专家鉴定 ,确定为玉米疯顶病。玉米疯顶病在我区苗期感病 ,典型症状 :分蘖增长 ,叶片色浅 ,扭曲或卷成筒状不能分开 ,少数成株被害后 ,无正常雄穗和雌穗 ,雄穗增生畸型 ,长出许多小叶 ,雌穗 (果穗 )受害后 ,发育不良 ,不抽花丝 ,顶部上生小叶片 ,不结实 ,病株颗粒无收。我站对玉米疯顶病调查结果表明 ,发病田块均属小麦预留行套种玉米 ,病株分布呈不均匀状态…  相似文献   

13.
韩桂仲 《植物保护》1981,7(4):27-27
利用玉米自身的抗螟性是综合防治玉米螟的重要方面。据报导:玉米本身含有三种以上的化学物质,抗螟素甲、乙、丙及其衍生物和其它物质,对初孵螟虫有厌食和抑制生长的作用。这些化学物质可以遗传。 玉米植株的心叶是玉米螟幼虫的趋向部位。抗螟素在心叶期活力最高,其活力和浓度随着玉米株高的增加而下降的。因此在心叶中、末期接虫鉴定能表现出抗螟性的品系,在生产中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吉林市发现蔗扁蛾危害巴西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玉米锈病在浙江淳安县呈上升趋势。1997年秋玉米大面积爆发玉米锈病,发病面积1467hm2,占秋玉米总面积22-1%,损失粮食平均25kg/667m2;1998年发生面积进一步扩大,全县6670hm2秋玉米全部发病,发病期比上年提早20d左右,部分夏玉米也有玉米锈病发生,平均损失粮食40kg/667m2,发病期由1997年秋玉米灌浆初期提前到抽雄吐丝期;1999年首次在春玉米上发现玉米锈病危害,秋玉米上发病期比1998年提早30d。经病原菌鉴定,我们认为该病由玉米多堆柄锈菌Puccinc…  相似文献   

15.
正2019年12月,广州南沙海关从来自肯尼亚经新加坡中转的入境集装箱空箱中发现残留玉米粒约0.5 kg,玉米粒表现明显的褪色症状。经实验室检疫鉴定,玉米粒携带检疫性有害生物——玉米褪绿斑驳病毒(Maize chlorotic mottle virus, MCMV),这是全国口岸首次从入境运输工具残留物中截获该病毒。玉米褪绿斑驳病毒的自然寄主有玉米,实验条件下还可侵染小麦、大麦、燕麦、高粱。主要分布区域为美国、  相似文献   

16.
玉米自交系纹枯病抗性鉴定及抗病资源筛选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连续 2年以土壤接菌的方式对 45个玉米自交系进行田间纹枯病抗病性鉴定 ,同时对自交系R15和R0 9盆栽于玉米第 6叶鞘接种纹枯病菌进行抗病性比较。结果表明 :自交系间抗感性存在明显差异 ,抗感性在两年度间的表现也存在明显差异 ,但单个自交系在两年度的抗感性表现具有相对稳定性 ,自交系R15的抗性强于R0 9。 45份材料中没有发现对纹枯病菌表现免疫的自交系 ,其中 ,高抗材料占所鉴定总数的2.2% ,中抗占 17.8% ,中感占55.6% ,高感24.4%。依相对抗病性指数 ,从中选出最抗的和最感的自交系各 3个 ,以利于今后做玉米抗纹枯病基因的遗传分析  相似文献   

17.
大丰市地处苏北沿海中部.常年种植玉米2万hm2以上.其中春玉米1.3万hm2.以露地移栽为主。2008年和2010年玉米粗缩病在春玉米上暴发.造成减产40%~60%.许多农民误认为是种子质量问题.后经专家鉴定为玉米粗缩病所致。该病已成为大丰市玉米生产上威胁最大的毁灭性病毒性病害,一旦发生,造成严重减产。  相似文献   

18.
玉米弯孢叶斑病菌生理分化及鉴定技术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从我国20余个主栽玉米品种和20个骨干自交系中筛选出沈135、78599-1、Mo17、477、C8605、E28、7922和黄早4等8个自交系,作为鉴别寄主来研究弯孢叶斑病菌的生理分化。研究表明,弯孢叶斑病菌[Curvularia lunata(Wakker) Boed.]在温室进行的苗期鉴定与田间成株期鉴定的生理分化结果一致。苗期鉴定具有操作简单、鉴定环境条件易控制等特点。通过8个鉴别寄主将采自我国玉米产区的20株弯孢叶斑病菌分为6个致病类型,其中类型A致病性强、分布广,为优势致病类群;类型D主要分布在我国零星发生的地区,为弱致病类群。同时研究了影响病菌生理分化鉴定的主要环境因子,其中湿度、温度和植株营养状况对病菌生理分化鉴定结果有明显影响。本研究结果为我国玉米品种抗性鉴定、弯孢菌叶斑病流行监测和品种合理布局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广西玉米种质资源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1990年作了广西玉米种质资源对玉米大、小斑病和丝黑穗病三大病害的抗性鉴定。4年来田间人工接菌鉴定1281份种质资源,筛选出抗病性能好、抗性遗传稳定,配合力较高、农艺性状较好的抗源材料16份供育种单位应用,已先后组配的杂交组合66个,其中已育成经省级鉴定并在生产上推广的有2个品种,有8个品种已通过省级区试,尚有4个品种正在区试中。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是在完成湖北省玉米粗缩病病原分子生物学鉴定的基础上,根据60多份玉米材料田间自然抗病性鉴定结果,从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3个不同抗感病性品种,从生理生化角度研究了玉米品种抗感粗缩病与寄主防御酶POD、EST及PPO同工酶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抗感性玉米品种POD同工酶的表达具有显著差异,既存在可能与寄主抗性相关的同工酶组成性表达,又具有受病毒侵染后的诱导性表达;EST同工酶种类的表达与品种的抗感病性没有相关性,只是在表达活性上有一定的差异;PPO同工酶受病毒侵染后诱导表达的差异与品种生育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玉米不同生育期其POD、EST、PPO同工酶在在一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