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利用化学杀雄的杂种优势,加速甘蓝型油菜育种进程,该文以常规油菜品种中双11号和沪16为材料,苯磺隆为化学杀雄药剂,设置4个浓度处理,研究苯磺隆对甘蓝型油菜的杀雄效果。结果表明,0.1mg/L对中双11号可诱导100%的全不育株率,整个花期不育,化学杀雄效果最佳;0.25mg/L浓度处理对沪16可诱导100%的不育株率,终花不育,为苯磺隆对沪16的最适宜化杀药剂处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苯磺隆对甘蓝型油菜苗期叶绿素含量、存活率及成熟期农艺性状的影响,为波里马细胞质不育(polima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pol CMS)恢复系18Z363筛选安全、有效、经济的苯磺隆除草剂施用量提供依据。【方法】以pol CMS恢复系18Z363、M342、2350C及杂交种LDX95-58A×18Z363为试验材料,盆栽种植于4-6叶期喷施不同剂量的苯磺隆,7 d后采用SPAD-502叶绿素测定仪测量叶片的叶绿素含量,14 d后调查存活率;大田种植4-6叶期喷施不同剂量的苯磺隆,于成熟期考察主要农艺性状。【结果】油菜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随苯磺隆施用剂量的增加而下降,在18.0 g·hm-2及以上剂量处理下,不抗除草剂材料2350C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显著下降到较低水平,而抗除草剂材料18Z363、M342及杂交种LDX95-58A×18Z363的SPAD值仍保持较高水平;18.0 g·hm-2处理下不抗除草剂材料2350C存活率为0,而18Z363、M342及杂交种LDX95-58A×18Z363存活率在88.9%以上;高于18.0 g·hm-2剂量的苯磺隆处理对18Z363、M342及杂交种LDX95-58A×18Z363成熟期的主要农艺性状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结论】pol CMS恢复系18Z363及配制的"三系"杂交种的最适苯磺隆施用剂量为18.0 g·hm-2。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两组试验数据的分析,确定苯磺隆对甘蓝型胞质不育系8963A在杂交油菜制种中辅助化学杀雄的最佳喷药时期是最大花蕾平均直径2.5 mm(平顶期),最佳喷药剂量是浓度为0.094μg/ml的药液每亩地16kg。最佳喷药时期搭配最佳喷药剂量可以获得较高的制种产量和质量,该试验结果对低温敏感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制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叶面喷施杀雄剂苯磺隆对甘蓝型油菜品种宁油18号和096030的杀雄效果。结果表明:叶面喷施0.2μg/mL苯磺隆2次(每次8~10 mL/株)可诱导油菜100%的全不育株率,使整个花期不育,相对结实率仅约4%;经0.2μg/mL苯磺隆处理后,2种油菜中的乙酰乳酸合成酶(acetolactate synthase,ALS)的活性均较对照显著降低,ALS相对酶活分别为40.63%和37.23%。因此,油菜中ALS活性的变化有可能作为快速鉴定和预测杀雄剂苯磺隆的喷药量是否达到合理范围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苯磺隆对甘蓝型油菜的杀雄效果及对其靶标ALS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叶面喷施杀雄剂苯磺隆对甘蓝型油菜品种宁油18号和096030的杀雄效果。结果表明:叶面喷施0.2μg/mL苯磺隆2次(每次8~10 mL/株)可诱导油菜100%的全不育株率,使整个花期不育,相对结实率仅约4%;经0.2μg/mL苯磺隆处理后,2种油菜中的乙酰乳酸合成酶(acetolactate synthase,ALS)的活性均较对照显著降低,ALS相对酶活分别为40.63%和37.23%。因此,油菜中ALS活性的变化有可能作为快速鉴定和预测杀雄剂苯磺隆的喷药量是否达到合理范围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苯磺隆在成都地区诱导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苯磺隆、唑嘧磺草胺、精喹禾灵和烟嘧磺隆4种化学药物对甘蓝型油菜骨干自交系99-35和09QB48-54在成都地区的杀雄效果研究表明:当油菜主花序最大花蕾长度约1.50~2.00 mm,用苯磺隆第1次叶面喷施,隔10 d左右再第2次喷施,每次单株受药量15~20 m L,浓度为0.05~0.10μg/m L的苯磺隆时,可诱导群体全不育株率100%,且不产生药害,并能保持整个花期雄性不育;每次单株受药量8~10 m L浓度为0.30μg/m L苯磺隆时,可诱导群体不育株率90%以上,但结实率受到一定影响;0.30μg/m L浓度的苯磺隆涂茎二次,可诱导群体全不育株率91.16%;唑嘧磺草胺、精喹禾灵和烟嘧磺隆在本试验中没有杀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不同品种油菜对苯磺隆耐药性差异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以中双9号油菜为试材,探索适宜油菜筛选的苯磺隆药液质量浓度和鉴定指标。叶片药害指数、叶片数减少率、叶夹角减少率与植株死亡率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说明这3个指标可作为早期鉴定油菜对苯磺隆耐药性的指标。用上述试验筛选出的2.0μg·mL-1苯磺隆溶液处理49个不同基因型油菜幼苗,根据叶片药害指数、叶片数减少率、叶夹角减少率、植株死亡率4个指标计算出的耐苯磺隆平均隶属函数值(AS)将参试材料分为3个等级,低度敏感材料2份(AS0.33)、中度敏感材料22份(0.33≤AS0.67)、高度敏感材料25份(AS≥0.67)。参试材料对苯磺隆抗性存在一定差异,但与小麦田推荐的苯磺隆使用质量浓度相比,油菜对苯磺隆抗性水平还很低,说明利用油菜种内基因资源,进行抗苯磺隆油菜育种潜力有限。  相似文献   

8.
利用化学杀雄剂(杂交剂)诱导雄性不育是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探究抗除草剂甘蓝型油菜K4在化学杀雄制种过程中用作父本的利用潜力,以K4及其野生型ZS9为材料,在抽薹期叶面喷施不同剂量苯磺隆,通过观察喷药后花器官形态、花粉活力及农艺性状来研究其杀雄效果。结果表明,抽薹期单株喷施0.10 mg/L×6 mL剂量的苯磺隆可诱导ZS9雄性不育,而10.00 mg/L×6 mL剂量的苯磺隆可诱导K4雄性不育,其剂量是诱导ZS9雄性不育剂量的100倍;诱导供试材料完全雄性不育剂量的苯磺隆对其他花器官及主要农艺性状无明显负效应。研究表明K4是一种优良的抗杀雄剂(苯磺隆)材料,在油菜化学杀雄两系杂种优势利用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苯磺隆是复配油菜化学杀雄剂的主要成分。叶面喷施苯磺隆在甘蓝型油菜上的杀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通过2次喷施苯磺隆的杀雄作用可持续22 d以上,喷施苯磺隆材料的农艺性状与喷ddH2O无明显差异,喷施苯磺隆的杂交制种纯度与pol-CMS不育系微粉控制制种纯度均高于喷ddH2O。研究结果可为苯磺隆用于油菜化学杀雄杂交制种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结合除草剂胺苯磺隆的相关知识点,并在简要阐述胺苯磺隆在防除杂草效果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胺苯磺隆在油菜、后茬青稞等作物中产生药害的原因和胺苯磺隆技术的使用途径,以及介绍了胺苯磺隆混合使用的应用前景。通过分析和探究,以期能够给予广大人员一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1.
除草剂绿磺隆和甲磺隆对后茬作物危害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油菜为指示生物,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除草剂绿磺隆和甲磺隆对后茬作物的危害。结果显示:除草剂浓度、尿素溶液浓度、缓冲溶液pH值与油菜平均根长之间符合多元线性方程,绿磺隆遵循方程y=6.309 29-0.070 49x1-0.128 58x2-0.333 33x3(R2=0.996 8),甲磺隆遵循方程y=18.372 79-0.220 05x1-0.298 42x2-1.476 67x3(R2=0.995 1);绿磺隆和甲磺隆的浓度,添加尿素溶液的浓度以及缓冲溶液的pH值越大,油菜平均根长越短,对后茬作物的危害越大。  相似文献   

12.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油菜地土壤和油菜植株中的胺苯磺隆残留量进行了检测,同时研究了14.5%胺.吡.草除灵可湿性粉剂在油菜地施用后,胺苯磺隆在油菜地土壤和油菜植株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结果表明:14.5%胺.吡.草除灵可湿性粉剂施用后,胺苯磺隆在油菜地土壤和油菜植株中的消解半衰期为4.26~6.29 d。这说明胺苯磺隆属易降解农药,对油菜地土壤和油菜植株安全无害,但由于其在油菜地土壤和油菜植株中的残留量与施药时间呈较明显的负指数关系,所以应合理控制施用量。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水堵法分别测定不同浓度下胺苯磺隆对玉米根长、芽长和鲜重以及对水稻根长和芽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培4d后,胺苯磺隆对玉米主根长、芽长和鲜重的IC50分别为13.19、74.47、31.27ng(a.i)/L.水培3 d后胺苯磺隆对水稻主根长和芽长的lC50分别为12.61、117.81 ng(a.i)/L.玉米和水稻分别在2-40ng(a.i)/L和10-50000 ng(a.i)/L浓度范围对胺苯磺隆表现出有良好的线性相关.就胺苯磺隆浓度变动范围而言,玉米更适合充当检测胺苯磺隆土壤残留的生测作物.  相似文献   

14.
胺苯磺隆用于油菜田除草,具有杀草谱广、活性高、除草效果好等优点,前些年一度在油菜田普遍使用。但该药安全性较差,施用不当不仅会对当茬油菜造成药害,对精茬水稻、玉米等作物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药害。目前包括江苏在内的多个省份已禁止在油菜田使削胺苯磺隆。  相似文献   

15.
胺苯磺隆是油菜田选择性磺酰脲类除草剂 ,能有效防除野田芥、播娘蒿、遏蓝菜等多种杂草、对猪殃殃、日本看麦娘有特效。超过常规用量 4倍对油菜安全 〔1,2〕,但胺苯磺隆在土壤中残效期长 ,容易造成对后茬敏感作物的残留药害〔3~ 5〕。本文分别采用土培法和水培法测定了玉米对胺苯磺隆的敏感性〔3,6〕,并应用于农田土壤中胺苯磺隆残留量的测定。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材料2 5%胺苯磺隆 ( DPX- 7881 )可湿性粉剂、95%胺苯磺隆原药 ,由沈阳化工研究院提供 ;玉米种子 ,掖单 1 3由扬州市种子公司提供。1 .2 试验方法1 .2 .1 水培法将胺苯…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室内吸附试验方法及室内模拟土柱方法,研究了腐植酸对除草剂胺苯磺隆的吸附及其对胺苯磺隆在红壤中淋溶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腐植酸对胺苯磺隆的吸附能力很强,其吸附常数Kf值为2675.3;在添加了腐植酸的红壤中,胺苯磺隆的分布集中在表层0~10cm处,而中下层含量少,且随着土壤中腐植酸含量的增大,胺苯磺隆在土壤表层的浓度升高,胺苯磺隆的淋出率也较对照减少了,表明在红壤中添加腐植酸显著减弱了胺苯磺隆的淋溶迁移能力;胺苯磺隆-腐植酸的红外吸收谱图显示胺苯磺隆与腐植酸发生了共吸附现象,形成了腐植酸-胺苯磺隆的复合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寻找苯磺隆胁迫下油菜种子萌发性状相关的QTL及其耐性基因,为筛选与培育耐苯磺隆油菜种质以及探究油菜种子萌发过程中苯磺隆耐性分子机理奠定基础。【方法】用0.15 mg·kg~(-1)苯磺隆溶液处理由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10D130和甘蓝型油菜常规品种ZS11构建的包含175个株系的高世代重组自交系(RIL)群体,进行种子发芽试验,以蒸馏水为对照,分别测定其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对根长和相对干重。然后,利用油菜6K SNP芯片对该RIL群体进行基因分型,通过JoinMap4.0软件构建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基于该遗传图谱,利用MapQTL软件多QTL作图法对4个性状的相对值进行QTL定位,根据各QTL置信区间查找甘蓝型油菜的基因序列,并依次与拟南芥基因组序列进行BLAST,筛选可能与耐苯磺隆胁迫相关的候选基因。【结果】频数分布表明4个相对性状的变异范围较大,且呈连续性分布,符合数量性状表现特征,适宜进行QTL遗传分析。相关分析表明,相对发芽率和相对发芽势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87。构建的遗传图谱包含1 897个多态性SNP标记,覆盖甘蓝型油菜基因组3 214.19 cM,标记之间的平均图距为1.69 cM。利用此图谱共检测到22个相关QTL,表型贡献率变幅为6.4%—12.6%。其中,与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关的QTL分别有6个和3个,与相对根长和相对干重有关的QTL分别为8个和5个。在A01染色体64.857 cM、55.935 cM和56.645 cM处检测到的相对发芽势与相对发芽率QTL的置信区间完全或者部分重叠。通过分析QTL置信区间上甘蓝型油菜对应的区间序列,筛选到30个可能与油菜耐苯磺隆有关的候选基因,其中包括18个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5个糖基转移酶家族基因、1个GSTF相关基因、1个ABC转运蛋白相关基因和1个ALS基因,这些基因均与除草剂抗性机制有关,尤其ALS为磺酰脲类除草剂靶位点酶;另外筛选到1个BHLH和1个JAZ6基因,BHLH与JAZ蛋白可通过相互作用来防御胁迫;检测到1个LSU2蛋白相关基因和1个MATE家族成员,前者参与细胞氧化剂解毒及植物防御反应,后者参与类黄酮、生物碱、金属离子、其他多种代谢物的转运及有毒物质引起的植物胁迫响应。【结论】检测到与相关QTL共22个,筛选出可能与苯磺隆耐性有关的候选基因30个。这些基因通过加速毒性分子的转运与代谢从而响应有毒物质引起的胁迫反应,可能参与植物对苯磺隆的抗性调节与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18.
宋玉立  何文兰  杨共强 《安徽农业科学》2002,30(4):577-577,580
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6%苯磺隆·氯磺隆可湿性粉剂对麦田一年生杂草有很好的防除效果,且对小麦安全.使用16%苯磺隆·氯磺隆以在3叶期至拔节期以前,用量112.5 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9.
研究25%胺苯磺隆可湿性粉剂与2,4-D丁酯乳油混用对油菜田杂草的防除效果,结果表明:用25%胺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20g/hm2+72%2,4-D丁酯乳油45 g/hm2于油菜苗期进行茎叶喷雾,对杂草藜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其他杂草也有一定防效,且对油菜有一定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除草剂苯磺隆对冬小麦产量指标和叶面积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小麦产量随苯磺隆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而高浓度苯磺隆对小麦的倒2叶的叶面积有抑制作用,但随着苯磺隆降解,抑制作用逐渐减小。建议在使用时,一定要把握好其使用的浓度和时期,此外,由于苯磺隆除草剂在田间持药性较长,要安排好下一茬作物,以避免不必要的药物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