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筛选对葡萄霜霉病高效且符合绿色食品生产要求的新型杀菌剂,开展田间试验调查了不同作用机理的5种药剂对露地栽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当田间病情指数为34.0~49.5时进行一次性施药,以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处理的防效最为稳定,药后3~14 d防效为51.9%~67.6%;35%氟菌·戊唑醇悬浮剂2 000倍液与对照药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处理药后14 d防效均在68%以上,持效性较好;生物农药5%D-柠檬烯可溶液剂300倍液处理药后3~14 d防效51.3%~62.0%,与唑醚·代森联较为接近,也有较好的控病效果。推荐在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中使用5%D-柠檬烯可溶液剂、35%氟菌·戊唑醇悬浮剂、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防治葡萄霜霉病,注意按照药剂推荐浓度交替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几种杀菌剂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本文选取醚菌酯等5种杀菌剂开展了防治草莓白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2.4%唑醚· 氟酰胺悬浮剂20mL/667m2、30%醚菌酯可湿性粉剂40g/667m2、4%四氟醚唑水乳剂80mL/667m2、43%氟菌· 肟菌酯悬浮剂15mL/667m2、30mL/667m2防治草...  相似文献   

3.
本文为了探究38%唑醚·戊唑醇悬浮剂对苹果树斑点落叶病的防治效果和安全性,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8%唑醚·戊唑醇悬浮剂对斑点落叶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病情防效在90%以上,优于对照药剂25%吡唑醚菌酯微乳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3%戊唑醇悬浮剂的病情防效,且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了有效防治番茄灰霉病,筛选防治番茄灰霉病的有效药剂,本研究评价了唑醚·氟酰胺悬浮剂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对番茄灰霉病防控效果较好,300,450mL/hm~2处理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控效果分别为81.82%和85.50%,显著高于对照药剂80%嘧霉胺水分散粒剂187.5mL/hm~2的防控效果(72.72%).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和80%嘧霉胺水分散粒剂可在番茄灰霉病发生区域交替使用,具有较好的防控效果,同时病原菌不易产生耐药性.  相似文献   

5.
经筛选试验,25%嘧菌酯悬浮剂2 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400g/L氟硅唑乳油8 000倍液、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75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处理,避雨栽培区6个药剂处理对葡萄黑痘病均有良好防效,防效均在90%以上;在露天栽培条件下,25%嘧菌酯悬浮剂2 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400g/L氟硅唑乳油8 000倍液、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750倍液4个处理防治葡萄黑痘病,病叶相对防效在73%以上,病指相对防效在83%以上。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对辣椒炭疽病具有较好防效的杀菌剂,选用10种不同杀菌剂于2021年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次药后7 d, 32.5%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悬浮剂、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和43%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的防效分别为85.1%、82.7%和81.9%;25%吡唑醚菌酯乳油、24%烯肟菌胺·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和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三者的防效在75.8%~77.8%之间;80%甲基硫菌灵水分散粒剂、22.5%啶氧菌酯悬浮剂和25%溴菌腈乳油等处理的防效在69.2%~74.6%之间;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的防效相对较差。32.5%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悬浮剂、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及43%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可作为福建地区防治辣椒炭疽病的较优选择。  相似文献   

7.
5种杀菌剂防治辣椒疫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5种杀菌剂进行辣椒疫病防治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精甲霜灵·代森锰锌68%可湿性粉剂、霜霉威盐酸盐72%水剂、氟吗啉·代森锰锌50%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分别达86.70%、83.51%、81.56%,其次为霜脲氰·代森锰锌72%可湿性粉剂防效为72.72%、烯酰吗啉50%可湿性粉剂防效为60.42%。提出几种药剂喷药量为100L/667m^2作全株喷淋施药,在感病期内间隔10Od连续施药4次以上能有效控制辣椒疫病。  相似文献   

8.
不同杀菌剂对玉米大斑病病菌的室内抑菌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对玉米中、后期叶斑病(大斑病)有效的农药种类,从而为田间防治奠定基础,测定了7种杀菌剂对玉米大斑病病菌室内抑菌率和毒力。结果表明,抑菌率较高的是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25%嘧菌酯悬浮剂、30%苯甲·丙环唑乳油、25%吡唑嘧菌酯乳油,均达70%以上;其次是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400倍、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800倍和1 000倍液以及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1 000倍和1 200倍液,抑菌率均大于60%。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30%苯甲·丙环唑乳油和25%嘧菌酯悬浮剂的EC_(50)较低,分别为0.022、0.150和0.512 mg/L。以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的EC_(50)值为对照,得出不同杀菌剂相对毒力指数,结果表明,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30%苯甲·丙环唑乳油、25%嘧菌酯悬浮剂、25%吡唑嘧菌酯乳油对供试玉米大斑病病菌的抑制活性最强。说明4种药剂对大斑病病菌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4种常用杀菌剂对茭白胡麻斑病病菌的抑菌活性。供试药剂抑制该病菌菌丝生长的活性高低排序为咪鲜胺戊唑醇丙环唑多菌灵,EC_(50)0.002 3~0.151 7 mg/L。安全性试验表明,连续施药3次后,25%咪鲜胺乳油处理对茭白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而25%丙环唑乳油处理明显减少孕茭数量和重量。进一步开展田间防效试验,使用25%咪鲜胺乳油12.50 g/667m~2(制剂用量)喷雾3次后,对茭白胡麻斑病防效达到77%以上,且防效随用药剂量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测定了7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次药后7d,68. 75%氟吡菌胺·霜霉威悬浮剂和50%氟啶胺悬浮剂防效最好,分别达到81. 02%和80. 24%;其次为60%霜脲·嘧菌酯水分散粒剂防效达75. 26%;防效在60%~70%之间的有60%锰锌·氟吗啉可湿性粉剂、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10%氰霜唑悬浮剂; 75%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防效相对最低。上述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均有一定防效,建议在生产上轮换使用,其中代森锰锌为保护性杀菌剂,应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使用,其他药剂兼具保护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8种杀菌剂对春蚕豆赤斑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龙  张芸  郭延平  邵扬  杨彧红 《植物保护》2019,45(3):245-248
蚕豆赤斑病是甘肃临夏州春蚕豆生产中的主要真菌病害,该病害的发生流行直接导致蚕豆产量下降、商品性降低,严重时可使蚕豆绝收。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对25%咪鲜胺乳油、微生物制剂(全关)粉剂、30%甲霜·噁霉灵乳油、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2.5%氟环唑悬浮剂、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8种杀菌剂对春蚕豆赤斑病的防治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在3次药后7、14、21 d的平均防效为81.44%、90.41%、86.85%,并能增加蚕豆产量、种子百粒重,可在甘肃省春蚕豆种植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2种药剂对珍珠李叶枯病主要病原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抑制作用,并进行田间施药防病试验,调查各药剂的实际防效。结果表明,氟硅唑·咪鲜胺、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醚菌酯对病原菌的室内毒力较高,EC50均低于0.03μg/mL;5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5%氨基寡糖素水剂、325 g/L苯醚甲环唑·醚菌酯悬浮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和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的田间防病效果较好,均在75%以上。  相似文献   

13.
8种杀菌剂对白术根腐病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室内毒力测定法测定了白术角担菌对8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同时开展田间试验测定了8种杀菌剂对白术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五硝·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苯甲·丙环唑乳油和430g/L戊唑醇悬浮剂对角担菌的菌丝抑制率相对较高,EC50均低于10mg/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末次施药20d后40%五硝·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30%苯甲·丙环唑乳油2 000倍液和430g/L戊唑醇悬浮剂3 000倍液的防效均超过58%,而且防效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各药剂处理对白术的生长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4.
冯爱卿  陈深    朱小源  苏菁    汪文娟    汪聪颖    杨健源  曾列先 《植物保护》2014,40(4):193-197
为了解化学药剂对水稻稻叶褐条斑病病菌的抑制作用,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种杀菌剂对稻黑孢霉菌[Nigrosporaoryzae Berk.etBr.Petch]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各药剂对稻黑孢霉菌的毒力差异显著。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5%吡唑醚菌酯乳油、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对稻黑孢霉菌毒力居前列,EC50分别为0.5072、0.6398、0.9959mg/L,其次是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30%苯甲·丙环唑乳油、12. 5%氟环唑悬浮剂、25%氟环·醚菌酯悬浮剂,EC50在1. 3803~2. 1182 mg/L,毒力较弱的是40%稻瘟灵可湿性粉剂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EC50分别为16.3178、17.4257mg/L,毒力最小的是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EC50达41. 5957 mg/L。综合各供试药剂的斜率和EC50、EC90,稻黑孢霉菌对测定的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咪鲜胺锰盐以及苯甲·丙环唑等药剂最为敏感,这些药剂可作防治稻叶褐条斑病的候选药剂。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UPLC-MS/MS) 检测氟虫双酰胺和噻嗪酮在茭白中残留的方法。样品采用乙腈提取,乙二胺-N-丙基硅烷 (PSA) 净化,0.1%甲酸-甲醇梯度洗脱,电喷雾正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05~1 mg/kg添加水平下,氟虫双酰胺和噻嗪酮在茭白植株和茭白中的平均回收率在81%~10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4.2%~11%之间。消解动态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氟虫双酰胺和噻嗪酮的半衰期分别为2.3 d和2.8 d,属易降解农药。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10% 阿维·氟酰胺悬浮剂按制剂用量450~675 g/hm2分别施药2和3次,间隔期5 d,距最后一次施药后7、14和21 d采样,氟虫双酰胺在茭白中的残留量均<0.01 mg/kg;25% 噻嗪酮可湿性粉剂按制剂用量600~900 g/hm2分别施药2和3次,间隔期5 d,距最后一次施药后7、14和21 d采样,噻嗪酮在茭白中的残留量为<0.005~0.078 mg/kg。建议10%阿维·氟酰胺悬浮剂最高制剂用量为450 g/hm2,最多施药2次,安全间隔期以7 d为宜;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最高制剂用量为675 g /hm2,最多施药2次,安全间隔期以21 d为宜。  相似文献   

16.
不同药剂对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评价了10种药剂对水稻分蘖期和孕穗期细菌性基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水稻细菌性基犄病均有一定的防效。分蘖期施药处理中,3%噻霉酮可湿性粉剂和40%春雷·噻唑锌悬浮剂的防效分别为83.22%和65.74%,显著高于72%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7.92%),其他药剂与72%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均无显著差异。孕穗期施药处理中,9种药剂防效均显著高于72%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刺(37.58%)。其中,3%噻霉酮可湿性粉剂最高,为73.71%:40%春雷·噻唑锌悬浮剂、25%络氧铜水剂、20%噻唑锌悬浮剂和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的株防效均高于60%。建议水稻生产中防治细菌性基腐病可选用3%噻霉酮可湿性粉剂和40%春雷·噻唑锌悬浮剂。  相似文献   

17.
玉米白斑病是我国西南玉米产区一种新发病害, 尚缺乏有效的防控措施。为筛选玉米白斑病的防控药剂, 本研究选用19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 于2022年-2023年在云南省普洱市开展田间试验, 分别于玉米10叶期和抽雄吐丝期采用叶面喷雾法施药1次, 评价各药剂的田间防效。结果显示, 9种防治真菌性病害的杀菌剂在最后1次施药后28 d对白斑病的防治效果超过50%, 包括250 g/L嘧菌酯悬浮剂、40%氟环唑悬浮剂、24%井冈霉素A水剂、40%咪鲜胺水乳剂和1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5种单剂, 以及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40%丁香·戊唑醇悬浮剂、4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和30%氟环·咪鲜胺微乳剂4种混剂。保护性杀菌剂代森锰锌和有机铜杀菌剂喹啉铜仅表现了23.26%和29.00%的微弱防效。卵菌病害特效药剂烯酰吗啉, 防治细菌性病害的杀菌剂春雷霉素、四霉素、中生菌素以及植物免疫诱抗剂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的防效较差, 均低于20%。本研究发现部分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和三唑类杀菌剂对玉米白斑病具有较好的田间防治效果, 建议现阶段在生产上采用二者的复配药剂如苯甲·嘧菌酯, 唑醚·戊唑醇等开展田间防控。  相似文献   

18.
选择4种杀菌剂开展马铃薯晚疫病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各施药处理对马铃薯晚疫病均有一定防效,药剂处理区马铃薯生育期延长,增产较清水对照均有所增加。其中,50%霜霉·氟啶胺悬浮剂的应用效果最好,病指防效和相对于处理区产量增幅分别为83.3%和28.0%;其次是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防效和产量增幅分别为78.2%和24.0%,可做为替代药剂在生产中使用。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防治小麦白粉病高效、低毒的杀菌剂,在小麦白粉病发生初期,分别使用20%三唑酮乳油、430g/L戊唑醇悬浮剂、5%己唑醇悬浮剂、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0.5%大黄素甲醚水剂、1%蛇床子素水乳剂、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共计7种不同类型的杀菌剂进行田间施药试验。喷药10d后调查各处理区发病情况,并于小麦成熟后测产。试验结果显示,供试杀菌剂中,以5%己唑醇悬浮剂对小麦白粉病的病指防效最高,达到98.95%,其处理区小麦增产率也最高,为20.79%;0.5%大黄素甲醚水剂和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防效次之,分别为94.37%和93.57%;20%三唑酮乳油防效最差,但也达到85.55%。供试药剂均对小麦白粉病表现出较高防效。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评价分析了几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氟菌·霜霉威68.75%悬浮剂+丙森锌70%可湿性粉剂+赤·吲乙·芸薹0.136%可湿性粉剂组合处理的防效和经济收益最高,其次依次为氟啶胺50%悬浮剂+氰霜唑10%悬浮剂、霜脲·嘧菌酯60%水分散粒剂、枯草芽孢杆菌1 000亿芽孢/克可湿性粉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