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羊破伤风病是由破伤风梭菌感染而引起,病原可产生神经毒素,对感染羊的外周神经和中枢神经具有强烈的损害作用;破伤风梭菌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以芽孢体的形式进行感染,羊体表皮肤或黏膜一旦出现伤口就很容易受到侵染;感染羊主要表现神经症状;预防本病必须加强对羊群的保护,防止体表出现损伤,按时免疫,疫区羊群最好注射抗破伤风血清;治疗本病要尽早,对创面进行清洗、消毒和抗感染处理,神经症状明显的要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2.
羊传染性脓疱病由传染性脓疱病毒感染所引起,主要危害羔羊,绵羊和山羊都可发生,呈世界流行,我国以散发为主,主要通过羊与羊之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感染羊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将本病可分为口唇型、蹄型和外阴型三种,感染部位会出现丘疹、水疱、红斑、化脓性溃疡等表现;预防本病需加强羊场的管理,减少羊只体表的创伤,科学对羊群进行疫苗接种;本病以对症治疗为主,将病羊隔离在单独区域,加强机体的保健护理,临床应注意将本病和口蹄疫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3.
羊细菌性腹泻病是肠道病的一种,由细菌性病原感染所致,常见的有魏氏梭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病羊前期主要表现消化道症状,后期可伴发全身症状;诊断本病可分为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两种,前者主要靠经验,而后者则依靠实验;预防本病需要加强羊群和人员的管理并定期消毒,治疗本病前期以微生态调理为主,后期则使用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4.
羊坏死杆菌病是由坏死杆菌感染所引起,可导致体表黏膜、肺及肝脏的坏死,临床危害较大;临床常见的有肝肺坏死型、腐蹄型和口炎型3种,感染羊表现全身症状,跛行,采食量下降等,大部分最终出现机体衰竭;加强羊群管理、做好环境卫生能最大程度降低本病的发病率;本病治疗务必要及时,疮面污物要做到无害化处理。  相似文献   

5.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丝状支原体感染而引起的羊呼吸道病,传染性强,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呼吸道是主要传播途径,各种不良的外界因素刺激都对本病有促发作用;根据临床发病的缓急程度,本病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3种;病羊前期主要表现呼吸道症状,后期为全身症状;加强对羊群的管理,每年定期免疫可很好地控制本病,对丝状支原体敏感的抗生素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6.
羊蓝舌病是由蓝舌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库蠓媒介进行传播,病羊、处于潜伏期的带毒羊和刚康复的羊是主要传染源。该病以绵羊感染发病为主,常流行于夏季。病羊主要表现为口唇、舌头和体表皮肤糜烂,母羊感染后病毒可侵害胎羊。预防该病必须加强对羊群的饲养管理,定期进行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7.
正羊链球菌病是羊群常见的细菌病,全世界广泛分布,危害较大;链球菌血清型较多,羊链球菌病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而引起;病羊主要表现全身症状和呼吸道症状,密切接触传播是其主要传播途径,临床预防应注意控制饲养密度,定期驱虫,加强环境消毒,定期对羊群进行免疫;抗生素是治疗本病的最佳药物,临床使用时应根据药物性质的不同选择合适的给药方法。1病原特性本病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引起,山羊和绵羊都能发病。病原经革兰氏染色后,镜检观察为球形或卵圆形,直径在  相似文献   

8.
羊链球菌病是由C群马链球菌兽疫亚种引起的羊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本病在寒冷季节多发,主要通过呼吸道和黏膜直接接触传播,病死率高,绵羊易感性大于山羊,以地方散发流行为主;根据病羊的发病缓急程度,本病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4种;预防本病必须加强对羊群的管理,定期进行疫苗免疫,头孢喹肟、磺胺嘧啶、氨苄西林、头孢噻呋等对本病的治疗效果较好。抗生素类药物只能抑杀病原,对机体的损伤修复作用不大,治疗时还需要配合使用强心、补液和提升免疫力的药物,以加速病羊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羊疥螨病是由疥螨寄生在羊体表而引发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放牧羊群和舍饲羊群都容易发生,寒冷季节高发,虫体和虫卵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主要通过羊之间密切接触进行传播。感染羊表现局部奇痒,对采食和饮水造成影响;在病健交界皮肤处取病料,通过活虫或死虫检查能对本病进行确诊。预防本病需作好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必要时进行药物预防,治疗本病最常见的为局部涂药法、药浴法、注射药物法和中药治疗法等。  相似文献   

10.
<正>大肠杆菌是常在的条件致病菌,当气候波动大,温度变化明显,羊群的生活环境很差时,极易感染羊群引发羔羊大肠杆菌病。因此,预防该病首先要做好羊圈的清理和消毒工作,有条件的话,可定期对羊圈内的微生物水平及主要微生物种类进行监测,及时有效地清除和杀灭致病微生物,降低环境中的病菌数量,减少羊只的感染机会,避免养殖户遭受较大的损失。1羔羊大肠杆菌病的临床表现该病在临床上分为肠型和败血型两种,肠型又称大肠杆  相似文献   

11.
羊疥癣病是羊螨病是由疥螨和痒螨寄生在体表而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性皮肤病.螨病又叫疥癣、疥虫病、疥疮等,具有高度传染性,往往在短期内可引起羊群严重感染,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12.
正羊疥癣病是养羊生产过程中的常见寄生虫性皮肤病,主要由螨虫寄生于体表而引起;本病在寒冷季节多发,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病羊主要表现脱毛、皮肤瘙痒、皮炎甚至出现化脓病灶,机体消瘦,严重的可造成死亡;预防本病必须加强羊场的卫生管理,定期进行药物驱虫;治疗本病可采用注射驱虫药或药浴方式给药,严重的皮肤局部做抗炎和抗感染处理。1流行特点螨虫是节肢动物的一种,主要寄生在动物的体表,依靠  相似文献   

13.
羊疥癣病是羊螨病是由疥螨和痒螨寄生在体表而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性皮肤病。螨病又叫疥癣、疥虫病、疥疮等,具有高度传染性,往往在短期内可引起羊群严重感染,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14.
羊痘是羊群中常见的一种传染病,感染性较强,容易感染羊群和人群,给养殖场带来的损失巨大,所以羊痘的预防与治疗格外重要。采购羊群时一定要避免采购疫区的羊群,引进时还要注意隔离与保持羊舍通风,并且定期请兽医为羊群进行疫病监测与疫苗注射。在治疗时,要注意病羊的隔离与消毒,改善羊群原本的生活环境,同时采用中西结合的方式对病羊采取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5.
羊传染性脓疱病也称羊口疮,是通过接触进行传播的疾病。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传播速度很快,致死率可达1%-15%,严重影响羊的健康状态,治愈后的羊发育不良,给养羊生产造成极大的危害。1病原特点羊传染性脓疱病的病原是羊传染性脓疱病毒,该病毒对高热和消毒剂都比较敏感,但是在普通的环境条件中具有非常强的抵抗力,该病毒处于羊毛、羊舍等位置能够存活长达6个月,在牧场中能够存活2个月。2流行情况该病主要集中在每年的秋季发生,羊群不分品种和年龄,几乎都可以感染患病。主要的发病群体是3-6月龄的羊羔,而且具有非常强的传染性,所以该病一般都是以群发的状态流行,大多数病羊会发生死亡;而成年羊在生产中感染本病的情况比较少,所以成年羊群中发病大多是呈散发的形式进行传播。病毒主要是通过羊只体表擦伤的皮损部位而侵入机体。如果饲养场内出现病羊或者是引入感染羊只,或者是存在病羊使用过的器具,都会增加健康羊群感染的机会。3患病表现该病的潜伏期7d左右,最长可达15d之久。根据患病羊只感染的部位不同,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16.
羊小反刍兽疫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一旦有羊只感染本病毒后不仅可以引起病羊发生严重腹泻和肺脏感染等症状,而且还能够在羊群中迅速传播开来,引起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对其他传染性疾病来讲对羊群带来的危害更严重,因为本病治疗难度较大且难以根除,所以必须做好本病的综合防控工作,才能保证羊群处于健康状况,减少本病给羊群带来的损害。  相似文献   

17.
羊寄生虫病在饲养生产中比较常见,属于慢性、消耗性、传染性疾病。病羊表现为皮肤瘙痒、消化不良、贫血、机体瘦弱、生长缓慢等症状。该病可在羊群中快速传播,虽然致死率较低,但病羊饲料转化率和生产性能明显降低,甚至诱发其他疾病而致死,且寄生虫病容易反复感染或发生扩散,给整个羊群的健康带来极大危害。可通过定期驱虫来控制传染源,通过消除中间宿主、开展环境消毒等来切断疾病传播途径,通过改善饲料营养、合理设计羊舍来增强羊群抗病力,从而降低羊寄生虫病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8.
猪破伤风病是由破伤风梭菌感染伤口而引发的以肌肉痉挛和神经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细菌性疾病;病原可产生毒性较强的外毒素,对肌肉和神经系统造成伤害,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环境中的梭菌通过体表伤口感染;预防本病必须加强猪场的管理,减少猪受外伤机率,有伤口的猪及时对受伤部位消毒处理;治疗本病需对感染伤口进行清洗消毒,必要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临床表现严重的还要对症用药,治疗期间应加强病猪的护理。  相似文献   

19.
羔羊痢疾是临床常见肠道病的一种,主要发病于出生后1周龄内的羔羊,魏氏梭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轮状病毒是引发本病的常见病原;本病一旦发生可造成病羊的死亡,并对羊群的整体生产性能产生长期影响,本病主要表现全身症状和恶性腹泻;预防本病必须做好羊舍的日常管理和消毒工作,树立"养大于防、防大于治"的管理意识;高免血清、微生态制剂等是治疗羔羊痢疾的常用药物。  相似文献   

20.
寄生虫主要寄生在羊体表或体内的多种器官,虫体损坏羊的内脏器官,掠夺血液和体内营养物质,排出毒素,造成病羊贫血、消瘦、营养不良、身体机能损坏和生产性能下降,严重者造成死亡。为了控制羊的寄生虫病,必须根据当地羊的发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羊群进行定期合理的驱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