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最近,我们赴新西兰、澳大利亚,对两国的渔业进行了考察,下面是我们这次考察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2.
<正> 台湾已研拟沿岸渔业资源保育及开发利用计划。该计划目标为促进台湾地区沿近海域内丰富天然基础生产力有效利用,积极从事渔场改造,加强保护及栽培渔业资源,发展栽培渔业工作,以恢复其已呈衰退或枯竭现象之高经济价值鱼类资源,并对尚未充分利用之渔业资源积极开发,使海域内的渔业资源利用达到更高的层次,使本省沿岸渔业的经营型态,由以往的猎捕性迈入放牧性,使渔业资源生生不息,时时可以享用。年度工作计划包括:继续制作及投放各型人工鱼礁及保护礁,以改善渔场环境;办理大量鱼虾贝种苗之放流,以增加渔业资源  相似文献   

3.
应澳中科技文化交流中心的邀请,“广西海洋管理与海洋开发”代表团一行9人,于1997年5月7日-17日对澳大利亚进行了为期10天的考察访问。在澳期间,代表团重点考察了澳大利亚东部沿海的维多利亚州、新南威尔士州的海洋管理、环境保护以及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并与维多利亚州渔业管理局、海洋与淡水资源研究所、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渔业生产的发展方向有了根本改变,使得作为渔业生产之延续的水产品加工环节也发生相应变化。我省作为渔业资源大省,水产品加工又是怎样发展的呢?一、我国渔业资源概况我国作为少数几个对世界水产品有决定性影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渔业发展十分迅猛,总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自从世界主要渔业国相继实行200里经济区之后,海洋渔业捕捞水域发生变化,除向深海发展之外,更主要的是利用近海沿岸和内陆资源大力发展海、淡水  相似文献   

5.
由国家水产总局副局长卓友瞻同志率领的赴南太平洋澳、新等四国海洋渔业考察组已胜利完成任务回国。此次考察的目的是为发展我国与南太平洋各国的友好关系以及为发展我国远洋渔业探路。考察时间共计51天(80年5月19日~7月8日),先后考察了新西兰、澳大利亚、基里巴斯以及所罗门群岛等国的渔业情况,探讨了我国与各国进行渔业合作的可能性,为发展我国远洋渔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乐佩琦 《水利渔业》1994,(6):3-5,17
本文论述我甸水库渔业资源的增殖及其生产效能。为了提高淡水鱼类的鱼产量,必须十分重视水库渔业资源的增殖。对于不同类型的水库采取不同的增殖途径,小型水库宜通过施肥以提高初级生产力的方法;中型水库或中型以上水库应采用水面分室利用的生产对策。且同时实施保护利用天然鱼类资源,结合人工放流、移植驯化优质短食链养殖新种类,以建立新的优化结构和渔业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7.
红肉兰蛤,是广泛分布予南海沿岸海区的小型贝类,壳长一般3厘米左右,壳薄质脆,喜栖息于有淡水注入的潮间带或浅水泥质的海底。产卵季节长,夏季大量繁殖;生长怏,一年内可长成4批,是鱼、虾、蟹类特别是对虾养殖的天然优质饵料。因此,红肉兰蛤资源的丰欠,不但直接影响该海区的渔业资源,也影响该海区沿岸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 不久前,笔者随江苏省远洋渔业考察组赴拉丁美洲的厄瓜多尔、尼加拉瓜两国,就渔业合作的可行性问题进行考察。考察期间,受到这两国政府友好热情的接待,就渔业资源、生产现状、投资环境、渔业合作可行性问题,与他们的渔业官员、友好厂商进行了交谈,并实地考察了渔港、码头、加工厂以及渔船捕捞和鱼市场情况,参观了厄瓜多尔的虾类养殖,并考察了尼加拉瓜的淡水渔业,查阅和整理了两国有关渔业生产技术资料和文件。通过考察,使我认识到:开发拉美渔业,不但对南通市海洋捕捞的发展意义极大,而且对南通市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8月18日~19日,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在青海省调研青海湖渔业资源保护和内陆渔业发展。他强调,要贯彻生态优先理念,加强内陆渔业水域环境保护,养护水生生物资源,合理利用宜渔水域,积极发展生态养殖,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推进内陆渔业转型升级。于康震先后来到青海湖裸鲤增殖放流站、裸鲤保护中心,调研青海湖渔业资源保护情况。在了解到青海湖的裸鲤资源已经从15年前的不到2600吨恢复到现在的  相似文献   

10.
引言水库是印度主要的内陆渔业资源。随着许多新坝的建成,水库面积越来越大,加之水库渔业管理技术的改进,内陆鱼产量的大幅度提高寄希望于水库。因此,近年来印度加强了对内陆渔业的开发。在过去40年中,内陆渔业的发展是相当快的。鱼产量增加了6倍,即从1951—1952年的22万 t 增加到1988—1989年的140万 t。政府已确定到本世纪  相似文献   

11.
海洋渔业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占先 《海洋渔业》1988,10(3):104-109
<正> 一、前言众所周知,渔业资源是生物资源,它随鱼类群体的繁殖和死亡而变化,其繁殖与死亡,又受水域环境、空间、饵料及种群间的竞食等诸因素的影响,其增殖速率随时间而变。对渔业资源而言,我们应积极开发利用为人们提供渔获,同时也要进行保护,使它能够稳定地发展,不断提供可资捕捞的资源量,以保证渔业的稳产、高产。害怕资源  相似文献   

12.
溢油事故对天然渔业资源损害的评估指标体系与实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新强  袁骐 《水产学报》2010,34(9):1414-1419
实验结合2006年4月发生在舟山沿岸渔场的韩国籍现代独立轮溢油事故案例,探讨了溢油事故对天然渔业资源损害的评估指标体系。研究结果提出了溢油事故对天然渔业资源损害的评估指标体系由溢油事故污染指标子体系和天然渔业资源损害评估子体系二大部分构成。其中溢油事故污染指标子体系主要包括溢油品种特征、溢油时间特征、溢油空间特征,溢油区域环境特征、溢油动态特征和采取的防范措施;天然渔业资源损害评估子体系主要包括污染前后天然渔业资源的种类、单位面积资源生物数量,各种资源生物的损害率、损失量、恢复措施和所需费用。同时提出溢油事故渔业损害的评估程序和在不同情形下,各指标参数的选取方法。案例研究结果得出该事故造成渔业受到严重影响的海域范围在100km2(≥5.0mg/L)以上,鱼卵和仔鱼的总损失量分别为6700万个和117000万尾,鱼、虾和蟹类幼体总损失量分别为3681、17045和406万尾,底栖动物总损失量为8162万个,事故海域渔业资源恢复直接所需总费用为1822万元。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溢油事故对天然渔业资源损害的评估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为溢油事故对天然渔业资源损害索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凡适宜经济水生生物生存、繁殖和生长的海洋和内陆水域均属渔业环境。保护渔业环境的中心任务是采取措施,防止渔业环境被破坏,减少或消除对渔业环境的污染,为保护渔业资源提供有利条件。随着大工业生产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以后,水体污染日益明显。70年代全世界每年排入水体的污水量在6000—7000亿立方米。各国为此采取了一些措施来防止水体污染,收到一定成效,如英国的泰晤士河和日本的濑户内海等已重新有鱼虾类栖息。全球渔业每年为人类提供1.3亿吨水产品而且潜力巨大。如果良好的环境遭到破坏,想恢复起来就需财力和时间,得到偿失。保护好经济水生生物资源所需的生活环境,具有巨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前,由于过度捕捞导致的渔获物资源衰竭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捕捞渔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为保护我国渔业资源,维持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本文对中美两国渔业实施限额捕捞管理制度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研究,介绍中美两国渔业限额捕捞制度发展状况及主要特点,通过对比分析,为进一步完善我国限额捕捞制度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黄海中南部海域分布着石岛渔场、连青石渔场、大沙渔场等多个优质渔场,是鳀鱼(Engraulis japonicus)、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鲐鱼(Pneumatophorus japonicus)、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等鱼类的越冬场、索饵场,也是多种洄游性经济鱼类进入黄渤海沿岸产卵场的必由之路。特殊的地理、水文环境形成了黄海中南部丰富的渔业资源,也使黄海中南部海域成为了渔业开发利用的热点海域。近年来黄海中南部海洋捕捞业随着捕捞船只的增多,捕捞渔获量亦呈现超负荷势态,使得渔业资源呈现衰退迹象。虽然每年进行伏季休渔期对渔业资源起到一定的保护和恢复作用,但衰退迹象依旧明显[2]。以黄海中南部主要捕捞对象小黄鱼为例,过度捕捞作用下,黄海中南部小黄鱼个体小型化、低龄化现象日益加剧,个体生长速度加快,性早熟提前,食物种类营养级逐渐降低,相对资源量、单位补充量减少,生长型捕捞过度的态势严峻[6]。黄海中南部高强度捕捞压力背景下,如何对生产船只科学管理,有效保护渔业资源,进而使渔业资源呈现可持续发展态势,一直是渔业行政管理部门和渔业科研部门所关注的问题。笔者分析辽宁省黄海中南部(图1)海洋捕捞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建议,为有关渔业管理部门在不断完善渔业管理制度,有效改善黄海中部渔业捕捞现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渔业资源是发展渔业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渔业资源保护与增殖工作的实际效果,直接关系到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渔业生态环境,其影响持久而深远。我市内陆水域面积11.3万hm2(不含鸭绿江流经我市233km2的面积),内陆水域渔业生产是我市渔业经济的重要构成。近几年内陆水域渔业捕捞强度和渔业资源再生能力的矛盾日渐突出,渔民普遍反映,捕捞产量在急剧下降,渔获物的品种越来越少,个体越来越小,传统的名贵品种很少在渔获物中出现。渔民对渔业资源的恢复感到无望,部分渔政人员对此也失去了信心。因此当前渔业资源的保护工作面临的问题十分严峻。1现行的渔政机构和渔政管理体制渔业资源的管理主体是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渔政机构,现行的渔政机构和渔政管理体系,都是在各级政府的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基础上组建的,依附于地方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管理运行,在各自的行政辖区内实施管理,这种渔政管理体系与渔业资源的自然分布极不和谐。因为内陆渔业资源是按水系和流域分布,在同一水系和流域范围内,渔业资源和渔业生态环境是一个共生的整体。这种渔政管理体制势必导致在同一资源领域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形成管理体制的先天不足。丹东地区在我省内陆水域面积最大...  相似文献   

17.
渔业水体污染的成因与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农业部和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发布的2004年《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04年全国共发生渔业污染事故1020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8亿元。因环境污染造成可测算天然渔业资源经济损失36.5亿元,其中内陆水域天然渔业资源经济损失8.6亿元,海洋天然渔业资源经济损失27.9亿元。与2003年相比,海水养殖区石油类和化学需氧量的超标有所下降,但活性磷酸盐和铜的超标比例有所上升;湖泊、水库等内陆水域的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标的超标比例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相似文献   

18.
国外信息     
<正> 新西兰海洋渔业资源调查新西兰不是世界上大的渔业国,在1974年前每年总渔获量达235,000吨;而在1975年,其年产量降至188,000吨.这一年每艘渔船的单位产量亦有所降低.认为其原因:一是投注渔业的经费减少,二是由于渔业新资源高度开发后所产生的恶果. 为此,新西兰极度关切其海域鱼类资源是否濒临耗竭,国家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海洋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作为海洋渔业资源大省的江苏如何实现海洋渔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合理开发利用渔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针对当前江苏省海洋渔业资源现状与环境、技术之间的矛盾以及渔业经济发展现状,重点分析加快近海、滩涂渔业资源增殖;减少捕捞能力、促进渔区人力资源整合;改善海洋渔业环境;加快技术转化,立足于循环经济标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完善海域管理,加强渔业资源的保护;推进海洋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渔业资源属于可更新的资源类型,只要采取合适的方法对渔业资源进行利用,就可以长期向市场提供优质的渔业资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渔业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提升,必须要保证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够满足当前的市场需求。渔业资源的发展和水域环境资源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水域环境资源较差,无法进行可持续利用,将会严重制约渔业的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如果没有对渔业生态环境进行及时监测,就难以发现渔业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不仅会增加后续生态环境治理难度,还会影响渔业发展。因此相关部门开始研究如何对渔业生态环境进行准确评价,以此来调查渔业水域环境存在的各种生态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水生生物资源,达到促进水利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