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水肥耦合对树莓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在田间利用防雨棚和测坑设施进行试验,研究水肥耦合对树莓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分适度时适量增施肥料有利于树莓叶片净光合速率(Pn)提高,控制肥料施入可有效降低树莓叶片的蒸腾速率(Tr)和提高细胞间隙CO2浓度(Ci);肥料适度时适量提高土壤水分有利于提高树莓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和叶片气孔导度(Gs),控制土壤含水量有利于树莓叶片的蒸腾速率(Tr)降低和细胞间隙CO2浓度(Ci)的提高。在施肥水平相同的条件下,适中的土壤含水量有利于果实中有机酸、可溶性糖和SOD营养物质的积累,充足的土壤含水量有利于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的积累。土壤含水量控制在32%以上,施肥量在460.95kg/hm2水平有利于树莓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的提高和午休时间的缩短;土壤含水量控制在26.2%以上,施肥量在270kg/hm2水平有利于降低树莓的蒸腾速率(Tr)和提高树莓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2.
氮对UV-B辐射增强条件下大麦孕穗期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在UV-B辐射增强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对大麦孕穗期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及胞间CO2浓度(Ci)日变化的影响。UV-B辐射设两个水平,即对照(CK,自然光,辐射强度1.5kJ.m-2.h-1)和增强20%(1.8kJ.m-2.h-1);施氮量设两个水平,即低氮和高氮(30kg.hm-2和150kg.hm-2)。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强下,高氮处理的Pn、Tr、Gs和WUE的日平均值比对照分别下降了44.6%、21.8%、17.8%和28.4%;低氮处理分别下降了49.5%、11.8%、12.9%和42.7%,说明UV-B辐射增强可降低大麦叶片的光合作用和水分利用效率,而增施氮肥可缓解UV-B辐射增强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并缓解UV-B辐射增强对大麦净光合速率的抑制,但是并不能缓解UV-B辐射增强对蒸腾速率及气孔导度的抑制。Ci及Pn的日变化趋势表明,UV-B辐射增强及氮肥对大麦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不是通过气孔,而是通过对光合作用反应过程的直接影响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红壤水分调节对柑桔叶片叶绿素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静  汪天  崔键  胡锋  李辉信 《土壤》2008,40(5):833-836
通过调节柑桔根际土壤含水量,研究了红壤不同水分处理对柑桔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进出气室CO2的浓度差(△Ca)、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羧化效率(CE)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壤相对含水量在75%时,柑桔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都达到了最大值;Tr与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一致(R2=0.9625**),而Pn(R2=0.9388*)、△Ca、CE在土壤相对含水量75%以下时,与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说明红壤相对含水量在75%以上时柑桔叶片的部分蒸腾与Pn无关;Pn与Ci呈负相关,土壤相对含水量在30%时的Gs与其他水分处理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表明红壤水分含量所引起的柑桔叶片光合速率变化在土壤相对含水量30%以下时主要是由非气孔因素所引起,而在土壤相对含水量30%以上时主要是由气孔因素所引起。  相似文献   

4.
徐向东  孙艳  郭晓芹  孙波  张坚 《核农学报》2011,25(1):179-184
以"津春4号"黄瓜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喷施外源褪黑素(melatonin,MT)的方法,研究了MT对高温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处理后黄瓜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Pn)降低,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却增大,但随外源MT处理浓度的增加,黄瓜幼苗叶片内P...  相似文献   

5.
选取二年生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作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钾水平(K_2O 0、337.5、450、675、1 012.5 kg/hm~2)对三七不同生长时期叶绿素Chl(a+b)含量、光合特性及收获期块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处理均显著增加了三七叶片Chl(a+b)含量,提高了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降低了胞间CO_2浓度(Ci),增加了光合产物的生产和积累,提高了三七块茎产量。不同钾用量条件下,三七块茎产量以K3处理(675 kg/hm~2)最高,较K0处理增产17.17%。不同钾用量条件下,三七叶片光合参数对钾肥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异,在同一生长时期,随着钾素水平的提高,三七叶片Chl(a+b)含量、Pn、Gs、Tr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趋势,Ci先降低后升高。全生育期三七叶片Chl(a+b)含量,Pn、Gs和Tr均与三七块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Ci与三七块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本试验条件下,施钾量为K_2O 675 kg/hm~2的K3处理时三七块茎的经济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氯胁迫对大白菜幼苗叶绿素含量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土培实验,研究了氯胁迫(0,0.1,0.15,0.2 mol.L-1)对大白菜幼苗生长以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浓度氯处理(0.1 mol.L-1)对大白菜幼苗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没有明显影响。高氯(0.2 mol.L-1)胁迫处理,显著降低了白菜幼苗鲜重、干物质重、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叶绿素总量(Chla Chlb),提高了胞间CO2(Ci)浓度,说明非气孔限制可能是促进Pn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CO2浓度升高对湿地松针叶蒸腾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不同CO2浓度下,测定了湿地松上年生针叶和当年生针叶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Cs)和叶面饱和水汽压亏缺(Vpdl)随光照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Ci和Vpdl随光照强度增强而减小;G5,Pn和Tr均随光照强度增强而增大.在达到光饱和点后G5和Pn随光照强度增强而逐渐减小;WUE随光照强度增强呈先增大,达到最大值后又逐渐减小。Ci,vpdl随CO2浓度升高而增大;Gs和Tr随CO2浓度升高而减小;Pn和WUE在CO2浓度为400~1200μmol/mol时随CO2浓度升高而增大,当CO2浓度升高至1600μmol/mol时.Pn和WUE减小;同时.随着CO2浓度升高,上年生针叶光饱和点提高。  相似文献   

8.
地表覆盖及生理生态因子对苹果树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9年生长枝富士苹果树为研究对象,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监测不同地表覆盖模式下盛果期苹果树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日变化,并对与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相关的环境因子及生理子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清耕和生草处理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为双峰型,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和砂石覆盖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进程为单峰型;蒸腾速率(Tr)日变化均为单峰型.净光合速率(Pn)与光合有效辐射(PAR)、气温(Ta)、叶温(Tl)均呈二次曲线关系;与大气相对湿度(RH)、气孔导度(Gs)呈显著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Ci)呈显著负相关.蒸腾速率(Tr)与光合有效辐射(PAR)为幂指数关系;与大气相对湿度(RH)呈二次曲线关系;与气温(Ta)、叶温(Tl)、气孔导度(Gs)呈显著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Gi)显著负相关.砂石覆盖和秸秆覆盖的净光合速率最大,不同覆盖模式下蒸腾速率日均值差异不显著,不同覆盖模式下苹果树的光合特性与各项环境因子和生理因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宽幅匀播技术优化了作物群体结构,使小麦显著增产。为了给大面积推广宽幅匀播技术提供理论支撑,以常规条播为对照,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旱地冬小麦宽幅匀播的光合效应。结果表明,从拔节期到灌浆期,旱地宽幅匀播冬小麦旗叶叶绿素SPAD值较常规条播高3.1~6.3;盛花期较常规条播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Pn)提高13.4%、气孔导度(Gs)增加34.84%、胞间CO2浓度(Ci)降低16.05%、蒸腾速率(Tr)提高8.47%。宽幅匀播能显著提高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改善冬小麦光合特性,使小麦叶片能更有效利用胞间CO2,提高光合和运输能力,从而显著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冬小麦高产高效水氮调控措施,采用田间试验法,研究不同水氮处理对小麦旗叶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SPAD值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量相同时,随施氮量减少,两种灌溉方式的小麦旗叶Pn和Cs均增加,Ci先降后增.微喷下,推荐施氮肥减氮20%(M80%RN)处理...  相似文献   

11.
氮磷钾对春茶光合生理及氨基酸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当前为追求茶园高产盲目施肥、滥用化肥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现象较为严重,因此如何合理施肥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研究氮、磷、钾不同水平及其配比对春茶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等光合生理指标和春茶新梢氮、磷、钾含量,氨基酸总量及其组分的影响,为茶园平衡施肥和精准施肥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取单因素试验设计,设氮、磷、钾各3个水平及其配比和对照,共14个处理(N1、N2、N3、P1、P2、P3、K1、K2、K3、NP、NK、PK、NPK、CK),在茶树新梢长至1芽3叶时采样,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茶树的光合生理指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春茶氨基酸总量及组分含量,分别采用凯氏定氮法、钒钼黄比色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茶树新梢的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茶树光合生理指标和春茶氨基酸总量及其组分的影响,并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Pn与茶树新梢氮、磷、钾含量,Tr、Gs和Ci的回归方程。【结果】NPK处理茶树Pn比CK提高9.70%;P2、P3和NPK处理的Tr显著增加,比CK分别提高10.60%、14.92%、14.25%;NPK处理的Gs显著增加,比CK高23.15%,同时Gs随不同施肥水平表现出与蒸腾速率较一致的趋势,二者的相关性极显著;Ci随氮、磷、钾施用量的增加而上升;WUE随氮、磷、钾施用量的增加而下降。NPK处理的茶树新梢的氮、磷含量较高,相同施肥处理的茶树新梢的磷含量低于氮、钾。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茶树新梢磷含量,Ci和Gs对Pn的直接作用较大,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3688、-0.8139和0.4677,Pn=12.955+26.624P-0.087Ci+38.233Gs;NPK处理下春茶氨基酸总量及茶氨酸、天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和胱氨酸等主要氨基酸组分的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7.88%、26.60%、35.78%、35.06%、24.41%和24.41%,与对照差异显著。【结论】新梢磷含量和气孔导度对春茶净光合速率的提高有直接的促进作用,而胞间CO2浓度对净光合速率有一定的消减作用。氮磷钾配施可显著提升茶树新梢叶片的气孔导度并保证茶树新梢中较高的磷含量,从而提高了茶树的净光合速率。氮磷钾肥配施能显著提高春茶氨基酸总量及其组分含量,提高了春茶的品质,表明茶叶中氨基酸总量和茶氨酸等重要组分含量的提高是氮、磷、钾营养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氮磷钾配合施用可以提高春茶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2.
芒萁是我国南方地区治理水土流失的先锋植物.为探究短期高温胁迫对芒萁生长的影响,本文通过智能光照培养箱对芒萁进行高温胁迫控制实验,测定不同条件下芒萁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以及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和叶绿素总含量(Chl)数值.研究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施肥对美国山核桃幼苗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以一年生美国山核桃实生苗为试验材料,共设置0(CK),100,200,400,600,800mg/株6个不同供氮水平的施肥处理,运用指数施肥法研究了6种氮素施肥处理下美国山核桃生长及光合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美国山核桃幼苗的苗高、地径、生物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均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分别在N600处理(600mg/株)取得最大值33.4cm,5.08mm和9.33g;根冠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呈现递减趋势,在N800处理取得最小值0.39。(2)叶片叶绿素a,b与总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3)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及蒸腾速率(Tr)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且均在N600处理达到最大值,分别是10.53μmol/(m~2·s),0.192 mol/(m~2·s),241.7μmol/mol,2.85mmol/(m~2·s)。(4)叶片PSⅡ的最大量子产额(Fv/Fm)、实际最大量子产额(Yield)、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表观光合量子传递速率(ETR)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分别在N600处理(600mg/株)达到最大值0.795,0.356,0.379,23。这些结果表明:施氮量为600mg/株时能够显著提高其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促进幼苗的生长,故600mg/株左右为美国山核桃温室培育条件下的最佳施氮量。  相似文献   

14.
采用盆栽砂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氯离子(Cl-)处理对油菜(Brassica napus L.)幼苗干物质积累速率(DMAR)、根冠比(R/S)、叶绿素(Chl)含量、氯离子含量(Cl-)、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细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气孔限制值(Ls)等的影响。结果表明:25~100 mmol/L Cl- 处理9 d和18 d,油菜幼苗植株DMAR均上升,均在50 mmol/L Cl- 处理时达到最大值;不同浓度Cl- 处理9 d,Chl含量有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100 mmol/L Cl- 处理时达到最大值,处理18 d,Chl含量依次下降。Cl- 处理能显著提高叶片中的Cl- 含量。除了在处理18 d后的Ci外,25~100 mmol/L Cl- 处理下,油菜叶片均能维持较高的Pn、Gs、Ci和Tr,200 mmol/L Cl- 处理9 d和18 d,油菜叶片Pn、Gs、Ci和Tr均显著下降。随着Cl- 浓度的增加,WUE呈现先降后升,在9 d处理后,随着Cl- 浓度的增加,油菜Ls也呈现先升后降,而在18 d处理后,随着Cl- 浓度的增加,Ls逐渐显著上升。上述结果表明,外施低量氯(Cl- 25~100 mmol/L)显著提高或者维持油菜幼苗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促进油菜幼苗的生长;而高氯(200 mmol/L Cl-)条件下显著降低其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抑制其生长,且抑制油菜幼苗光合的主要是气孔因素。相关性分析还表明,植株DMAR、Pn、Ci、Tr、Gs之间均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而Pn与WUE之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文章研究不同茬口的无土栽培基质水浸液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旨为无土栽培基质循环利用提供依据。通过分析无土栽培迎茬基质水浸液(Y1)、连茬2 a基质水浸液(Y2)、连茬3a基质水浸液(Y3)和蒸馏水(CK)处理下西葫芦幼苗生长和生理参数的变化特征,探讨了不同茬口无土栽培基质水浸液对西葫芦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Y1处理西葫芦幼苗的株高、地上部鲜/干重、地下部鲜/干重、根冠干重比、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叶绿素a/b、气孔导度(Gs)、净光合速率(Pn)、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瞬时羧化效率(CE)和瞬时光能利用率(LUE)等都明显增加;Y2和Y3处理西葫芦幼苗的地上部鲜/干重、地下部干重、叶绿素a/b,蒸腾速率(Tr),Gs和细胞间隙CO_2浓度(Ci)等明显降低;Y3处理西葫芦幼苗的根冠干重、Pn、CE和LUE依次降低了33.3%、20.9%、11.1%和16.6%,且不同茬口间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由此可见,连茬3a后无土栽培基质可抑制西葫芦幼苗生长,并能降低其叶片的光合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16.
大豆幼苗光合特性对锰营养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溶液培养方法,设Mn2+浓度为0、0.05、0.50、5、30、50.mg/L,探讨了2种大豆品种(浙春2号、东北大豆854-11)的幼苗光合特性对不同锰浓度的响应。结果表明,低锰浓度提高了大豆叶片的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潜在光化学活性(Fv/Fo)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高锰降低了Fo、Fm、Fv/Fm、Fv/Fo、qP。随着锰营养的增加,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增大。适量的锰浓度显著提高了大豆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降低了气孔阻力(Rs)和细胞间CO2浓度(Ci),随着锰浓度的逐渐增大,降低了Pn、Tr、Gs,提高了Rs、Ci。0.50.mg/L下的锰浓度有最大的Fo,5.mg/L下的锰浓度有最大的Fm、qP、Fv/Fm、Fv/Fo,表明0.505~mg/L的锰浓度有利于大豆的光合作用。在50.mg/L的锰浓度下,两个大豆品种有最大的qN、Rs、Ci和最小的Tr、Pn,此时两个品种大豆耗散了过剩的激发能,降低了大豆叶片的光合速率,对大豆已产生了一定的伤害。两个品种大豆光合特性对锰的响应存在着基因型差异,浙春2号较东北大豆耐锰胁迫。  相似文献   

17.
土壤水分和施肥水平对甘薯叶片气体交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秦薯4号"和"619"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测定和分析了不同土壤水肥条件下甘薯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气孔导度(Gs)、气孔限制值(Ls)以及胞问CO2浓度(Ci).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对两个甘薯品种的Pn、Tr、WUE、Ls、Gs、Ci均有极显著影响;除"秦薯4号"的Gs外,施肥对两个甘薯品种的6个生理指标的影响也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甘薯叶片的Pn、Tr随土壤水分的减少均呈下降趋势,而Gs和Ls在土壤轻旱条件下下降或略有不明显上升,但在重旱条件下这两个指标均明显下降.Ci在轻早条件下变化不明显,但在土壤严重干旱时极显著升高,说明轻旱条件下叶片气体交换主要受气孔因素限制,而重旱条件下主要受非气孔因素限制."秦薯4号"叶片WUE随土壤水分的下降而极显著下降,而"619"则呈明显的先增后减趋势.甘薯叶片Pn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说明增加施肥可促进叶片CO2的气体内外交换.相对于不施肥处理,中肥处理的Tr略有不明显下降("秦薯4号")或明显上升("619"),高肥处理极显著增加了Tr;叶片WUE在中肥处理下极显著增加,但继续增加施肥量时增加不明显或极显著下降:"619"的Gs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而"秦薯4号"变化不明显.随施肥量的增加,Ls呈先增后减的趋势,Ci呈先降后增的趋势,说明中肥处理下甘薯叶片气体交换主要受气孔因素的限制,而高肥处理下则主要受非气孔因素的限制.水肥间互作效应明显,合理施肥可提高干旱条件下Pn、Tr、WUE,但品种间气体交换对施肥的反应机制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大气CO2浓度升高使水稻光合作用增强,而地表O3浓度增加则相反,但人们对大气CO2和O3浓度同时升高情景下水稻光合作用的响应和适应知之甚少。本文利用新型的自然光气体熏蒸平台,以杂交籼稻‘汕优63’为供试材料,设置室内对照(CK,大气本底浓度,实时模拟室外环境)、高浓度CO2(CO2本底浓度+200μmol·mol-1)、高浓度O3(O3本底浓度的1.6倍)、高浓度CO2+O3 4个处理,于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测定稻叶的主要光合参数。整个布气期间,CO2和O3浓度平均的控制目标完成比(TAR)分别为1.04和1.00。与CK相比,CO2处理使拔节、抽穗和灌浆期净光合速率(Pn)分别增加15%、11%和28%,O3处理使对应生育期Pn分别降低32%、32%和88%,CO2+O3处理对拔节期和抽穗期Pn无显著影响,但成熟期Pn平均下降48%。CO2处理使拔节和抽穗期叶片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显著下降,但灌浆期无显著变化;O3处理对各期Gs和Tr的影响明显大于CO2处理,且以灌浆期的降幅最大;CO2+O3处理叶片Gs和Tr的降幅总体上明显低于单独的O3处理。CO2处理或CO2+O3处理叶片胞间CO2浓度(Ci)明显增加,而O3处理叶片Ci的变化相对较小。CO2处理使各期水分利用效率(WUE)增加,而O3处理则呈相反趋势,特别是生长后期。CO2+O3处理叶片拔节期和抽穗期WUE平均增加约15%,但灌浆期因O3的累积伤害,WUE不升反降。以上结果表明,大气CO2浓度升高将使杂交稻‘汕优63’叶片光合能力增强,但地表同步升高的O3浓度则使光合能力削弱并表现出明显的累积伤害,大气CO2和O3浓度同时升高可缓解O3胁迫对‘汕优63’光合作用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19.
外源水杨酸对UV-B增强下花生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田模拟试验,设置自然光(CK)和UV-B辐射增强(E,增加量相当于当地4-5月UV-B辐射量的20%)两个大区,在每个大区内又分2个小区,从花针期(7月25日)开始,分别用蒸馏水(S0处理)和水杨酸水溶液(SA处理)连续3d在固定时段喷施花生植株的所有叶片后,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观测和计算指定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日变化过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施水杨酸条件下(S0),UV-B增强处理的花生叶片Pn、Tr、Gs和WUE的日均值比自然光(CK)处理分别下降35.7%、25.0%、25.0%、10.0%;而喷施水杨酸条件下(SA)则分别下降30.4%、17.9%、33.3%、19.4%,说明UV-B增强可降低花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而喷施水杨酸可缓解UV-B增强对花生净光合速率的抑制作用,但并不能缓解UV-B增强对花生蒸腾作用、气孔导度及水分利用效率的抑制。  相似文献   

20.
在灌水和不灌水(整个生长期不灌溉)两种水分条件下,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3个主要生育期(拔节期、抽雄期和灌浆期选择典型日)夏玉米(郑单958)第一个功能叶片的气孔导度(Gs)、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指标,据此计算叶片的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测定时设定了5种比例的红蓝光组合(即B/(R+B)分别为0、25%、50%、75%和100%),以对比分析不同红蓝光比对玉米叶片气孔行为的瞬时影响。结果表明:与不灌水相比,灌水处理的叶片平均Gs、Pn和Tr在抽雄期明显较高,但在拔节期和灌浆期差异不显著。不论何种水分处理,光合有效辐射为500μmol·m-2·s-1时,叶片Gs、Pn和Tr均表现为单色红光照射时最大,随着蓝光所占比例的增加,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从节水角度来看,高红光比例的光质有利于提高玉米叶片WU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