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基于不同地区取样点土壤成分条件下,木质素降解菌的生长特性,并为筛选出降解农作物秸秆中木质素的优势菌奠定基础.通过对扬州、南京、临沂、潍坊和连云港地区5个取样点的土壤成分测定,并利用选择培养基和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RB亮蓝与PDA-Bavendamm平板显色反应鉴定不同土壤中木质素降解菌生长量及其木质素降解酶特性,依据各取样点菌株的生长特性最终选择优势菌株.结果表明,扬州取样点土壤中木质素降解菌密度[(5.67±0.58) 105g-1]极显著高于另外4个取样点(P<0.01),所获得的木质素降解菌的产酶特性亦优于其他取样点.可知,5个取样点土壤中木质素降解菌密度存在明显差异,并与土壤中总有机碳含量呈强正相关(r=0.84,P<0.01).  相似文献   

2.
研究旨在通过紫外诱变育种技术提高侧耳菌纤维降解能力,来提高其处理秸秆饲料的效率。试验以侧耳菌为出发菌株,进行紫外诱变,采用PDA培养基筛选生长速度较快的菌株,再经过含有87%秸秆的培养基进行复筛,选育高效纤维降解菌株。结果表明:以紫外线照射30 s为最佳诱变剂量,获得菌株P89,其木质素过氧化酶(Li P)和漆酶(Lac)活性分别为出发菌株的2.03倍和1.89倍,菌丝生长速度提高18.21%,木质素含量降低19.89%(P0.05),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分别降低5.28%(P0.01)和5.16%(P0.01)。菌株P89为本研究诱变筛选获得的开发秸秆资源优秀菌株。  相似文献   

3.
通过选择性培养基、PDA—RB平板显色和PDA-Bavendamm平板显色反应从土壤样品中反复筛选获得5株产木质素降解酶能力较强的菌株,经鉴定为白腐菌属。小麦秸秆降解试验显示,菌株P3对秸秆中木质素的降解率最高,培养15d后达到11.47%,其次为菌株P5,降解率为8.12%,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通过选择性培养基、PDA—RB平板显色和PDA—Bavendamm平板显色反应从土壤样品中反复筛选获得5株产木质素降解酶能力较强的菌株,经鉴定为白腐菌属。小麦秸秆降解试验显示,菌株P3对秸秆中木质素的降解率最高,培养15d后达到11.47%,其次为菌株P5,降解率为8.12%,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木质素是农作物秸秆饲用化利用的主要限制因素,现仅有少数微生物产生木质素降解酶,且产量少、酶活低,不适合工业化生产,酶蛋白的高效异源表达是提高木质素降解酶产量的有效途径。工程菌ZHMX4和ZHQX1是分别从黄孢原毛平革菌和云芝栓孔菌中扩增出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基因(lip)和漆酶基因(lac),利用同源整合重组技术构建所得的工程菌。对前期构建的表达木质素降解酶工程菌ZHMX4和ZHQX1进行了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包括木质素降解酶适宜反应条件、木质素降解酶基因拷贝数和工程菌降解天然木质素能力的测定及工程菌营养需要分析,了解2株工程菌特性的同时为后续研究工作奠定基础。结果显示:工程菌ZHMX4和ZHQX1产木质素降解酶最适反应温度和pH分别为30℃、3.0和30℃、4.5;2株工程菌各2 m L(添加量为109cfu/g)混合对100 g玉米秸秆进行发酵时,木质素的降解率达到50.12%;根据Biolog YT微孔板试验结果,可优化2株工程菌的培养基,在培养基中添加一些营养物质,可促进工程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一株蚕蛹壳几丁质降解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几丁质降解菌可有效提高蚕蛹壳在综合利用加工过程中的降解率。从蚕蛹储藏车间及周围的土壤中取样,经过富集培养和蚕蛹壳胶体几丁质驯化,分离并筛选出能产高活性几丁质酶的细菌菌株G-254。根据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以及16S rDNA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分析,初步将该菌株归属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一株对纤维素降解能力强的菌株,以绵羊瘤胃、腐败的树叶、深层的土壤和堆肥的牛粪为分离源分离纤维素降解菌。通过测定纤维素酶活,对4株不同来源的纤维素降解菌降解纤维的能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4株纤维素降解菌对纤维素都有不同程度的降解作用,其中来源于腐败的树叶的纤维素降解菌降解纤维的能力最强,其纤维素酶酶活可达到35.62 IU/ml,极显著高于其他菌株(P0.01)。  相似文献   

8.
白腐真菌木质素降解酶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质素是仅次于纤维素的一种最丰富可再生的纤维资源,它的降解在碳素循环及植物纤维素的有效利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自然界中,木质素的完全降解是真菌、细菌、放线菌及相应微生物群落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真菌起着主导作用,降解木质素的真菌主要有3类:白腐菌、褐腐菌和软腐菌,其中白腐菌降解木质素的能力相对较强,而且分泌胞外氧化酶降解木质素时不产生色素,因此应用最广,研究也最深入。本文介绍了白腐真菌降解木质素的主要酶系及生理生化特性,并对白腐真菌对木质素的降解机理及木质素降解酶系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研究秸秆粉碎粒度对侧耳菌处理玉米秸秆饲料纤维分解酶活性及纤维降解的影响。采用侧耳菌处理3个粉碎粒度的玉米秸秆(粉碎机筛网孔径分别为1.5 cm、2.5 cm及3.5 cm),测定处理秸秆纤维素和木质素分解酶活性、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率。结果表明,漆酶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性在发酵的中期升高,而后降低;纤维素酶活性则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升高。秸秆粉碎粒度越小,三种酶活性越高。三个组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不同。在处理的20 d之前,3组纤维素降解率差异较大,到发酵的第35 d,前二组差异不显著,但3.5 cm组纤维素降解率显著低于前二组(P<0.05)。木质素降解率与纤维素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但降解率和各组之间的差异小于纤维素。秸秆粉碎粒度越小,侧耳菌处理玉米秸秆粗纤维分解酶活性和粗纤维降解率越高,但考虑粉碎秸秆的能耗和反刍动物采食和消化特性,选择2.5 cm筛孔作为粉碎玉米秸秆的适宜粉碎机筛孔。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通过分离鉴定白芥子诱导的芥子碱降解菌,并对其核心功能酶漆酶进行酶活测定,建立芥子碱的生物降解方法,为探寻白芥子等十字花科类非粮饲料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技术支撑。本试验以藏香鸡为模型,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0%白芥子饲喂28 d进行芥子碱降解菌体内诱导。分别采集鸡空肠、回肠、盲肠内容物在不同培养基中分离筛选芥子碱降解菌,对筛选出的优势菌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测定该菌株的芥子碱降解效果和漆酶活性。结果表明:(1)在鸡盲肠中筛选出9株目标菌,筛出率明显高于空肠和回肠,并进一步选出1株芥子碱降解优势菌SDB2(Sinapine-degrading bacteria 2)。(2)经鉴定,SDB2菌株属于变形菌门;γ-变形菌纲;肠杆菌目;肠杆菌科;大肠埃希菌。(3)芥子碱浓度与SDB2菌株培养时间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P <0.01),芥子碱浓度随培养时间增加而降低,培养72 h的芥子碱降解率可达50%。(4)漆酶活力与SDB2菌株培养时间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P <0.01),漆酶活力随培养时间增加而降低。(5)漆酶活力与芥子碱浓度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P &l...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从西藏地区牦牛瘤胃中分离出具有分解纤维素能力的兼性厌氧菌,为青贮饲料微生物添加剂的研制提供支持。试验采集了西藏那曲地区成年牦牛的新鲜瘤胃液,经刚果红染色初筛,滤纸降解复筛,获得分解纤维素能力强的菌株,对菌株生长速率及酶活力进行测定,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并分析了菌株对水稻秸秆的降解效果。试验分离出一株兼性厌氧纤维素降解菌,属于肠球菌属,即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 JF85。菌株JF85在15~55 ℃,pH 3.0~7.0及3.0%和6.5% NaCl培养基中生长良好。接种JF85,36 h后可获得最大内切葡聚糖酶活力(0.41 U/mL)和滤纸酶活力(0.13 U/mL)。在模拟发酵试验中,接种菌株JF85,14 d后水稻秸秆干物质、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在发酵第7天,JF85处理组显示最高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整个发酵过程中木质素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菌株JF85具有分解纤维素、耐酸、耐盐特性,在青贮饲料生产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畜牧与兽医》2015,(10):35-40
为筛选产漆酶的木质素降解菌,采用愈创木酚平板法和RB亮蓝平板法进行菌株筛选,利用16S r D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通过液体发酵培养对漆酶活性和木质素降解能力进行研究。将漆酶基因cot A克隆到表达载体p ET-32a(+)上获得重组质粒p ET-32a(+)-Cot A并转化到BL21中进行表达,通过酶活测定将表达条件进行优化。结果:从白蚁肠道中成功筛选出1株产漆酶的木质素降解菌,鉴定为枯草芽胞杆菌。漆酶的最适酶活温度为60℃,最适酶活p H为3.5~4.0;0.2 mmol/L Cu2+可诱导菌株漆酶的产生,缩短了产酶时间并提高了酶活性。菌株木质素降解率在液体发酵培养24 h后达到了17.1%。漆酶基因大小为1 542 bp,表达的重组蛋白为85 ku,属于有活性的可溶性蛋白。在IPTG浓度为1mmol/L、Cu2+浓度为0.3mmol/L、诱导时间为9 h的条件下,漆酶蛋白活性可达到113.10 U/L。研究表明,本试验成功筛选出1株降解木质素能力较强的枯草芽胞杆菌,获得可分泌较高活性漆酶的重组菌,为木质素酶在畜牧业生产实践上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复合木质素降解菌对麦秸降解及相关酶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在优化固态培养基上复合木质素降解菌Tf1+JG1连续发酵对麦秸的降解及相关酶活的变化,通过检测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锰过氧化物酶(MnP)和漆酶(Lac)的活力及发酵麦秸的木质素和粗蛋白含量,计算失重率和木质素降解率,结果表明:Tf1+JG1发酵30d时麦秸木质素降解率达到57%,粗蛋白含量提高60.71%,从而提高麦秸饲料利用率和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李敏  林炎丽  杨富裕 《草地学报》2017,(6):1239-1244
试验用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乳白耙菌(Irpex lacteus)、虫拟蜡菌(Ceriporiopsis subvermispora)3种白腐真菌及其混合菌对柳枝稷进行预处理,研究白腐真菌种类、时间、温度、水分、菌液量对柳枝稷降解的影响,为柳枝稷的生物预处理及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黄孢原毛平革菌、乳白耙菌和虫拟蜡菌两两之间均无拮抗反应,可以相互混合生长;当温度为28°C,加水5mL,菌液量为1mL时,混合真菌对木质素的降解与单一白腐真菌相比并没有优势,在3种白腐真菌中,乳白耙菌效果最好,几乎不降解纤维素,并且在第20天时木质素降解率达到最高为36.63%;当改变条件时,发现温度为28°C,水分为5mL,菌液量为3mL是乳白耙菌对柳枝稷进行预处理20d效果最好的条件,此时木质素降解率最高为63.45%,半纤维素降解率为24.82%,而纤维素和空白组差异不显著。因此,在三种白腐真菌中,乳白耙菌对柳枝稷的预处理效果最好,木质素降解率最高,半纤维素略有降解,而且几乎不降解纤维素。  相似文献   

15.
通过筛选高活性纤维素酶产生菌,为微生物纤维素酶制剂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刚果红染色法从绵羊粪便中分离筛选纤维素降解菌,用DNS法测定酶活力,根据酶活力复筛后,分离得到一株能够产生高活力纤维素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目的菌B5。通过形态学观察和16S rDNA序列测定,对B5菌株进行种属鉴定;应用B5菌株对四种纤维性饲料进行消化降解实验,探究菌株B5降解饲料粗纤维的特性。形态学观察确定B5菌落符合放线菌的特征;分子学鉴定其16S rDNA序列全长1 585 bp,在进化关系上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聚成一簇,同源性高达99%。鉴定B5菌株属于链霉菌属成员。B5菌株对饲料粗纤维降解效率与酶活力显著相关,对饲料粗纤维降解效率与饲料中纤维素含量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编码ATP合酶α亚基对大肠杆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本研究利用λ-Red同源重组技术构建貉源致病性大肠杆菌LCE-1 (WT) atpA基因缺失菌株LCE-1ΔatpA (KO)和基因回补株LCE-1ΔatpA/pBR322-atpA (RS),并均采用PCR和测序鉴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atpA基因缺失对大肠杆菌的生长特性、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LB培养基中KO菌株与WT菌株相比生长无明显差异,但在M9培养基中生长明显减缓;KO菌株的部分生化特性也发生了变化,对蔗糖、肌醇的分解利用发生改变,α-葡萄糖苷酶、β葡萄糖醛酸酶、精氨酸双水解酶活性也发生了改变。通过试管及微量结晶紫法分析3株菌生物被膜(BF)的形成能力,结果显示atp基因缺失能够显著降低大肠杆菌BF的形成能力(P<0.01)。对这3株菌进行酸应激、碱应激、热应激以及氧化应激测定这3种菌株对环境变化的应激能力,结果显示atp基因缺失能够显著提高大肠杆菌对酸应激、碱应激、热应激和氧化应激的敏感性。通过K-B纸片法对这3株菌的耐药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KO菌株对多种抗生素的敏感性有所增强。利用KO、WT菌株分别感染...  相似文献   

17.
以青藏高原冷地早熟禾草地土壤为样品,筛选低温纤维素降解菌株。采用刚果红染色法(水解圈法)和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进行菌株筛选与酶学特性研究,结合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鉴定。筛选出一株低温纤维素降解菌株(LD19),经鉴定为钉斑链霉菌(Streptomyces clavifer),同时该菌还具有降解半纤维素的能力。该菌产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值为6,在30~70℃、pH值4~10时相对酶活力较稳定,Zn~(2+)对酶有抑制作用。该菌产半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值为6,在30~40℃、pH值4~9时相对酶活力较稳定,Cu~(2+)等对该酶有促进作用。该菌株在培养102 h后两种酶的相对酶活力均达到最高值。菌株LD19可以同时分泌低温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在饲用酶制剂的应用中具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18.
木质素是影响生物质降解利用机制的重要组分,但其生物降解机制尚不清晰。利用白腐真菌糙皮侧耳菌株降解玉米秸秆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变化,尝试挖掘木质素降解的关键生物代谢途径。通过发酵过程中5个木质素含量变化显著关键时间点的转录组测序发现,发酵过程中共有139个上调基因和308个下调基因。基因功能分类数据库(GO)功能分析结果表明,上调基因差异显著性较高的功能为囊泡运输、细胞定位、胞内定位、细胞过程、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活性、异构酶活性和磷酸葡糖变位酶。基因产物在细胞中代谢途径数据库(KEGG)注释结果表明,上调基因差异显著性较高代谢通路为赖氨酸代谢、β-丙氨酸代谢、淀粉蔗糖代谢、半乳糖代谢和戊糖磷酸。13条与木质素降解直接有关的路径为苯甲酸代谢、二噁英代谢、酚代谢、多环芳香烃(PAH)代谢、氨基苯甲酸代谢、萘代谢、甲苯代谢、脂肪酸代谢、醚酯代谢、二甲苯代谢、碳代谢、过氧化物酶体和溶酶体。  相似文献   

19.
史同瑞  刘宇  王岩  王爽  李丹  陈曦  秦平伟 《中国畜牧兽医》2015,42(10):2794-2799
为从秸秆中分离出能够降解纤维的菌株,试验采取秸秆样品接种马铃薯琼脂培养基,在室温环境下培养,取分离菌接种纤维素刚果红琼脂培养基,筛选能形成较大降解圈的细菌,并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测定其纤维素酶性质。结果表明,经分子生物学鉴定,筛选菌为黑曲霉菌,该菌在室温环境能够生长,菌株降解圈直径(H)与菌落直径(C)的比值(H/C)为7.64。筛选菌在20 ℃环境下培养5 d酶活达到最高值,为42.18 U/mL。纤维素酶最适pH为7.0,最适反应温度为20 ℃,在20~40 ℃或pH 6.0~8.0环境下作用1 h,相对酶活力仍保持在90%以上。综上所述,本试验分离的黑曲霉菌株是低温产纤维素酶菌株,产酶能力较强,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确宁夏地区羔羊源大肠埃希氏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与非产ESBLs大肠埃希氏菌的耐药性差异和相关基因携带情况差异,对实验室分离保存的87株羔羊源大肠埃希氏菌,采用ESBLs表型检测方法筛选产ESBLs的菌株和K-B纸片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PCR法对分离株进行相关基因的检测。结果显示,87株大肠埃希氏菌中5株为产ESBLs菌株,检出率为5.75%。产ESBLs株对多数试验药物呈耐药性;而非产ESBLs菌株对多数试验药物敏感,仅对恩诺沙星、复方新诺明和红霉素耐药率超过50%。20种药物中,产ESBLs株大肠埃希氏菌对18种药物的耐药率极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株(P<0.01)。产ESBLs菌株携带blaCTX的阳性率极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株(P<0.01),产ESBLs菌株中的blaTEM和blaOXA基因的阳性率均高于非产ESBLs菌株,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宁夏地区羔羊源大肠埃希氏菌产ESBLs菌株流行率低,产ESBLs菌株耐药性严重,且宁夏地区羔羊源ESBLs菌株优势基因型为blaCTX和bla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