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新疆野苹果与栽培苹果挥发性香气物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1种新疆野苹果和5个栽培品种果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方法,测定了果实的香气成分及含量,并进行亲缘关系计算和主成分分析,旨在研究新疆野苹果与现有栽培品种在苹果驯化中对香气改良的作用,更好地利用香气资源育种。结果表明:试验共鉴定出6类67种挥发性香气物质,物质的量浓度高于阈值的有19种,其中2-己烯醛等10种为所有苹果共有,苯甲醛等3种为新疆野苹果特有,2-甲基丁酸丁酯等6种为栽培品种特有。经分析‘秦冠’拥有与新疆野苹果最低的相似性以及最高的香气质量。综合表明,新疆野苹果以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以及特有挥发性香气物质,‘秦冠’以优质的香气质量可能成为培育香气丰富和浓郁新品种的较好亲本资源。  相似文献   

2.
几个早熟苹果品种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38,自引:5,他引:38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极早熟苹果新品种早丰甜及贝拉、辽伏等早熟苹果品种果实香气成分。结果表明,(1)3种早熟苹果含醇类等12类136种香气成分,其中1-己醇、(E)-2-己烯醛、乙酸丁酯、乙酸己酯等成分均在1%以上,总含量占测定芳香物质总量的93.81%,为参试苹果品种的主要香气成分;(2)β-大马酮及草蒿脑可能是早丰甜特有香气物质;(3)根据香气成分的种类及含量,可将早丰甜与贝拉分别划为“酯香型”与“醇香型”苹果;(4)3个早熟苹果品种间香气成分种类和含量均存在差异,苹果香气成分是早熟苹果品种选育标准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套袋对五个新疆野苹果优系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个新疆野苹果优系为试材,研究套袋对新疆野苹果果实部分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套袋处理和套袋处理下,5个新疆野苹果优系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酸度、果形指数等均有显著性差异,套袋果实较未套袋果实在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酸度有降低趋势,部分优系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套袋果实与未套袋果实间果形指数没有显著性差异;套袋对5个新疆野苹果优系果实香气成分的影响不一致,优系M-1、M-2、M-5的醛类和酸类的相对含量降低,醇类和酯类的相对含量升高,优系M-3和M-4的醛类和酸类相对含量升高,酯类相对含量降低,优系M-3醇类相对含量降低,M-4醇类的相对含量升高;套袋对5个新疆野苹果优系果实香气成分的多样性影响不一致,其中套袋使香气成分的丰富度均降低,优系M-3和M-4香气成分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没有明显变化,而优系M-1、M-2、M-5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变化较大,表现为优系M-1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降低,优系M-2和M-5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升高。  相似文献   

4.
苹果红色芽变香气组分及脂肪酸代谢相关酶活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固相微萃取(SPME)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富士、国光与红将军等苹果品种及其红色芽变品系的果实香气成分;进一步研究了国光及其红色芽变品系果实发育期间香气脂肪酸代谢途径相关酶的活性。①从8个参试苹果品种成熟果实中共鉴定出共8类116种香气成分,酯类67种(57.8%),占绝对优势;②红色芽变品系与其对照相比,香气成分种类无规律性变化,但共有组分的含量、特征香气成分的香气值总和、酯类含量及香气总含量等均明显高于各自的对照;③在果实发育末期,红色芽变的脂肪酸代谢途径4个关键酶活性均呈上升趋势,且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5.
香气成分是苹果品质和地理标志性产品的重要指标,分析天水地区主栽花牛苹果的香气成分构成,对科学鉴别花牛苹果品种和保护种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天水地区4个花牛苹果主栽品种的挥发性化合物进行鉴定,用CRITIC权重法确定最适谱库匹配度,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CA)进行特征香气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标准谱库匹配度≥50%可作为香气化合物判定的依据,4个品种共鉴别出22种香气成分,其中酯类物质占比均在99%以上;主成分分析表明,‘俄矮二号’‘天汪一号’‘首红’和‘栽培二号’的特征香气成分分别有4、2、3、1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杂交二代(F2)2个功能型苹果优株及对照品种‘嘎拉’的果实风味品质,旨在为新疆野苹果资源的利用保存及功能型苹果育种理论与技术提供基本资料。【方法】以2个功能型苹果优株‘红心7号’和‘红心9号’为试材,以栽培品种‘嘎拉’为对照,对果实的类黄酮组分、糖酸组分、挥发性成分等风味物质的组成和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红心7号’与‘红心9号’硬度、Ca、Fe、Zn和花青苷含量及抗氧化能力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嘎拉’;3个参试材料均以果糖和苹果酸含量最高,2个功能型苹果优株糖、酸总量均显著高于‘嘎拉’;‘红心9号’果实各类挥发性成分种类数和特征香气成分种类数最高,含量以‘嘎拉’最高,但‘红心7号’各类挥发性成分和特征香气成分的种类数及含量均最低;‘红心9号’与‘红心7号’类黄酮含量分别是‘嘎拉’的3.1倍和2.3倍,但‘红心9号’味感偏酸,而‘红心7号’味感甜酸适口,与‘嘎拉’基本一致。【结论】‘红心7号’硬脆多汁,甜酸适口,果实类黄酮、花青苷和Ca、Fe、Zn含量及抗氧化能力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嘎拉’。因此,从新疆红肉苹果杂交二代分离群体中能够选育出综合品质优良的功能型苹果新品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苹果新品种‘瑞雪’及其亲本‘粉红女士’和‘富士’以及代表性栽培品种‘嘎拉’‘乔纳金’‘金冠’‘王林’等7个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果实成熟期香气物质成分的差异,探索苹果新品种‘瑞雪’的主要香气物质成分,为新品种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并结合主成分分析,解析参试品种的香气成分。【结果】7个品种共检测出香气物质成分92种,其中:酯类53种、醛类12种、醇类6种、酮类4种、烯烃类9种以及其他类8种;参试品种共有的香气物质成分有:乙酸丁酯、丁酸丁酯、乙酸己酯、2-甲基丁酸-2-甲基丁酯、2-甲基丁酸己酯、己酸己酯、己醛、2-己烯醛、1,3-2甲基苯、ɑ-法尼烯等共10种;不同品种特征香气成分个数分别为‘:瑞雪’(10种)、‘金冠’(10种)、‘粉红女士’(9种)、‘嘎拉’(9种)、‘王林’(8种)、‘乔纳金’(7种)、‘富士’(6种);根据7个苹果品种中香气物质相对含量为数据源进行主成分分析将其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嘎拉’和‘粉红女士’,第二类为‘富士’、‘王林’和‘金冠’,第三类为‘瑞雪’和‘乔纳金’;不同苹果品种间香气成分种类和含量均存在差异,苹果香气成分可以作为苹果品种选育的评价指标之一。【结论】相较于其他品种‘,瑞雪’苹果中特征香气成分种类较多,香气物质成分中的2-甲基-丁酸己酯(15.24%)、2-己烯醛(17.65%)和ɑ-法尼烯(27.88%)相对含量较高,而2-甲基-1-丁基乙酸酯和乙酸己酯相对含量较低,这些香气物质成分可能是形成‘瑞雪’苹果独特风味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根域水肥一体化减量施肥对苹果果实挥发性成分的影响,同时筛选出渭北黄土高原地区苹果根域水肥一体化最佳施肥量,为水肥一体化施肥模式施肥量提供科学参考。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各处理的香气成分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共检测出玉华早富苹果挥发性成分31种。主要挥发性成分分为酯类、醛类、醇类物质,此外还有少量的酸类和其他类物质,其中酯类24种,醛类3种,醇类2种,酸类1种,其他类1种。在苹果果实挥发性成分中,酯类物质相对含量各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不同施肥处理下检测到苹果挥发性物质种类差异显著,其中水肥一体化施肥WF2处理果实挥发性物质种类最多,共检测到29种,水肥一体化施肥WF1最低,为21种。在香气物质总含量方面,其中常规施肥处理检测到的挥发性物质总含量最高,为2 699.41μg/kg,WF1处理最低,为1 328.10μg/kg。根据6个施肥处理中香气物质种类及其相对含量百分数为数据源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WF4处理更接近于常规施肥处理,说明其挥发性物质成分与常规施肥处理的相似性更大。WF2处理在减施化肥37.07%的情况下,挥发性物质种...  相似文献   

9.
新疆野苹果矿质元素与糖酸组分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新疆野苹果巩留和新源两个种下居群的88个实生株系果实的矿质元素、糖酸组分及其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并与富士、金帅和红星品种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新疆野苹果的6种矿质元素(Ca、Mg、Fe、Cu、Mn、Zn)、3种糖(果糖、葡萄糖、蔗糖)组分及苹果酸含量的变异系数均在23%以上,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钙平均含量是栽培苹果品种的3.1倍,而且可溶性糖的组成与栽培苹果品种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朱元娣  曹敏格  许正  王昆  张文 《园艺学报》2014,41(2):227-239
 以新疆地区不同居群的52份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Ledeb.)Roem.]、9份中国苹果品种(Malus × domestica subsp. chinensis Li.)、1份森林苹果(M. sylvestris Miller)种质为试材,进行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ribosomal DNA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s,ITS)和叶绿体成熟酶K(matK)基因的测序分析。从GenBank中获取了11个苹果栽培品种、14个塞威士苹果、26个苹果属其它种及1个外类群欧洲梨(Pyrus communis)的ITS及matK序列。利用MEGA(ver. 4.0)计算不同序列间的碱基组成频率、简约信息位点数、转换/颠换比率、序列间成对距离,以最大简约法与邻接法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采集的“新疆野苹果”与“中国苹果”的ITS序列长度在589 ~ 594 bp,含有148个简约信息位点,转换/颠换比率(R)为1.029;MatK序列长度为1 451 ~ 1 461 bp,没有复制子Ⅱ序列,含有16个简约信息位点,转换/颠换为1.442。ITS分析将中国苹果、新疆野苹果(来自中国新疆)和塞威士苹果(来自GenBank)聚类于一个大的发育枝内,新疆野苹果5个居群的系统演化按新源、巩留、霍城和塔城的先后次序发生。MatK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将中国苹果和新疆野苹果聚类在一个大的发育枝内,但自展支持率低。由此说明,中国苹果由新疆野苹果驯化而来。matK不适于栽培苹果种内的系统发育分析。  相似文献   

11.
新疆野苹果多酚物质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以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30个单株的成熟果实为试材,对果实多酚物质的组成、含量及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疆野苹果30个单株多酚物质含量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变异系数均在36.12%以上,遗传多样性极为丰富;鉴定出原花青素、没食子酸、绿原酸、对羟基苯甲酸、儿茶素、表儿茶素、香草醛、阿魏酸、苯甲酸、根皮苷、槲皮素、肉桂酸、根皮素等13种多酚物质,其中原花青素、表儿茶素、根皮苷和绿原酸是野苹果的主要多酚组分,总酚及主要多酚物质含量显著高于栽培苹果(Malus domestica)品种红星。  相似文献   

12.
新疆野苹果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 (Lebed.) Roem.]可能是栽培苹果(Malus domestica Borkh.)的祖先,主要分布在中亚地区的天山山脉,包括中国新疆伊犁的巩留、新源、霍城及裕民等,遗传多样性极为丰富。本文对新疆野苹果的发生、分类学地位、群体遗传结构、遗传多样性、生存现状及核心种质构建与新疆野苹果的保护保存等作一综述,旨在为新疆野苹果这一珍贵资源的科学保护与有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苹果起源演化的考察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李育农 《园艺学报》1999,26(4):213-220
苹果是栽培种。塞威士苹果Malussieverisii(Led.)Roem。是苹果的野生种。中国苹果和西洋苹果皆起源于塞威士苹果。西洋苹果(苹果)起源于中亚的威士苹果,但杂有高加索东方苹果M.oreintalisUglitz.和欧洲森林苹果M.SylverstrisMill的基因,而中国苹果则是从新疆塞威士苹果的纯系驯化而来的栽培种。;现代苹果果产的大小、色泽、品质及成熟期等性状的多样性,是祖先种  相似文献   

14.
新疆野苹果分离群体的构建和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建立合适的用于构建新疆野苹果遗传连锁图镨的分离群体,【方法】以新疆红肉苹果和‘红富士’为材料,利用人工授粉方法构建了分离群体,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作图亲本多态性、杂种纯度和群体内部的遗传结构进行了检测。【结果】结果表明,新疆红肉苹果和‘红富士’的遗传差异较大;排除了15株不确定的个体,确定110株作为新疆野苹果遗传图谱构建的作图群体;株系间无重复现象;64对SSR引物组合在作图亲本间共检测到232个多态性位点,其中有191个位点在P<0.01水平上符合孟德尔期望分离比,占多态性位点总数的82.30%。【结论】选取该群体作为构建新疆野苹果遗传连锁图镨的分离群体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5.
苹果属植物种质多样性的SLAF-seq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源  王大江  王昆  丛佩华  李连文  朴继成 《园艺学报》2020,47(10):1869-1882
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特异性位点扩增片段测序技术(Specific-locus amplified fragment sequencing,SLAF-seq)对509份苹果属植物种质进行测序,获得586 454个SLAF标签,其中多态性SLAF标签463 612个;经过序列比对,根据完整度 > 0.94、次要等位基因频率(MAF)> 0.05,过滤筛选得到46 460个多态性单核苷酸(SNP)位点;基于这些SNP位点构建苹果属植物不同种的系统发生树并分析主成分。结果表明,通过SLAF-seq技术能够在全基因组范围内快速开发高通量的SNP标记,并直接用于苹果属植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中。34种509份苹果属植物的多样性水平较高(He = 0.318,I = 0.488,Ae = 1.520),在多于1份试材的种群中,变叶海棠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中国苹果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低。综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苹果属植物分为5个基本的类群,Ⅰ山荆子类群,Ⅱ苹果属植物野生种类群,Ⅲ苹果栽培品种类群,Ⅳ以中国苹果、八棱海棠、花红、楸子和海棠花为主的类群,Ⅴ新疆野苹果类群。野生种丽江山荆子、山楂海棠、陇东海棠、变叶海棠、花叶海棠、滇池海棠和沧江海棠聚类比较紧密,栽培种之间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栽培品种与东方苹果和森林苹果等野生种聚在一起,新疆野苹果与中国原产苹果属栽培种的亲缘与起源演化关系有待于进一步考究。  相似文献   

16.
栽培苹果起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婷婷  周志钦 《果树学报》2007,24(2):199-203
苹果是一种重要的温带落叶果树。研究栽培苹果的起源及其与苹果属植物野生种之间的进化关系,对未来的苹果育种及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关于栽培苹果起源问题,现主要有2种观点:一种认为栽培苹果是由塞威士苹果直接栽培驯化而来,另一种观点认为塞威士苹果与其他苹果属植物野生种之间的杂交产生了现今的栽培苹果。综合有关文献,深入分析这2种观点,概述了近年来有关栽培苹果起源研究方面相关的实验证据,包括细胞学、孢粉学、分子标记以及DNA序列分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应当研究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7.
苹果种间杂种对苹果腐烂病感病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分析苹果实生树对苹果腐烂病抗病性的遗传规律,【方法】2010—2011年连续2 a用2个苹果腐烂病菌株对‘紫塞明珠’ב富士’的杂种实生树1 150株进行离体接种鉴定,采用次数分布分析法研究了苹果腐烂病抗病性遗传。【结果】结果表明,连续2 a接种2菌株主基因遗传率均在78.5%~85.5%。该实生群体对菌株03-8的感病性的变异由5个主基因位点分离所致,而对菌株xc56的感病性分离与4个主基因位点有关,且年份间表现稳定。【结论】离体枝条接种病原后,发病/不发病表现为质量性状遗传,发病对不发病为显性。感病的实生树接种后发病的病斑长度表现为多基因数量性状遗传。  相似文献   

18.
漏斗孢球囊霉菌根真菌对苹果属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冷海棠、八楞海棠和新疆野苹果接种漏斗孢球囊霉(GM)的试验结果表明,GM菌根真菌有显著促进冷海棠、八楞海棠和新疆野苹果生长的效果,生长量一般为对照的2倍以上。八楞海棠试验表明,根系侵染率与其生长量一致,即根系侵染率高的幼苗生长也快。在盐碱条件下,新疆野苹果接种GM菌根真菌比冷海棠、八楞海棠生长快,无缺铁失绿现象,冷海棠和八楞海棠有不同程度缺铁失绿现象。  相似文献   

19.
水分胁迫下抗旱性不同的两种苹果属植物光合特性的变化   总被引:40,自引:4,他引:40  
 水分胁迫使苹果属植物叶绿素一蛋白质(Chl-Pro)结合度松弛,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下降,胞间CO2浓度先降后升,SOD、CAT活性先升后降,类胡萝卜素、抗坏血酸含量大幅度降低,02-.产生速率、H202含量增高;这些参数下降和上升的幅度均为:平邑甜茶>新疆野苹果。水分胁迫下平邑甜茶和新疆野苹果幼苗叶片的PIl与其Chl-Pro、02-.、H2O2间均呈显著负相关。表明水分胁迫对苹果属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除受气孔因素限制之外,在胁迫后期由活性氧代谢失调所诱导的非气孔因素成为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