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尾松松针褐斑病,是近年来在我区发现的一种危害马尾松的重要病害。1982年4月笔者在临川县太阳公社一些与黑松混生的马尾松人工幼林内初次发现危害。经调查,幼林发病株率达90%以上,感病指数达34.4,现将有关情况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2.
对马尾松22个种源以及黑松和刚松4次接种松材线虫Barsaphelenchusxylophilus。马尾松、刚松无1株感病;黑松接种后40天感病率为20%,感病指数7.5,第257天感病株率100%,感病指数90.0,死亡率为33.3%。302天时极大部分频死状态,1年后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3.
马尾松赤枯病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尾松赤枯病(PestaIotia funorea Desm.)是危害马尾松的一种主要叶部病害。作者于1988年3~5月间在浙江省富阳县大源区对此病害进行了全面调查,对为寄症状、病原菌分离培养与接种进行了观察与研究,同时也提出了对病害的防治意见。  相似文献   

4.
松赤枯病,是我省人工和飞播马尾松、云南松幼林叶部的主要病害。分布广,为害重,影响林木生长,甚至引起成片枯死。松赤枯病的防治继贵州省林科所1973年用“621”烟剂防治后,我省马尾松赤枯病试验组于1974—1976年,又研究用“621”硫烟剂防治,效果良好。正在普遍推广应用的时候,工厂停产“621”改生产“741”烟剂。在大面积松赤枯病无有效药剂防治的情况下,我们根据“741”供热剂配方中,六六六原粉还占30%比例,对防治松赤枯病可能仍有作用的分析,于1978年用“741”烟剂进行室内药效  相似文献   

5.
马尾松赤枯病Pestalotiopsis funerea(Desm.)Steyaevt是分布较广、历史性的老病害。本文以该病与气温、相对湿度和降水量的相关性,利用数量化理论Ⅳ进行生态地理区划,将四川省92个马尾松主产区划分成重病区50个、危害区12个和轻病区30个。  相似文献   

6.
中山柏尖枯病在四川丘陵地区的苗圃幼林中发生较普遍,千株感病株率达76.0%,病情指数为43.2。该病主要为害当年生梢、叶,发病严重时导致植株枝枯叶少,树势衰弱、萎蔫,甚至死亡。致病病原菌为交链孢霉(Alemaria sp.)孢和黑霉(N, grospora sp.)。该病年发生期约10个月右右,6—8月份为发病盛期,病害的流行需要高温、多雨条件。林地(苗圃)土壤粘重,易积水是导致病害严重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云南松叶甲Cleoporas variabilis(Baly)在国内的分布区域较广,主要危害云南松,其次是华山松、马尾松。1991年桂林地区永福、平乐和荔浦3个县的湿地松幼林受该虫危害,受害面积430公顷。同年在黄冕林场也相继暴发成灾。危害马尾松幼林30多公顷,虫口密度株6头,最高达45头,有虫株率75%,造成大约1.5公顷的松树枯死。1992年发生面积上升为50公顷,松树幼林受到严重威胁。该虫在区内主要危害湿地松和马尾松,也见少数杉树被害。危害虫期是成虫期。  相似文献   

8.
大兴安岭地区樟子松叶锈病发生严重樟子松叶锈病自1982年于新林林业局少数幼林地块发现感病植株后,发病逐年加重,至1986年全局七个林场近万亩人工幼林感病,严重地块感病株率达100%,病情指数在50以上,该病严重影响樟子松人工幼林的正常发育,甚至导致树...  相似文献   

9.
于2009—2010年对福建省27个县(市、区)引种的596.2 hm2的湿加松试验林进行病虫害监测调查,发现湿加松林分有16种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其中,松赤枯病、松针褐斑病、松枯梢病、桃蛀螟、微红梢斑螟、马尾松毛虫等6种病虫害分布面积较大、发生较普遍,其分布面积均占试验林总面积的10%以上,尤其是松赤枯病分布面积占试验林总面积的48.53%;幼林以微红梢斑螟和桃蛀螟为主,造成嫩梢被蛀枯死、多头或针叶枯死;随着林龄增大,病虫害种类和发生面积呈上升趋势,松枯梢病、松针褐斑病等病害随之侵入,且越来越严重。统计分析表明,南亚热带区病虫害种类和分布面积占造林面积的比例虽然与中亚热带区差异不大,但南亚热带区较适宜湿加松生长,长势较好,基本上处于病虫不成灾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对引种的湿加松示范林进行虫害监测调查,结果表明1hm2的湿加松示范林样地内有2种有害生物危害,即马尾松毛虫(发病株率86%)和桃蛀螟(发病株率8%),湿加松平均每株有马尾松毛虫11条,感病指数达到4级;桃柱螟数量较少,只有个别树上有虫,感病指数为1级。通过化学防治手段,采用热力喷雾机进行林内大面积喷放,虫害得到了有效控制,为未来发生类似情况提供相关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针对该省大面积松、杉林木遭受赤枯病、落针病严重为害的情况,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大力开展科学实验,获得了用(621)杀虫烟剂防治松、杉赤枯病、落针病的良好效果。该所图云关试验林场在1965年用(621)杀虫烟剂防治马尾松赤枯病140亩,1966年防治455亩。经放烟防治的松林,针叶浓郁翠绿,被害率、感病指数大为降低;反之,未放烟的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对马尾松赤枯病由毛孢盘霉菌(Pestalotia)致病的问题,因无可靠接种试验证明,大家认识不一致。我们根据1974—1976年,在忠县石子林场试验初显症状针叶分离,很易得松毛孢盘(Pestalotia Zahlbruckneria-na Henn.)纯种的情况,于1978年6—9月在我站4—6年生马尾松幼树上,进行了松赤枯病接种试验,并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3.
杨树烂皮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白石山林业局杨树烂皮病多年跟踪调查发现,病害的发生与杨树的树种、林龄、环境等因素有直接关系,不同林龄的杨树感病株率不同,树木越大,感病株率越小,树木越小,感病株率越大,杨树幼林平均感病株率为3.0%,杨树新植林平均感病株率为45.0%;杨树树种不同感病株率也不同,生长速度快的比生长速度慢的感病株率大,在新植林中,大青...  相似文献   

14.
华山松是我区高山造林的主要树种,从1956年到目前为止,引进并人工造林10万余亩,绝大部份巳经成林。1983~1987年在现场调查,华山松活立木受松树皮象(Hylobius sp.)严重危害,20~27年生华山松林受害株率为85~95%,7~10年生幼林受害株率为78%,对华山松林已构成威胁。作者在芷江、新晃、靖县、淑浦等地调查,发现此虫为害华山松、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特别是西南华山松受害十  相似文献   

15.
米老排瘿螨病害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为广西地区颇受群众欢迎的乡土树种,60年代试种以来表现出优良、速生的造林特性,目前已发展至两万亩左右。70—80年代初期,广西大青山地区营造的米老排幼林瘿螨危害严重,面积达1500亩,占造林面积的80%,发病株率高达100%,病叶率达50—67.7%,感病指数达77。弓明钦(1981)曾首次以“球毡病”的名称作了报道,以后的其它调查也表明,广西中部、西部甚至北部某些地区也有发生,个别地方同样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茯苓袋料栽培应用于马尾松幼林地套种,以期达到茯苓丰产和马尾松幼林生长加快的双重效果。结果表明:在马尾松2年生和3年生幼林中套种茯苓,单个菌袋平均鲜茯苓产量高于旱地种植产量,在种植密度11 250袋·hm~(-2)情况下,鲜茯苓产量达到33 694 kg·hm~(-2);套种茯苓的3年生马尾松幼林,植株高、地径生长分别比对照增加15.9%和60.8%。  相似文献   

17.
云南松金花虫又名云南松叶(虫甲),俗名山跳蚤,属鞘翅目金花虫科。分布:国外有日本、菲律滨等,国内有云南、四川,在四川分布于西昌、凉山、雅安等地州。危害树种:主要危害云南松,其次是马尾松、华山松、马桑、桤木、栎类、胡枝子、细叶楷木等。危害情况:此虫在6月下旬开始发生,以飞播幼林的松针为食,从针叶顶端  相似文献   

18.
苹果白粉病(Podosphaera leucotr-icha(E11.etEv.)Salm.)是一种发生普遍、分布很广的苹果树主要病害。在秦安县苹果园和苗圃幼苗中危害严重。一般10年以上的成龄大树发病株率平均在20%以上,最高为52%;平均单株发病枝梢为25.4%,最高为75%;苗圃地幼苗发病株率平均为22.14%,最高为41.7%。幼苗感病后,全株布满白粉,叶片皱缩卷曲,生长缓慢,轻者  相似文献   

19.
应用3号ABT生根粉,配制30PPm的浓度,对杉木、马尾松、木荷等种子,浸种6小时处理,提高成苗率分别为25.2%、17.9%、30.3%。苗高与地径增长率:杉木13.9%、12.5%;马尾松9.4%、10.6%;木荷7.5%、11.0%。侧根增加率:杉木16.0%、马尾松28.5%、木荷22.2%。达到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林生长。  相似文献   

20.
我场有马尾松幼林11,900余亩,1969年开始发生少量松毛虫危害,由于当时对防治工作重视不够,致使逐渐蔓延,至1972年松毛虫在全场松林内猖獗成灾,发生面积达90%以上,重灾区有5,000余亩,其中有500亩幼林被毁灭了,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