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淮北麦—玉全程机械化绿色丰产增效模式优化(2018YFD0300901-5)"在蒙城、涡阳的实施情况,通过麦—玉全程机械化绿色丰产增效技术模式的集成应用,大大提高了作物产量和生产效益,达到了绿色增产、节本增效的目标,圆满完成课题目标任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淮北平原补灌区麦—玉两熟优质高产增效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与模式优化(2018YFD0300901)"中研究任务之一,暨淮北麦—玉全程机械化绿色丰产增效模式优化(2018YFD0300901-5),在蒙城县、涡阳县的实施情况,通过技术模式示范和示范应用,初步筛选出适合淮北地区大面积推广的麦—玉全程机械化绿色丰产增效技术模式,并就该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3.
豫北地区花生种植模式以麦垄套种为主,传统麦垄套花生种植模式与农机农艺不融合,机械化种植难,不利于高油酸花生推广应用。改革传统的种植模式,推广高油酸花生麦垄套种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能够实现粮油协同增产增效,提高生产效率。本文从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贮藏等方面介绍了该生产技术规程,为高油酸花生麦垄套机械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农技服务》2018,(5):46-47
为推广旱地夏大豆油菜连作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减少农业投入及增产增效,介绍了大豆油菜两熟制绿色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的生产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针对豫北地区生产上小麦套种花生存在的问题,研究制约麦套花生发展的因素、品种性状与机械的农机农艺相融合,从改革小麦花生种植模式、节本降耗增效着手,研究提出麦套花生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6.
2018-2020年度,依托“苏北稻-麦精准化优质丰产绿色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平台,突出主推品种南粳5718,科学运用绿色防控及丰产栽培技术,重要环节投入必要的高效物化产品达到节本增效和丰产增收的双效益。示范结果表明,种植南粳5718品种较大面积增产三年均达9.05%,增产效果明显,且生育期适宜,丰产性、综合性状均表现突出,具有一定的增产优势。  相似文献   

7.
该文介绍凤阳县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探索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以示范项目创建带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机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的做法及成效。  相似文献   

8.
正襄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成立于1995年6月,20多年来,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先后引进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花生等新品种700余个进行试验示范,推广了水稻、油菜、花生等作物的全程机械化技术,油菜-玉米-玉米三季青贮饲料连作模式、稻鸭共育、稻田养虾(鳅、鳖、蛙)模式等绿色高产高效模式30多个,率先在全省开展黑小麦产业开发,为推进襄阳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复种连作种植模式带来的土壤养分资源消耗的不均衡,利用渗漏池和陶瓷杯提取的方法,以冬小麦-夏玉米(麦-玉)复种模式为对照,对春玉米→麦-玉、冬小麦→麦-玉、春花生→麦-玉、冬小麦-夏花生→麦-玉和马铃薯-青贮玉米→麦-玉5种新型轮作模式的土壤养分分布和淋洗状况进行比较分析.2016-2019年...  相似文献   

10.
通过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与传统种植模式的对比,分析了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及效益。结果表明,采用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可以提高玉米出苗率,减少农药用量,节本增效达1 905元/hm~2。  相似文献   

11.
孙菁菁  高肖贤  魏静  马文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833-12835
[目的]为了建立适合河北山前平原区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高产高效栽培的技术体系,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管理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及养分生产效率的影响。[方法]4个管理模式分别为农民习惯模式、高产高效模式、再高产模式、再高产高效模式,其中农民习惯模式按当地农民常规种植进行,高产高效、再高产和再高产高效模式分别为设置一定增产增效目标下各种管理措施的优化组合。[结果]与农民习惯相比,管理措施优化组合的高产高效、再高产和再高产高效3种模式均显著提高了冬小麦的产量、干物质积累量、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和氮肥生产效率,其中产量分别提高20.7%、30.5%和22.5%,氮肥生产效率分别增加67.1%、17.3%和29.7%。再高产模式下产量、干物质积累和氮磷钾的养分累积量最高,高产高效模式下氮肥生产效率最高,达47.3kg/kg。[结论]通过管理技术的优化组合,可以实现冬小麦产量分别提高10%~15%和30%~50%、氮肥生产效率分别提高15%~20%和30%~50%的高产高效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烤烟种植中连作障碍与综合效益低等问题,本文对四川烤烟主产区“烤烟?小麦”轮作模式进行了提质增效途径的分析。通过合理选择彩色小麦品种,加强良种良法配套,充分发挥特色小麦的品种优势、成熟种植技术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将实现提高土地产出效益,促进烟农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稻麦规模种植与全程机械化生产为前提,提出了全程机械化作业路线与规模经营机具配置方案,围绕稻麦周年生产茬口衔接、品种选择、高产栽培技术、秸秆切碎匀抛还田等关键环节,综合集成了一套适合南通地区大户规模生产需求的稻麦周年高产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4.
对小麦雨养垄系机械化优质高效配套技术进行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 ,建立了优化产量及效益模型 ,分析了各试验因素的关系 ,筛选出优化产量及优化效益的小麦栽掊方式 ,为总结雨养垄系机械化优质高效配套技术体系的规律性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稻麦周年均衡增产配套丰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阔礼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2):34-37,40
[目的]研究稻麦周年均衡增产配套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方法]以水稻品种"徽两优630"和小麦品种"苏麦18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水稻和小麦在不同处理下的生长动态、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生产成本及经济效益;并对稻麦周年均衡增产配套丰产高效栽培技术进行分析。[结果]稻(1)麦(3)配套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稻(2)麦(1)配套、稻(2)麦(2)配套的肥料成本最低,最符合绿色生产的要求。在产量不降低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肥料的使用量、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通过比较选择得出稻(2)麦(3)配套是最佳的解决方案。[结论]该研究为提高综合效益,实现稻麦周年的均衡增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水稻种植效益差,直接影响到农户种植水稻的积极性,严重制约了新化县水稻产业的发展。立足县情找准水稻种植效益差的原因,推广可行的水稻高效种植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调查了2019年新化县水稻种植效益现状,分析了水稻种植效益的制约因素,提出了推广绿色节本增效技术、"水稻+"高效种植模式及推进规模化生产等水稻高效种植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为给秸秆机械还田利用和稻茬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提供依据,研究了少免耕与秸秆机械全量原位还田对稻茬小麦出苗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秸秆机械全量原位覆盖还田处理小麦籽粒产量最高,达6480.0kg/hm2,其次是浅耕秸秆不还田处理,浅耕秸秆机械全量原位混埋还田处理产量最低,为5524.5 kg/hm2。方差分析结果说明,少免耕与秸秆机械全量原位还田对稻茬小麦产量的影响不大,且两者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免耕秸秆机械全量原位覆盖还田处理省工节本,效益较其他处理明显提高。综合来看,稻茬小麦高产高效栽培的适宜方式为免耕秸秆机械全量原位覆盖还田。  相似文献   

18.
在大棚蔬菜生产中,普遍存在:茬口安排不合理,生产时间短,市场供应力不足,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采用“春提早茬薄皮甜瓜+越夏茬小青菜+越冬茬蒜苗”高产高效技术栽培模式,使大棚生产实现周年化,增效26.7%~33.1%,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9.
玉米收获方式及其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不同玉米收获方式的用工环节和成本投入,分析机械收粒技术的推广效益,为进一步推广玉米籽粒收获技术、提高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采用面谈和问卷调查的形式,在东北、西北春玉米区和黄淮海夏玉米区4省(区)16个市、县、48个村镇,调查了农户玉米收获方式和不同收获方式的收获成本情况,共获得465户有效样本。调研数据显示:玉米机械收获技术采用率存在明显区域差异,黑龙江和新疆地区机收比例最高,农户采用率达到89.4%以上,河南次之,平均为54.7%;吉林最低,为21.5%。比较玉米不同收获方式的收获效率和经济效益发现,玉米子粒机械直收技术最为高效快捷,相比机械收穗和人工收获分别节约成本75元/hm2和225~1 305元/hm2,是一项节省工序、省工省力,节本增效、适应玉米产业化发展需要的收获方式。  相似文献   

20.
On the basis of accomplishment obtained in the course of mechanized crop production owing to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authors propose further in this paper the target and principles of technique asscmbly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A typical high yield model of technique assembly for soybean and wheat production is given as an examp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