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邓文超  高志峰 《新农业》2013,(11):36-37
猪圆环病毒(PCV)是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成员,是迄今发现最小的动物病毒。PCV有Ⅰ型(PCV1)和Ⅱ型(PCV2)两个基因型。其中PCV1无致病性,而PCV2是引起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的主要病原体。PCV2主要侵袭猪的免疫系统,干扰和破坏免疫抗体的产生,导致PCV2与其他多种病原混合感染而  相似文献   

2.
<正>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口蹄疫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口疮病毒属,等面体对称,无包囊,是引起人畜发病的病毒,是偶蹄类动物高度传染口蹄疫疾病的病原。分为7个主型:O、A、C、南非1型、南非2型、南非3型和亚洲1型口蹄疫。其中以O型和A型分布最广,危害最大。在我国主要流行O型、A型及亚洲1型。  相似文献   

3.
正本文介绍五种猪临床常见病原体及其危害,探讨了这些猪病病原体的临床检测方法,以期为相关工作和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1临床常见猪病病原体的生理特性及其危害猪瘟病毒及其危害:猪瘟病又名猪霍乱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养猪业发展的一类猪烈性转染性疾病,被我国列为猪一类传染病。引起该病的病原菌为猪瘟病毒(CSFV),遗传物质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其病毒呈球形,具有囊膜结构。猪瘟病毒属为黄病毒科的瘟病毒属。通过流行性病学  相似文献   

4.
为建立可同时鉴别检测鸭Ⅰ型肝炎病毒、鸭圆环病毒和番鸭细小病毒的三重RT-PCR方法,根据基因库中鸭Ⅰ型肝炎病毒、番鸭细小病毒和鸭圆环病毒的基因序列,分别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三重RT-PCR扩增条件优化、敏感性和特异性试验,建立了鸭Ⅰ型肝炎病毒、鸭圆环病毒和番鸭细小病毒三重RT-PCR方法。使用该方法对同一样品中的鸭Ⅰ型肝炎病毒、鸭圆环病毒和番鸭细小病毒模板进行扩增,结果均得到与试验设计相符的202bp(鸭Ⅰ型肝炎病毒),351bp(鸭圆环病毒)和474bp(番鸭细小病毒)的特异性扩增条带,对小鸭温病毒、鸭副粘病毒、鸭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等病原体的检测全为阴性。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最低能检测到1pg的鸭Ⅰ型肝炎病毒RNA、鸭圆环病毒和番鸭细小病毒DNA。建立的鸭Ⅰ型肝炎病毒、鸭圆环病毒及番鸭细小病毒的三重RT-PCR方法,具有快速、敏感、特异、定量和重复性好等优点,可用于临床鸭Ⅰ型肝炎病毒、鸭圆环病毒及番鸭细小病毒感染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NDV HN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城疫病毒 (NDV)属副粘病毒科腮腺炎病毒属成员 ,为反义负链RNA病毒。本病毒囊膜为双层类脂膜 ,膜表面的两个纤突糖蛋白负责介导病毒吸附侵入宿主细胞。病毒侵入宿主细胞需要经过两个步骤 :先由Ⅱ型糖蛋白粘附蛋白 (HN)特异识别细胞表面唾液酸受体、水解唾液酸。同时 ,激活Ⅰ型糖蛋白(F)促使细胞膜发生融合。HN蛋白在融合过程中起到促进F蛋白的融合作用。所有副粘病毒都具有Ⅱ型糖蛋白 ,具有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活性的称为HN ,在没有神经氨酸酶活性的病毒属中 ,如麻疹病毒属 ,则称为H。在肺病毒属中同源的附着蛋白无血凝素活…  相似文献   

6.
<正>1病原体猪瘟病毒(Hog cholera virus,HCV)是猪瘟的病原体,猪瘟病毒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其为单股正连的ss RNA病毒。病毒粒子的外观呈圆形,大小为38~44nm,其外壳是立体对称二十面体,氯化铯中浮密度1.15~1.17g/ml,有包膜。猪瘟病毒在细胞质内复制,不能凝集红血球,该病毒与牛腹泻病毒有相关抗原。其一般只感染猪和野猪,其他动物不发病。该病毒对乙醚敏感,对  相似文献   

7.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是当今养猪业面临的最严重的病毒病原体之一。病毒在猪群中持久存在给控制和消除该疾病带来了挑战。其持久存在的生理基础包括逃逸宿主的先天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而抑制Ⅰ型干扰素的产生是主要途径。本文主要阐述PRRSV通过非结构蛋白(NSP)干扰RIG-Ⅰ/MDA5等信号通路,抑制Ⅰ型干扰素产生,逃避宿主免疫反应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水貂阿留申病毒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貂阿留神病毒是一种在水貂中广泛存在的重要病原体。该病毒属阿留申病毒属,主要编码4种蛋白(VP1、VP2、NS1、NS2)。VP1蛋白在协助病毒产生感染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VP2蛋白是该病毒的主要免疫原性抗原,能体外中和病毒;NS1和NS2对病毒在宿主细胞中的复制起重要的调节作用。为此,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水貂阿留申病毒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的研究情况,以期为该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3种不同病毒引起,分别是鸭肝炎病毒(DHV)Ⅰ、Ⅱ、Ⅲ型,最常见的为DHVⅠ型,属肠道病毒;DHVⅡ型属星状病毒;DHVⅢ型属核糖核酸病毒。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急性、高致病传染病,以肝炎为主要特征。主要危害5~10日龄雏鹅,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严重影响养鸭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要采取种鹅、雏鹅疫苗免疫接种,加强饲养管理、鸭舍消毒、对症治疗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诊特征是呼吸困难、发出啰音、咳嗽、张口呼吸、打喷嚏为其特征。可使幼鸡死亡,成年鸡产蛋明显减少。病原体是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本病毒对热  相似文献   

11.
蓝舌病病毒 (BTV)属呼肠病毒科的环状病毒属 ,主要引起反刍动物发病。本病是国际流行病学会命名的 1 5种 A类动物流行病之一 [1] 。因此本病是全世界有关国家特别关注的疾病。蓝舌病最早发生于南非 (在 1 9世纪后期美利奴羊引入南非后 ,出现致死蓝舌病 ) ,进入本世纪后 ,在几乎近一个世纪的时间中 ,本病在世界各地陆续发生或查出病毒。已有的记载是 :埃及 (1 90 7)、肯尼亚 (1 90 9)、西非 (1 92 7) ,塞浦路斯、巴勒斯坦、土耳其、叙利亚 (1 943~ 1 949) ,美国 (40年代后期 ) ,摩洛哥、葡萄牙、西班牙(1 956) ,巴基斯坦 (1 958) ,印度 (1…  相似文献   

12.
正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是一种接触性传染病,曾被冠为猪蓝耳病、猪繁殖失败综合征、猪不孕与呼吸综合征等10个病名,至1992年在猪病国际学术讨论会上才确定其病名为"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本病流传很广,危害比较严重,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1流行病学特征病原:病原体是有囊膜的核糖核酸病毒,呈球状,根据其形态及其基因结构,归属于动脉炎病毒属,现有两个血清型,分别叫Lelystad病毒(LV)和ATCCVR-2332(VR-  相似文献   

13.
猪生殖与呼吸综合症(PRRS,又名蓝耳病)是由猪生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Lelystand病毒)引起的,以成年猪生殖障碍、早产、流产和产木乃伊胎及仔猪呼吸异常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随着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该病不仅易于流行而且对猪场的危害性很大,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B类疫病,下面浅谈该病的综合防治。1病原体特征猪生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为动脉类病毒科动脉类病毒属成员,与披盖病毒科瘟毒属的马动脉炎病毒、鼠  相似文献   

14.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属于小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该病毒目前有O、A、C、SAT1、SAT2、SAT3(即南非1、2、3型)和Asia1(亚洲1型)7个血清型。各型之间几乎没有免疫保护力,感染了一型口蹄疫的动物仍可感染另一型口蹄疫病毒而发病。我国流行的口蹄疫主要为O、A、C三型及ZB型(云南保山型)。该病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以患病动物的口、蹄部出现水疱性病症为特征的传染性疫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2015,(5)
<正>猪蓝耳病(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2007年前被称作"猪高热病","三高"(高发病率、高体温、高死亡率)是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显著特点。2007年该病曾在我国多地暴发流行,对养猪生产危害极大,为国家强制免疫病种。1.病原体猪蓝耳病病毒为单股正链DNA病毒属新设立的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为一种有囊膜的病毒,容易发生变异。我国发现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  相似文献   

16.
<正>鸽新城疫又称鸽的Ⅰ型副粘病毒病,是由近年来发现的Ⅰ型副粘病毒引起的急性败血型传染病,该病毒与鸡的Ⅰ型病毒同为一属,具有高度交叉免疫原性。鸡新城疫可感染健康鸽,而鸽新城疫不引起鸡发病。  相似文献   

17.
<正>坦布苏病毒感染是我国于2010年新发生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该病以雏鸭、育成鸭脑炎、产蛋鸭产蛋下降为特征。初步研究表明,该病的病原为黄病毒属中的坦布苏病毒(TMUV)。一、病原体黄病毒属是一大群具有包膜的  相似文献   

18.
<正>鸭流行性感冒(鸭流感)是由A型禽流感病毒中的某些致病性血清亚型毒株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一、病原与流行病学禽流感的病原体是正黏病毒群的A型禽流感病毒,属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属。由于不同禽流感病毒的HA和NA有不同的抗原性,目前已发现有16种特异的HA和9种特异的NA,分别命名为H1~H16、N1~N9,不同的HA和不同的NA之间可形成多种血清型的禽流感病毒。近几年引起鸭发病的主要为H5N1亚型,该病  相似文献   

19.
鸡源和鸭源减蛋综合征病毒DNA酶切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差速离心法纯化鸡源和鸭源减蛋综合征(EDS)病毒,酚-氯仿抽提法提取两种毒株的核酸。选取EcoRⅠ、BamHⅠ、BglⅠ、BglⅡ、KpnⅠ、PstⅠ和HindⅢ7种限制性内切酶,对两种毒株进行酶切图谱比较。结果显示,鸡源株酶切片段数分别为4,4,6,8,5,9,10,共计46个片段;鸭源株产生的酶切片段数分别为4,4,5,7,9,10,8,共计47个片段。两者的酶切结果除EcoRⅠ完全相同外,其余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由此表明,鸡源和鸭源EDS病毒虽然血清型相同,但在基因水平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属不同基因型。  相似文献   

20.
牛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患畜主要在口腔粘膜、乳房、蹄部发生水泡和溃烂为主要症状. 1 病原 口蹄疫病毒主要有七种血清型,即O型、A型、C型,南非1、2、3和亚洲Ⅰ型,各血清型之间几乎没有交叉免疫反应.家畜耐过某型病毒的口蹄疫后,其它血清型的病毒仍可对其进行感染.我国主要发生的是O型、亚洲Ⅰ型和A型.口蹄疫病毒虽然血清型众多,但患牛表现的症状基本是相同的. 2 流行病学 本病以黄牛和奶牛易感性最强,其次是猪和羊.幼龄家畜比成年家畜较易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