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侯勤成 《水产养殖》2010,31(7):20-20
<正>黄颡鱼属底层鱼类,是典型的温水性鱼类。该鱼肉质细嫩、少细刺、味道鲜美,是人们喜爱的优质水产品。近几年由于市场对黄颡鱼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野生资源和养殖产量有限,黄颡鱼的市场价格稳中有升,专业养殖黄颡鱼效益可观,现将其养殖技术经验总结如下。1池塘准备养殖黄颡鱼的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排灌方便。面积一般在3×667 m~3~5×667 m~2  相似文献   

2.
《内陆水产》2005,30(4):45-46
黄颡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市场售价高而坚挺。但由于野生数量有限,人工养殖也还主要局限于池塘套养,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近年来,随着黄颡鱼人工繁殖技术的攻克,苗种供应有了初步保障.特别是常规鱼类的市场价格剧下滑.养殖利润逐渐趋于微利,从而使价格相对较高的黄颡鱼养殖逐步兴起,池塘主养、网箱养殖黄颡鱼发展较快。  相似文献   

3.
黄颡鱼俗称黄腊丁、昂刺鱼、昂弓等,是我国淡水水体中分布较广的小型底层经济鱼类.黄颡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在国内外市场深受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黄颡鱼养殖面积逐年扩大,已成为较有发展前途的名优养殖品种.为充分挖掘养殖生产潜力,提高水体利用率,提升黄颡鱼池塘养殖经济效益,不断探寻黄颡鱼最佳养殖新模式,根据黄颡鱼与鳖各自的生物学特点,2011年,我们采用以黄颡鱼为主养品种套养鳖的养殖模式,充分利用水体的物质循环与生物间的互利互补作用,从而保持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4.
黄颡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大。随着黄颡鱼人工繁殖的成功.人工养殖黄颡鱼越来越多。以往黄颡鱼夏花培育大都在水泥池中进行,设施、技术要求较高,导致黄颡鱼夏花价格偏高,限制了黄颡鱼的人工养殖规模。湖南洞庭鱼类良种场2005年6月进行了黄颡鱼夏花池塘培育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河北省黄颡鱼人工繁育和养殖技术水平.促进黄颡鱼产业发展.2009年4月10日.河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在石家庄举办了黄颡鱼养殖技术培训班.邀请大连水产学院赵兴文教授为学员们讲授了我国黄颡鱼养殖现状、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及养成技术等内容。  相似文献   

6.
李向军 《齐鲁渔业》2005,22(4):27-27
黄颡鱼俗称嘎鱼、黄姑、黄腊丁等,近几年价格较高,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大。鉴于此,下面将黄颡鱼的池塘养殖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7.
黄爱华  张大中 《水产养殖》2010,31(12):32-33
<正>黄颡鱼因肉质嫩、少细刺、味鲜美、营养价值高,在国内市场深受欢迎。自然水域中,由于黄颡鱼生长速度慢,上市规格小,形不成稳定产量供应市场。几年来,涟水县在成功主养黄颡鱼的基础上,逐渐推广80∶20技术养殖黄颡鱼与白鲢,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黄颡鱼(Peletobagrus fulvidraco)俗称黄姑、黄腊丁、嘎鱼等,属鲇形目、鲿科,属小型底栖淡水温水性鱼类,杂食性,最佳生长温度25-28℃,常见于我国江河湖泊中.它以其肉质细嫩、无鳞、少肌间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深受广大养殖者和消费者的青睐.也因此,黄颡鱼市场价格居高不下,成为具有发展潜力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黄颡鱼在自然水域中生长慢,又因养殖成活率低,不但严重影响了养殖经济效益,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其市场发展.因此,成功的人工大规模黄颡鱼健康养殖显得的尤为重要.黄颡鱼健康养殖技术在以往报道中屡见不鲜,但笔者认为,以往报道没有结合现代化的养殖模式和技术.本文从常规方法并结合目前水产养殖新技术、新模式和新方法介绍黄颡鱼健康养殖研究中的几个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是我国优质名贵水产品之一,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近年来黄颡鱼市场价格不断攀升,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但天然水域的资源量却日渐锐减.鉴于此,我们对黄颡鱼的池塘养殖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为其资源增殖和最佳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黄颡鱼池塘高产高效养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黄颡鱼由于肉质细嫩、无肌间细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可鲜活上市等特点而深受国内消费者欢迎,国内市场价格在24元/千克左右。目前,黄颡鱼高效生态养殖技术正处于起步阶段,养殖效益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11.
黄颡鱼池塘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校辉 《水产养殖》2009,30(9):17-18
黄颡鱼俗称黄蜡丁、昂弓、昂刺、黄姑子等,隶属鲇形目,鳞科,黄颡鱼属,是常见的底栖性偏肉食的杂食性鱼类,广泛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天然水体中,因其对环境适应力强、养殖经济效益高而深受养殖者欢迎。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进行黄颡鱼的人工繁育及成鱼养殖,经过近10年的攻关、研究,目前黄颡鱼人工养殖技术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和应用。笔者自2000年开始进行黄颡鱼的苗种繁育和黄颡鱼的人工养殖技术的研究和推广,现根据研究、推广和生产中取得的一些成功经验,将黄颡鱼成鱼池塘养殖技术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黄颡鱼的生物学及繁殖和养殖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l)又称嘎牙子,隶属鲶形目,鲍科,黄颡鱼属。一、黄颡鱼的养殖现状和发展趋势黄颡鱼是我国江河、湖泊、水库常见的经济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目前,市场销售的黄颡鱼主要产自江河、湖泊、泡沼等自然水域,但近些年来随着自然水域捕捞强度过大和水质污染,黄颡鱼资源量日趋减少,造成黄颡鱼市场供不应求。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名特优水产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黄颡鱼的人工养殖也逐渐被人们重视。近几年,湖北、湖南、江苏等南方省份开展了黄颡鱼人  相似文献   

13.
<正>黄颡鱼隶属鲶形目、鲿科、黄颡鱼属,俗称黄姑子、黄腊丁、昂刺、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大河流、湖泊,是一种典型的偏肉食的杂食性经济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无肌间刺,市场价格稳定,是近几年广泛养殖的优质鱼类,主要养殖形式有池塘主养、套养、网箱养殖等。随着养殖技术的成熟和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户对苗种的需求不断增加,苗种生产已成为制约黄颡鱼养殖业发展的瓶颈,因此摸索黄颡鱼苗种生产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4.
黄颡鱼(Peltebagrus fulvidraco Richardson)又名黄腊丁,是我国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之一。黄颡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多脂、营养价值高,钙磷含量居江河鱼类之冠,同时具有祛风、醒酒、止痛消肿和发奶等药用价值。市场价格高,在国内市场深受欢迎,并出口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和港澳地区。但目前尚无统一的黄颡鱼无公害养殖技术规范。因此,对黄颡鱼无公害养殖技术进行探讨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5.
<正>黄颡鱼俗称黄姑、嘎鱼、黄腊丁等,属鲇形目、鲿科,是黄颡鱼属的小型淡水经济鱼类的统称,我国长江、珠江等各大水系均有分布,以长江中下游的池塘、湖泊、溪流中最为广泛。近年来,生物学特性、营养素需求、健康养殖技术等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及黄颡鱼人工繁育技术的突破,大大促进了我国的黄颡鱼养殖产业的发展。我们简要综述黄颡鱼对各主要营养物质的需求,并介绍其营养生态型膨化饲料的配制方法。一、黄颡鱼的营养需求1.对蛋白质及必需氨基酸的营养需求黄颡鱼食性杂偏肉食性,蛋白质是其生长及体增  相似文献   

16.
<正>黄颡,俗名黄骨、汪丁,是我国优质名贵淡水鱼类,广泛分布在我各大水域,其中以两广、两湖、浙江、四川等地为主产地。黄颡具有生长周期短、群体产量高、鱼价稳定利润可靠,耐运输、上市规格及出塘时间灵活等特点,同时,两湖两江黄颡消费量增大,促进了黄颡人工养殖规模的日益扩大,其养殖范围也从主养区向周边地区扩散,由主养省份向临近省份扩散。目前浙江主养区域在湖州。黄颡鱼属有5个种类,分为黄颡鱼、瓦氏(江)黄颡鱼、光泽黄颡鱼、中间黄颡鱼、长须(岔尾)黄颡鱼。由于浙江黄颡育苗技术及设备落后,浙江区域内人工养殖黄颡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黄颡鱼认识逐渐提高,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而野生黄颡鱼资源日益减少,市场销售价格却稳中有升,还可出口韩国,黄颡鱼常年市场销售价在30~40元/kg左右。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调整区系养殖结构,2009年笔者进行了黄颡鱼池塘  相似文献   

18.
一、黄颡鱼养殖的发展前景 黄颡鱼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大干支流及附属水体中,在江河、湖泊、沟渠、塘堰中均能栖息,是一种自然水体中的经济型鱼类。以前黄颡鱼没有进行人工饲养,市场所销售的商品鱼主要从天然水体中捕获。近年来,黄颡鱼的市场需求量日渐增大,其在自然水体中的资源不断减退,而其人工养殖又主要以池塘套养为主,  相似文献   

19.
黄颡鱼由于具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且肉质细嫩,深受人们的喜爱。因此,黄颡鱼养殖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从池塘选择、放鱼准备、鱼种放养、饲料投喂、水质管理、病害防治等方面,对黄颡鱼池塘高产养殖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黄颡鱼也称嘎牙子,它肉嫩刺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的名优鱼类。市场上销售的黄颡鱼主要产自江河、湖泊、泡沼等自然水域,但近些年来由于自然水域捕捞强度过大和水质污染等原因,黄颡鱼资源量日益减少,造成黄颡鱼市场供不应求,价格居高不下,每公斤售价30—50元,这给黄颡鱼人工养殖带来了机遇。从目前情况看,黄颡鱼的人工养殖刚刚起步,发展黄颡鱼的人工养殖其潜力巨大,黄颡鱼是非常有发展前途的高效名优鱼类品种。 黄颡鱼在黑龙江省的养殖周期一般为三年,第一年进行鱼苗培育,第二年进行鱼种培育,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