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玉溪市红塔区从2006年开始引进小香葱种植,现已发展种植7 500多亩左右,亩产量2 500~3 000 kg,亩产值6 000~8 000元。通过近几年的栽培试验、示范,摸索出红塔区小香葱的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地施肥、选用优良品种、适时播种、田间管理、采收等内容。  相似文献   

2.
2018年通过正交试验,提出了红塔区种植秋马铃薯"青薯9号"合理的密度、最佳复合肥、有机肥施用量。结果表明,青薯9号作为秋马铃薯种植,应选密度5 000株/亩,复合肥施用量60 kg/亩,有机肥施用量500 kg/亩组合,节本增效。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出适宜红塔区高海拔冷凉山区种植的优良鲜食玉米新品种,为红塔区鲜食玉米的扩大种植提供技术支持,对引进的10个鲜食玉米新品种(系)进行展示。结果表明,5个鲜食玉米品种库普拉902、新时代战将、万糯2000、糯玉米306、白玉糯168在红塔区种植综合表现较好,可集成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在红塔区进行小面积试验示范,后扩大种植。  相似文献   

4.
红塔区油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4-2012年红塔区油菜产业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从种植面积、产量、分布等方面概括了红塔区油菜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红塔区油菜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红塔区油菜产业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开展云薯401"密度、播期、种肥施用量"三因素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播种时间对马铃薯产量均有显著影响,而复合肥用量对产量影响较小。云薯401在红塔区冬季栽培马铃薯最佳高产技术方案是:亩种植密度5 000株;12月25日播种;复合肥亩施用量60 kg。  相似文献   

6.
玉溪市红塔区高海拔山区从2003年开始引进夏季荷兰豆种植以来,现已发展种植4 500亩左右,亩产量980 kg,亩产值7 350元。经过多年的栽培试验、示范,摸索出区夏季荷兰豆的高产栽培技术,其技术包括选地、整地施肥、选用优良品种、适时播种、田间管理、采收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玉溪市红塔区具有花卉栽培的优越的自然条件,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花卉生产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红塔区迅速崛起,其种植面积、产值和创汇连年持续大幅度增长。较大地促进红塔区的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本文针对红塔区花卉生产的实际,分析了红塔区花卉生产发展的现状和有利条件,找准红塔区在发展花卉产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理清花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研究并提出了红塔区花卉产业发展目标和任务,进一步分析了红塔区花卉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甘薯品种普32在密云地区的最佳种植密度,调查在常规种植及管理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种植密度分别为2 500株/亩、3 000株/亩、3 500株/亩、4 000株/亩、4 500株/亩时普32在产量及品质方面的表现,筛选出本地区最适种植密度以进一步推广,从而提高密云地区甘薯生产水平。试验结果表明,普32在密云地区最佳种植密度为4 000株/亩。  相似文献   

9.
合理的种植密度是实现玉米高产的重要因素。以高产、耐密、紧凑型夏玉米新品种邢玉10号和邢玉11号为试材,在行距0.6 m条件下,种植密度均设54 000、58 500、63 000、67 500和72 000株/hm~2计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夏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参试玉米品种的产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邢玉10号和邢玉11号种植密度分别为67 500和63 000株/hm~2时穗部综合性状较好,产量最高且均与其他密度处理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种植密度为63 000株/hm~2时2个品种均开始出现少量倒伏,继续增加密度,倒伏率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本研究条件下,邢玉10号和邢玉11号高产的适宜种植密度分别为67 500和63 000株/hm~2。  相似文献   

10.
种植方式与密度对糯玉米‘沪紫黑糯1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沪紫黑糯1号’不同种植方式(直播、育苗移栽、地膜覆盖)和种植密度(45 000、52 500、60 000、67 500、75 000株/hm2)时的农艺性状、产量和经济性状表现。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下‘沪紫黑糯1号’在产量方面差异显著,相同播期下地膜覆盖产量最高为13 986kg/hm2,熟期比其他种植方式早2d,最佳种植模式为地膜覆盖。不同种植密度下‘沪紫黑糯1号’在产量、茎粗、单株重、单株茎叶重、穗行数、穗粗方面差异显著,适宜种植密度为52 500~60 000株/hm2。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高产、优质、抗病、适合红塔区种植的杂交油菜组合,为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2003~2004年红塔区农技站承担云南省杂交油菜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12.
选用密植型玉米辽单565和郑单958两个新品种,每667m2种植5 000株、4 500株、4 000株,以当地主栽品种丹玉39每667m2种植3 200株为对照,进行了密度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密植品种增加密度后都比对照品种产量高.郑单958每667m2种植5 000株、4 500株、4 000株的分别比对照品种丹玉39增加36.15%、22.82%、20.06%;辽单565每667m2种植5 000株、4 500株的分别比对照品种丹玉39增加19.2%、15.15%.  相似文献   

13.
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一组9个水稻新品种(系)的筛选试验研究,从中筛选出适合红塔区种植的抗病、高产、优质的水稻新品种楚粳28号作为红塔区2009年的水稻主栽品种,为红塔区水稻品种布局及品种的更新换代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玉米新品种翔玉18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种植密度(2 500株/亩、3 000株/亩、3 500株/亩、4 000株/亩、4 500株/亩),通过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翔玉18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确定该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为农业生产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翔玉18在兴山地区最适宜种植密度为4 000株/亩,该密度下的产量为785.78 kg/亩,综合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15.
种植密度对玉米新品种安玉308的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玉米新品种安玉308的适宜种植密度,设计60 000、67 500、75 000、82 500、90 000株/hm2共5个种植密度,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该品种的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安玉308在67 500株/hm2时产量最高,达11 706 kg/hm2;株高和穗位高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穗长和穗粗均呈现减小的趋势;秃尖长有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以棉花品种邯棉559为试验材料,采取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不同种植密度(45 000、52 500、60 000、67 500和75 000株/hm~2)对邯棉邯棉559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的影响,旨在筛选出棉花产量高且纤维品质好的适宜种植密度。结果表明,邯棉559的最佳种植密度为60 000株/hm~2;在该密度条件下,棉花产量最高且纤维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不同种植密度对葛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进一步筛选出适宜的种植密度,以细叶葛根扦插苗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种植密度(16 500、13 500、12 000、10 500、9 000株/hm~2)单行种植,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葛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旨在为提高广西葛根栽培水平及规模化、标准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当种植密度为12 000株/hm~2时,葛根单株产量、折合小区产量、茎粗、淀粉、总糖、可溶性蛋白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12 kg、161.2 kg、11.93 mm、290.0 g/kg、9.5 g/kg、25.2 g/kg,与其他处理存在显著差异;且在主成分分析中,12 000株/hm~2处理得分最高。因此,在该试验条件下,广西葛根最适宜种植密度为12 000株/hm~2。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适宜糯玉米种植的密度。[方法]选用金糯628作试验材料,设置37 500、45 000、52 500、60 000株/hm~24个处理,分析糯玉米的穗部性状、农艺性状。[结果]种植密度影响糯玉米的穗长、果穗率、经济效益等,种植密度在52 500株/hm~2时,合格果穗率、一级果穗率较高,经济效益高。[结论]在糯玉米的种植过程中,应采用合理的种植密度,以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唐山市韩城镇农户实践总结出了粮菜连作三种三熟种植模式。该模式第1茬双膜覆盖种植糯玉米,亩收入3 000元左右;第2茬种植菜花,亩产3 500 kg左右,收入3 500元;第3茬种植菠菜,亩产2 500 kg左右,收入2 500元。三茬累计收入9 000元,而且玉米可以吸收土壤里积盐,避免了土壤  相似文献   

20.
玉门市西瓜套番茄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瓜套种番茄栽培技术是玉门市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成本低、效益好、栽培管理简单的高效种植模式.该种植模式在当地的西瓜产量为67 500~75 000 kg/hm2,产值达27 000~30 000元/hm2;番茄产量52 500~60 000 kg/hm2,产值达36 750~42 000元/hm2;两项合计产值可达63 750~72 000元/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