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基因耐草甘膦作物的环境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每年因草害造成的作物产量损失达950亿美元,为了简便有效地防除多种杂草,农民希望喷施杀草谱广的除草剂。转基因耐除草剂作物的种植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除草剂选择,在扩大杀草谱、提高除草效果、增加作物安全性、改善环境、简化栽培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转基因耐除草剂作物的大面积种植也引起了全球对其环境安全问题的广泛关注。本文以耐草甘膦作物为例,对国内外环境安全的相关研究结果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为我国耐草甘膦转基因作物的环境安全评价及耐草甘膦作物的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草甘膦作用机制和抗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草甘膦是迄今为止最为重要、应用最广泛和最优秀的除草剂之一。然而,由于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的广泛商业化导致草甘膦使用量迅速增长,杂草抗药性发生,这不仅对草甘膦的药效发挥和未来可持续应用造成了严重影响,而且对现代农业生产安全构成了威胁。本文通过对草甘膦的作用机理、草甘膦抗性杂草发展现状和抗性机制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分析,以期为我国草甘膦的抗性研究和科学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李香菊 《植物保护》2023,49(5):316-324
基因重组技术的发展突破了作物有性杂交的限制, 为培育耐除草剂作物提供了新途径。转基因作物种植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种植面积迅速增长。全球转基因作物1996年仅170万hm2, 2022年种植面积扩大到2.022亿hm2, 增加了近120倍。面积最大的前5个国家转基因作物种植比例均在90%以上, 阿根廷种植比例接近100%, 耐除草剂性状一直是转基因作物的主要性状。2008年, 我国启动了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 利用生物育种技术研发出中黄6106、DBN8002、DBN9936、DBN9858、DBN3601T等多个含有耐除草剂草甘膦基因的转化体, 并获得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2021年-2023年, 我国在云南、内蒙古等地开展了转基因作物试点种植, 结果表明, 草甘膦在上述转化体及其衍生品种上应用, 除草效果好、增产节本优势明显, 适合不同的轮作与栽培模式。本文概述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研发和商业化应用情况, 分析我国农田杂草危害现状及防控需求, 结合具体国情和转基因耐除草剂作物应用需求, 论述其在我国产业化应用的前景, 以期为转基因耐除草剂作物的研究、种植和草害可持续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农田杂草防治是农作物稳产高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化学除草剂以其高效、简便、经济的优势,一跃而成为我国现代农业中杂草治理的重要手段,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药害(对作物不安全)和抗药性问题。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为培育耐除草剂作物品种提供了有力的手段。至今,全世界已培育出大量转基因耐除草剂作物品种。转基因耐除草剂作物的利用为拓宽除草剂的使用范围、减少作物药害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在对国际上转基因耐除草剂作物的研发和商业化应用情况进行概述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作物生产的实际情况和小农户、多种作物混合种植的模式,提出转基因耐除草剂植物在我国开发利用的前景和相应的发展策略,以期为转基因耐除草剂作物的研究、开发和推广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抗草甘膦杂草及其检测方法发展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草甘膦在世界范围的多年大量使用已经引起了抗草甘膦杂草的产生。本文针对全球迄今为止发现的21种抗草甘膦杂草的发生、发展状况进行了论述。探讨了抗草甘膦杂草抗药性检测方法,分别从整株生物测定及生物化学等方面介绍了抗草甘膦杂草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为抗草甘膦杂草检测方法的发展及其抗性监测方法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转基因耐草甘膦大豆对豆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采用直接观察法,通过对多样性指数、优势集中性指数、均匀性指数、物种数的分析比较,研究转基因耐草甘膦大豆对豆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大豆生长期转基因耐草甘膦大豆和受体的节肢动物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物种数均显著低于当地常规品种,优势集中性指数显著高于当地常规品种,但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与对照受体间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转基因耐草甘膦大豆对豆田节肢动物群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1草甘膦抗性现状及面临的其他问题草甘膦为内吸传导型慢性广谱灭生性除草剂,主要抑制植物物体内烯醇丙酮基莽草素磷酸合成酶(EPSP),从而抑制莽草素向苯丙氨酸、酪氨酸及色氨酸的转化,使蛋白质的合成受到干扰,从而导致植物死亡。由于草甘膦优异的杀草活性、广泛的杀草谱、较低的土壤残留、较长的控草时间,加上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广泛种植,使其成为全球销量第一的除草剂品种。然而由于长时间大量单一连续使用草甘膦,杂草的抗性问题已经非常突出。到目前已经公布了有31种  相似文献   

8.
草甘膦国内外发展分析及反倾销运营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上因杂草危害减产由20世纪40年代的8%上升为12%.因此世界农药市场中.最具竞争力和活力的就是除草剂。目前广泛使用的除草剂大部分为非选择性除草剂.而其中尤以草甘膦最为活跃。在世界农药市场历经数度洗礼之后.很多品种被淘汰.而草甘膦经受住了市场的大风大浪.成为市场常青树,是全球销售额最大、最为成功的除草剂,遥遥领先于其他任何品种。据美国《农场化学品》通过对20世纪全球农药市场调查.有22种农药品种是应用最广和对全球农业影响最大的,其中草甘膦被排在首位。随着免耕技术的推广、非农业用途的扩大、耐草甘膦转基因系列作物在全球的广泛种植.  相似文献   

9.
以草甘膦钾盐为供试除草剂,设计其不同用量以及与不同助剂配套的处理,以当地常规除草剂为药剂对照,在内蒙古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开展了化学除草试验,调查草甘膦不同处理对试验田种植的耐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以及对田间主要杂草的防效。结果表明,各施药处理以对照药剂硝·烟·莠去津+松·喹·氟磺胺对作物的药害最大,药后7 d在大豆、玉米上的药害分别达3级、1级;草甘膦处理对作物的药害较轻,低剂量处理区未见药害,高剂量处理区药后7 d在大豆上产生2级药害,药后15 d降至1级,药后30 d药害消失,作物恢复正常生长。草甘膦钾盐低剂量+甲基化植物油助剂处理对田间主要杂草藜、反枝苋、稗的整体防效最高,药后45 d的株防效为94.12%~95.40%,鲜重防效为94.71%~98.83%,相应处理区玉米、大豆的产量也较高。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41%草甘膦水剂在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田使用的除草效果和抗草甘膦大豆的安全性。结果表明,41%草甘膦水剂对大豆田主要杂草马唐、反枝苋和铁苋菜等均有理想防效,药后30 d,41%草甘膦水剂1 537.5 g a.i./hm2剂量下对大豆田杂草防效达90%以上。41%草甘膦水剂对4种抗除草剂大豆材料(356043、87701RR2Y、06-698和07-1568)安全性较好,在922.5~2 460.0 g a.i./hm2剂量范围内,上述大豆材料无药害症状,其株高、复叶数、每荚粒数及百粒重均没有降低。与不用药对照相比,上述材料施用41%草甘膦水剂后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11.
抗草甘膦大豆的安全性一直备受关注,对转G10-EPSPS基因抗草甘膦大豆SHZD32-01进行荒地生存竞争能力试验,以检验其是否具有杂草化风险。以转G10-EPSPS基因抗草甘膦大豆SHZD32-01、受体大豆中豆32、主栽品种皖豆28为材料,在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的转基因试验基地,采用地表撒播和常规方式播种,在2017年4月至7月分4次播种,每个处理重复4次,调查不同播种条件下大豆和杂草的生长情况,并对大豆及杂草群落的生长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地表撒播情况下,SHZD32-01与中豆32、皖豆28的存活率、株高、覆盖度和种植区域内杂草覆盖度基本无显著差异。在常规播种情况下,3种大豆种植区域内杂草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4、5月播种的转基因大豆存活率弱于中豆32和皖豆28,且与中豆32差异显著;6月播种的3种大豆存活率均低于5%。在2种播种条件下,4月播种的转基因大豆繁育系数显著大于中豆32,5—7月播种的大豆繁育系数,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综合分析上述指标,转基因大豆荒地生存竞争能力略弱于中豆32和皖豆28。同时所有试验小区8月杂草覆盖度均达到100%,转基因大豆SHZD32-01的荒地生存能力明显弱于杂草。在2种播种条件下,转基因大豆SHZD32-01与受体大豆、主栽品种以及杂草相比均没有竞争优势,没有转化为杂草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杂草科学》2011,(4):27-27
据Global Industry Analysts的调研公司分析,全球草甘膦市场有望在2017年达到135万t的规模,耐草甘膦转基因作物的大量种植,免耕或少耕型农业耕作体系的大量推广,生物燃料作物的种植,以及草甘膦这个产品本身的不可替代性,将在未来几年内推动这个市场的增长。  相似文献   

13.
以我国自主研制的转EPSPS基因抗除草剂玉米CL38-1为试验材料,通过抗除草剂喷施和生存竞争能力评价,研究其对目标除草剂草甘膦的耐受性以及在农田和荒地环境下杂草化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在喷施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1 230 g/hm~2(推荐剂量)和2 460 g/hm~2(推荐剂量的2倍量)1、2、4周后,对玉米的株高及生长无不良影响,受害率为0。在农田环境下,转基因玉米CL38-1与非转基因对照郑58在生育期、株高、覆盖度、产量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在栽培地环境中可正常生长;在荒地条件下,较之杂草没有竞争优势,无杂草化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前,抗草甘膦杂草问题日趋严重。通过检索国内外抗草甘膦杂草的检测方法,总结出常用检测方法和其他检测方法,进行了简单概述,为抗草甘膦杂草检测体系的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草甘膦是内吸灭生性除草剂,对多年生杂草地下组织破坏性很强。但进入土壤后即失去活性.药后当天整地播种,对作物生长无不良影响。因此被广泛用于茶园、桑园、果园、休耕田、麦、油菜等免耕田播种前除草,以及玉米、棉田行间的定向喷雾。用于防除几乎所有的一年生或多年生杂草。草甘膦还具有毒性低,对人畜安全的优点。同时随着转基因作物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06年全球草甘膦消费量在50万t左右。2007年则已达到60万t。由于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快速扩大。目前世界上多种商业作物具有抗草甘膦基因,刺激和拉动了草甘膦生产与消费。预计全球草甘膦的需求量将以年均18%左右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全球需求量将接近100万t。  相似文献   

17.
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在商业化之前必须进行环境安全评价,其中,转基因大豆对田间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环境安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以转G2-EPSPS和GAT双价基因的抗草甘膦大豆‘ZH10-6’及其受体大豆‘中黄10’为材料,于2019年在北京顺义地区进行了大田试验,调查了不同处理对节肢动物多样性、主要病害发生、根瘤菌及杂草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非转基因大豆‘中黄10’相比,转基因大豆‘ZH10-6’不同处理田间节肢动物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集中性指数、Pielou均匀性指数无显著差异;大豆霜霉病与病毒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无显著差异;根瘤数差异不显著,大豆田杂草多样性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为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ZH10-6’的环境安全性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浅议我国化学除草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而对杂草进行有效化学防治过程中,草害草害治理中出现一些新情况:随除草剂品种的更迭而农田杂草种群发生演替;外来恶性入侵杂草蔓延迅速,危害加重;杂草抗药性发展迅速,问题抗性机理复杂;除草剂土壤残留对后茬作物造成药害加剧,作物轮作风险增加;转基因耐除草剂作物的引进和发展,耐除草剂基因漂移等对环境安全及作物产量影响的风险加大。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进一步丰富草害治理与杂草科学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据在果园两年试验结果,草甘膦和赛克津防除艰果园阔叶和窄叶杂草效果好。草甘膦适于在无间作果园使用,赛克津还适于在间作马铃薯、番茄、大豆、豌豆、芦笋的果园使用。使用剂量:草甘膦100~200克/亩,赛克津24~48克/亩。百草敌和酚硫杀对阔叶杂草有较好防除效果,适于在间作禾本科作物的果园使用。使用剂量:百草敌9.6~12.8克/亩,酚硫杀60~80克/亩。施药方法为定向喷射,避免药液接触果树。  相似文献   

20.
王振宇 《新农药》2006,10(1):47-47
最近英国一项研究数据表明.种植抗杂草作物对田间杂草数目和农田的生物多样性在长远看来具有影响。该项研究是英国农田规模评估机构(FSE)经过四年种植转基因作物得出的结果。FSE这个最初结果表明用于转基因作物上的农药品种对杂草数目有影响.而且最近的研究还发现这种影响即使在农民转为种植传统作物后仍将持续两年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