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正>1棉花早衰的原因1.1因病导致早衰。以棉花枯、黄萎病危害最普遍、最重,在苗期地温20℃左右时开始出现病状,25℃~30℃时病情受抑制。黄萎病发病温度较枯萎病高,气温25℃时发病  相似文献   

2.
1棉花早衰的原因 1.1因病导致早衰。以棉花枯、黄萎病危害最普遍、最重,在苗期地温20℃左右时开始出现病状,25℃~30℃时病情受抑制。黄萎病发病温度较枯萎病高,气温25℃时发病率高,一般每年7~8月份发生普遍。  相似文献   

3.
1棉花早衰的原因 1.1因病导致早衰。以棉花枯、黄萎病危害最普遍、最重,在苗期地温20℃左右时开始出现病状,25℃~30℃时病情受抑制。黄萎病发病温度较枯萎病高,气温25℃时发病率高,一般每年7~8月份发生普遍。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茄子品种资源黄萎病抗性鉴定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开展茄子品种资源黄萎病抗性的田间鉴定研究,为茄子抗病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供试茄子材料为2001年以来从四川省各地收集到的35份茄子资源。从田间采集黄萎病病株,从中分离纯化出茄子黄萎病菌,经鉴定,引起茄子发生黄萎病的病原菌为大丽轮枝孢。选择生长旺盛、产孢量大的茄子黄萎病菌株V6作供试病原菌。采用伤根接菌法对茄子品种资源进行统一标准的抗黄萎病性鉴定。在黄萎病发病盛期,调查各茄子品种资源材料的黄萎病发病植株症状,记载病株显症叶片数、病斑颜色、叶片是否有脱落、卷枯等。当感病对照的病情指数达40左右时,调查各茄子品种资源材料的发病情况,并计算发病株率和病情指数以确定各材料的抗性型。[结果]收集到的四川茄子品种资源对黄萎病具有较好的抗病性。在35份茄子品种资源中,属于抗黄萎病的有242-90P、41—1和35-R5等10份,黄萎病病情指数介于15.71~19.59,占总鉴定材料的28.57%;属于耐黄萎病的有68×47、紫早茄和32—1等23份,病情指数介于21.15-33.18,占总鉴定材料的65.71%;属于感黄萎病类型的有2份,占总数的5.71%。通过鉴定评价,推荐了41—1、35-R5和47-R11等5个抗病材料以及EF5、EF62个耐病高产材料,被育种单位利用后已转育出EF991等抗病品种。[结论]通过分析品种资源的抗病性,明确了四川省茄子资源的抗性水平和今后抗病育种方向,为茄子抗病育种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5.
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的抗病鉴定技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棉花抗病鉴定是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的抗病鉴定对象为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抗病鉴定方法为人工病圃鉴定,要求病圃中的棉花适宜发病程度是感病对照品种的病情指数达到50%左右。以相对抗病指数为抗病鉴定指标,根据鉴定材料的相对病指将其抗性分为免疫(1)、高抗(HR)、抗病(R)、耐病(T)和感病(S)共5级。  相似文献   

6.
嫁接对棉花抗黄萎病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不同嫁接类型对棉花黄萎病抗性的影响,研究棉花黄萎病发病机理和抗病机制,为深入分析棉花抗病机理、培育抗黄萎病棉花品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6个不同黄萎病抗性的海岛棉和陆地棉品种,每个品种均设自身嫁接和相互嫁接2种嫁接方式和不嫁接的直播对照;田间试验鉴定比较直播材料与自身嫁接材料、相互嫁接材料的发病程度。【结果】自身嫁接材料与直播材料发病情况相同;以海岛棉抗病品种做接穗的嫁接组合的病情指数与发病率显著低于陆地棉抗病品种为接穗的嫁接组合;以陆地棉抗病品种为砧木的病情指数与发病率显著低于海岛棉抗病品种为砧木的组合。【结论】嫁接操作本身对棉花黄萎病的抗性没有显著影响。海岛棉和陆地棉的抗黄萎病机制不同,海岛棉抗病品种的关键抗病部位为茎部;而陆地棉抗病品种的关键抗病部位为根部。  相似文献   

7.
进入6月中旬雨季将临,许多棉农反映棉花的病害严重,轻者病株率10%~20%,重者达30%~60%。当前发生的主要是枯萎病,部分地块发生的是黄萎病和两种病害混发。发病与地温和湿度有很密切的关系,枯萎病一般在地温20℃时开始发病,地温在25~30℃为发病的高峰,32℃以上时停止发展(一般  相似文献   

8.
新疆棉花黄萎病抗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新疆生产上主栽以及参加生产示范的棉花品种(系)的黄萎病抗性进行鉴定,为棉花生产提供指导.[方法]利用发病均匀的自然病圃对棉花品种的黄萎病抗性进行鉴定.[结果]通过对南、北部棉区的主栽以及参加生产示范及常规区试的120份棉花品种黄萎病抗性鉴定发现,抗黄萎病的棉花品种较少,主要以耐黄萎病和感黄萎病品种为主.只鉴定出一个抗黄萎病品种01 -2,其病情指数较高为20.0,达到抗病与耐病的临界值.耐黄萎病品种较多占到44.2;,包括81-3等种植多年的老品种.[结论]目前新疆棉花以耐黄萎病品种为主,缺乏抗黄萎病品种,亟需培育新的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土壤湿度、温度、酸碱度、土质等因子对向日葵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引起向日葵黄萎病的大丽轮枝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的土壤p H值为6.0~7.0;最适宜生长的土壤类型为壤土;且在土壤湿度小于30%之时,随着土壤湿度的增加,病原菌生长加快;同时,在不同的土壤类型中接种向日葵黄萎病菌的试验结果表明黏土中种植的向日葵幼苗黄萎病的发生程度最重,病情指数为42.5;而沙土中种植的向日葵黄萎病发病最轻,病情指数仅为18.75。  相似文献   

10.
培育并种植马铃薯抗黄萎病品种是防控马铃薯黄萎病最为有效的措施,而对不同品种进行抗病性评价又是培育抗病品种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在室内条件下利用伤根接种法对搜集到的34份马铃薯品种进行了抗黄萎病鉴定,结果表明,只有'中薯21号'的病情指数为5.00,鉴定其为高抗黄萎病的品种;表现为中抗水平的品种有11份,约占供试品种的32....  相似文献   

11.
棉花黄萎病是由大丽轮枝菌引起的土传维管束病害,对棉花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核心种质代表着整个资源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采用六棱塑料钵定量注射菌液法,在环境可控的人工生长室对419份陆地棉品种(系)组成的核心种质进行了黄萎病抗性鉴定与优异材料筛选。结果表明,419份陆地棉种质资源总体抗病材料偏少,共筛选出12份抗病材料,病情指数范围在21.67~25.00;耐病材料253份,病情指数分布在25.47~50.00,其他材料均表现为感病;缺乏对黄萎病免疫和高抗的材料;现代品种的平均病情指数为43.75,整体抗性都要好于中期、早期品种(平均病情指数分为48.60和51.55);来自我国黄河流域棉区的材料(平均病情指数为43.21)整体抗性要好于其他植棉区和地理来源品种的整体抗性。筛选出的抗病材料为棉花抗黄萎病遗传改良提供了优异资源。  相似文献   

12.
茄子品种抗黄萎病性状与SRAP标记的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参加抗性鉴定的茄子品种为研究材料,应用茄子黄萎病抗病性鉴定标准方法和SRAP标记方法,研究了茄子抗黄萎病性状与SRAP标记的关联性。结果表明,本研究中的82个茄子品种黄萎病病情指数为12.5%~83.33%,平均病情指数为31.57%,病情指数散差较大,离散程度较低,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极显著,高抗病或者高感病品种数较少;基于K=3时ΔK最大将所有品种分为3个亚群,即两个小亚群和一个大亚群;采用MIM_Q+K模型对病指均值进行关联分析,共检测到18个SRAP标记与病指显著关联,其中标记Em7/Me7-11达极显著水平(–log P3,P0.001)。这些标记关联性稳定且关联度高,可用于后续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测序,为候选基因筛选和预测提供了重要信息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不同棉花品种抗黄萎病性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使用土壤接菌法对植株棉花进行剖杆鉴定发病等级并测出产量性状,之后通过SPSS软件分析抗黄萎病性与产量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得出以下结论:(1)陆地棉品种试验中,衣分是与相对病情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而单铃纤维重与相对病指之间的关系呈显著负相关。(2)海岛棉品种试验中,仅与相对病情指数呈显著负相关的是单铃纤维重,而其他的产量性状与相对病指无显著相关。(3)10Q株系为海岛棉与陆地棉杂交,相对病情指数与单铃籽棉重之间的关系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衣分与单铃纤维重呈显著负相关。(4)44株系为陆地棉与陆地棉杂交,相对病情指数与衣分之间的关系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单铃纤维重呈显著负相关。与其它的产量性状指数无显著相关性。(5)单铃纤维重与衣分会随着相对病情指数的增多而下降,从而导致了棉花的产量下降。通过研究可得出抗病性共同遗传的产量性状为纤维重,该结论与前人结论一致,可将单铃纤维重作为检测棉花黄萎病抗性指标。(6)筛选出对黄萎病高抗的棉花品种,包括新海16、新海20、10Q-67-1、10Q-67-3、44-81-4等品种,可以作为抗黄萎病的源材料在棉花抗黄萎病育种与遗传实验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适合松桃县种植的高产抗病马铃薯品种,摸清我县各个马铃薯品种对晚疫病的抗性情况,选取了5个主推品种进行晚疫病抗性试验。结果表明:5个品种在发病初期病情指数介于4.58~7.53,发病中期病情指数介于21.78~34.67,发病后期病情指数介于71.56~98.80。其中青薯9号在田间自然抗病试验中综合效果较好,每667 m~2产量在1000 kg以上,适宜在我县区域种植,但在生产中仍应加大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棉花黄萎病微菌核含量水平揭示棉田深翻(深翻60 cm)对棉田棉花黄萎病发病的影响.[方法]利用MSM选择性培养基和水筛法分离土壤中的微菌核.[结果]深翻棉田土壤中的棉花黄萎菌微菌核数量低于常规棉田,深翻棉田棉花黄萎病发病程度也轻于常规棉田,说明深翻对棉花黄萎病的发生具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通过试验明确了棉田土壤中微菌核的数量,1年内有2次比较明显的消长,现蕾期出现第1个高峰,到吐絮期出现第2个高峰,微菌核数量越多病情越重.深翻田病情指数与微菌核数量的相关系数为0.891 1,常规棉田病情指数与微菌核数量的相关系数为0.450 3.[结论]棉田深翻能有效的降低棉花黄萎病的发生和危害.  相似文献   

16.
优质油菜品种对菌核病的抗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适宜大冶市主推的高抗、优质、丰产油菜品种,2011-2012年我们对9个优质油菜品种进行了油菜菌核病的抗性测定,结果表明:华油杂9号发病最轻,病情指数1.33;华双5号和中油杂4号病情指数均为6.67;华双5号实收每亩205.2kg,位居第三。该品种适宜在本市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转基因抗虫棉豫068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R613为母本、中棉所41优良品系为父本,通过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2009-2010年在河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皮棉平均产量1 506.0kg/hm2,比对照鲁棉研28增产7.3%。2011年在河南省棉花品种生产试验中,皮棉平均产量1 297.7kg/hm2,比对照鲁棉研28增产5.8%。枯萎病和黄萎病病情指数分别为4.6和28.0,对棉铃虫抗性达到2级水平。该品种于2012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黄河流域种植。  相似文献   

18.
以西瓜品种郑杂5号为试材,研究了28.O℃、26.O℃、23.2℃和20.7℃四种地温处理对西瓜育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培育西瓜壮苗的适宜地温为26.O℃。  相似文献   

19.
研究沃丰宝秸秆还田技术对冬季日光温室内地温的提高作用和对黄瓜早熟性、丰产性和抗病性的作用。采用沃丰宝秸秆还田技术在冬季日光温室栽培黄瓜,利用远程无限环境监测系统对地温进行监测;对黄瓜生育时期、产量、抗病性调查和分析。研究表明采用沃丰宝秸秆还田技术可以明显提高地温,前期10cm和20cm地温分别提高1.42℃和2.48℃,采收期20cm地温可提高0.44~0.93℃;可显著增强黄瓜对白粉病的抗性,发病初期降低发病率20.08%,降低病情指数35.52%,中后期降低发病率9.59%,降低病情指数30.85%;对黄瓜有显著增产作用,总产量增加17.01%。沃丰宝秸秆还田技术可提高地温、促进黄瓜早熟、延长采收期、提高抗病性并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20.
河套灌区食用向日葵杂交种抗病性及综合性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河套灌区连年大面积种植向日葵,导致菌核病和黄萎病发病率日益严重,选择适宜的抗病品种是防治病害的最重要措施。收集引进了适于河套灌区的10个食用向日葵杂交种进行种植,鉴定其在当地条件下的抗病性、熟性、形态特征、丰产性等。研究结果表明,所选的10个品种对菌核病的抗性都不高或易感,开花末期黄萎病的发病率大多在20%以上,试验所选品种黄萎病病情指数大多在1-2级,即中抗以上。DRZ1027、DRZ1028和DRZ1025产量较高,生物性状、经济性状及商品性的综合性状较好,后期菌核病发病率相对较低,是相对较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