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爱武 《世界竹藤通讯》2019,(2):I0007-I0007
《视频图文版毛竹定向培育技术》一书,是以培育毛竹,提高价值为目标,以通俗的语言、规范的技术,文字、图片和视频融合的方式展现了毛竹生物学特性、毛竹定向培育原则、毛竹低产林改造技术、毛竹材用林定向培育技术、毛竹笋用林定向培育技术等多样化内容。当你打开书有不懂的,可以看看知识拓展,看累了,可以用手机扫码看视频!  相似文献   

2.
歙县石门乡毛竹资源利用现状与产业化发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歙县石门乡是"安徽竹乡"之一,其毛竹资源丰富,栽竹和用竹历史悠久,发展毛竹产业的潜力较大。调查分析了全乡毛竹资源利用现状、生产经营特点,剖析目前毛竹产业主要存在经营粗放、质量不高、投入不足等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促进毛竹产业发展建议,为该乡今后毛竹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四川长宁毛竹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生物量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四川长宁毛竹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生物量结构,探讨了人为干扰条件下毛竹种群数量特征的特殊性.结果表明:(1)由于毛竹特殊的生长习性,大小和年龄无关,毛竹种群的大小结构和年龄结构缺少相关性;(2)受人为经营干扰的影响,毛竹种群死亡率随龄级增加而增加,生命期望减少;(3)毛竹种群的存活曲线类型为Ⅲ型,为增长型种群;(4)用毛竹大小替代年龄作为划分龄级指标,得出存活曲线类型相反,表明竹类植物用大小替代年龄作为龄级划分指标时会产生错误;(5)毛竹的数量特征决定着生物量和生产力配置,各龄级和径级生物量和生产力大小与个体数目有关,生产力配置还和年龄有关.从实践上看,毛竹科学的人为经营干扰维持了较好的种群结构,利于获得持续的立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4.
为准确测算湖南省毛竹碳汇林的固碳能力,促进湖南省毛竹碳汇林业的均衡稳定发展,在湖南省毛竹主产区设置标准样地,并根据胸径、龄阶实测258株毛竹的生物量,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毛竹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及其各器官生物量的一元(以胸径为自变量)、二元(以胸径和龄阶为自变量)模型。通过模型评价与检验,各模型均符合适用精度,具有适宜的预估水平。  相似文献   

5.
毛竹笋,味美可口,营养丰富,是优良的副食品。目前,不少地区为了充分发挥竹林经济效益,满足城乡人民食笋的需要,正在逐步改毛竹用材林为笋用林,以调整毛竹生产的产业结构。 本文根据1986年赴浙江湖州、宁波和余姚等市调查、考察,总结了毛竹笋用林的经营技术,现作如下介绍,供本省发展笋用竹林参考。  相似文献   

6.
毛竹为宜兴市林场的主要竹种,现有竹林面积近万亩.为了提高毛竹的经济效益,近几年来,已将600多亩材用竹林改为笋用竹林,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果.该文着重介绍了毛竹笋用林的培育技术,可供生产上参考.  相似文献   

7.
采用当年和隔年采集的的毛竹种子 ,用MS培养基 ,添加不同浓度的植物激素和抗生素 ,对毛竹种子进行人工诱导发芽试验。其结果表明 :当年采集的毛竹种子的发芽率为 61%、污染率 4 .97% ;隔年的毛竹种子污染率为 61.67% ,发芽率为 12 .533%。用不同的方式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差异显著 ,尤以处理 3效果最佳。不同的培养基配方对种子的发芽 ,生根也有差异 ,4号培养配方的效果最好 ,其无菌苗得率为61% ,这比传统种植方法的成活率高 6~ 8倍 ,为毛竹的推广提供了一条有效的、快捷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毛竹种子组培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当年和隔年采集的毛竹种子,用MS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植物激素和抗生素,对毛竹种子进行人工诱导发芽试验。其结果表明:当年采集的毛竹种子的发芽率为61%、污染率4.97%;隔年的毛竹种子污染率为61.67%,发芽率为12.533%。用不同的方式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差异显著,尤以处理3效果最佳。不同的培养基配方对种子的发芽,生根也有差异,4号培养配方的效果最好,其无菌苗得率为61%,这比传统种植方法的成活率高6~8倍,为毛竹的推广提供了一条有效的、快捷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对毛竹的需要越来越大,尤其渔用大毛竹更是供不应求。这向我们广大毛竹产区提出了如何提高毛竹产量 (株数) 和质量 (眉围) 的问题。几年来,我们进行了较大面积的松土施肥试验,取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新垦竹木混交的竹林进行结构调整和垦复后,注射增产剂、穴施毛竹专用肥、国产复合肥和对照等四种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竹林施肥增产表现为:毛竹专用肥>国产复合肥>毛竹增产剂,且前二者肥效较长。但施毛竹专用肥投资成本相对较大,而用毛竹增产剂投入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11.
通过在福建省清流国有林场2011年春季在杉木林采伐迹地上营造毛竹丰产林,同时保留不同密度萌生杉木与毛竹进行混交试验,初步探讨总结了不同密度萌生杉木与毛竹进行混交培育经营技术,试验结果表明:留用525~675株/hm2的萌生杉木幼树与毛竹混交对毛竹新竹数量增长,平均胸径增大变化的影响最佳。为拓展毛竹林的培育,促进毛竹林的生长,提高林农收入提供较好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平邑县蒙山林场,有一大片毛竹。这些毛竹平均胸围十五厘米,最大二十八厘米,平均高都在六米以上,部分竹子已经能够成材使用了。追根溯沅,原来这些毛竹是从一九七二年开始由福建省的武夷山区引来的。这个林场的广大职工利用三年的时间,从武夷山共引进毛竹一千零五十二株,造林十三点五亩,平均成活率为百分之六十二点八。后来,他们又用毛竹的种子育苗造林七亩,总计二十点五亩竹林。  相似文献   

13.
丛生竹地板与毛竹地板吸声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产毛竹地板和印度丛生竹为原料制造的丛生竹地板为主要材料,用驻波管法测试了两种竹地板的吸声系数,比较了它们的吸声性能.结果显示:丛生竹地板的吸声性能好于毛竹地板,丛生竹地板和毛竹地板的平均吸声系数分别为0.231和0.213.在低频段(f≤1 000 Hz),毛竹地板的低频吸声特性优于丛生竹地板;在中高频段(1 000 Hz相似文献   

14.
为了加速林业建设,积极发展毛竹用材林基地。一九七○年四月,我们开展毛竹育苗试验,经过反复实践,终于获得成功。一九七一年用移植苗造林,现已营造500多亩;一九七一年定植的毛竹苗,现平均根径2.5公分,最大根径4.2公分,高5.9公尺。去年春季,两次播种4.8斤,根据检查取得显著效果。毛竹种子育苗的成功,为社队毛竹造林  相似文献   

15.
对厚壁毛竹叶片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厚壁毛竹新鲜叶片叶绿素含量为1.953 mg·g-1(以下各指标的测定此用材料均为新鲜材料),β-胡萝卜素含量为6.539 mg·(100 g)-1,硝酸还原酶活性(指NO2)为139.5 μg·g-1·h-1,果胶酶活性为3.14 μg·mL-1·h-1,蔗糖酶活性为21.2 mg·g-1·h-1,这些性状与毛竹有显著差异,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为2.17 mg·g-1·h-1,与毛竹差异不显著;其叶片游离氨基酸总量高于毛竹叶157.17%;除天门冬氨酸外,其它16种氨基酸均高于毛竹叶33.9%~163.20%,说明厚壁毛竹生理代谢旺盛,与其"厚壁"性状的生物量积累速度、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16.
省农业局、商业局最近在泰安召开了毛竹、漆树生产座谈会议,参加会议的有部分地、市、县农、商两个部门的同志,山东农学院和泰安地区林科所的同志也被邀参加了会议。会议以批修整风为纲,着重研究交流了我省栽种漆树,引种毛竹和用毛竹种子育苗的经验,并且落实了今年的育苗计划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近红外光谱法测定毛竹综纤维素的含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用近红外光谱(NIR)结合多变量统计分析技术对毛竹综纤维素含量的快速测定。用常规实验室方法测定了54个竹材样品的综纤维素含量,用近红外光谱仪采集相应样品的光谱,对原始光谱进行二阶导数和25点平滑预处理后,从54个竹材样品中挑选41个代表性的样品建模,选择1011~1675nm和1930~2488nm波段区间,用偏最小二乘法(PLS1)和完全交互验证方式建立毛竹综纤维素含量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毛竹综纤维素含量和近红外光谱之间存在非常好的相关性,预测模型的相关系数(RP)为0.95,预测模型的标准偏差(SEP)为0.76%。  相似文献   

18.
<正> 我们采用毛竹与较为耐寒的刚竹进行有性杂交,以期为南竹北移培育优良竹种,为此对其亲本染色体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研究。日本上田弘一郎在竹学生理研究中表明“大多数单轴型的日本竹种与变种,染色体为36或48”,而我国刚竹属竹种染色体则未见报道。我们采用细胞压片法对亲本染色体进行了观察。现将所得结果简述如下: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供试验用的毛竹、刚竹花穗采自本所树木园竹子杂交圃内。压片用的毛竹种子由广西林科所提供。毛竹、刚竹体细胞染色体的检查,采用根尖压片法。在大量的片子中挑选其中分裂清楚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毛竹的生长特性,经济、生态效益及毛竹资源利用现状。结合新邵县自然地理、交通状况和毛竹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新邵县毛竹开发利用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今后毛竹产业的发展与经营利用模式进行了相应的探讨,以期为林农在毛竹生产经营与管理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近自然毛竹纯林是浙江省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特殊的植被类型,研究近自然毛竹纯林的空间分布格局,不仅可以揭示近自然毛竹纯林的生态学意义,而且也可以为人工经营毛竹林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在浙江省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选择近自然毛竹纯林设置样地,样地大小100 m×100 m,用全站仪测定每株毛竹坐标(x,y,z).首先对自然状态毛竹进行分类,再运用方差/均值比(t检验)、丛生指数、Cassie指数、聚块性指数、Moristia指数5种格局研究方法,对不同状态毛竹的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自然毛竹纯林中,活竹占绝对优势,且多呈弯曲状态.而死竹以受损居多.折断和倒伏是活竹和死竹受损的主要原因.近自然毛竹纯林的活立竹、枯死竹和整个林分的分布格局均为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