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新生牦牛犊牛容易产生大肠杆菌性腹泻疾病,其会影响牦牛犊牛的食欲,促使其精神不振.在比较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牦牛犊牛死亡.所以,提出有效的牦牛犊牛大肠杆菌性腹泻诊治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将主要从牦牛犊牛大肠杆菌性腹泻基本概念、牦牛犊牛大肠杆菌性腹泻诊治的方式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为减少牦牛犊牛受到大肠杆菌性腹泻疾病的影响而提供合理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
<正>犊牦牛大肠杆菌病是由特定病原性大肠杆菌引起初生犊牛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病症包括败血型、肠毒血型、仔猪白痢等。临床呈急性败血病或排白色稀便为主要特征,轻者影响犊牛生长发育,重者造成犊牛死亡。1病原体大肠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之中,可随着乳汁、饲草、饮水等进入犊牦牛胃肠道。初生犊牦牛抗病力弱,如果未及时获取初乳,没有得到母源抗体,或感染消化系统疾病等均可诱发犊牦牛大肠杆菌病。此外,各种不良应激,如,母牛运动不足、牛舍卫  相似文献   

3.
正牦牛犊牛腹泻是常见的一种临床疾病,也是影响牦牛犊牛繁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多发生于出生后一月龄内的新生的牦牛犊牛,在青藏高原、川藏高原、滇藏高原、新藏高原地区均有发生。该病的发生严重影响着牦牛犊牛的生长发育和成年后的生产性能,造成了高原地区牦牛养殖业不容忽视的经济损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巴州地区犊牛腹泻的流行情况,分别抽检114头腹泻犊牛(本地杂交黄牛、黑白花奶牛、新疆牦牛)的脏器、血清和粪便样品共342份,对脏器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鉴定,采用ELISA方法对血清进行副结核抗体检测,对粪便进行轮状病毒、冠状病毒、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的病原检测和寄生虫的分离鉴定。结果表明:沙门氏杆菌阳性率为42.1%,大肠杆菌阳性率为38.6%,病毒性腹泻病毒阳性率为24.6%,轮状病毒阳性率为21.9%,冠状病毒阳性率为14.0%,球虫阳性率为13.2%,隐孢子虫阳性率为14.0%。肉牛、牦牛细菌阳性率显著高于病毒和寄生虫(P0.05),奶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和轮状病毒阳性率显著高于细菌和寄生虫阳性率(P0.05)。说明巴州地区犊牛腹泻主要由沙门氏杆菌、大肠杆菌引起,不同犊牛品种感染的病原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正犊牛大肠杆菌病是由于初生犊牛感染大肠杆菌病毒进而引发的一种急性型传染病。该病流行特点大多呈地方性流行,大肠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新生犊牛在极短时间内即可随乳汁或其他食物进入胃肠道成为正常菌。当其抵抗力降低或消化系统出现障碍时可引发大肠杆菌病~([1])。犊牛发病后死亡率较高,病牛主要表现为发热,精神萎靡不振,发病时伴随出现严重腹泻及全身败血症,且短时间快速出现脱水等症状。  相似文献   

6.
本标准规定了高寒牧区牛犊腹泻病的诊断和防治。本标准适用于牦牛生产专业合作社,放牧牦牛和动物诊疗单位对牛轮状病毒、大肠杆菌、隐孢子虫及消化功能不全引起的腹泻引起犊牛腹泻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以牦牛犊牛胃肠道内容物作为菌源,筛选出3株同时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起抑制作用的乳酸菌,编号分别为A1、A2和A8。经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A1、A2为乳酸片球菌,A8为戊糖乳杆菌。经体外评价其益生特性,在培养液pH=4时,所有乳酸菌的活菌数均较高;培养液胆盐浓度在3 g/L时,菌株的存活率均在50%。筛选的3株具有潜在益生性抑菌特性的乳酸菌,可为青海地区牦牛犊牛预防腹泻复合益生菌制剂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犊牛大肠杆菌病又称犊牛白痢,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以排出灰白色的稀粪、全身败血、衰竭和脱水为主要症状。大肠杆菌广泛地分布于自然界,犊牛出生后即可随乳汁或其他食物进入胃肠道,成为肠道的正常菌。新生犊牛当其抵抗力降低或发生消化障碍时,均可引起发病。新生10日龄内的奶牛犊发生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死率,给奶牛养殖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
青海省刚察县吉尔孟乡某牧场发生牦牛犊牛腹泻疫病,为快速诊断发病犊牛腹泻的致病病原,保证及时采取防控治疗措施,特采集牦牛犊牛腹泻粪便样本8份,利用显微镜镜检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分析.结果显示:此牧场中引发犊牛腹泻的病原是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贾第鞭毛虫(Giardia)和牛轮状病毒(Bovi...  相似文献   

10.
天祝白牦牛犊牛腹泻是牧区常见类的疾病,常见于刚出生至3月龄的犊牛,是一种新生犊牛的肠道感染性疾病,多发生在4~7月,发病和死亡率较高,给牧区养殖户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本文就天祝白牦牛犊牛腹泻的病因、临床症状等作了分析,并提出了治疗措施,以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1.
1牦牛腹泻的发病原因 (1)使用劣质饲料或者不健康的饲喂方法导致牦牛消化不良性腹泻,甚至会造成牦牛体内大量脱水,从而造成酸中毒,致使牦牛全身虚脱进而死亡;(2)肠道内病原微生物产生的毒素造成牦牛中毒。小牦牛在哺乳期的时候,过量饲喂也会造成腹泻;(3)饲喂器具不洁净,牛舍的潮湿污秽,一定的空间内牛的数量太多,天气的冷热骤变等都会造成牦牛腹泻。(4)病毒引起的牦牛腹泻占大部分,但近期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腹泻占到了细菌性腹泻的一半。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积存在牦牛肠道中,在不健康的环境或天气变化时,牦牛抵抗力下降,产生腹泻。  相似文献   

12.
<正>1饲喂酸化奶的优点1.1减少腹泻酸化奶具有降低腹泻率和提高免疫力的作用。酸化奶降低了肠道菌群的p H值,控制和降低了消化道内大肠杆菌的增殖,促进了乳酸菌的生长,从而降低了犊牛腹泻的发生率。酸化奶还可改善犊牛血液指标、胃肠道黏膜形态和发育情况,提高其对日粮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减少营养性腹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牦牛犊腹泻是危害牦牛的犊疾病之一,明确牦牛犊腹泻病因及用药现状,对犊牛腹泻的防治及牦牛生态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重要的意义。作者对犊牛腹泻发病原因、药物防治现状及其存住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兽医学报》2015,(10):1674-1677
随机选取6~35日龄自然状态下腹泻犊牦牛和正常犊牦牛各12头,对12例腹泻牛进行3d治疗并观察疗效;采集腹泻犊牛治疗前、后及8头正常犊牛血清,同时对剩余4头正常犊每天饲喂该药剂并采集血清分析。结果显示口服凝胶剂对犊牦牛临床腹泻的治愈率为75%(9/12),总有效率达到91.67%(11/12)。血清生化结果显示,各组间Mg2+和CRE差异均不显著(P0.05);血清CRP在腹泻犊牛中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腹泻治疗前组血清中Ca2+、Cl-、Na+、血清P、TP、ALB、ALP、ALT和AST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组血清中Ca2+、ALB、ALT、AST较治疗前组显著升高(P0.05),且血清Ca2+、ALB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正常犊牛饲喂药剂前后血清中AST、ALP、ALT活性物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口服凝胶剂对治疗犊牦牛腹泻有效,对正常犊牦牛无不良影响;正常犊牦牛与腹泻犊牛血清生化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正>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是引起犊牛腹泻的重要病原菌。ETEC的致病过程是细菌依赖黏附素,在肠道内定居、繁殖,然后释放细菌毒素引起细胞坏死和肠道紊乱,进而导致急性腹泻[1]。黏附素、肠毒素、溶血素等是与其致病过程有关的致病因子[2],某些血清型也与大肠杆菌的致病性有关。国外有关于大肠杆菌的O抗原血清型与肠毒素和黏附素类型之间关系的相关研究报道。本研究检测了分离自牦牛腹泻样品  相似文献   

16.
犊牛腹泻与肠道菌群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检测腹泻犊牛的直肠内8种主要正常菌群的变化,并与健康犊牛进行对比。结果发现,犊牛腹泻时,大肠杆菌、双岐杆菌和乳杆菌变化较大,而其它菌群变化较小。腹泻或将腹泻时,大肠杆菌数增加,双岐杆菌和乳杆菌数下降。腹泻康复或即将康复时,大肠杆菌减少,双岐杆菌、乳杆菌数增加。  相似文献   

17.
犊牛腹泻是一种常发的肠炎性、消化不良疾病,90%的犊牛腹泻是由大肠杆菌致病引起。犊牛发病通常在出生后2~3 d,而常见的致病性大肠杆菌是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和肠黏附性大肠杆菌(EAEC)等相关病毒。为了减少犊牛群发性大肠杆菌,要对病源进行采集,通过科学方法把大肠杆菌分离鉴定,检测相关耐药性,研究出的结果为犊牛腹泻提供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8.
犊牛腹泻大肠杆菌疫苗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南京地区犊牛大肠杆菌腹泻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用分离鉴定的犊牛腹泻菌株O78、O26、O15大肠杆菌作菌种,制备油乳灭活疫苗,接种初生犊牛预防犊牛大肠杆菌腹泻。结果表明制备的大肠杆菌油乳灭活疫苗接种初生犊牛能产生良好的免疫保护。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探究采食限制对哺乳期牦牛犊牛生长性能、腹泻频率及主要内脏器官指数的影响。试验选取(60±3)日龄体重接近的牦牛犊牛(公)21头,随机分为3组,在饲喂同等代乳粉的基础上,按照自由采食(AL组)、自由采食量的70%(IR70组)和自由采食量的40%(IR40组)3个水平饲喂基础日粮。代乳粉适应期10 d,预试期20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采食限制对哺乳期牦牛犊牛的净增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干物质采食量有显著的影响(P<0.05);犊牛到5月龄时,腹泻频率AL组显著低于IR70组和IR40组(P<0.05);心脏、肝脏、肾脏、肺脏和胸腺重量均随饲喂水平的限制而显著减小(P<0.05),AL组大肠重量占肠道总重比例最高,与IR70组和IR40组差异显著(P<0.05)。综上,哺乳期采食限制会影响到牦牛犊牛主要内脏器官和胃肠道的良好发育,并引起腹泻频率增加,显著降低了生长性能水平,不利于保障牦牛犊牛早期的生长发育健康,因此实施哺乳期营养补饲调控对正处于生长发育窗口期的牦牛犊牛早期培育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犊牛腹泻病是指哺乳期犊牛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腹泻为特征的一种疾病.1 病因1.1 传染性因素新生犊牛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发育不够完善,加上中枢神经系统对胃肠道的调节功能较差,往往犊牛在某些饲养管理上不利因素的诱发下,一方面降低了犊牛的体质及抗病力;另一方面又促使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毒力的增强,并为其传播提供了有力条件.从而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对胃肠道的作用,都可引起犊牛腹泻.此时肠道菌群出现变化,特别是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与致病型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轮状病毒、B型魏氏梭菌等条件致病菌比例发生变化,导致腹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