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选用两种益生菌来制作干式发酵床,以不添加任何益生菌的发酵床饲养藏猪作为对照,对饲养5个月的藏猪计算结测重、平均日增重和检测垫料的温度、湿度并观察藏猪的行为、健康状态。结果表明:2种添加益生菌制作的干式发酵床饲养的藏猪结测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未添加任何益生菌的发酵床饲养藏猪生长缓慢,患病率高;通过测定,添加益生菌的干式发酵床垫料核心温度在17~28℃、湿度不超过30%,能较好的发酵降解粪便,能够减轻养猪对环境的污染,降低藏猪疾病发生,为高海拔地区饲养藏猪提供健康养殖技术和理论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2.
研究考察益生菌配合发酵床模式饲养对巴中山地梅花鸡母鸡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选取600只30日龄巴中山地梅花鸡母鸡随机分成3个试验组,每个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其中,对照组采用普通垫料饲养;发酵床组使用发酵床进行饲养;益生菌组使用发酵床同时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益生菌,试验为期90 d。在45、90 d统计生长性能,试验结束时,每个重复选取4只进行屠宰,用于屠宰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和肠道菌群测定。结果显示:1~45 d时,与对照组比较,益生菌加发酵床组显著提高了末重、平均日增重和成活率,降低了料重比(P0.05);1~90 d时,发酵床组和益生菌加发酵床组的末重、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屠宰性能,与对照组比较,发酵床组和益生菌加发酵床组半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显著提高,腹脂率显著降低(P0.05),免疫器官指数,对照组在90 d时脾脏指数、胸腺指数显著低于发酵床组和益生菌加发酵床组(P0.05)。法氏囊指数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发酵床和益生菌加发酵床饲养模式显著减少雏鸡肠道中大肠杆菌,还能显著增加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益生菌加发酵床和发酵床饲养模式对巴中山地梅花鸡的生长性能和部分屠宰性能等都优于普通垫料模式且能实现零排放,可以在优质鸡养殖中应用。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发酵垫料床零排放养猪模式采用由谷壳、锯末、米糠等原料按比例混合组成的基质作为培养基,接种垫料发酵菌,经过堆积充分发酵后,形成以环境益生菌为强势菌的发酵垫料。发酵垫料能有效降解猪粪尿和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保证生猪的健康生长。全文针对垫料床零排放养猪模式的技术原理、垫料发酵菌种的选择、发酵垫料的制作、发酵舍的建...  相似文献   

4.
辽阳市应用发酵床养猪技术是从2008年开始,至今已五年整,经过全市畜牧工作者不懈努力,逐步被广大养殖户认可.发酵床养猪是利用有机垫料建成一个发酵床,添加益生菌,猪粪尿直接排放在垫料上,水分被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热蒸发,猪粪尿经发酵和益生菌分解、转化达到无臭、无味、无害化,是一种无污染、无排放的、无臭气的环保养猪技术.目前,辽阳市建发酵床面积为31 000 m2,饲养商品猪达2.8万头,总体看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5.
农业废弃物菌糠作为发酵床养猪垫料使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利用生产金针菇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弃菌糠为发酵床垫料,探讨此种垫料的发酵效果,以及与水泥地面饲养方式相比较下的发酵床养猪的生产性能差异,旨在探索区域性农业废弃物资源在发酵床垫料使用的可行性,为降低发酵床垫料使用成本提供试验数据。试验结果表明:在不接种任何菌剂的条件下,菌糠作为发酵床垫料使用时表现出较高的发酵温度,并且发酵温度持续时间长;在常规水泥地面饲养与发酵床饲养模式下比较,发酵床饲养的猪平均增重和日增重分别提高14.41%、12.59%,差异显著(P0.05),料肉比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6.
1 发酵床养猪技术 发酵床养猪就是使用微生物垫料,如:锯末、木屑、统糠粉、谷壳、棉籽壳粉、棉秆粗粉和花生壳粗粉等粗纤维含量高的物质或其中一种或几种混合物,加上EM 益生菌微生物菌种养猪的技术.  相似文献   

7.
垫料对发酵床养猪来说至关重要.发酵床选用的垫料要具备两个特征:一是碳氨比要大;二是物理特性,即吸水性和透气性要好. 1垫料主要成分 锯末、稻壳、树皮木屑、粉碎秸秆等占90%,剩下的10%是土和少量的粗盐.要求选用没有使用过化肥农药的干净泥土,盐用量为总材料的0.3%.另外,每吨垫料用益生菌液2 ~ 5kg.一般猪舍中垫料的总厚度为80cm左右,冬季要厚一些,夏季相对薄一些.垫料厚度最低不能低于45cm,单个发酵床垫料体积不少于10m3.  相似文献   

8.
非接触式发酵床饲养蛋鸡技术是一项饲养蛋鸡的清洁生产技术。文章从非接触式发酵床饲养蛋鸡技术需要的设施设备、发酵垫料槽及垫料制作、自动翻耙式搅拌机的使用、发酵床垫料的补菌、垫料的更换、发酵床鸡舍的消毒蛋鸡的防病和治病程序方面详细阐述了非接触式发酵床饲养蛋鸡技术的关键环节。从非接触式发酵床饲养蛋鸡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此技术的前景和应用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为非接触式发酵床饲养蛋鸡技术在常德乃至整个南方地区推广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9.
发酵床养猪垫料基础参数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发酵床养猪模式是基于减少养殖过程中污染物排放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养殖技术。试验测定了发酵床5cm、20cm垫料层温度、含水率、pH及有机质含量等指标,分析发酵床理化参数,为养猪生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垫料表层5cm处温度在20℃~35℃之间,垫料20cm处的温度在35℃以上;垫料水分在40%~55%之间,pH在6.5~8.0范围内变化,能够满足微生物正常发酵的需要;随着垫料使用时间的延长,有机质含量、C/N比呈持续下降趋势;由于猪粪尿的不断排放,垫料中全氮含量逐渐增加,而有效菌含量呈现先上升后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奶牛养殖发酵床不同深度的菌群结构特征,并对奶牛养殖发酵床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比较应用和未应用发酵床养殖模式下垫料中3种常见致病菌的菌落数。比较2年监测期内,应用和未应用发酵床养殖奶牛的肢蹄病发生率、产奶量、乳体细胞数,以及使用3种发酵床垫料补充料(稻壳和干牛粪渣、锯末屑、稻壳粉)的奶牛所产生鲜乳的细菌总数。采集发酵床表层(5 cm)、中层(25 cm)、深层(45~50 cm)样本,测定使用2年后发酵床的基本理化指标;分别利用基于16S rDNA和ITS1的高通量测序法,分析发酵床不同深度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征;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发酵床微生物菌群代谢功能。[结果] 发酵床养殖管理模式下,垫料中大肠埃希菌、链球菌、克雷伯菌的菌落数均低于未使用发酵床的垫料。在2年监测期内,应用发酵床养殖的奶牛肢蹄病发生率低于未应用发酵床的奶牛,平均产奶量显著(P<0.05)高于未应用发酵床的奶牛,而生鲜乳体细胞数平均值低于未应用发酵床的奶牛;使用稻壳和干牛粪渣为垫料补充料,奶牛生鲜乳中的细菌总数最少。以稻壳和干牛粪为垫料的发酵床基础参数(温度、含水量、pH值、氨气、硫化氢)在持续稳定运行2年后仍能满足生产需要;发酵床微生态群落以细菌菌群为主,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多集中在发酵床中层和深层,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多集中在发酵床表层;发酵床不同深度样品具有相似的真菌群落组成,发酵后真菌多分布在深层;KEGG 通路富集分析显示,细菌群落对整个发酵床的微生态系统影响较大,垫料中细菌代谢最为活跃,仍有大量真菌菌属有待注释说明。[结论] 应用该发酵床养殖技术,奶牛健康状况和生鲜乳品质均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探讨发酵床养猪模式下,不同使用时间、不同深度的发酵床垫料中垫料组分的变化及重金属的沉积规律。结果表明,随垫料使用时间的延长,总氮、钾、总磷、钙、粗灰分、粗蛋白以及重金属Zn、As、Pb、Cd的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而水分含量降低不明显(P>0.05);随着垫料深度的不断增加,水分以及Cu、Cd、Pb、As含量逐渐降低(P<0.05);在使用1年和2年的垫料中从上层到下层总氮、总磷、总钾和钙的浓度逐渐降低(P<0.05),而使用3年的垫料中间层总氮、总钾、钙的浓度是最高的(P<0.05)。汞在不同使用时间、不同深度发酵床垫料中的沉积规律不明显(P>0.05)。不同使用时间、不同深度发酵床垫料中,粪尿组水分、总氮、钾、总磷、钙、粗灰分、粗蛋白及重金属Cu、Zn、As、Pb、Cd、Hg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通过垫料中各种成份与国家相关标准的比较发现,该猪场使用1~3年的垫料中所检测的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的最高允许含量,表明控制好饲料中的重金属含量、管理好发酵床并经常深翻、合理补充新的垫料和菌种,废弃垫料能直接用作有机肥还田。  相似文献   

12.
为完善猪发酵床养殖技术及促进土壤对垫料中磷的利用,研究分析同等时间干法发酵床和湿法发酵床表层垫料、中层垫料和底层垫料中磷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湿法发酵床垫料水分含量、温度极显著高于干法发酵床(35.54%&31.49%、34.87℃&31.91℃),垫料深度对水分含量、pH、温度有极显著影响(P〈0.01),垫料中层温度最高;(2)湿法发酵床和干法发酵床总磷含量无差异(3.00%&3.43%);植酸磷极显著低于干法发酵床(21.04mg/kg&27.59mg/kg),有效磷极显著高于干法发酵床(94.22mg/kg&91.16mg/kg),垫料深度对总磷、植酸磷、有效磷有极显著影响(P〈0.01);(3)湿法发酵床植酸酶、中性磷酸酶、脲酶活性高于干法发酵床(2.98U/L&2.56U/L、25.83mg/g&21.77mg/g、1.93U/L&1.88U/L),垫料深度对该三种酶活性有极显著影响(P〈0.01);垫料中层总磷、植酸磷、有效磷含量及该三种酶活性最高。发酵床种类和垫料深度对垫料pH、植酸磷、植酸酶活性的互作极显著(P〈0.01)。研究表明,发酵床中磷的降解主要发生在垫料中层,湿法发酵床更有利于垫料中磷的降解,干法发酵床在养殖过程中需增加垫料的湿度。  相似文献   

13.
为了了解生物发酵床垫料发酵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探索生物发酵床发酵温度与外界环境温度的相关性,试验对生物发酵床垫料温度进行监测,采用接触式测量方法对垫料发酵温度进行研究。利用传热学知识并结合实际养殖情况,对垫料床内部的结构分层和传热过程进行研究分析,将垫料床导热问题作为稳态导热问题进行研究,了解生物发酵床垫料热传导机理。在实验室内建立垫料床模型,选取特定垫料基质组合,采用发热板模拟发酵热温度,用多点测温系统测定不同发酵热温度下的垫料床温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垫料床内部的测温点温差与周围环境密切相关,且内部温度高于环境温度。在自然情况下垫料床表层温度分布均匀,而在发酵过程中则会有所上升,但影响不明显。说明生物发酵床垫料内部的温度传导模式与垫料物性相关且受环境温度影响。  相似文献   

14.
1益生菌活性液作用 1.1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成本 经过益生菌原液发酵或处理过的饲料大分子有机物被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更有利于动物体的吸收利用,加之菌体本身及其合成分泌的活性酶等物质均大大提高了饲料的营养价值。益生菌原液发酵饲料中所含氨基酸总量明显增加,且适口性好,畜禽喜食。饲养中使用发酵垫料床同时饲喂益生菌原液发酵料,一般可节约用料12%。  相似文献   

15.
发酵床养猪技术是一种生态环保养猪模式.其关键是把目前通行的猪圈水泥地面改换成具有发酵功能的发醇床。这种发醇床由添加了专用发酵菌剂的垫料铺成,发酵菌以猪粪尿为主要营养生长繁殖。根据开始进猪时垫料的含水量不同和是否提前发酵.发酵床技术分为湿发酵和干撒式两种.湿发酵是将垫料原料与菌剂搅拌均匀.加适量水.提前发酵一定时间.再铺进猪圈养猪的方法。目前使用的发酵床多数属于这种:干撒式发酵床是将干垫料原料与菌剂搅拌均匀后不加水.也不提前发酵,直接铺进猪圈,当即可以进猪饲养的方法。现笔者主要介绍干撒式发酵床养猪技术。  相似文献   

16.
<正>生物发酵床技术在我国养殖生产上的应用已有几年的历史,在养猪生产上应用较为广泛。近年来,国内部分养殖地区亦将生物发酵床技术应用在养鸡生产上,其目的是应用生物发酵原理彻底分解鸡粪,减少鸡舍中的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拟达到减少肠道病、呼吸道病的发生和节省垫料成本的目的。但因受生物发酵剂功能性菌株质量及使用方法的影响,其使用效果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为将生物发酵床技术更好地在肉鸡平养中推广,我们  相似文献   

17.
发酵垫料对发酵床养猪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酵床养猪是利用微生物处理猪排泄物的环保养猪技术,高效粪污降解菌以发酵垫料和猪粪尿作为基质,实现对猪粪尿的降解转化,达到“零排放”的目的,然而这一环保养殖技术在我国仍难以大范围推广使用,其主要原因与垫料来源紧张、价格偏高有关。传统垫料以谷壳和锯末为基材,发酵效果最好,大规模发酵床养猪造成锯木屑供应短缺,特别是锯末资源来源困难、价格不断上涨,一些南方省份在推广使用2~3年后放弃使用现象比较普遍,迫切需要寻找来源可靠、价格合适、不影响发酵效果的新垫料资源。因此,国内学者和业界在锯末替代资源选择、垫料配比和垫料对发酵床养猪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正>采用土著菌培养技术,在麦秸做主要垫料制作的发酵床与商品发酵菌剂和稻壳做主要垫料制作的发酵床作对比试验,结果土著菌发酵床活性较强,能够有效分解猪粪、尿,猪舍几乎没有臭味,达到了清洁养猪的效果;土著菌发酵床垫料成本是商品促发酵菌剂发酵床垫料成本的1/3左右,节本增效明显,可在河西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现将试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规模化养猪场推广发酵床养猪的优点是:(1)发酵床养猪能降低养殖过程中对外界环境产生的污染,使用发酵床养殖的猪舍已经基本上达到污物零排放,即无需人工对猪排泄物和垫料进行打扫,粪尿及特制的垫料物质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成为猪群的"宜居环境",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和对环境的污染。(2)发酵床的使用大大降低劳动力投入,节省大量投喂料、清扫保洁与消毒的劳力投入,同时又能增加单位面积上的饲养量。  相似文献   

20.
<正>大跨度、封闭调控型的猪舍,环境控制和使用效果较好,发酵床有效面积大,一般新建场多采用这类模式,本文详细介绍了猪舍与发酵床的建设、垫料的制作及养殖技术与管理要点。1猪舍及发酵床建设发酵床猪舍并无统一要求,一般需要采光充分、通风良好。从使用效果分析,大跨度、封闭调控型的猪舍,环境控制和使用效果较好,发酵床有效面积大,一般新建场多采用这类模式。发酵床猪舍分垫料区和硬化区,前者面积占70%左右;后者占30%左右,供生猪采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