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适于条桑收获的桑树品种是省力化养蚕的基础。利用耐剪伐性能好且具备良好条桑收获生物学性状的桑品种黑叶墨斗作母本,兼具高产、优质、高抗优良品种农桑12号为父本,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育成适于条桑收获的桑树新品种条桑1号。用传统方法收获桑叶,条桑1号产量比湖桑32号增产152%,与农桑12号相仿;用条桑方法收获桑叶,条桑1号桑叶产量比湖桑32号增产387%,比农桑12号增产391%。条桑1号条桑育养蚕万蚕产茧层量比湖桑32号增加63%,与农桑12号相仿;养蚕公斤茧用桑量比湖桑32号低70%,与农桑12号相仿。条桑1号表现出耐剪伐性能强的生理学特性,同时具有生长旺盛、发条力强、枝条细长、直立整齐、节间较密、叶片大小适中、秋叶硬化迟等农艺性状,表现出良好的条桑收获特性。条桑1号还具有较好的抗病、抗虫能力,但对桑黑枯型细菌病的抵抗力稍弱。该品种2018年获农业农村部新品种授权,适于在浙江省及其他相似生态条件蚕区栽植。  相似文献   

2.
条桑育与片叶育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条桑育是省力化养蚕的一条有效途径,为了弄清我区的气候、桑品种、种植规格是否适合条桑育,笔者利用现有的桑园进行条桑育与片叶育对比试验,并对试验进行了评价和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条桑育养蚕成绩好,省工省力,效率高,但桑树种植密度每亩要达到6000~7000株才能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3.
5龄蚕立体条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5龄立体饲育架制作,条桑收获及饲养技术,明确了全年采用立体条桑育对蚕茧产质量及桑树秋末生长的关系,条桑收获及饲育是一项省工高效的养蚕技术。  相似文献   

4.
实行桑树条桑收获是桑树收获技术的重大突破。本研究指出了必须把握的关键技术环节选栽适宜品种是基础,培养树型建骨架,转型阶段把好关,收获阶段应得法,配套措施要完善;提出了一套适合山西特点的桑树条桑收获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5.
<正> 采用条桑育养蚕可提高蚕桑生产的劳动效率。目前条桑育在春蚕期已比较普遍,但秋期因受收获方法的限制。尚处于试验阶段。为此,我们进行了秋期条桑收获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整理于下。  相似文献   

6.
不同倍数体桑品种对养蚕成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二倍体桑品种和四倍体桑品种有性杂交,是培育优良三倍体桑品种的一条重要途径。对于多倍体育种,人们一般认为,四倍体桑叶质优于二倍体桑。鉴于此,我们对本所育成的优良桑品种育71—1及育71—1四倍体,进行了养蚕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7.
为了使原蚕饲育实现省力化,我们采用条桑收获法,进行了条桑斜面育试验。结果表明:条桑斜面育不仅省时省工,减轻了劳动强度,而且产茧量高,茧质好,制种量多。  相似文献   

8.
适宜于省力化栽培的桑树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全年条桑收获法和全年两回施肥法 ,对 8个供试桑树品种 (组合 )进行比较试验 ,结果粤桑 1号、粤桑 10号、桂杂优 12号和 6 9×伦 10 9的产量比对照种塘 10×伦 10 9增加 5 6 7%~ 12 0 3 %。证明这 4个品种 (组合 )适于桑树省力化栽培与收获  相似文献   

9.
采用全年条桑收获法和全年两回施肥法 ,对 8个供试桑树品种 (组合 )进行比较试验 ,结果粤桑 1号、粤桑 10号、桂杂优 12号和 6 9×伦 10 9的产量比对照种塘 10×伦 10 9增加 5 6 7%~ 12 0 3 %。证明这 4个品种 (组合 )适于桑树省力化栽培与收获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养蚕的省力化取得了惊人的发展,尤其对条桑收获和条桑养蚕起了很大作用.但是随着全年条桑育而迅速地普及了的多次养蚕,因桑叶的多次收获技术,桑园管理的省力化,机械化等引起了枝枯,株枯,病虫害株和其他病株在各地发生.在条桑育这一养蚕方式中,晚秋蚕期条桑的中间采伐是不可缺少的,使枝枯性病害尤其是本病的发生变得更加容易.另外,与夏蚕和初秋蚕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不同桑树品种抗寒性差异的分子机制,以4个不同地理来源桑品种的幼苗叶片为材料提取总RNA,利用RT-PCR方法分析正常环境和低温(4℃)胁迫下桑树低温诱导基因Wap(winter accumulating protein)在各品种间的表达差异。正常环境下,来自吉林省的向海桑中Wap的表达水平最高,在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实生桑和来自江苏省的丰驰桑中该基因也有较高水平的表达,而在来自广东省的杂交桑塘10×伦109中则检测不到该基因的表达。低温胁迫2~6 d,4个桑品种幼苗叶片中Wap的表达均上调,至胁迫8~10 d时Wap的表达达到最高水平;低温胁迫12 d,Wap在广东杂交桑的表达开始降低,低温胁迫16 d,在丰驰桑与新疆实生桑的表达也开始降低,而来自寒冷地域的向海桑在低温胁迫20 d该基因的表达才开始降低;低温胁迫24 d,在广东杂交桑中已检测不到Wap的表达,在丰驰桑与新疆实生桑中仅有微量表达,而在向海桑中仍有较高水平的表达。初步推测Wap在不同桑树品种的表达差异是各品种抗寒性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构建重组质粒pGEX-4T-2-Wap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分子质量约27 kD的WAP蛋白,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12.
优质与高效是桑学科研究的主攻目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桑是蚕业生产的基础。选用桑树良种不仅能提高单位面积产叶是,而且对提高茧丝质量有重要作用。以全年条桑收获、饲育为中心 提高栽桑效率。优质与高效是桑学科研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3.
台湾果桑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台湾蚕业转型早,在果桑研究领域起步快,成果较多.培育了出了大果形、产量高的46C019和72C002两个果桑品种.在果桑园管理、繁育技术和拓宽果桑应用范围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特别是产果期调节研究,对果桑加工企业进行周年生产,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桑树栽培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叶伟彬 《蚕业科学》1996,22(4):235-240
桑树栽培技术的进步,表现在优良桑品种的普及,实生桑园的实用程度提高,无性繁育技术的改进。密植速成桑园和立体栽培技术的确立及节本技术的应用。主要存在问题是,新技术新成果应用和以节本增效为目的实用技术偏少;桑园经营规模偏小。发展对策是,根据不同的生态环境,确立类型不同的栽培技术体系;加速桑树种质资源的利用,选育优质高产桑品种;重视防治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加强节水、节本和提高叶丝转化率栽培技术及高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重视适度规模经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沈国新 Tay.  A 《蚕桑通报》2000,31(3):24-25
通过4期湖桑条桑育与片叶育养蚕对比,两者的成绩没有明显差异,但可以节省5龄桑叶收获用工40.3%,给桑用工41.1%,除沙用工88.9%,饲养每张蚕种5龄总用工节省45.8%。  相似文献   

16.
气流式桑树伐条机的研制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气流切割技术设计气流式桑树伐条机。气流切割效能受到压力、流量、喷射形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设计了适合气流式桑树伐条机作业的气流压力和喷嘴尺寸等,对不同组合的气流压力和不同喷嘴直径进行了桑枝剪切试验。结果表明,在工作压力1.5 MPa、喷嘴直径1.4~1.6 mm的条件下,气流式桑树伐条机的有效剪切直径超过30 mm,工效>2 500株/h;为减少压力损耗,高压输气管长度不宜超过4 m。该机进一步完善消音技术和控制噪音后,有望开发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实用机型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7.
桑树青枯病的分布危害和防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综述了桑青枯病在我国的广东、广西、江西和浙江等地的发生、分布、危害及发展趋势.介绍了加强苗木检疫,抗病品种选育,生物防治,药剂防治等方面防治技术研究进展.展望了桑青枯病防治的技术方向,提出了盛东1号接穗和抗青实生桑的组合,既高产优质,又能抗桑青枯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以果桑品种大10、红果2号、安杂1号和台湾72C002为试验材料,研究土壤中不同浓度盐分胁迫对果桑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作为探讨果桑幼苗对盐分胁迫的响应机制及西部盐渍化地区栽植果桑品种的耐盐性能评价依据。土壤低浓度盐分(0.1%NaCl)胁迫下,安杂1号和台湾72C002的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叶绿素含量及叶片生物量均增加,并且即使在高浓度盐分(0.5%NaCl)胁迫下,安杂1号幼苗叶片的Pn、Gs、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含量也下降较少,与对照相比均未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0.05),表明安杂1号具有抵御高浓度盐分胁迫的能力。大10在高浓度盐分(0.5%NaCl)胁迫下,幼苗叶片的Pn、Gs、Fv/Fm、叶绿素含量及叶片生物量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P<0.05),表明该品种抵御高浓度盐分胁迫的能力较差。在盐分胁迫下,不同果桑品种幼苗叶片中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不同,安杂1号的POD活性显著高于其它果桑品种,与大10相比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0.05),提示在果桑幼苗对盐分胁迫的响应过程中,叶片中高POD活性可能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而不同品种间表现出的酶活性差异性可能与品种的耐盐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9.
桑园立体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提高桑园空间与光能利用率,在桑园采用不同的桑树品种搭配、进行高低立体交叉栽植,合理调整桑树单株与群体、乔木桑与灌木桑之间的生长关系;科学地采伐与用叶,上层与下层结构的立体开发,利用生长时差、搞好桑园的养用结合。挖掘桑园栽培上的“漏损”潜力,建立高效率的复合群体,形成配套的立体栽培技术模式。促使增株增条快,投产早,成本低,产出高;产叶量比同等栽植密度的普通桑园第1年至第4年(春)分别增长28.15%、35.82%、38.45%、36.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