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明确控失复合肥基肥减量侧深施用对机插水稻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本试验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习惯施肥(CF)、控失复合肥同步侧深施基肥一次性施用(LCF100%)、控失复合肥同步侧深施基肥减施15%(LCF85%)和控失复合肥同步侧深施基肥减施30%(LCF70%)。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控失复合肥基肥减施对机插水稻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失复合肥基肥侧深施用较农民习惯均能延长水稻齐穗期和成熟期。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控失复合肥基肥侧深施用均能一定量增加分蘖数,以LCF85%增幅最高。控失复合肥基肥同步侧深施肥较农民习惯水稻显著增产7.27%~13.96%,通过提高水稻产量构成中的有效穗数和成穗率来提高水稻产量,且以控失复合肥减施15%增幅最高。本试验条件下,机插水稻生产上控失复合肥基肥减施15%侧深施用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常规复合肥、复合控释肥以及水田机耕后面施常规复合肥、复合控释肥再机插秧4种处理对水稻返青期、抽穗期、齐穗期、成熟期产量及效益等的影响,开展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常规复合肥每公顷水稻增产效果、效益好于试验用复合控释肥,采用侧深施肥每公顷水稻增产效果、效益好于面施肥,而4种处理对水稻生育进程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明确侧深施肥对肥料利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寻求水稻种植节约成本新路径,舒城县开展了水稻机插侧深施肥简化减量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基肥机插侧深施肥+分蘖肥或穗肥处理,在施氮量为232.5~243.0 kg/hm~2时,水稻均表现出高产优势,增产和节肥2项都明显优于一次性机插侧深施肥和常规施肥。一次性机插侧深施肥在施氮量低于252 kg/hm~2的情况下,较常规施肥也有一定的产量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侧深施肥不同用量对中籼杂交稻两优688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便合理使用化肥,寻求更科学的施肥方法.[方法]试验设5个处理(处理①为基肥用缓释肥375.0 kg/hm2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在倒二叶时追施187.5 kg/hm2复合肥作穗肥;处理②为基肥用缓释肥450.0 kg/hm2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在倒二叶时追施187.5 kg/hm2复合肥作穗肥;处理③为基肥用缓释肥525.0 kg/hm2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在倒二叶时追施187.5 kg/hm2复合肥作穗肥;CK1为基肥用复合肥450.0 kg/hm2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在倒二叶时追施187.5 kg/hm2复合肥作穗肥;CK2为基肥用复合肥450.0 kg/hm2旋耕前人工撒施,机插后8和15 d分别追施尿素75.0、150.0 kg/hm2,倒二叶时追施复合肥187.5 kg/hm2做穗肥),对比分析各处理条件下水稻生育进程、分蘖动态和产量的差异.[结果]各处理生育期由长到短排序为处理③、处理②、处理①、CK1、CK2,其中处理③生育期最长,CK1、CK2均最短;各处理最终有效穗数的差异较小,但成穗率差异较明显,处理①成穗率最高;CK2倒三叶长度最长,处理①长度较为适中;实际产量由大到小排序为处理①、处理③、处理②、CK1、CK2.[结论]常量侧深施肥可以为水稻定量、均匀施肥提供保证,可提高水稻对肥料的利用率,促进形成大穗和高产,同时可降低肥料的损失和对环境的污染,值得在大规模水稻生产中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水稻产量,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肥料施用方式,本文研究以江苏省常见的优质水稻品种及县域测土配方推荐配比为基础,选择适宜农机类型,系统研究了不同肥料配比和施用方式的水稻机械侧深施肥技术模式,通过对比不同模式下的水稻产量,得出最优化的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普通撒施,各种侧深施肥技术模式均能够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其中一次性侧深施复合肥增产8.7%,一次性侧深施缓释肥增产22.6%,侧深施复合肥并且追肥一次可以增产28.4%;侧深施缓释肥并减肥30%的情况下,补充一定比例有机肥,仍然可以增产18%。研究还发现侧深施肥增产的原因主要是显著提高了水稻分蘖数,从而增加了有效穗数,而对于株高、穗粒数和千粒重等农艺指标并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控失肥用量对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控失肥在水稻上的施用效果,本试验设置普通复合肥(农民习惯施肥)、控失肥常量施用和控失肥减量施用3个处理,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控失肥不同用量对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失肥常量处理较农民习惯施肥处理水稻增产11.11%(通过提高水稻产量构成中的穗实粒数来提高产量)、纯收益增加13.27%,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控失肥减量处理产量较农民习惯处理增产1.45%、纯收益增加4.28%,均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本试验条件下,在水稻生产上施用控失肥料能够节本增效,以控失肥常量施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连续3年研究了福建单季稻区翻压紫云英绿肥下,水稻生长对减量氮钾肥施肥时期比例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紫云英鲜草每年翻压18 000kg.hm-2,单季稻氮钾肥施用时期与比例以基肥∶分蘖肥∶穗肥=0∶5∶5的籽粒产量最高,分别较基肥∶分蘖肥∶穗肥=3∶4∶3、基肥∶分蘖肥∶穗肥=5∶5∶0、基肥∶分蘖肥∶穗肥=0∶7∶3、基肥∶分蘖肥∶穗肥=0∶10∶0的增产3.6%、4.9%、3.0%、6.1%,均达到显著增产水平,其增产的主要经济性状表现为每穗实粒数的增加,显示紫云英翻压为水稻幼苗期生长提供了足够的营养。福建单季稻区翻压紫云英及水稻减量化施肥条件下,氮钾肥施用时期后移,增加孕穗期施肥比重可显著提高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8.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可以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防止肥料随水流失及降低环境污染。用倍丰复合肥、五洲丰复合肥与云天化配方肥三种肥料进行水稻侧深施肥技术试验对比。研究表明,倍丰复合肥、五洲丰复合肥通过提高水稻的分蘖能力,增加每平方米收获穗数和实粒数,达到了增产效果,其中倍丰复合肥增产明显,比对照增产4.76%。  相似文献   

9.
水稻实现绿色高质高效种植,必须实施农艺农机深度融合。通过本次田间试验,研究单季粳稻在机插同步侧深施肥条件下,不同施肥量、施肥次数、施肥方式对水稻产量和效益的影响,为全市推广水稻机械化轻简施肥技术和提高化肥利用率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采用一次性机插秧同步侧深施用过量高浓度缓控释肥,在减次不减量的情况下,水稻穗数、产量、效益均明显降低;采用一次性机插秧同步侧深施用适量高浓度缓控释肥,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水稻仍能增产增效,降低了肥料投入,减少了人力成本,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明显。在耕地质量中等级以上耕地种植单季粳稻,建议应用叶面营养诊断+“一次性施用适量高浓度缓控释肥”或“一基二追”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0.
试验打破了传统农户插秧前施基肥插秧后施分蘖肥的常规施肥方式,采用插秧同时侧条施肥;试验施肥量为农户常规基肥用复合肥+转换后复合肥量(尿素(分蘖肥)以N百分比含量相同为基础转换),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肥料减施。结果表明:在试验施肥方式基础上,省去了农户施基肥和分蘖肥的施肥工序,肥料可减施30%,即施用41.59kg/亩复合肥时取得最大经济效益,比常规农户增产148.81元/667㎡,其中成本减少22.35元/667㎡。  相似文献   

11.
优质早稻不同类型肥料全层施用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选用生物有机肥、BB肥、尿素、氯化钾、钙镁磷肥等肥源 ,对优质早稻香两优 6 8采用 3种施肥方式 (一次性全层施肥 ;全层深施基肥 ,中后期补施穗肥 ;传统的分期施肥 )进行施用效应研究 ,结果表明 :一次性全层施肥和全层深施基肥、中后期补施穗肥对早稻均能早生快发 ,干物质积累量大 ,尤其是全层深施基肥 ,中后期补施穗肥中的T5早稻 ,中后期长势稳健 ,营养水平好 ,LAI下降缓慢 ,总吸氮量大 ,肥料利用率和产量高 ,千粒重、成穗率较一次性全层施肥明显提高。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表明 :T5、T2 两处理与其他处理产量有显著差异 ,说明用生物有机肥配合无机化肥作基肥一次性全层施用能增产 ,但如果后期补施氮肥作穗肥 ,增产潜力更大。  相似文献   

12.
聚γ-谷氨酸增效复合肥对油菜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聚γ-谷氨酸增效复合肥对油菜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在湖北省油菜主产区不同农田生态条件(棉花茬和水稻茬)下,采用大田推广品种,于2008~2009年度进行了大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施用聚γ-谷氨酸增效复合肥比习惯施肥提高油菜产量达5.7%~11.5%,比普通复合肥提高油菜产量3.3%~7.8%,其中分基肥和薹肥两次施用的增产幅度大于作基肥一次性施用的。聚γ-谷氨酸增效复合肥增产的原因主要是增加了单株角果数,改善了植株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  相似文献   

13.
进行了控失化肥(控失复合肥、控失尿素)和普通复合肥、尿素的肥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控失复合肥平均每667m2产量为587.1kg,比习惯施肥524.7kg增产11.8%;控失尿素平均产量为572.2kg,比尿素516.8kg增产10.7%;控失化肥增产主要通过增加单穗重、穗长、行粒数、穗粒数等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分蘖肥减量施用对机直播水稻茎蘖动态和产量的影响,特开展了分蘖肥减量、减次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不施分蘖肥,水稻总叶片数减少,每穗总粒数显著减少,产量明显降低;分蘖肥减量并一次性施用处理的水稻总叶片数与常规施肥无明显差异,成穗率和结实率有一定提高,千粒重和每穗总粒数略有下降,最终产量较常规施肥略有降低,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氮肥用量和运筹方式对机插早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225 kg/hm2的范围内,机插早稻的单位面积产量与施氮量呈二次函数关系,其关系式为y=-0.0742x2+28.979x+4068.3,即当施氮量为195.3 kg/hm2时,单位面积产量最高。与习惯施肥方法(基肥∶蘖肥∶穗肥=7∶3∶0)相比,适当增加分蘖肥的施用比例,有利于机插早稻产量的提高,在大田总施氮量为180 kg/hm2的条件下,施用比例以基肥∶分蘖肥∶穗肥为4∶5∶1或5∶4∶1的运筹方式为佳。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水稻肥料高效施用技术,促进安徽水稻绿色生产。研究了不同化肥减量模式对水稻农艺性状、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减少化学肥料用量的基础上,施用控失肥料显著增加水稻产量。与农户习惯施肥(T_2)相比,控失肥处理(T_3、T_4、T_5)的水稻产量分别增加了7.91%、9.31%和10.32%,增产原因主要是穗数的增加,但一次性施用包膜控失肥(T_6)下,其产量与农户习惯施肥无显著差异。控失肥处理(T_4、T_5)的水稻经济效益均高于农户习惯施肥,增幅为10.11%和10.97%。  相似文献   

17.
不同基肥用量对水稻旱直播产量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适合水稻旱直播栽培的施肥方法,开展不同基肥用量的小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旱直播施用不同数量三元复合肥作基肥,以每667m2施复合肥25kg产量最高 每667m2施复合肥17.5~25kg比不施基肥明显增产。  相似文献   

18.
通过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应用3种不同肥料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应用中化水稻掺混肥并施用穗肥处理产量最高,为7591.5kg/hm~2,应用碳基复合肥并施用穗肥和单独应用荣和大三元水稻掺混肥处理产量接近,分别为7492.5kg/hm~2和7350.0kg/hm~2。在该试验中,中化水稻掺混肥作基肥并施用穗肥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针对水稻生产中化肥施用量大、施肥方式不合理及肥料利用率低等问题,以‘九香粘’品种为材料,在5种不同施肥处理下进行随机区组小区试验,研究了侧深施用控释肥对机插中稻生长、产量及氮肥农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对照,采用侧深施用控释肥处理的水稻茎蘖数显著增多,植株器官干物质重和收获指数均较高,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产量和氮肥农学效率提高显著,株高和千粒重差异不明显,侧深施用控释尿素、控释尿素减氮20%和控释复合肥处理的平均增产率分别为9.98%、7.53%和8.37%,氮肥农学效率分别提高34.57%、57.62%和29.02%。处理效果以控释尿素最好,控释复合肥优于常规尿素。机插中稻侧深施用控释肥可改变机插中稻群体质量,促进产量形成,提高产量和氮肥农学效率。  相似文献   

20.
基于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施氮量和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及产量因子的影响, 以期为江苏地区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根据施肥方式(C1常规施肥、C2侧深施肥)、施氮量(N1常规施氮、N2氮肥减量20%、N3氮肥减量40%、N4氮肥减量60%)和氮肥运筹(R1分蘖肥一次施用、R2分蘖肥两次施用),设置10个处理,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下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 侧深施肥处理显著提高了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和产量。分蘖肥一次施用时,减少氮肥用量显著降低了有效穗数、穗粒数和产量,具体表现为C2N1R1>C2N2R1>C2N3R1>C2N4R1。分蘖肥二次施用时,随着施氮量减少,有效穗数和穗粒数降低,产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具体表现为C2N2R2>C2N1R2>C2N3R2>C2N4R2。此外分蘖肥一次施用增产效果优于分次施用。本试验条件下,侧深施肥方式配合全氮且分蘖肥一次施用为最优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