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报道了实验用兔急性病毒性出血症病毒感染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提出提高饲养水平,加强消毒,病死兔无害化处理,紧急接种,对病兔立即注射免瘟高免血清配合药物疗法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小鹅瘟羊源高免血清的制备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制备高效价的小鹅瘟高免血清,试验采用从贵州某养鹩场病鹅分离的小鹅瘟野生强毒株,接种于9 d鹅胚,收集24 h以后死亡的鹅胚尿囊液,制备小鹅瘟病毒抗原,与弗氏佐剂混合均匀,多次免疫山革后,颈动脉一次性放血,离心收集血清即得到小鹅瘟羊源高免血清,以琼脂扩散进行血清效价测定,并与市售小鹅瘟鹅源高免血清进行保护率比较.结果显示,试验制备的小鹅瘟羊源高免血清抗体效价在1:8以王,对人工感染雏鹅的保护率为95%,而市售小鹅瘟鹅源高免血清的保护率只有85%.结果表明,本试验制备的小鹅瘟羊源高免血清具有效价高、成本低、安全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饲料博览》2005,(7):55-55
兔瘟:又叫病毒性出血症。是一种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疫病,病兔表现为突然发热、呼吸急促,呈急性、出血性败血症病变,迅速死亡。该病主要侵害2月龄以上的青、中年兔,传播迅速,死亡率高。高免血清对早期病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若病兔已发病达十几个小时,体温升高,临床症状明显,即使用高免血清治疗,效果也不佳。最好的办法是定期进行预防接种,  相似文献   

4.
兔病防治     
韩俊彦  张秀莲 《新农业》2007,(11):39-40
1.病毒性出血症(兔瘟)由兔出血症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毁灭性传染病,死亡率95%~100%。病兔、隐性感染兔和康复免是主要传染源。主要是接触传染,也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伤口和黏膜传染。  相似文献   

5.
一、兔瘟首免:40日龄肌肉注射兔瘟疫苗1.5毫升。加强免疫:60日龄肌肉注射兔瘟疫苗1毫升。成年兔每五个月注射一次,每次注射1.5毫升。二、巴氏杆菌病预防:注射兔瘟与巴氏二联苗。每50公斤饲料加喹乙醇20~30克(喂青草可增至30克)。治疗:1.肌肉注射兔病快康,每公斤体重0.1~0.2毫  相似文献   

6.
通过Y8504“兔瘟”病毒株在乳鼠连续断代,建立了一株能适应于乳鼠中生长的病毒。此病毒株能规律地致死接种的乳鼠。用乳鼠适应毒株,在乳鼠成功地进行了“兔瘟”病毒对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抵抗力的检测以及血清中和试验。本研究中所得结果与成年兔中试验的结果几乎一致。因此,可能用乳鼠适应毒株和乳鼠代替兔适应毒株和成年兔子“兔瘟”病毒特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制备4批小鹅瘟高免血清,用这些血清进行保护试验、治疗试验、保护期试验和田间防治试验的结果表明,2~3日龄雏鹅注射高免血清0.5~1mL,抵抗自然感染的保护率达95%~100%,抵抗强毒株(剂量为0.5×10~(-2)mL)感染的保护率为80%~100%;5~7日龄病雏注射高免血清2~4mL,治愈率为86%;2~3日龄雏鹅注射高免血清1mL,对人工感染和自然感染的保护期至少有15d;田间试验共预防雏鹅2816只,保护率为97.1%,治疗雏鹅5943只,治愈率为78.8%。结果证明高免血清是防治小鹅瘟的较理想的制剂。  相似文献   

8.
从疑似感染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的病兔体内分离到1株病毒,病兔表现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全身实质脏器出血等典型病变。取病兔肝脏做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分离毒株可以凝集1.0%人"O"型红细胞,可以被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阳性血清中和,对家兔的LD50为10-6.75/ml,是一株对家兔具有高致病力的强毒株,对分离毒株进行RT-PCR检测为阳性,说明该病兔感染了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本病毒的成功分离和鉴定为发病兔场找到了致病原,为兔瘟疾病的诊断和防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兔瘟是近年来我国新发生的一种急性病毒性兔传染病。有关环境条件对病毒血凝性和致病性等生物学特性影响的报告尚不多见。为了探讨该病的有效防治措施和有关问题,我们进行了本项试验。材料和方法一、试验材料1、兔瘟人工病例肝脏:用南京农业大学提供的兔瘟肝毒接种易感兔,取接种后72小时以内死亡病例的肝脏,经血凝(HA)  相似文献   

10.
<正>兔瘟是由兔瘟病毒引起的一种家兔烈性传染性疾病。典型的兔瘟具有传染快、发病急、死亡率高的特点,是家兔养殖业的一大威胁。养兔场将兔瘟的预防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但还是时有发病,造成较为严重的损失。如要取得好的防治效果,就要分析当前兔瘟的新变化,采取针对性强的防治措施。一、兔瘟的新特点1.发病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监测了实验感染兔瘟病兔15例的血清溶菌酶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潜伏期血清溶菌酶含量明显高于接种病毒前检测出的正常值,以后略有下降,但在濒死期升至最高值,在发病的不同时期,体温交化与血清溶菌酶含量的变化不呈平行关系,体温变化迅速,而血清溶菌酶含量在病早期快速升高到高峰值之后相当稳定。结论是,兔瘟病毒感染兔体能导致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的迅速增强。  相似文献   

12.
“兔瘟”于1984年3月在江苏无锡首先发现,此病传播快,发病率与死亡率极高,不久,我国许多省相继发生“兔瘟”。1984年12月我省怀化地区从浙江引进长毛兔种,随即发生:“兔瘟”,并迅速蔓延到我省益阳、长沙、邵阳、安乡等地,使长毛兔、肉兔大批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我们于1985年3月起先后从长沙、益阳等地采集病料进行诊断,并作了人工感染途径试验,结果已有报告。现将人工继代观察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兔瘟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具有潜伏期短、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的特点,是养兔场毁灭性疾病,对家兔养殖业威胁颇大,极易造成较为严重的损失。笔者通过对兔瘟发病特点、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农村科学实验》2007,(11):37-37
兔瘟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具有传播速度快、死亡率极高、疫苗治疗效果极差的特征.但疫苗预防效果却极佳。兔瘟一般不会对65日龄以内的幼兔造成侵害.主要侵害3月龄以上的青年兔与成兔。随着疫苗的多年应用.最急性的兔瘟已经很少见了.慢性兔瘟的发作率有上升的趋势。兔子慢性感染以后注射疫苗会加速死亡。去年零星的兔瘟就是以急、慢性兔瘟为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在兔的疫病防治上,我国已研制出多种有效的生物制品用于诊断和预防免疫,使得某些重大疫病得到有效控制,但国营及个体养兔户由于受传统的、落后的生产方式所束缚,以及养兔户防疫观念淡薄,使兔病不断流行造成死亡.如免瘟、巴氏杆菌病、魏氏梭菌病,当前仍在我国各兔场流行和蔓延,给各生产场及个体养兔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基于此,对上述三大疫病的流行特点及其有效防制措施进行简要叙述,以引起各免场及个体养兔户对兔病防疫的重视,减少经济损失,提高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6.
1984年春,在我省苏南部分市、县暴发了一种侵袭2月龄以上兔的烈性传染病——兔病毒性出血症。至同年12月该病已波及江苏全省。上海、浙江、山东、安徽、河南等省、市的部分市、县也发现此病。该病传播迅速,流行面广,病程短,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试用多种药物治疗均不奏效,用高免血清在病初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在疫区作被动免疫,具有保护作用,可减少损失。本文就高免血清的制备和使用效果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7.
兔子病毒性出血症俗称兔瘟,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近年来,虽然各养兔单位和个人加大对兔瘟的预防力度,但仍有不少兔场发生兔瘟,给养兔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笔者结合多年养殖经验,就兔瘟发生的原因及生产中如何防治作如下简介.  相似文献   

18.
<正>及时免疫接种,防治传染病。要按照自己的免疫程序,定期进行传染病的免疫接种。1兔瘟春季是兔瘟的高发季节,要查看防疫记录,对已到防疫期的大兔必须及时补注兔瘟疫苗,仔兔到40~45日龄首免,60日龄时二免,疫苗剂量:大兔1m L、仔兔首免0.5m L,防疫期6个月。同时注意疫苗接种后严禁消毒,不能投喂抗菌、抗生素类药,以防抗体水平下降,免疫效果不理想或免  相似文献   

19.
獭兔要按照免疫程序及时进行传染病的免疫接种. 1.兔瘟.春季是兔瘟的高发季节,要查看防疫记录,对已到防疫期的大兔必须及时补注兔瘟疫苗,仔兔到40~45日龄首免,60日龄二免.疫苗剂量:大兔1毫升、仔兔首免0.5毫升,防疫期6个月.疫苗接种前后3天不能投喂抗生素类药,以防抗体水平下降、免疫效果不理想或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20.
<正>兔瘟是由一种病毒引起的急性、烈性传染病,多发于冬春两季,病兔、隐性染病兔和亚健康兔是主要传染源,被病毒污染的饮水、饲料、用具等是重要传毒媒介,也可通过直接接触而传染。3月龄以上的青壮年兔兔瘟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幼兔发病率较低、死亡率高,哺乳兔很少发病。一、临床症状1.最急性型。最急性病例突然抽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