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猪场的生物安全是防止病原体侵入猪群并阻断在猪群中扩散和传播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树立"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的理念,从猪场建设、引种、疫苗预防、消毒、病死猪及粪污处理等各个环节严格落实生物安全措施,防止猪群发生疫病,才能有效提高猪场健康养殖水平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沙门氏菌(Salmonella)的环境适应能力强、传播途径多样,猪群一旦感染较难控制,猪场应采取综合防控措施。猪场要严格引种检疫,使用无沙门氏菌污染的饲料和饮水,特别要构建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落实落细生物安全措施。管理水平差的中小猪场和沙门氏菌流行率高的猪场可以使用疫苗免疫预防,常规猪场可以使用中药提取物、微生态制剂等进行预防保健。提高机体抵抗力是降低沙门氏菌感染率的根本。猪群一旦发现沙门氏菌感染,可以采用对因治疗、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3.
刘学陶 《猪业科学》2020,37(4):44-49
非洲猪瘟疫情使得整个养猪产业开始重新认识生物安全措施。生物安全措施分为外部生物安全措施与内部生物安全措施,纵观所有猪场大多已加强了外部生物安全措施,但对于内部生物安全措施着墨与执行甚少。内部生物安全措施其实就是场内严格执行全进全出(allin all-out)管理、提升猪群免疫力及防止疫病在场内传播的管理措施,这将为猪场里的猪只带来多种健康价值,以及通过周详缜密的生产规划最大程度地提升生产力。  相似文献   

4.
正规模猪场一般都制定有生物安全措施,尤其是针对人流、物流、车流和猪流等方面均有控制措施。但具体执行生物安全措施的过程中,在细节操作上存在不少问题。猪场管理者针对普遍存在的细节问题,需要提出一些改进措施并进行实施,为规模猪场建立健全生物安全体系提供参照。猪场广义的生物安全体系包括猪群良好的生活环境,有效切断周边或外来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寄生虫等)传播途径,保护易感猪只,确保猪群健康等一系列综合防范措  相似文献   

5.
<正>生物安全是避免疾病进入猪群,有效的控制其在猪群中的传染,并避免传播到其它猪群而采取的合理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牢固的生物安全措施是猪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基石,因而被视为猪场的首要工作。现就  相似文献   

6.
猪瘟目前在生产实践中多以所谓非典型、温和性或亚急性的症状出现.以及猪瘟病毒的持续感染、胎盘垂直感染、初生仔猪耐受和妊娠母猪带毒综合症等。对规模化猪场除实行兽医生物安全措施,减少和切断病原微生物侵入猪群外,还应采取有效的方法快速查出病原体并淘汰“带毒猪”.控制净化规模猪场猪瘟病毒,彻底清除带毒种猪对控制猪瘟持续感染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7.
规模化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郑宇辰 《猪业科学》2009,26(2):48-49
生物安全措施是防止畜群受疾病感染,控制疾病在猪群中传播而采取的综合性措施. 随着现代化、规模化养猪业的迅速发展,市场不断开放,流通逐渐加强,猪群疫病也日趋复杂化.由于规模化猪场实行阶段化生产线生产,饲养密度大,猪场一旦发生传染病,疫情很难控制,往往造成重大损失.因此,搞好猪场的疫病预防工作尤为重要.做好猪场的防疫工作,关键是猪场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完整的生物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本文报告了某猪场保育猪蓝耳病经典毒株、高致病性毒株和类NADC30毒株混合感染的防控案例。采用种猪群和断奶仔猪同时加药保健、种猪群和商品猪同时使用蓝立优和蓝净优组合免疫、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和饲养管理等综合防控方案半年后,猪群稳定。表明蓝立优免疫后不仅可以抵抗蓝耳病经典毒株和高致病性毒株的感染,还可以抵抗类NADC30毒株的侵害。  相似文献   

9.
"猪无名高热性疾病"病因复杂,发病猪只一般治疗难度较大,防制上应坚持预防为主,通过实施切实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从封闭猪场、加强饲养管理,强化消毒工作,提前保健预防,疫苗免疫等方面预防"猪无名高热性疾病"的发生。当猪场暴发"猪无名高热性疾病"时,现场控制的重点是尽量避免健康的猪只少发病,尽量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而不是集中精力治疗病猪。  相似文献   

10.
<正>(上接2010年第1期第22页)(二)科学管理,全面落实各项生物安全措施,防止病原侵入猪场1.搞好"三管":管理好饲养人员,管理好猪群、管理好饲养环境。2.实行分群隔离饲养,落实  相似文献   

11.
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规模化猪场的快速发展,疫病困扰养殖业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严重地制约了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影响了养猪场(户)的经济效益,解决猪场效益的重要因素是疫病防控,而良好的生物安全措施是防控疫病的关键,是养殖场的生命线。生物安全措施,是指采取一切疫病防控措施来预防猪群感染疾病,防止传染病传入猪场并迅速传播导致猪群发病而采用的一些方法或手段,笔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养猪业的规模化发展,中国与美国的养猪模式越来越接近,猪场生产高度集约化,猪群健康度成为企业能否盈利的关键因素之一。国内外的实践证明空气过滤技术加上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可以多年保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和猪瘟(CSF)等病原阴性。空气过滤技术为维持猪群健康提供了一个新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从当前高热病的流行情况看,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与特点。发病与否及病情的轻重与猪群的健康状况、猪场的管理水平密切相关;发病时的表现各猪场有所不同,常常出现并发症与继发感染,有多样化发展的趋势。建立健全生物安全措施,提高猪群健康水平,合理使用疫苗,有效的药物防控是应对此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邬旭龙  林华  肖璐  王印 《猪业科学》2021,38(6):72-75
为了解四川地区养猪场常见病毒性疾病感染情况,分析不同养猪场对疾病有效防控能力,进一步推测各猪场对新发和外来动物疫病的感染风险。研究采用高通量检测方法,对不同类型养猪场采集的426份临床样品进行病毒性病原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四川地区养猪场病毒性病原阳性检出率较高,普遍存在多病原混合感染情况,且较为严重,病原感染种类增多,且具有流行普遍性。其中以PCV2、PRRSV、PRV、PEDV的感染最为常见,特别是PCV2和PRRSV的混合感染,已经成为目前猪病中最为多发的病毒性疾病。猪场应进一步完善生物安全措施,做好猪群的饲养管理,结合现有疫苗控制和降低猪场疾病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刘纪玉 《猪业科学》2021,38(10):42-44
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对该场的疫病预防和控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介绍了在非洲猪瘟背景下,猪场需要在人员生物安全意识、猪群健康、猪场入口处、猪场出口处、猪场车辆管理等方面需要采取的一系列生物安全措施。供大家参考,以期提升猪场的生物安全管理水平,提高猪场疫病预防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6.
山东某小规模自繁自养猪场发生一起以断奶仔猪和育肥猪为主的急性呼吸道病疫情,病猪表现高热、气喘、被毛粗乱、弓背瘦弱、先便秘后腹泻等病症,呈明显窝发特点,几乎全群发病,病死率高达60%。通过病死猪剖检诊断、细菌分离鉴定、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确诊为猪瘟与蓝耳病毒混合感染并继发胸膜肺炎病例。通过加强生物安全措施,未发病猪群对相关病毒性疾病进行了紧急免疫,并经药敏试验筛选敏感药物,对猪群实施药物防治,使该猪场疫情得以迅速控制。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养猪场的健康发展必须预防疾病在猪群内的相互传播,重视生物安全,提高综合生物安全措施。文章就猪场的设计、人员的管理、科学的饲养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措施。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规模化猪场发展迅速,由变异病原引起的各种疾病呈多发态势。猪群的发病率逐年增长且疾病情况变得越来越复杂,以往能通过病理剖检和经验作出的诊断在越来越多非典型性病理变化的情况下变得难以进行。对于存在混合感染的猪群,不经实验室诊断无法准确查出病因。在治疗上依据主观经验用药,盲目加大抗生素的使用量以期达到疾病治疗的效果,不但不能治愈疾病,而且形成耐药猪群,导致猪群错过最佳治愈时期,增大疾病控制难度,增加猪群死亡率,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笔者对福建省某猪场大规模仔猪腹泻病例进行了实验室检测与分析,并确诊该猪场存在PCV-2和PRRSV混合感染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集约化猪场生产追求的是获得高效益。要获取高效益,繁殖群首先应是健康的、高产的猪群。本文围绕猪场实施的生物安全措施,后备母猪的引进和培育措施,母猪群的体况和胎龄结构、阶段管理、配种管理、饲料、死亡和淘汰、疾病和药物使用、环境控制来讨论。  相似文献   

20.
猪场的生物安全是指采取有效的疾病防制措施和防污染措施,以预防传染病和污染物传入猪场并防止其传播的专业术语。目前在养猪生产中,生猪发生疾病是难免的,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比疾病治疗更为重要。因此,猪场必须实施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以预防疾病和污染物的传入。即便一个猪场已经有了多种流行性传染病,也需要采用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以稳定猪群的健康和防止新的疾病的传入。本文简要论述一些基本的生物安全措施,各猪场可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