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确定巨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 maxima)早熟株合适的免疫剂量,本文设立7个早熟株免疫攻虫组、7个母株免疫攻虫组、1个不免疫攻虫组和1个不免疫不攻虫组,7个早熟株/母株免疫组的免疫剂量为孢子化卵囊100、200、400、600、800、1000和2000个/羽,经嗉囊感染,7日龄首次免疫,14日龄以同等剂量进行第二次免疫,21日龄以8×104个/羽的同源母株进行攻虫,28日龄结束试验,以增重、肠道病变记分和卵囊减少率为试验指标。对早熟株中免疫保护效果较好的2个免疫剂量进行重复试验,免疫方法、试验周期、试验指标和攻虫剂量同第一批试验。结果显示:早熟株和母株200、400、600、800、1000、2000个/羽免疫组攻虫后的增重与健康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100个/羽免疫组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各免疫组的卵囊减少率均达90%以上,肠道病变记分均与不免疫攻虫组差异不显著(P>0.05)。用早熟株200、400个/羽进行免疫重复试验,两个免疫组攻虫期间的增重和肠道病变记分均与健康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与不免疫攻虫组差异显著(P<0.05),其卵囊减少率均在86%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该巨型艾美耳球虫早熟株保持了良好的免疫原性,每只鸡免疫200或400个孢子化卵囊均可诱发鸡产生良好的免疫保护力,可考虑以200个孢子化卵囊作为该早熟株在疫苗制备中的推荐免疫剂量。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早熟选育技术,诱导选育出1株与已获得的山东株免疫原性差异较大的巨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 maxima)山西株的早熟弱毒株,并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早熟诱导获得的巨型艾美耳球虫山西早熟株卵囊略小于亲本株,潜隐期为109 h;早熟株各组小肠病变记分差异显著低于(P<0.05)亲本株组,且临床症状较亲本株组弱;等剂量下,早熟株组的卵囊产量及卵囊繁殖力低于亲本株组;早熟株单次免疫剂量≥400个卵囊/只、2次免疫的一免剂量≥100个卵囊/只、二免剂量≥200个卵囊/只时可达到良好免疫效果。本研究结果为制备高效广谱、免疫原性良好的鸡球虫疫苗提供虫株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确定堆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 acervulina)早熟株合适的免疫剂量,设立7个早熟株免疫攻虫组、7个母株免疫攻虫组、1个不免疫攻虫组和1个不免疫不攻虫组,7个早熟株/母株免疫组的免疫剂量为孢子化卵囊100、200、400、600、800、1 000、2 000个/羽,经嗉囊感染,7日龄首次免疫,14日龄以同等剂量进行第二次免疫,21日龄以1.5×105个/羽的同源母株进行攻虫,28日龄结束试验,以增重、肠道病变记分和卵囊减少率为试验指标。并对早熟株中免疫保护效果较好的2个免疫剂量进行重复试验,免疫方法、试验周期、试验指标同第一批试验,攻虫剂量为2×105个/羽的同源母株。结果显示,免疫期间,各免疫组的增重与不免疫组差异不显著(P>0.05);攻虫期间,早熟株400、600、800、1 000个/羽和母株600、800、1 000个/羽免疫组的相对增重与不免疫不攻虫组差异不显著(P>0.05);肠道病变记分,除2 000免疫组明显低于不免疫攻虫组(P<0.05)外,其余各免疫组虽低于不免疫攻虫组,但与其差异不显著(P>0.05);卵囊减少率,早熟株和母株400~2 000个/羽免疫组均达90%以上,其中600、800个/羽免疫组达97%以上。用早熟株600、800个/羽进行免疫重复试验,两个免疫组攻虫期间的相对增重和肠道病变记分均与不免疫不攻虫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与不免疫攻虫组差异显著(P<0.05),其卵囊减少率均在88%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该堆型艾美耳球虫早熟株保持了良好的免疫原性,不同免疫剂量均能诱发鸡产生免疫保护力,其中以600、800个/羽的免疫效果更好,可考虑以600个/羽作为该早熟株在疫苗制备中的推荐免疫剂量。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鸡球虫早熟弱毒疫苗对免疫鸡增重的影响及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L-NMMA)对免疫鸡增重和免疫效果的影响。取40只SPF雏鸡,分为空白对照组(C1、C2)和单剂量重复接种组(T1、T2),T1、T2组按推荐免疫剂量单剂量重复接种鸡球虫早熟弱毒疫苗,C1和T1、C2和T2分别于二次接种后第7、14天逐只空腹称重,剖检记录十二指肠、空肠和盲肠病变记分,取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腺胃、肌胃、十二指肠、空肠和盲肠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另选取40只SPF雏鸡,分为空白对照组C20、攻毒对照组T21、免疫对照组T22和免疫加药组T23,T22和T23按推荐免疫剂量两次免疫鸡球虫早熟弱毒疫苗,T23在免疫的同时腹腔注射L-NMMA,二免后第14天T21、T22和T23均接种鸡球虫混合强毒,测定SPF雏鸡平均增重、相对增重、肠道(十二指肠、空肠和盲肠)病变记分、病变记分减少率(RLS)、血便记分、死亡率及卵囊产量等指标。结果显示,接种组的平均增重显著低于未接种组(P0.05),接种组的十二指肠、空肠和盲肠有轻微病变且黏膜上皮细胞均有不同程度损伤和脱落;免疫加L-NMMA组一免、二免后及攻毒后试验鸡的平均增重均极显著高于免疫攻毒对照组(P0.01),且与空白对照组鸡的平均增重无显著差异(P0.05),且免疫对照组和免疫加药组肠道病变记分和卵囊产量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鸡球虫早熟弱毒疫苗对雏鸡肠道有轻微损伤,且对鸡增重有一定影响;L-NMMA可降低鸡球虫早熟弱毒疫苗对试验鸡增重的影响,且不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了比较堆型艾美耳球虫(E.acervulina)早熟株与强毒株的致病性和繁殖力情况,通过测定接种 E.acervulina 早熟株与强毒株后鸡只的精神状态、临床症状、增重、病变记分和卵囊产量,表明早熟株的排卵囊高峰出现在第5天,比强毒株提前1 d,早熟株的繁殖力是强毒株的85.8%;早熟株感染后对鸡只增重的影响较小,接种剂量在2.40×104个卵囊/羽之内时,相对增重率均大于90.0%,早熟株组鸡的肠道病变记分显著低于同剂量的强毒株组的肠道病变记分(P <0.05)。由此认为,该早熟株符合球虫早熟株的低致病性特性,可用于鸡球虫病早熟苗的制备。  相似文献   

6.
L-NMMA对鸡球虫早熟弱毒疫苗免疫鸡增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鸡球虫早熟弱毒疫苗对免疫鸡增重的影响及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L-NMMA)对免疫鸡增重和免疫效果的影响。取40只SPF雏鸡,分为空白对照组(C1、C2)和单剂量重复接种组(T1、T2),T1、T2组按推荐免疫剂量单剂量重复接种鸡球虫早熟弱毒疫苗,C1和T1、C2和T2分别于二次接种后第7、14天逐只空腹称重,剖检记录十二指肠、空肠和盲肠病变记分,取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腺胃、肌胃、十二指肠、空肠和盲肠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另选取40只SPF雏鸡,分为空白对照组C20、攻毒对照组T21、免疫对照组T22和免疫加药组T23,T22和T23按推荐免疫剂量两次免疫鸡球虫早熟弱毒疫苗,T23在免疫的同时腹腔注射L-NMMA,二免后第14天T21、T22和T23均接种鸡球虫混合强毒,测定SPF雏鸡平均增重、相对增重、肠道(十二指肠、空肠和盲肠)病变记分、病变记分减少率(RLS)、血便记分、死亡率及卵囊产量等指标。结果显示,接种组的平均增重显著低于未接种组(P<0.05),接种组的十二指肠、空肠和盲肠有轻微病变且黏膜上皮细胞均有不同程度损伤和脱落;免疫加L-NMMA组一免、二免后及攻毒后试验鸡的平均增重均极显著高于免疫攻毒对照组(P<0.01),且与空白对照组鸡的平均增重无显著差异(P>0.05),且免疫对照组和免疫加药组肠道病变记分和卵囊产量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鸡球虫早熟弱毒疫苗对雏鸡肠道有轻微损伤,且对鸡增重有一定影响;L-NMMA可降低鸡球虫早熟弱毒疫苗对试验鸡增重的影响,且不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定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natenella)早熟株合适的免疫剂量,本文设立7个早熟株免疫攻虫组、1个不免疫攻虫组和1个不免疫不攻虫组,免疫组的免疫剂量为孢子化卵囊100、200、400、600、800、1000和2000个/羽,经嗉囊感染,7日龄首次免疫,14日龄以同等剂量进行第二次免疫,21日龄以8×10^4个/羽的同源母株进行攻虫,28日龄结束试验,以存活率、增重、肠道病变记分、血便数量、卵囊减少率为观测指标。对免疫保护效果较好的3个免疫剂量进行重复试验,同时设置商品化球虫疫苗对照组,免疫方法、试验周期、试验指标同第一批试验。结果显示:攻虫后,不免疫攻虫组出现5%死亡,而各免疫组来出现死亡;各免疫组卵囊减少率在61.57%~69.52%;200~2000免疫组的增重与不免疫不攻虫组差异不具备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600~2000免疫组的肠道病变记分和血便数量均明显少于不免疫攻虫组(P〈0.05)。用600、800和1000进行重复试验,三个免疫组攻虫期间均来出现死亡,而不免疫组和疫苗对照组均出现5%死亡;三个免疫组的增重均明显高于不免疫攻虫组和疫苗对照组(P〈0.05);早熟株免疫组的肠道病变记分和血便数量明显低于不免疫攻虫组(P〈0.05),而疫苗对照组与不免疫攻虫组的相当(P〉0.05);卵囊减少率在66.30%-78.75%,高于疫苗对照组的51.82%。结果表明,该柔嫩艾美耳球虫早熟株保持了良好的免疫原性,不同免疫剂量均能诱发鸡产生免疫保护力,其中600、800和1000个/羽的免疫效果均优于疫苗对照组,可考虑以600个/羽作为该早熟株在疫苗制备中的推荐免疫剂量。  相似文献   

8.
为确定使雏鸡获得良好免疫效果的最小巨型艾美耳球虫(E.maxima)早熟株接种量,分别于4日龄对免疫攻毒组以不同剂量进行首免,11日龄以首免2倍剂量对二次免疫攻毒组鸡进行二免。一次或二次免疫后7 d或10 d用同源亲本株进行攻毒,检测免疫攻毒鸡相对增重率、卵囊减少率、病变记分减少率(RLS)和抗球虫指数(ACI)。结果显示,一次免疫剂量≥400个孢子化卵囊/只或两次免疫的一免剂量和二免剂量≥100个孢子化卵囊/只和200个孢子化卵囊/只时,各免疫攻毒鸡的相对增重率≥85%,RLS≥70%,卵囊减少率≥75%,相对保护率≥90%,ACI≥170,均达到良好免疫效果。故将E.maxima早熟株的一次免疫最小免疫剂量定为400个孢子化卵囊/只,两次免疫最小免疫剂量定为一免100个孢子化卵囊/只和二免200个孢子化卵囊/只。  相似文献   

9.
采用细菌CpG DNA作鸡球虫弱毒苗Immucox佐剂以探索其应用的可行性。将制备的细菌CpG DNA和球虫疫苗Immuncox单独或联合免疫接种肉鸡,第2次免疫后7d进行攻虫,口服接种柔嫩艾美儿球虫孢子化卵囊105个/只。感染后第7天,对试验动物进行称重并屠杀,分别观察盲肠病变积分、每克粪便卵囊排出数和体增重情况。结果:在相对增重方面,细菌CpG DNA+疫苗组高于感染非免疫组、疫苗组和CpG组,且与它们均差异显著(P<0.05);在卵囊排出总数和盲肠病变平均记分方面,细菌CpG DNA+疫苗组低于感染非免疫组、疫苗组和CpG组,且与之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抗球虫综合指数方面,疫苗+细菌CpGDNA组达到172。结果表明用细菌CpG作鸡球虫弱毒苗Immucox的佐剂可提高该疫苗免疫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0.
鸡堆型艾美耳球虫早熟株的最小免疫剂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兽医学报》2016,(2):244-248
为确定堆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 acervulina)早熟株的最小免疫剂量,设立了6个早熟株1次免疫组、6个早熟株2次免疫组、2个空白对照组、2个攻毒组。SPF鸡4日龄时以200、300、400、500、600、1 000个/羽的剂量接种早熟株卵囊进行第1次免疫,于14日龄使用1次免疫2倍的剂量进行第2次免疫。一次/二次免疫组及各不免疫攻虫组分别于18或28日龄以2×105个/羽的同源强毒株进行攻毒,以相对增重率、病变记分、病变记分减少率、卵囊抑制率和抗球虫指数(ACI)等指标评价免疫效果,确定最小免疫剂量。结果显示,本次试验使用的早熟株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不同免疫剂量均能诱发雏鸡产生保护力,且随着免疫剂量的增加保护力逐渐提高。一次免疫剂量为1 000个/羽和二次免疫的首次免疫剂量大于等于400个/羽、第二次免疫800个/羽,可达到良好免疫效果,可分别定为E.acervulina早熟株一次免疫和二次免疫的最小免疫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