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病毒宏基因组学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病毒宏基因组学(Metagenomics)是一种新兴的病毒组学研究技术,它突破了传统技术方法的局限,而直接以环境中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为研究对象,可以快速地鉴定出环境中所有的病毒组成,从而是一种发现新病毒,监控病毒变异的分子流行病毒学研究的有力手段.在短短的几年里,人们用这种方法发现了很多有意义的病毒,并扩大了很多病毒的宿主范围,增强了人们对环境中包括各种媒介生物的病毒组成的了解,研究领域涉及到人类肠道、动物组织、血液、水体等,充分显示出其在病毒发现、病原溯源、微生物预警等方面的实用意义.笔者在本文中简要介绍了病毒宏基因组学的进展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鸭坦布苏病毒是近年来在我国发现的主要危害蛋种鸭的新发传染病,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成员,因为该属的病毒多为人畜共患病,从病原学、天然免疫及获得性免疫等方面介绍了该病毒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尼帕病毒(Nipah virus,NiV)是新近发现的引发脑部炎症或呼吸道疾病等重症的新型人畜共患病病毒,该病毒最初于1999年马来西亚尼帕镇的1名脑炎患者脑脊液中分离获得,至今已经历了数次大的流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该病毒可由动物传播给人,也可直接人与人传播,并且能够在猪等动物身上引起严重疾病,狐蝠科的果蝠是该病毒的天然宿主.NiV感染人后的病死率极高,并且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疫苗和治疗措施,生物危害性极大,被列为生物安全4级病原(BSL4).笔者从NiV的分类及分型、基因和蛋白质组、流行和分布、疫苗研制、临床和病理变化以及实验室诊断技术等方面对NiV做简单的概述.  相似文献   

4.
亨德拉病毒(Hendra virus, HeV)旧称马麻疹病毒,是一种烈性的人畜共患病病原。马感染此病毒后,会出现高热、呼吸急促、行动迟缓、鼻腔流出泡沫等诸多临床症状,死亡率极高,人也可感染该病毒且死亡率较高,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入生物安全4级的病原体。本文对亨德拉病毒的分类地位、感染风险因素、诊断方法和疫苗研究进展进行详细阐述,旨在为预防和控制该病毒感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宏基因组学的原理和方法、在病毒研究上的应用情况进行概述,显示其在病毒发现、病原溯源、疫情预警等方面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发传染病主要是人畜共患病,是世界经济和公共健康的沉重负担。这就要求加强检测、鉴别和监视传染病的能力方面投入。高致病禽流感H5N1、新甲型流感("猪流感")H1N1、非典型性肺炎、西尼罗河病毒、地方流行性狂犬病、布鲁氏菌病以及发展中国家暴发的其它人畜共患病及近期猪抗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动物及其环境相互作用的典型范例。面临中国动物和人类常见的新发传染病坚持"同一个健康"战略,这就要求业已存在的兽医和人医及公共卫生机构的通力合作。人的疾病控制系统与动物疾病控制系统虽然都已经建立,但人畜共患病的暴发表明兽医机构和人医机构密切合作的重要性。在保证环境健康的同时,通过动物疾病和人类疾病监测系统的密切合作,中国就一定能够控制人畜共患病。以这种方式进行疾病预防、监测与应对,各层面及各动物生产部门间有效的兽医推广是加强和保持健康生态环境中人和动物健康的有效办法。中国还需大量努力才能达到从制度上保证预防和消灭疾病。透明而准确的人与动物疾病监督通常会产生经济且可持续的预防疾病方法。加拿大在兽医、公共健康、食品安全和人畜共患病预防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就是与中国农业部合作,促进必要的、可持续的兽医监督网络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H5亚型禽流感为人兽共患病,可严重威胁人类和动物健康。直接对样品进行禽流感病毒靶向全基因组测序、系统进化分析,对于揭示禽流感病毒分子特征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第三代靶向纳米孔测序技术,对1份禽流感病毒阳性拭子样品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序列鉴定结果显示,病毒为H5N5亚型禽流感病毒,序列覆盖度达96.44%,仅PB1基因约480 bp的序列未被测出;HA蛋白裂解位点含有5个连续的碱性氨基酸,具备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分子特征,未发现向SAα2-6 Gal受体基因转变的氨基酸突变;HA基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病毒为2.3.4谱系,NA基因为欧亚谱系。本研究采用靶向纳米孔测序技术,成功对灭活禽泄殖腔拭子中的禽流感病毒进行了基因组测序,证实该技术快速、便捷,可直接用于拭子样品的病毒全基因组测序,适用于动物流感病毒的快速分子鉴定与溯源。  相似文献   

8.
单股正链RNA病毒是众多人畜共患病及动植物传染病的病原,其种类繁多,对人畜健康和农业经济生产影响重大。该类病毒基因组5′非翻译区(5′UTR)一级序列及各种高级结构在病毒的复制、转录、翻译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本文对一些代表种属单股正链RNA病毒的5′UTR进行介绍,且就其结构与功能的一般研究方法、主要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出现和不断完善,极大地推动了宏基因组学的发展。宏基因组学研究的路线主要包括核酸样本制备、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而核酸样本的质量直接影响后续环节。目前有多种方法可以用于低浓度样本的扩增,其中非序列依赖性单引物扩增(SISPA)法因其经济高效性,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青睐。文章就兽医领域病毒宏基因组学研究过程中广泛使用的相关SISPA方法进行概述,包括核酸样本的预处理及扩增方案等,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汪明 《动物保健》2006,(8):16-17
一、人畜共患病及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概况 人畜共患病(zoonosis)是人类和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和感染,其病原包括病毒、细菌、霉形体、螺旋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真菌、原生动物和内外寄生虫等。传播途径可通过人与患病动物的直接接触,或经由动物媒介(如节肢动物,啮齿动物等)和污染病原的空气、水和食品。据有关资料介绍,目前已知约400种动物传染性疾病,其中至少200多种以上可以传染给人类。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宁夏野鸟携带病毒的自然本底和多样性,发现潜在感染人或畜禽的病毒,本研究利用病毒宏基因组学技术对在宁夏石嘴山市、中宁市和青铜峡市采集的14种119只野鸟粪便样品进行了分析。提取全部样品核酸,经随机引物扩增后进行Illumina高通量测序,利用SOAPdenove软件将获得的32 385 000个读长(reads)拼接成163 192个重叠序列(Contig),再与NCBI病毒数据库中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样本中病毒的种类及丰度。通过序列注释分析显示,0.4%重叠序列与病毒相关,能够进一步注释到19个病毒科,其中63%的病毒序列为噬菌体,33%的为脊椎动物病毒,3%的为昆虫病毒,1%的为植物病毒,在注释到的脊椎动物病毒中包含有禽流感病毒、札幌病毒等人畜共患性病毒。本研究结果丰富了野鸟携带病毒的基础数据资源,同时提示宁夏地区野鸟存在传播一些重要人兽共患病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2.
脑心肌炎病毒及其蛋白结构和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心肌炎病毒(EMCV)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高危感染动物是猪,自然宿主是啮齿动物,人也可以感染这种病毒。也有研究报道,病毒可分解为前体蛋白P1、P2、P 3和L蛋白,最终切割成11个蛋白终产物,其中VP1蛋白存在主要抗原表位,具有良好的中和作用。目前尚不能阐明病毒感染后的发病机制,宿主感染病毒的影响因素等。因此,对病毒特性进行的研究有助于对该病的预防及控制,对病毒基因组及它所编码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对新型疫苗及动物机体的抗感染免疫机制的研究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论文综述了脑心肌炎病毒基因组结构及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13.
裂谷热病毒(Rift Valley fever virus,RVFV)是一类主要感染牛、羊、骆驼等多种动物,并引起病畜死亡、流产的人畜共患病病毒.该病毒可通过与病畜的血液、器官接触以及蚊虫叮咬等途径感染人,但至今未见人与人之间传播的报道.  相似文献   

14.
尼帕病毒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尼帕病是由副黏病毒科中的尼帕病毒引起的新型烈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其严重威胁人类与猪等动物的健康。作者就尼帕病毒的病原学特征、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等进行了概述,以期初步了解尼帕病毒。  相似文献   

15.
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禽流感病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AIV)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可以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具有灵敏度高、可标准化操作、结果易于分析等特点,因此在禽流感病毒检测过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重点介绍几种主要的禽流感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并就该方法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新发病毒感染性疾病在动物及人群中时有发生,其感染发病的突发性一时间让医疗工作者无法应对。尤其是一些具有人畜共患性的病毒的感染流行,通过变异产生具有很强的感染人类能力的病毒株,从而威胁到人类的健康甚  相似文献   

17.
《北方牧业》2006,(21):8-9
<正> 近年来,传统传染病卷土重来,新发传染病威胁加重,人兽共患病逐年增多,特别是禽流感、口蹄疫、非典型性肺炎、疯牛病、副黏病毒、狂犬病及多种虫媒病毒病等。疫情席卷而至,传播迅速、死亡率高,给畜牧业生产、国内外贸易和人类健康,造成空前打击和严重威胁。另表明,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发现的拉沙热、埃博拉出血热、马尔堡出血热等诸多侵袭人类的病毒病,其疫源均追查到动物。现在已知的200多种动物传染病中,至少有170多种可以传染给人,这就是所谓的人兽共患病。实际上人兽共患病远不止此数,每年均有新出现和新补充的人兽患病。全球一个共同的问题是人类越来越面临着动物病原的威胁,如 SARS 和艾滋病等的研究结果发现,病原溯源均与动物有关。高致病性禽流感原本只感染家禽,如今,不仅能使水禽高度感染并能导致严重死亡,而且感染哺乳动物和人,并引起死亡。随着环境、气候和生态的变化,某些病原很易突破种间屏障,经自然感染宿主或直接感染人群,给人类造成的威胁越来越大。因此,科学防控人兽共患病迫在眉睫。金宁一(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未来人兽共患病防控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人兽共患病、动物疫病综合防治研究体系建设。立足现有工作基础和技术平台,密切结合目前给我国畜牧业和卫生健康危害严重的烈性动物传染病,以及  相似文献   

18.
正人畜共患病是指由同一种病原体引起,流行病学上相互关联,在人类和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的疫病。其病原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螺旋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真菌、寄生虫等。人畜共患病能够对人类健康、畜牧业安全生产、畜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造成重大危害,导致人类发病、死亡、残疾和丧失劳动能力以及养殖场户较大的经济损失,影响社会稳定。因此,人类社会一定要做好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我国鸽子病毒感染状况,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华东地区肉鸽携带的病原进行了检测,共检测到5种主要感染病原,包括禽轮状病毒、鸽圆环病毒、鸽星状病毒、鸽冠状病毒和鸽微RNA病毒B。除鸽圆环病毒外,其余4种病毒均在我国鸽群中首次被发现。该检测结果对我国的鸽群疫病监测和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证实高通量技术能够检测出动物群体中的主要感染病原,是动物疫病检测的新思路,有利于全面掌握动物病原感染状况,及时预警、处置和防控动物疫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汪明 《兽医导刊》2006,(8):16-17
一、人畜共患病及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概况 人畜共患病(zoonosis)是人类和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和感染,其病原包括病毒、细菌、霉形体、螺旋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真菌、原生动物和内外寄生虫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