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黔南自治州是一个立体结构的山区农业,海拔在240~1800米的范围内,全州稻田面积164.37万亩,其中,海拔1000~1400米的稻田面积87.86万亩,占稻田面积的53.46%,属水稻的低产区,单产长期在150~200公斤以内徘徊,稍为遇灾,产量急剧下降,农民温饱问题  相似文献   

2.
蔡树良 《作物杂志》1994,10(1):34-35
高寒山区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蔡树良(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科委616350)四川凉山州地处云贵高原北部的大凉山区,属立体农业气候,寒地水稻分布在海拔1800~2600米地区。全州寒地稻田50万亩。寒地水稻最突出的问题是气温低,热量不足,生长季节短,产量低……  相似文献   

3.
一九八三年冬,织金县从云南大理县引进粳型“滇榆一号”良种8000斤,种在海拔1040~1850米地区的稻田,共种240亩。除海拔1040米的地区比当地品种减产外,其它地区均获得增产。特别在海拔1400米以上的地区比种毛毛谷、冷水谷成倍增产。这充分说明了引种是成功的。一、引种的条件和可行性织金县有稻田17万多亩,分布在海拔1040~1850米的地区,水稻常年总产量徘徊在5000万斤左右,平均亩产300斤左右,是我省水稻单产最低的一个县。造成水稻单产低的主要原因,是海拔1400米以上地区的6万多亩稻田,历来种毛毛谷、冷水谷,单产很低,仅200来斤。要提高织金县的水稻产量,必须改变这些地方的  相似文献   

4.
我省中高海拔地区,一般海拔在1000米以上,年均温约14摄氏度、稻田面积为300多万亩,不适于推广中迟熟杂交水稻。1984年我省引进 V 优64获得成功,中高海拔地区杂交稻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由于 V 优64种植多年后,抗病性下降,易感恶苗病和稻瘟病。1990年我站承担全国农推总站的“杂交水稻新组合高产配套栽培技术”项目后,把汕优64作为中高海拔地区主推新组合,三年来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项目县  相似文献   

5.
黄泥田是我州面积最大的一类稻田,面积约有134万亩,占全州稻田面积63%。主要类型有黄泥田、死黄泥田、黄大泥田、黄胶泥田、黄砂泥田、红黄泥田等。这类田从海拔400—1400米都有分布;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坡螃、盆地边沿、丘陵台地、河流的高阶地上,大多数黄泥田水稻单产低,一般亩产  相似文献   

6.
1990年至1992年,我州承担贵州省农业厅下达全国亿万亩水稻“丰收计划”的100万亩水稻综合增产技术项目,以中低产稻区增产稻谷为主,要求每亩比1987~1989年三年的平均亩产332公斤增25公斤。该项目在全州八县300个乡镇(未撤并前)1919个村16805个村民组50.2万农户,实施总稻田面积117.63万亩,占全州稻田面积72.84%。在州、县、乡的共同努力下,项目规模超计划、单产跨度大、低产  相似文献   

7.
张国翔 《种子》1990,(1):36-37,53
毕节地区处于滇东高原向东部低山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地貌复杂,山高坡陡,海拔1,000米以下耕地占5.1%。全区646万多亩(习惯亩)耕地中仅有91万多亩稻田,其余以种植玉米为主,是本省玉米主产区。从海拔400多米~2,400多米,常年种植玉米300万亩左右,占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的  相似文献   

8.
黔东南州有耕地276.12万亩,其中,稻田208.65万亩,稻谷产量占全州粮食总产量的84.45%,水稻生产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在水稻生产上,缺乏科学的施肥方法,肥料的浪费极大,利用率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州水稻产量的提高。为了探索我州不同海拔、土壤类型水稻生产中氮、磷、钾肥料的最佳用量和最适配比量,达到高产、高  相似文献   

9.
我县是一个“立体”农业区,有稻田26万亩,分布在海拔350~1000米之间,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60%左右,年均气温16.3℃,水、热资源丰富,有着杂稻生产发展优势。 1984年全县种植杂稻41282亩,总产2257.9万公斤,平均单产达546公斤。比常规稻单产358.5公斤提高187.5公斤,增产52.3%,充分显示了杂稻的增产  相似文献   

10.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产量高效益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一) 玉米是本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山区是玉米的重要产区。全省2400多万亩玉米,盆周山区和川西南山区约占1000万亩,其中,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上约400万亩。由于这些地区春迟秋早气温低,玉米生产常遭受4、9两月的低温冷害,往往是“种得早不出,种得迟不熟”。高产的杂交玉米良种也因生育期长,积温不足,上不了高山,至今仍是老品种当家,产量低而  相似文献   

11.
我县位於黔北,地处大娄山脉西部,地表起伏大,海拔高差悬殊,气候立体分布,属黔北单(双)季稻作区。全县共有稻田19.9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2%,水稻产量占全县粮食总产量的40%,水稻总产长期徘徊在8000~9000万斤,平均单产400~450斤,属水稻低产县。在近20万亩稻田中,按单产水平可分三个等级(如表一),中、下等田占70%左右,面积约14万亩,是我县水稻生产上的拖腿田,同时也是发展我县水稻生产的潜力,上等田占30%,但单产水平也只有700来斤,与高产地区和本县高产田块相比,也还有潜力可挖。为了加速水稻生产的发展,我们在省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麻栗坡县八布乡位于云南省东南部,与越南河江省官坝县接壤。海拔480~1186米,年平均气温18~21.5℃,属于典型的河谷亚热带气候。农民人均耕地1.1亩(其中稻田0.33亩)。70%的稻田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下的河谷地区,保水田块传统的栽培方式以种双季稻为主,年亩产稻谷750~800千克(其中:早稻单产450~500千克,晚稻单产300千克),亩纯收入仅10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13.
我县位于黔中向黔西北高原过渡的斜坡地段。为低中山、中山地貌,属黔中稻作区。90%的稻田分布在海拔1000~1400米的丘陵地区,少数面积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河谷和海拔1400米以上的高山。为了探索我省水稻生产的高产规律,省农业厅粮油处与农技总站统一部署本试验,并安排我县为一个试点,承担高产、品比、密度、不同用量的追肥四个项目。经1980~1982连续三年的观察,现已结束,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市场上销售的杂交水稻品种多而杂,引进推广的杂交水稻品种的性状在不同海拔地区往往表现出较大的差异,给农户选种和农业推广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进一步了解同一杂交水稻品种在不同海拔地区的性状表现差异,安排了本试验,旨在为今后杂交水稻新品种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市场上销售的杂交水稻品种多而杂,引进推广的杂交水稻品种的性状在不同海拔地区往往表现出较大的差异,给农户选种和农业推广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进一步了解同一杂交水稻品种在不同海拔地区的性状表现差异,安排了本试验,旨在为今后杂交水稻新品种的推广提供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遵义县辖18个区(镇)141个乡(镇),127.5万人口,耕地128.9万亩,稻田与早地各半,人均耕地1.01亩,海拔多在800~1200米之间,立体差异明显,年均温13.5~15.5℃,≥10℃积温4000~4800℃之间,年降水量900~1100毫米,无霜期270天左右,是旱地水田交错一年两熟或三熟地区。  相似文献   

17.
改进杂交水稻的制种技术,进一步提高产量和质量,是推广杂交水稻的一个关键环节。近些年来,各地通过试验研究,总结经验,不断改进,使杂交水稻的制种技术日趋完善。1983年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出现了新的突破,南方十三省、市、区制种208万亩,平均亩产达到155斤,比1982年的119斤增加36斤,提高30.2%,湖南、四川两省平均亩产超过200  相似文献   

18.
贵州省海拔600米以下,年均温18℃左右,秋季光、热、水条件较好的地区,利用杂交稻收割后至秋种前的一段空闲期间,蓄留一季再生稻,是提高稻田利用率,扩大杂交稻增产领域,促进水稻生产发展的一条新途径。1985年,本省部分低热地区利用杂交水稻蓄留再生稻获得成功,以后逐年有所发展。1988年全省  相似文献   

19.
水城特区南部的顺场乡,是一个边远、偏僻、冷凉、贫困的苗族乡。境内山峦起伏,地形气候极为复杂,海拔一般在1600米左右,年均温13.8℃,年降雨量为1332.6毫米,无霜期256天,全年日照1514.4小时。全乡有耕地4561亩,其中,稻田2743亩,占耕地面积的60.14%。稻田土壤肥力中等,灌溉方便,阳光充足,照理该乡应该是一个产高粮多的水稻主产  相似文献   

20.
油菜是青海省的第一大作物,近几年的面积一直稳定在300万亩左右,其中海拔2500米以上地区的面积占总面积的70%以上,由于高海拔地区气温低、无霜期较短,因此历史上过去主要种植生育期短、产量较低的白菜型小油菜,而不能种植产量高但生育期长的甘蓝型油菜。特早熟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青杂7号的选育成功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示范推广其标准化制种技术,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油菜单产,而且也可以从根本上改善这些地区油菜的品质,进而对这些地区的农业生产带来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