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陇县东风镇枣林寨村阎宏定,1984年在陇县桑园面积大下降的情况下,以每年400元承包了集体15.4亩桑园,承包期五年。五年来,共养蚕135张,总产茧3822.7公斤,总产值1393.81元,平均张产茧28.75公斤,张产值145.82元,亩产茧49,65公斤,亩产值251.86元,总支出8194元,纯收入11199.67元。其中1988年养蚕29张,产茧810.65公斤,产值7531.51元。成了蚕桑万元户。  相似文献   

2.
<正> 海安县沿口乡居湾村养蚕大户居子忠, 1989年承包的15.6亩桑田,养蚕47张,产茧2060.1公斤,平均张产茧43.8公斤,茧款收入23027.47元,张种产值489.94元,亩产茧132.06公斤,亩产值1476.12元。扣除化  相似文献   

3.
王根法 《江苏蚕业》1991,(3):35-36,34
<正> 富安镇宝塔村蚕桑科技户王存根承包2.4亩桑园,1990年共饲养蚕种14.5张,生产蚕茧557.5公斤,平均张产茧38.45公斤,亩桑发种6张,亩产茧232.25公斤,全年蚕茧收入6355元,亩产值2647.95(见表)。几年来,王存根认真总结高产经验,不断采用新技术,连续三年亩产茧超200公斤。  相似文献   

4.
<正> 南屏公社葛桥四队是我县蚕桑生产先进单位之一,76年以来一直稳产高产。这个队共有桑园15.5亩,81年养蚕69张,产茧5106斤,亩产茧329.4斤,亩产值713.29元,张产茧74斤,春蚕张产茧92.9斤。见表1  相似文献   

5.
七板村土地资源丰富,过去有养蚕的习惯。1980年以来,在重点户王云香同志带动下,有35户人家陆续种桑养蚕,到1987年,共种桑43.39亩。那年全村饲养144张蚕种,产茧5453.85公斤,总产值32214.39元,平均张种产茧37.9公斤,张种产值223.71元;亩产茧达125.7公斤,亩产值742.44元。(全区平均亩产茧55.6公斤,亩产值331.35元)。其中有5户亩产值突破了干元大关,有8户亩产茧突破了150公斤大关。最  相似文献   

6.
科学养蚕小有名气的蚕桑专业户——夹江县吴场乡共产党员汪学明,以其精良的蚕桑技术创造了1982至1988年连续七年养蚕52.76张,产茧2190.75公斤,蚕茧产值12204.42元,张产达到41.52公斤(最高年张产50.25公斤),  相似文献   

7.
<正>蒋家港村位于七都镇东首,北临太湖之滨,是一个气候湿润、土地肥沃、栽桑养蚕历史悠久的村庄。蚕桑生产是蒋家港村的传统骨干副业,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该村现有人口1794人,桑田418.4亩。1994年虽然受上年洪涝灾害和当年较长时间高温干旱的影响,但亩饲养量、亩产茧、亩产值仍保持较高的水平。1994年全村饲养蚕种1654张,全年总产茧达到70000公斤,亩产茧168公斤,亩产值3360元。  相似文献   

8.
<正> 海门县新余乡幸福村是个不满千人的小村,现有耕地729亩,其中桑园328.07亩,占45%,农户286户,包桑养蚕的209户,占73%。1987年养蚕403.5张,产茧14350公斤,平均张产茧35.6公斤,亩产茧43.7公斤,取得了较好的效益。这个村在蚕桑生产管理上的主要方法是:一、全村桑园培管与粮田管理一起抓。开排水沟、治虫、施肥、除草等工作全村统  相似文献   

9.
海安县海安镇从1996年开始建设规模化、标准化桑园丰产方、示范方5040亩,由于组织措施层层落实,加大力度推广桑园标准化栽培模式,注重桑园投入,桑树群体结构逐年提高,并以桑园丰产方、示范方推动了全镇桑园的培管水平,显著地提高了蚕桑生产经济效益。1998年全镇养蚕46003张,产茧1822.9吨,茧值2933.36万元,平均亩桑发种3.2张,亩产茧126.8kg,亩产茧值2040.46元,亩桑发种、亩产茧、亩产值、张产茧等指标,比建设桑园丰产方前的1995年分别提高18.8%、26.2%、6.7%…  相似文献   

10.
<正>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1980年我县的农副业生产,战胜了严重的自然灾害,获得了粮、棉、油持续丰收,林、牧、渔全面增产,蚕桑生产有了新突破。全县近四万亩桑田,养蚕106949张,总产茧63210担,平均亩产161斤,张产59.06斤。总产茧量比1979年增长19.22%。增产三成以上的有四个公社,四成以上的有三个公社。全县二十八个公社全部增产。亩产茧量比上年提高28斤,有五个公社超过二百斤;张产茧比前年提高4.66斤,有八个公社超过60斤。总产、亩产、张产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我们1980年蚕桑生产获得较好的收成,主要体会:一是“四靠”,二是“四抓”。“四靠”是;一靠贯彻调整方针。我们体会,去年蚕  相似文献   

11.
<正> 1987年我站与安康县忠义乡桑场,签订了蚕桑生产技术承包合同,经济效益有了显著提高,使一个即将荒芜的桑场出现了新的生机。全年养蚕20张,产茧606公斤,总产值2700元,平均张产30.3公斤。总产量、产值、张产分别较1986年的205公斤、625.4元、14.64公斤增长195%、332%和%107。忠义桑场是1977年蚕桑大会战时建立起来的,经营坡地50亩,其中有桑园30亩,桑树5960株,以种桑养蚕为主,兼营粮食和其它经济作物。过去,由于管理不  相似文献   

12.
<正>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多种经营发展很快,各业竞争剧烈。目前蚕桑生产效益较高,在效益竞争中有其优势,但农民养蚕是分散经营,培桑养蚕技术要求高,季节性强,对进一步进行深度开发与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带来一定难度。因此,在当前探索建立技术上水平、生产上档次、经营上规模的科技示范村,是进一步发展蚕桑生产不可忽视的问题。 1990年我们选定上会乡陶巷村为培桑养蚕科技示范村的试点,通过一年来的工作,已初步取得成效。陶巷村有桑田414.3亩(其中新桑37.8亩),1990年养蚕1254.9张,产茧45980公斤,亩产茧135.75公斤,亩产值1408.95元,总产茧与亩产茧均比1989年增30.6%。  相似文献   

13.
<正> 太仓县老闸乡绿化村蚕桑专业大户席月英承包责任田和口粮田8.3亩(其中水稻7.3亩,棉花1亩),承包桑田7.9亩。1991年亩产茧142公斤,张产茧41.8公斤,全年茧款收入10783元,成为苏州市产茧最多的大户,该户不但在生产规模上领先,生产水平也较高。席月英的成功之道,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经验:一、老桑改造采用速成密植技术席月英原是老闸乡绿化村蚕桑专业队饲养员,有一定饲养技术,1985年实行大包干,她承包了6.6亩管理不善的低产河坡桑,桑树稀疏,杂草丛生,缺肥失管,这年共养10张蚕种,产茧369.3公斤,茧款收入1614元,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地区蚕业生产的发展,养蚕量的增多,蚕病的发生也日趋严重起来,使蚕茧连年减产。张平均产量下降,以靖西县为例,1990年养蚕100张,产茧3363.4公斤,平均27.6公斤/张。1991年,养蚕1360张,产茧29240公斤,平均张产茧21.5公斤。1992年养蚕739张,产茧56645公斤,平均张产茧7.57公斤。三年来连续张产茧量下降,平均每年下降26%,一些蚕农说:“我们每批蚕都进行消毒添药的,但到了五龄后期还是发病死了。真是没有办法。”据笔者先后到田阳、百色、靖西等地调查,农村养蚕发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是蚕  相似文献   

15.
鲁建根 《四川蚕业》2005,33(1):52-52
荣获“2004年度淳安县养蚕大户”荣誉称号之一的唐村镇长岭村方风鸣,全家5人,主要劳力4人,1999年承包了一片荒地,通过开垦,陆续种桑10亩(1亩≈667m^2,下同),由于依靠科技,勤劳耕耘,蚕桑效益连年翻番。2004年养蚕27.5张,产茧1222.8kg,产值24016.96元,张产44.5kg,亩产茧122.3kg,亩产值2402元,总结其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正> 病害蔓延、温湿激变、农药中毒和叶质老化是影响秋茧质量的主要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秋茧质量,这已成为蚕桑技术推广部门的重要工作。近两年来,我县在提高秋茧质量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一、调整养蚕布局,选用优良品种1986年,我县调整了夏秋蚕饲养布局,实行了“三秋改两秋”,提出了养足中秋蚕,适养晚秋蚕的思路,并提前中秋蚕出库时间,秋茧张单产由原来的15公斤,增加到25公斤左右。实践使我们体会到,这种养蚕布局虽然对提高张产水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已不能适应提高秋茧质量的要求。为此,我县从1991年起对养蚕布局和品种结构再次进行  相似文献   

17.
我村共有人口3264人,663户,总耕地5647亩,其中水田2500亩,人少地多.村委会根据本村的自然条件,在种好粮食、甘蔗生产的同时,83年试种桑园6亩,养蚕取得成功.84年扩大到162.5亩,85年又扩大到420亩,养蚕1747.5张,其中小蚕共育712张,占44.1%,产茧达45.5吨(910担),比84年增加20吨(400担),平均张产茧25.6公斤,总收入达148000元,平均亩产350元,平均张产值84元,全村养收入超千元的有11户.蚕桑生产的发展,对改变我村的贫困落后面貌,起了重要作用.我们的养蚕业发展较快,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8.
<正>老闸乡是太仓市蚕桑生产重点乡,现有桑园面积4150亩,全年饲养蚕种10318张,生产蚕茧390吨,茧款收入441万元,全年平均张产37.8公斤,养蚕农户平均收入3073元。该乡的蚕桑生产已多年持续稳产高产,成为农民致富的一条门路。  相似文献   

19.
<正> 吴堡县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一个自然条件差经济落后的贫困小县,有一定的蚕桑生产基础。1984年,桑园面积发展到16734亩,养蚕766张,产蚕茧24671公斤。之后,由于政策不稳定以及茧价较低,蚕桑生产转入低潮,1987年养蚕453张,产茧量仅15608公斤。1989年茧  相似文献   

20.
<正> 泸县天兴乡狮子村,全村9个社,340户,1194人,有耕地755亩,人平耕地0.63亩。他们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突出抓了栽桑养蚕,利用“四边”和荒地及部分低产土栽桑42万株,人平351株,其中投产桑27万株,1991年栽16万株,1989年养蚕570张,收入173937元,1990年养蚕844张,收入250712元,1991年养蚕1300张,产茧42472公斤,收入448535元,张平产茧32.7公斤,张平收入345.16元,户平收入1319.22元,人平养蚕1.09张,收入375.66元,蚕桑生产稳定发展。 1.专业户引路,逐步形成规模生产。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