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江苏省建国以来四旁树资源的消长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发展江苏四旁树资源的具体措施,即要进一步提高对四旁树资源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调整四旁树结构,提高四旁树资源质量;继续挖掘潜力,大力发展四旁树资源。文章还对江苏省的四旁树资源管理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加强四旁树经营管理提高木材自给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属少林省份,四旁树在山东林业中占主体地位。在分析了四旁树供材潜力的前题下,提出了山东省四旁树经营管理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3.
江苏全省森林资源中,四旁树资源比重大,其蓄积量占全省活立木总蓄积的四分之三,四旁树覆盖率占全省覆盖率的一半。因此,及时掌握四旁树资源消长动态,对控制全省林木消耗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探讨四旁树资源消长动态的估测方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 在计算森林覆盖率时,我国的森林总覆盖包括了四旁树覆盖面积,以往大多采用实地调查统计四旁树株数、墩数折算法进行四旁树覆盖面积的计算,耗时费力。大比例尺航空遥感图象虽能解译量测四旁树面积,但飞行覆盖面积小,费用大,且周期较长,只能在局部地区进行。利用卫星图象则比较适宜。限于第一代卫星图象分辨率较低,未曾进行过四旁树覆盖面积估算研究。国土卫星  相似文献   

5.
文章首先通过对四旁树的介绍,让大部分人认识到四旁树的重要地位。提出四旁植树的植树方法、技术要点、树种配置等方面的要求,为发展四旁植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江苏是农业为主的省份,人多地少,森林资源贫乏,四旁树资源占全省森林资源的70%以上。本文分析了江苏四旁树资源自“四五”清查以来的消长状况,以及四旁树资源中总株数下降的趋势将会因农田林网建设的发展而逐步扭转,四旁树蓄积将随大径阶株数的增加而持续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四旁树资源现状和消长变化的基础上 ,指出了河南省四旁树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江苏四旁绿化发展很快。目前四旁树的覆盖率已占全省森林覆盖率的一半,其蓄积量约占全省活立木总蓄积量的3/4,因此四旁树资源的变化对江苏全省森林资源的消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从而形成了江苏林业的一大特点。 一、建国以来江苏各个时期四旁树资源的状况 建国前,江苏的荒山、荒地、荒滩多,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四旁树调查方法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林业用地很少,但四旁植树潜力很大,地方民用木材自给的相当大部份要靠四旁植树解决,同时农业发展纲要要求四旁植树每人能达一百株。因此,调查了解四旁树的数量、质量及其消长变化情况很有必要。四旁树是指国家、集体或个人在村旁、宅  相似文献   

10.
随着造林绿化事业的发展,防护林的蓄积量和四旁树的总材积逐年增多,对这些林木和树木的测定方法应进一步探讨。本文仅就防护林、四旁树的蓄积量测定,提供几点测定方法,仅供生产单位参考。防护林大都是带状或是单行的,四旁树有单行的、块状的,也有零星分布的。根据防护林和四旁树的特点,我们选用下列三种测定方法: (1)株数法: 就是在防护林和四旁树中,查数株数,然后求出它们平均直径和平均高,根据所查株数多少,确定伐倒若干株平均木,求出平均材积,乘以所查株数,即得防护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松溪白马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古树名木、古树群的实地调查,根据福建省林业厅闽林动植[2007]9号文件古树名木王的评选条件要求,并与松溪县2002年古树名木档案进行对比分析,评选出了白马山自然保护区内的7株古树王。同时,对它们的生长状况、生活环境及相应群落的演替趋势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白马山保护区的古树王具有稀有珍贵性、自然生态性和文化内涵性三大特点,并针对这些特点提出相应的保护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以典型三阶抽样和一阶抽样方法,建立调查样本,数据推算面积结果,全市现已完成绿化总面积8236hm^2,化树种丰富,城区、乡镇和道路的绿化投入大、起点高、对中山市乡镇和自然村四旁绿化进行抽样调查。以调查人均公共绿地48.27m^2。调查结果表明,中山市四旁绿配置合理,管护措施得力,绿化美化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在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的指导下,根据余姚市古树名木保护现状,结合古树名木资源普查情况,制定了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落实了具体的规划和相应的对策:加强宣传,加大资金投入,设立保护标志,构建多层次保护体系和监测体系,培育后备资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践行“两山”理论,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以实现绿色发展,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敌百虫对山地国光苹果的疏果效应。结果表明,国光苹果采用盛花后10d喷布900~1125mgL~(-1)的敌百虫,疏除效应显著。喷布1125mgL~(-1)的敌百虫加萘乙酸20mgL~(-1),可使幼果脱落推迟,疏除作用增强。处理后,果实的单果重及第2a的花芽量增加。  相似文献   

15.
简要阐述黄竹的林学特性及三大效益,分析黄竹生产的现状和形势,提出在“四旁(”宅旁、村旁、路旁、水旁)发展黄竹生产的技术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对30株蓝桉、36株直干桉胸高圆盘上不同方向、年龄及树干不同高度的木材纤维长度所作的测定分析表明:两树种株内木材纤维在不同方向的差异不显著,年龄间、高度间的差异极其显著(P<0001)。在11年生以前,纤维长度随年龄的增长几乎是直线上升,其变异可用对数曲线描述。纤维长度以胸高圆盘的平均值最短,其次为树高的3/4处,树干中部纤维较长。2年生与主伐时(8年)的纤维长度相关极显著(达0.01水平)。两树种间纤维长度差异均极其显著,区组间差异却不显著。蓝桉家系间差异显著(P<0.05),直干桉家系间差异却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三北"防护林工程1978~2006年的建设使得山西吕梁市新造林地面积快速增加,形成了较完善的农田防护林体系,培育了干果经济产业,培养了一批亮点示范工程.资金投入实行了3个结合,工程建设实现了"四大"转变、"三大"突破.工程建设取得良好成果的经验是领导高度重视、资金投入到位、工程规范管理.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In early 1992, a silvoarable experiment, comprising four poplar (Populus spp.) hybrids (at a spacing of 10 m x 6.4 m) and four arable treatments, was established at three contrasting lowland sites in England. By the end of 1998, seven years after planting, the height of the poplar hybrid Beaupré (11.9 m) was greater than those of the hybrids Gibecq, Robusta and Trichobel (8.9-9.8 m). The trees at the most exposed site had the shortest height (9.2 m) and the greatest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173 mm). Tree growth was also affected by the arable treatments. The height (9.5 m) and diameter (143 mm) of the trees bordered on both sides by a continuous rotation of arable crops were 89% and 79%, respectively, of those bordered on both sides by a regularly cultivated fallow. This result could be explained by competition for water. Across the three sites, in the presence of the trees the yield per unit cropped area, relative to that in the control areas, was an average of 4% less in the first three years and an average of 10% less between years four and six. However the specific responses were dependent on the arable crop. The experiment also included an alternately-cropped arable treatment, where the crop was alternated with a one-year bare fallow. The benefits of a preceding fallow, rather than a cereal crop, for yield were greatest for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and barley (Hordeum vulgare L.) and least for field beans (Vicia faba L.),peas(Pisum sativum L.) and mustard (Brassica alba L.).  相似文献   

19.
“耐冬”山茶引种适应性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将山东青岛"耐冬"山茶引种至北京及天津地区。引种适应性调查表明:"耐冬"山茶在背风及夏天遮荫小气候条件下,发育基本正常,引种适应性为Ⅱ级,基本适应京津地区;冬季及早春的土壤干旱、冷风及日晒是决定"耐冬"山茶引种成功与否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