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对聚合螟虫和稻瘟病抗性基因水稻恢复系的农艺性状配合力进行分析,为杂交水稻聚合恢复系的选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按不完全双列杂交5×8 (NCII),以抗螟虫抗稻瘟聚合恢复系5个为父本和不育系8个母本设计并配制了40个组合,对穗长,株高,有效穗数,总粒数,实粒数,空瘪粒数和结实率进行了研究、千粒重与单株产量等9项农艺性状配合力与遗传参数分析。一般配合力(GCA)分析表明昌恢891TJH、长田A、圳20A、华盛A、晶泰A、广8A配合力较高,特殊配合力(SCA)分析表明晶泰A/昌恢891TJH、华盛A/昌恢891TJH、圳20A/R205TJH特殊配合力较高。千粒重、总粒数、有效穗主要受到基因非加性效应影响,穗长主要受到基因加性效应影响。穗长、实粒数、空瘪粒数、总粒数的遗传效应主要依赖不育系母本,单株产量的遗传效应取决于聚合恢复系父本,而株高、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遗传效应由双亲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2.
水稻广亲和品种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用9个水稻不育系与3个广亲和品种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对其杂交组合10个性状的配合力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就杂种F1主要农艺性状而言,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比组合特殊配合力效应更为重要;株高、单株有效穗数、穗长、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单株粒重、千粒重等性状,以一般配合力作用为主,而每穗总粒数、生育期、着粒密度等性状虽以一般配合力作用为主,但特殊配合力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株高、单株有效穗数、穗长、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单株粒重等性状以广亲和品种的一般配合力作用为主;生育期、每穗总粒数、千粒重、着粒密度等性状以不育系的一般配合力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3.
感温型三系杂交水稻特优2278是玉林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水稻品种,为挖掘增产潜力和探索高产栽培技术,通过分析5个县市田间试验数据,对其齐穗期、全生育期、有效穗数、株高、穗长、总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产量等10个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特优2278的10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总粒数有效穗数结实率实粒数产量株高全生育期齐穗期穗长千粒重,其变化范围为3.05%~9.39%;与产量的相关性从大到小依次为实粒数(0.951)千粒重(0.615)总粒数(0.602)全生育期(0.544)穗长(0.466)齐穗期(0.163)结实率(0.044)有效穗(-0.542)株高(-0.632);根据通径分析可得到通径系数大小顺序为千粒重(0.689)全生育期(0.512)结实率(0.195)有效穗数(-0.533)。  相似文献   

4.
玉米12个数量性状的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29个玉米杂交组合的12个数量性状进行了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各数量性状与子粒产量的遗传相关性顺序由大到小分别为:出子率、株高、穗行数、位高、穗粗、容重、穗长、千粒重、行粒数、虚尖长;与子粒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的大小顺序分别为:株高、穗长、出子率、穗粗、穗行数、千粒重、容重、穗粗、位高、行粒数、虚尖长。选育玉米杂交组合应重视选择植株适中、果穗较长、出子率高的类型。  相似文献   

5.
几个籼型三系杂交水稻亲本的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选用 7个不育系和 7个恢复系以不完全双列杂交 (NCII)模式配制 4 9个组合 ,研究了 15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结果表明 1在株高、粒长、粒宽、长宽比、每穗总粒数、着粒密度、结实率等性状上基因加性效应占主导地位 ;在单株有效穗、主茎剑叶长 ,穗长、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相对日产量等性状上则以基因的非加性效应为主。 2大多数农艺性状受恢复系的影响要比受不育系的影响大得多 ,仅少数几个性状 (穗长、粒宽、长宽比和千粒重 )受不育系的影响稍大。3参试的不育系以浙农 80 10 A、协青早 A和全龙 A较好 ,恢复系以 J4 13、明恢 6 3选、95 - 13和 M10 5为较好 ;在 4 9个组合中浙农 80 10 A×明恢 6 3选是一个综合性状表现较为出色的组合。 4各性状的狭义遗传力由大到小的趋势为 :长宽比 >粒长 >着粒密度 >株高 >粒宽 >每穗总粒数 >播始历期 >结实率 >每穗实粒数 >主茎剑叶长 >千粒重 >穗长 >单株产量 >相对日产量 >有效穗。  相似文献   

6.
玉米主要数量性状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爱琴  黄世全  戴保威 《种子》2006,25(3):68-70
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遗传设计对16个玉米自交系及其组配的60个杂交组合的13个主要数量性状进行了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相关分析得出,各农艺性状对单株粒重的遗传相关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单株穗重、百粒重、穗粗、穗长、株高、穗三叶面积、秃尖长、穗位、出籽率、穗行数、行粒数。而通径分析得出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对重要性依次为:单株穗重、出籽率、穗长、穗粗、穗三叶面积、株高、穗行敷、秃尖长、百粒重、穗位、行粒数。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龙岩市杂交早稻产量相关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变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要:基于龙岩市1997-2002年连续6年在新罗、长汀、连城、上杭、武平和漳平6个不同生态条件的杂交早稻联合区域试验数据资料,应用AMMI模型和相应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产量、生育期、有效穗、株高、穗长、每穗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9个产量相关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变异。结果表明,环境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G×E)效应对考察的9个性状影响较大。其中,株高以基因型效应为主,产量、穗长、穗总粒数和穗实粒数以环境效应为主,生育期、有效穗、结实率和千粒重以基因型与环境间互作效应为主。穗实粒数、穗总粒数和产量的稳定性在多数年份都是最低的,受栽培环境及G×E互作效应影响较大;千粒重、穗长、生育期和有效穗则相对稳定,受栽培环境及G×E互作效应影响较小。今后选育、引种和利用适合龙岩市杂交早稻品种时,需考虑性状的基因型、环境、基因型与环境间互作效应,才可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杂交早稻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琼 《种子》2008,27(4):72-74
利用DPS数据统计软件对杂交早稻7个主要性状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偏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穗数、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四大因素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且相互制约,生育期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穗长、株高与产量相关不显著。影响杂交早稻产量的最重要因子为穗总粒数,其次是有效穗数和千粒重。福建省杂交早稻育种和栽培目标是生育期适中,在保证一定穗数基础上,主攻大穗。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挖掘矮秆超大穗小麦亲本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潜力,为小麦高产、超高产育种选择优良亲本和最优杂交组合提供理论依据,选用5个矮秆超大穗小麦品种(系)作为父本,8个多抗丰产小麦品种(系)作为母本,按NCII遗传交配设计,采用8×5不完全双列杂交法,配制了40个杂交组合,对小麦亲本及杂种F1的株高、主穗长、单株穗数、结实小穗数、主穗粒数、主穗产量、单株产量、千粒重8个性状进行了考察,并在基因型方差分析显著的基础上进行了配合力评价及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父本中A1、A3、A4是综合性状优良的亲本,其多数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均较高,特别是穗长、主穗粒数、结实小穗数、主穗产量、单株产量的一般配合力高,而株高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较低,是很理想的矮秆超大穗多粒亲本材料。母本中B5、B6单株穗数一般配合力较高,株高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较低,可作小麦高产杂交育种的矮秆多穗型亲本使用。结合特殊配合力效应分析:组合B5×A3单株穗数、主穗产量、单株产量、千粒重特殊配合力效应最高,株高特殊配合力效应较低,可作为的矮秆、多穗、粒重高且高产的重点杂交组合。B2×A4主穗长、单株产量、单株穗数特殊配合力效应都较高,而株高特殊配合力效应低,可作为矮秆大穗高产的重点杂交组合。遗传力分析表明:单株产量、千粒重、主穗长、主穗产量皆在70%以上,表明这4个性状的广义遗传力较大,受环境影响较小,而狭义遗传力的分析除主穗长、主穗粒数、主穗产量、株高大于50%,其余4个性状均低于50%,说明受环境影响大,不宜早期选择,应该适当推迟选择的代数。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两套新质源亲本,按3×6NCⅡ遗传设计,分析了3个不育系与6个恢复系配制的18个两系杂交早稻组合的株高、穗长等10个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结果表明,除单株有效穗外,其余9个性状组合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恢复系除单株有效穗和小区产量外,其余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均达显著水平;不育系株高、穗长、单株有效穗、小区产量和长宽比的一般配合力方差达到显著水平。恢复系R 76/鹏超1号和不育系标广占63S表现出较好的一般配合力,组合标广占63S/(R 76/鹏超1号)的特殊配合力表现最佳。10个性状中单株有效穗、穗实粒数、小区产量的狭义遗传力较小,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利用光温敏两用核不育系广占63S分别和籼粳型父本测交配组,通过对两种类型F1代的产量性状表现的比较,对两种组配方式32个F1组合的单株产量与产量性状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并对产量性状对单株产量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广占63S与籼型父本配制的组合在结实率和千粒重上优势明显,其单株穗数和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实率和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粳型父本配制组合的结实率和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每穗粒数和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两种组配方式后代组合产量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也不相同,进而提出了利用广占63S与籼型材料配组比直接利用粳型材料配组更有利于选育出强优势实用型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2.
引进广东水稻种质的恢保关系及杂种优势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要:【研究目的】对引进的72份广东水稻种质的恢保关系及杂种优势进行了初步观察。【方法】以自然结实率鉴别恢保类型;以竞争优势为指标反应各性状杂种优势表现。【结果】鉴定出45份恢复类型,8份保持类型,19份半恢半保类型。通过对竞争优势的主成分聚类将45个F1组合分为3类:Ⅰ类有18组合,该类株高、单株穗数及穗着粒数3个性状的竟争优势为正值,播始天数、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及单株粒重5个性状为负值;Ⅱ类有11个组合,该类单株穗数、穗着粒数、穗实粒数及单株粒重4个性状的竞争优势为正值,其余性状为负值;Ⅲ类有16个组合,该类单株穗数及穗着粒数2个性状的竟争优势为正值,其余性状为负值。在57个F1组合中,糙米率及垩白米率分别达国标1、2、3级优米标准的组合数为12个、20个、18个及16个、28个、6个,1个组合宜香1A/三黄占2号的整精米率达国标2级优米标准。【结论】广东水稻种质恢复类型居多,单株穗数、粒数及垩白米率的竞争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中游南部稻区杂交晚稻高产育种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1个杂交晚稻组合组成供试群体,综合运用多种统计方法对单位面积产量与产量相关性状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剖析,以期为我国长江中游南部稻区尤其是江西生态条件下杂交晚稻的高产育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产量已达到较高水平的情况下,杂交晚稻高产育种的方向必需着重选配大穗、大粒型的组合,但除此之外,还必需在保证较高有效穗数的基础上寻求有效穗数与大穗、大粒的协调结合。通过成穗率高的选择,不仅对提高新组合的产量水平具有正效应,而且成穗率可以作为一个核心性状协调多穗与大穗、大粒之间的矛盾,进而实现有效穗数多与大穗、大粒在更高水平上的结合,从而获得更高的产量。在实现有效穗数多与大穗、大粒在更高水平上的协调结合的基础上,提高结实率也是必需顾及的一个方向;其中的关键是打破结实率与每穗总粒数之间的不利相关。  相似文献   

14.
杂交粳稻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明杂交粳稻的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间的关系,以5个千粒重介于23.5~27.4 g之间的BT型不育系和40个千粒重介于18.7~31.2 g之间的三系粳稻恢复系,采用5×40 NCⅡ设计方式,配制200个杂交组合为试验材料,对产量性状、品质性状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主要结果表明:单株谷重与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0.47**,0.63**,0.53**,0.35**),与穗长呈显著正相关(r=0.15**);对单株产量贡献最大的是每穗实粒数。垩白粒率和垩白度2个性状是杂交粳稻品质改良的重点,其次是精米率和整精米率;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相互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糙米率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33**,0.25**)。产量性状对品质性状的影响不大,通过筛选,可以将高产、优质的性状聚合到同一杂交组合中。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中下游中籼杂交稻区试品种产量成因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8—2012年南方稻区国家水稻品种区试数据,运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籼杂交水稻5年220个参试品种的农艺性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与结实率对产量显著正相关,其中对产量贡献最大的是结实率,千粒重与产量极显著负相关。在长江中下游杂交稻育种过程中,应以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为中心兼顾有效穗数和千粒重,协调优化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建立良好的群体结构,发挥中籼品种产量的潜力。综合各种分析及结合长江中下游杂交中籼的9t/hm2以上的的高产组合,得出其产量结构是:有效穗数达到255万/hm2左右,株高在122cm以下,每穗总粒数达到180~200粒,结实率80%以上,千粒重27g左右。  相似文献   

16.
利用近等基因系,比较系统地分析了水稻Ef-cd基因的感光效应、早熟效应以及对其他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并对该基因的育种应用潜力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Ef-cd基因是一个非感光的显性早熟基因,它能使水稻提早抽穗13~21 d,并能显著降低水稻的株高,但对有效穗、穗长、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主要农艺性状无显著影响。同时,该基因可使迟熟杂交稻的抽穗期提早13~17 d,并且通过导入该基因育成的早熟杂交稻新组合比同熟期对照显著增产,因而该基因在早熟杂交稻育种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7.
张城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7):88-92
为确定新育成印水型杂交粳稻亲本的潜力,并为印水型杂交粳稻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以4个不育系和4 个恢复系为亲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研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配合力。结果表明: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GCA)方差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除结实率外,父本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大于母本,单株产量、有效穗和结实率的特殊配合力(SCA)方差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139A和晚轮422 的GCA效应较高,产量性状以Ⅱ类为主,139A×晚轮422 和辽粳10A×晚轮422 的单株产量水平及组合SCA效应较高。父本GCA效应和组合SCA效应对产量性状的影响较大,母本GCA效应对产量性状的影响相对较小。本研究中,父本的遗传差异大于母本,对产量性状的影响也大于母本,139A和晚轮422 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玉米自交系主要植株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选择代表性的父本、母本自交系采取随机区组设计,测定其主要植株性状和单株产量。结果表明,穗行数、行粒数、穗位高、雄穗分支数、节间长与单株产量均显著正相关,其中,穗行数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达0.8824。株高与节间长、穗位高(r=0.7372)、穗行数和雄穗分支数显著正相关。穗长与百粒重极显著正相关(r=0.6631)。出籽率与穗行数、行粒数极显著正相关。在自交系选育过程中,穗行数、行粒数等穗部性状直接影响自交系的单株产量,但株高等同样是自交系选育的关键性状,自交系选育要兼顾穗部性状和植株性状,以获得株型适中兼大穗型的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19.
温光变异对北方杂交粳稻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不同年份生育期有效积温和日照对杂交粳稻农艺性状的影响分析得知,有效积温与各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大小依次为:空秕率(-0.6984)〉产量(0.6132)〉千粒重(-0.3065)〉有效穗数(0.1981)〉株高(0.1872)〉穗粒数(-0.1192)日照对各性状相关性为千粒重(-0.5149)〉穗粒数(0.5107)〉株高(-0.3111)〉有效穗数(0.2747)〉空秕率(-0.0651)〉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