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10年景观生态学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1—2010年国内外景观生态学模型研究文献的梳理发现,景观模型研究已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与重点。归纳总结了当前景观生态学研究领域中景观模型的主要特点、优劣势及其应用范畴,并将景观模型归纳为空间概率模型、领域规则模型、景观过程模型和景观智能耦合模型4大类,其中景观过程模型进一步分为空间生态系统模型、空间斑块动态模型、空间直观景观模型、个体行为模型。提出当前景观生态模型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数据源获取与模型间的矛盾、重模拟轻检验、生态过程对格局影响的模型研究尚为薄弱、模型尺度推绎仍未有大突破等。最后,从景观模型的有效性检验和评价、模型的尺度推绎、模型的简化和现实应用性、模型的普适性以及模型的辅助支持等方面对景观生态模型的研究未来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2.
在城市有机更新的背景下,为解决老旧社区公园更新的困境,有效提升社区公共空间活力,以上海松江人乐花园为例,利用厚数据在用户需求调查方面的优势,采用“行为时空分布调查—行为状态与环境状况调查—行为动机与需求调查”的渐进式调查方法,以迭代分析形式对行为需求数据进行挖掘与重构,提出“相互吸引行为、具有组合潜力行为、相似性行为”的空间组合策略,“布局类型化、功能复合化、空间错时共享、景观要素提升精细化”更新设计策略,基于社区共治的针灸式整治策略。尝试提出厚数据支持下的老旧社区公园的长效更新路径,为同类老旧社区公园更新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将物种的年龄和分布信息进行随机化处理后,应用空间直观景观模型LANDIS对森林景观进行长时间(2500a)模拟,取物种演替稳定时间段作为模拟历史变域的数据来源。分别在景观水平和年龄类型水平上利用景观指数空间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核密度估计方法分析景观格局历史变域的模拟结果,并在二维空间坐标内,将研究区1990年、2000年森林景观特征与之比较。结果表明,各树种面积比例在模拟900a后都达到稳定状态,可作为无干扰条件下森林景观特征的历史变域;由于长期采伐,研究区1990年景观的斑块面积和破碎化程度都偏离了该历史变域,其中,过熟林偏离最明显,其斑块面积远小于历史变域,破碎化程度非常严重;虽然1990年后的采伐管理方案比之前的更为合理,但2000年的森林景观仍旧继续偏离历史变域。  相似文献   

4.
刘劲军  杨艺红  郑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186-16188,16258
通过对安徽泗县雪枫烈士陵园的更新设计,对纪念性公园在更新设计过程中的空间形态、空间尺度、休闲设施、景观小品及绿化等景观构成要素进行研究,旨在为今后的城市纪念性公园绿地景观的更新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景观生态学与景观农业研究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观生态学作为传统生态学研究向宏观与空间方向发展的自然延伸的生态学的分支,近年来发展迅速。景观格局、动态演变的驱动力、生态环境效应、数学模型模拟等研究领域进展较快、日渐成熟。国际景观生态学界对其在农业上的应用研究更为重视,景观生态学与农村、农业的结合成为当今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主要趋势之一,取得多方面成果。景观生态学与景观农业研究相互促进、完善。近年研究和实际应用的主要问题: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研究基础和景观格局演变研究不足,RS和GIS技术滞后,研究方法单调,景观稳定性及景观生态系统承载力研究不够,农业景观规划设计缺乏宏观实证研究。今后研究发展方向:重视生态系统空间关系的研究;重视"3S"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自动化制图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有机结合以及数量化研究和模拟技术的应用;注意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与当代农业生态文明建设融合。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模拟云南潜在蒸散量的地理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云南省123个站点多气候要素数据,应用多元回归和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云南区域多年平均年、月潜在蒸散量地理空间分布的科学表达式;结合应用GIS和空间插值方法,精细化模拟了云南潜在蒸散量气候值的地理空间分布。模拟结果与实测蒸发量气候值的时空间分布趋势一致;干季月值模拟略偏小,夏季主汛期月值模拟相对偏大,年值和月值的模拟推算结果都有客观性和实用价值。研究认为,平均气温T与日照时数S的乘积ST,比T或S对潜在蒸散量大小和变化有更好的指示作用;云南区域ST、T的气候年值与基本地理参数关系密切,这是本文模拟推算潜在蒸散量气候值空间分布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笔者通过对创意产业园区景观要素的剖析,架构起全面的景观更新策略,其中在选址上提出了"背山"、"临水"、"借智"、"比商"四大方式;在景观布局上则提炼出以建筑为核心、以室外空间为核心和多核心的3种布局模式;在景观构成要素上则提出从建筑、绿化、水体、道路、环境小品5个方面进行景观更新,同时通过对景观更新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炼出外力拓展、内力整合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哈尔滨市绿地系统结构初步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引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及方法,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及遥感(RS)技术支持下,应用哈尔滨市绿化普查数据及已建立的哈尔滨市绿色环境空间数据库,模拟和表达哈尔滨市绿地系统的空间布局及结构,对哈尔滨市绿地系统的现状进行了多角度分析和评价,并提出了哈尔滨市绿地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为了有效改善圈养野生动物活动空间生态环境条件,促进其行为多样性表现,并减少异常行为发生,通过应用可供采食、气味影响、蜜源吸引、掩体隐蔽和景观营造5方面功能性的园林植物,调整北京动物园黑猩猩运动场已有现状植物,补充新选择植物。结果表明:在丰容后,园林植物在功能作用发挥上,对圈养黑猩猩行为改善提供了支持和帮助,出现了营巢行为,且探究、采食等学习行为明显增多,园林植物作为环境丰容应用的新素材,可以与设施丰容相契合,充分地提升圈养动物运动场空间利用率和使用质量,以满足圈养野生动物活动环境需求和生活福利需求。  相似文献   

10.
基于农户行为的农作物空间格局变化模拟模型架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农作物空间格局是农业土地系统中景观功能层面的核心特征之一,农作物空间格局变化较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更为频繁,但并不易于监测与分析。本文拟提出一个基于农户(Agent)作物选择行为的农作物空间格局动态变化模拟模型(CroPaDy)的构建方案。【方法】参考Agent农业土地变化模型的建模思路,按照 “ODD标准化建模程序”和“一般性的模型计算化设计框架”进行模型的概念化设计与计算化设计。【结果】概念化设计方面,将模型设计成一个闭合的环路(驱动因素分析—决策过程分析—行为结果分析)。其中,驱动因素分析影响农户决策的内/外部因素,而非传统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模型模拟步长为一年,状态变量每年更新,并将行为结果作为反馈从而更新内/外部影响因素,由此体现农作物空间格局变化的动态过程。计算化设计方面,将模型设计成3个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的子模块,分别是:Agent生成模块、Agent简化与分类模块以及Agent决策分析模块。模型计算化设计过程应用蒙特卡洛以及效用函数等常见方法,此外,尝试使用因子分析方法对Agent进行分类与简化。【结论】经检验,CroPaDy模型充分考虑了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交互作用,能够用以表达特定区域内的农作物空间格局及其动态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玉米杂交种西农 1 1号的亲本 WN11与西黄改进行的播期试验和雌、雄穗分化观察 ,掌握了两个自交系的穗分化及吐丝、散粉规律 ,明确了自交系 WN11雌雄不协调及西农 1 1号正、反交制种均需先播母本的内在原因 ,确定了西农 1 1号正、反交制种播期调节及花期预测的叶龄指标。  相似文献   

12.
西藏高山栎类生活史多样性考察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基于西藏高原高山栎类野外考察,阐述了高山栎类(QuercusSect.Suber)的种子扩散、更新与生长、自然分布与生存环境多样性问题.通过对其生活史各个阶段的分析,及其与分布于欧洲的冬青栎(Q.ilex)研究结果的比较,说明了高山栎类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多样化的生长对策.同时,还对硬叶常绿栎类的起源、扩散及现代分布格局的形成作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影响色季拉山典型天然林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 smithii天然更新影响因子,为有效提高其天然更新提供理论指导。  方法  基于野外样方调查,分析色季拉山阴坡与阳坡5种影响因子与急尖长苞冷杉天然更新幼苗密度的相关性;通过通径分析找到影响其天然更新的关键因子。  结果  阳坡和阴坡种子带翅长度、种子千粒重、苔藓厚度、凋落物厚度及阳坡林分郁闭度与急尖长苞冷杉天然更新幼苗密度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通径分析认为阳坡凋落物厚度是影响急尖长苞冷杉天然更新幼苗生长的最关键因子,阳坡各影响因子对幼苗密度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凋落物厚度、种子千粒重、苔藓厚度、种子带翅长度、林分郁闭度;阴坡苔藓厚度是影响急尖长苞冷杉天然更新幼苗生长的最关键因子,阴坡各影响因子对幼苗密度的影响大小依次为苔藓厚度、凋落物厚度、种子千粒重、林分郁闭度、种子带翅长度。  结论  凋落物厚度是影响色季拉山阳坡急尖长苞冷杉天然更新幼苗密度的最大因子,阴坡苔藓厚度是最关键因子。表3参27  相似文献   

14.
直铲式树木移植机下铲阻力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铲刀是树木移植机的关键作业部件,目前由于缺乏铲刀下铲过程中下铲阻力的定量描述,使铲刀乃至整机的设计水平受到一定限制。本文通过对直铲或树木移植机铲刀下铲过程及受力状况的分析,应用土壤—机器系统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建立了该铲下铲阻力的数学模型,并由此提出了减小其下铲阻力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利用籼粳杂种一代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水稻亚种间杂种与亚种内杂种及亲本品系相比较,表现结实率偏低、生育期偏长、植株偏高、较易落粒,但穗大粒多、分蘖力较强。供试组合中农艺性状的广泛变异为利用其有利优势提供了选择的余地。亚种间组合的亲子相关分析表明,杂种F#-1的株高、生育期、落粒性、百粒重、每穗颖花数及有效分蘖数均与中亲值有显著相关。为了获得理想的籼粳杂种,要选择矮秆基因互为等位,感光性、感温性、落粒性互补的品种作亲本。为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潜力,亚种间F#-1必须具有高而稳定的结实率,并将良好的水稻株型与有利优势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壳聚糖对悬浮种衣剂理化指标改变与持效期关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将壳聚糖分别按照0.5%、1.0%、1.5%、2.0%的用量加入18.6%拌·福·乙悬浮种衣剂中,测定其成膜时间、包衣均匀度、包衣脱落率、包衣覆盖率、种子表面药剂浸水脱落率等理化指标,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探索壳聚糖悬浮种衣剂混配药剂拌种,达到延长药效的最佳途径。结果表明:通过对悬浮种衣剂的理化指标的测试分析,壳聚糖能明显的改善指标性质,成膜时间和包衣脱落率均高于现用悬浮种衣剂,提高药剂在种子表面附着率。研究结论:壳聚糖通过改变悬浮种衣剂理化性能来影响有效成分释放,在成膜时间和剂量的释放上得到了明显的控制,使原药的功效得到明显的提高,悬浮种衣剂的持效期延长,减少农药的使用剂量,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大数量小样方网格分层取样法和分层株数法,对帽儿山地区杂木林林地4种主要树种土壤种子库储量及种群结构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五角槭(Acer mono)、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和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种子分别占种子总储量的86.3%,7.3%、4.1%和2.4%。水曲柳、五角槭种子在Oe层中的储量显著高于Oi层和A层(P<0.05),完整种子比例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蒙古栎种子在Oe层的储量显著高于A层(P<0.05),Oi层和A层无显著差异;各层土壤中胡桃楸种子储量之间无显著差异。水曲柳和五角槭种子储量能够满足天然更新的需要,蒙古栎和胡桃楸种子储量对天然更新有限制作用。杂木林中除山杨胸高断面积占2成外,其它树种(蒙古栎、水曲柳、胡桃楸)所占比例均在1成左右。水曲柳、蒙古栎分层株数比为:更新层>主林层>演替层;五角槭分层株数比为:更新层>演替层>主林层。水曲柳、蒙古栎和胡桃楸幼苗向幼树转化困难,是其更新受限的原因之一。如果不加人工干预,该地区杂木林将演替为以五角槭占优势的林分。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嵌套样地概念,在假定样地无边缘效应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嵌套样地抽样的资源总量、密度、均值以及方差的估计数学模型。在检查法I大区4小区的系统样地内嵌套布设单个天然更新小样地(10 m×10m),并进行幼苗幼树更新调查。对研究区域的天然更新株数进行统计估计,其结果为:区域内云杉、冷杉、其它树种及总体幼苗幼树更新公顷株数无偏估计分别为420、2 251、4 501、7 178株.hm-2,从而为天然林可持续经营提供数量化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避免和减轻超级杂交稻制种气候风险。[方法]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气候要素值与地理要素值之间的关系模型,确定不同时段温度递减率,然后根据超级杂交稻制种基地气候风险等级指标,结合细网格点的纬度、经度和海拔高度等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细网格推算和分析。[结果]当不育系的育性转换临界温度指标为23.5℃时,其无风险制种区域主要分布在祁东、祁阳、常宁、耒阳及阳明山以南的道县、宁远、新田、临武、宜章等地,面积约0.8万km2;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湘中及湘东,面积约5.9万km2。[结论]该研究为超级杂交稻制种基地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掌握张掖市龙渠青海云杉无性系种子园内无性系花期同步性及种子园内花粉流时空变化特征,以种子园内无性系为试验材料,分析雌雄球花期同步性,并进行种子园内花粉飞散时空变化规律及与气象因子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青海云杉无性系雌雄球花4月下旬至5月上旬进入授粉期和散粉期,授粉期持续7~15 d,散粉期持续7~13 d,青海云杉无性系雌雄球花花期存在差异;种子园内花粉飞散期花粉流量与日照强度呈显著正相关(r=0.685*),与温度和风速呈正相关(r=0.452、r=0.601),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r=-0.182),温度是影响青海云杉无性系花期的主要气象因子,日照强度是影响散粉的主要气象因子;种子园内花期花粉流量和花粉流日变化均呈现低—高—低的趋势,散粉高峰时间段出现在13:00—15:00,种子园内花粉流空间分布特征及散发时间是青海云杉长期适应自然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