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试验组建了麦套春棉、麦套夏棉和夏直播棉第二~四代、第三~四代和第四代棉铃虫百株累计卵量与棉花产量损失率的相关式。分别提出麦套春棉第二、三、四代防治指标为百株累计卵量180粒、50粒和200粒;麦套夏棉第三代和第四代为百株累计卵量25粒和100粒;夏直播棉第四代为百株累计卵量100粒。  相似文献   

2.
第三代棉铃虫危害夏玉米和夏大豆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第三代棉铃虫的百株累计卵量与夏玉米和夏大豆产量的关系,分别组建了它们的相关式。分析提出推广的防治指标分别为百株累计卵量60 粒和55 粒。  相似文献   

3.
棉铃虫是造成棉花减产的主要害虫之一,使用转基因抗虫棉和化学防治,可有效控制棉铃虫对棉花的危害。转Bt基因抗虫棉田棉铃虫2代百株累计卵量在400粒左右时,第1次防治时间应在300粒左右,随后如百株幼虫超过5头时应进行第2次防治;3代百株累计85粒左右时,第1次防治应在50~70粒开始,第2次应在百株幼虫45头时进行。  相似文献   

4.
转Bt基因抗虫棉棉铃虫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1995~1997年就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的抗性及棉铃虫的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抗虫棉对棉铃虫具有很强的内在抗性,对初孵幼虫致死率达90%以上,对幼虫的生长发育影响严重,其毒力随幼虫龄期的增大而降低。在棉铃虫大发生年份,对二、三代棉铃虫不进行药剂防治则显著减产。初步提出抗虫棉的棉铃虫防治策略为:二代以保棉株生长点为主,三代要重点防治以保蕾铃。其防治指标是:二代棉铃虫百株累计卵量200~300粒,三代百株累计卵量80~120粒。  相似文献   

5.
夏玉米、夏花生棉铃虫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别研究了棉铃虫第二代百株累计卵量、第四代百穗3龄幼虫量与夏玉米产量损失率的关系,第二代百墩累计卵量与夏花生产量损失率的关系,组建了它们之间的相关式。分析提出其防治指标分别为百株累计卵量70粒、百穗3龄幼虫量35头和百墩累计卵量90粒。  相似文献   

6.
Bt抗虫棉棉田棉铃虫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 1996~ 1999年 4年试验观察 ,Bt抗虫棉棉田棉铃虫卵至三龄幼虫存活率 ,二代为 1.3% ,三代为 5.5%。田间幼虫与被害蕾铃比分别比普通棉田提高 35.1%和 2 1.3%。结合对普通棉田复合防治指标研究 ,初步确定Bt抗虫棉棉田棉铃虫防治指标为 :二代百株幼虫 5.2头或百株卵量 4 0 0粒 ,三代百株幼虫 4 .7头或百株卵量 85粒  相似文献   

7.
棉铃虫是吐鲁番棉区棉花主要害虫之一,以第二代为害棉花最重。近年来吐鲁番地区采用的二代棉铃虫防治指标为经验指标,即百株累计卵量20粒,或百株三龄以下幼虫5头,对自然天敌的控害作用和棉花的补偿能力利用不足,导致用药量过大。1998年,我们在棉田自然开放系...  相似文献   

8.
棉铃虫大发生原因初探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 Hiibner是棉花蕾铃期害虫的优势种,近些年来发生危害日益严重。特别是1992年发生危害更重,属历史上罕见的特大发生年份。第一代在麦田一般每平方米有幼虫5头左右;多的达10头以上,严重地块小麦减产5%左右;第二代在棉田百株累计卵量一般4000~8000粒,多的达万粒以上;第三代百株累计卵量一般为200~300粒,多的达500粒以上;第四代一般为  相似文献   

9.
转Bt基因抗虫棉田2、3代棉铃虫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施药防治条件下 ,对转Bt基因抗虫棉棉铃虫防治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转Bt基因抗虫棉田在棉铃虫大发生条件下 (百株累计卵量大于 45 0粒以上 ) ,2代棉铃虫必须适当辅以化学防治 ,其防治指标为百株 2龄下幼虫 15~ 2 0头 ;3代棉铃虫防治指标为百株 2龄下幼虫 2 0头 ,根据情况可适当放宽到 2 5~30头。总结提出了科学应用棉铃虫防治指标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山东棉区遭受到棉铃虫的频繁危害,给棉花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1993年,棉铃虫又一次席卷了齐鲁大地:全省二代棉铃虫百株累计卵量平均5000~10000粒,最高达2.9万粒,比特大发生的1992年高出一倍多,是最近25年田间累计落卵量的总和!  相似文献   

11.
从棉铃虫卵量、天敌和棉花产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入手 ,进行了 3代 (主害代 )棉铃虫防治指标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在卵高峰期一次性调查百株卵量和天敌单位数 ,当卵粒数减去天敌单位数的 2 2倍之后 ,其值≥ 8时 ,即达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12.
亚洲玉米螟对玉米的为害损失估计及经济阈值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1988-1990年在本所农场实验田从不同卵量、不同世代和不同抗性品种三个方面研究了亚洲玉米螟为害与产量损失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玉米螟卵量、蛀孔数及产量之间有显著相关性和回归关系。幼虫为害造成的产量损失在两世代间有显著差异,且与品种抗虫性有关。提出了根据收获前植株上幼虫为害形成的蛀孔数估计产量损失的技术以及根据各代着卵量确定经济阈值的方法。得出防治指标为:中抗品种中原单4号心叶期(一代)和穗期(二代)百株累计卵量分别为20块和12块;感虫品种中单2号心叶期和穗期百株累计卵量均为12块。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利用同一地点连续10年的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数量和降水的资料,对降雨量与棉铃虫数量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4月的月降雨量和一日最大降雨量均与二代棉铃虫百株卵量呈正相关,其中2月月降雨量与二代棉铃虫百株卵量呈显著正相关,2月中旬降雨量与二代棉铃虫百株卵量呈极显著正相关,3月的日最大降雨量、中旬降雨量与二代棉铃虫百株卵量呈显著正相关,3月降雨量≥0.1 mm的日数与二代棉铃虫百株卵量呈极显著正相关。8月的月降雨量与三代棉铃虫百株卵量呈负相关。8月的降雨量、一日最大降雨量及日最大降雨量≥5.0 mm日数与四代棉铃虫百株卵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8月下旬的降雨量与四代棉铃虫百株卵量的正相关度最高。9月各旬的旬降雨量均与四代棉铃虫百株卵量呈负相关。10月日最大降雨量≥25.0 mm的日数与次年二代棉铃虫百株卵量呈负相关。11月的降雨量和日最大降雨量≥5.0 mm的日数均与次年二代棉铃虫百株卵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且最重要的降雨旬是11月中旬。建立了18个棉铃虫百株卵量与降雨因子相关达显著以上水平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4.
棉铃虫(Helicmpannmp)是棉花上的主要害虫之一。1992年以前,辽河流域棉区棉铃虫百株卵量仅在10~20粒之间。1992年后,棉铃虫突然特大发生,百株卵量达100~300粒。1992年,辽宁省喀左县棉花损失4.6百万担,棉农直接经济损失3263万元。棉农种棉积极性严重受挫。为了摸索棉铃虫大发生情况下的实用防治技术,1992~1997年,作者进行了系统研究。1诱杀成虫方法诱杀成虫是防治棉铃虫事半功倍、不可缺少的一种方法。辽河流域棉区,无霜期短,棉铃虫百株5粒的防治指标不能放宽。棉花品质和产量取决于“伏前桃”和“霜前花”的数量,诱杀成虫…  相似文献   

15.
采用连续10 a的资料研究了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发生和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1、2和5月的平均气温与棉铃虫二代百株卵量呈正相关,6、7月的月平均气温与棉铃虫二代百株卵量呈负相关,7、8月的月平均气温与棉铃虫三代百株卵量的相关系数依次为-0.295 3和0.493 8。三代棉铃虫发生最适宜的月平均气温为25.8~26.7℃;8~9月的月平均气温与棉铃虫四代的相关系数依次为-0.375 9和0.4798;10~12月的月平均气温与次年棉铃虫二代的相关系数依次为0.353 3、-0.151 8和-0.301 0。6月中旬至7月中旬的逐旬平均气温均与棉铃虫二代百株卵量呈负相关;7月上中旬的逐旬平均气温与棉铃虫三代百株卵量呈负相关,7月下旬至8月下旬的逐旬平均气温与棉铃虫三代百株卵量呈正相关。8月和9月上中旬逐旬平均气温与棉铃虫四代依次呈负相关和正相关。8月中旬日最高气温≥30℃的日数与棉铃虫四代百株卵量呈负相关,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逐日≥30℃的日数与棉铃虫四代百株卵量呈正相关。10月下旬和11月中下旬逐日最低气温≤0.0℃的日数均与次年棉铃虫二代百株卵量呈正相关,初霜日与次年终霜日之间≤0.0℃的天数与次年棉铃虫二代百株卵量呈正相关。初霜日与次年终霜日的日数与次年棉铃虫二代百株卵量呈负相关。12月上旬至次年2月中旬逐旬日最低气温≤-10.0℃的总日数与棉铃虫二代百株卵量呈负相关,其中2月中旬最低气温≤-10.0℃的日数与棉铃虫二代百株卵量呈负相关。建立了4个气温因子与棉铃虫相关达显著以上水平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6.
李胄  郑永善 《湖北农业科学》2016,(12):3084-3088
利用同在半径5 km区域内连续10年的湿度和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百株卵量的调查资料,分析研究了湿度与棉铃虫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2月平均绝对湿度和最小绝对湿度均与二代棉铃虫百株卵量呈极显著正相关,11月的定时最小相对湿度与次年二代棉铃虫百株卵量呈显著负相关,11月的月平均绝对湿度和月平均相对湿度与次年二代棉铃虫百株卵量呈极显著负相关,10~12月的5种湿度资料均与次年二代棉铃虫百株卵量呈负相关。建立了5个棉铃虫百株卵量与湿度因子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7.
2000年调查了无为县种植的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中抗29、保铃棉32B、惠抗2号)、常规棉(品种:苏棉12号、皖杂40、泗棉331)上棉铃虫的发生动态,结果表明:转Bt基因棉与常规棉比百株累计卵量无显著差异;百株幼虫量、棉花蕾铃被害率、残虫量显著低;百株幼虫量2、3代之间存在显著差异,4、5代差异不明显;蕾铃被害率各代差异均显著;残虫量2~4代差异显著,5代差异不显著;说明抗虫棉对棉铃虫的抗性前期效果较好,后期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8.
棉铃虫世代种群的发展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棉铃虫种群动态的多年研究证明 ,棉铃虫年发生世代从 3.3代增加到 4.5代 ,年平均百株累计卵量增加了 4倍。主害代明显后延多发 ,完全 5代出现率已达 2 2 % ,大发生频率巨增。  相似文献   

19.
<正> 1 种群数量的积累是1992年棉铃虫大发生的内在原因 1989年以来棉铃虫发生数量逐年加大,全年二、三、四代百株累积卵量1989年为178粒,1990年达374粒,1991年竞高达1457粒。据分析,导致逐年增加的原因主要是四  相似文献   

20.
立体种植对主要棉花害虫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2-1993年在河南省内黄县纯麦套春棉田、种植玉米诱集带麦套春棉田和插花种植玉米麦套春棉田对棉铃早、红蜘蛛、棉蚜的生态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植玉要带麦套春棉田和插花种植玉米麦套春棉田2代棉铃虫百株棉花累计落卵量比纯麦套春棉田分别中11.34%和44.83%。种植玉米诱集带麦套春棉田第3代和第4代棉铃虫百株棉花累计落卵量比纯麦套春棉分别减少33.01%和21.86%。插花种植玉米麦套春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