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对收集的43份叶用莴苣种质资源的21个表型性状进行了系统鉴定.10个质量性状表型丰富;11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的分布范围在4.88%~28.05%之间,3种类型叶用莴苣叶片相关数量性状中,单株(球)重变异系数在12.91%以上,株幅的变异系数较小.散叶莴苣单株重与株高、叶宽、叶柄长、叶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油麦菜叶长与单...  相似文献   

2.
为贺州烟区及类似地区优质特色烟叶生产提供参考,选择贺州市富川县和钟山县的85个植烟土壤和255个烟叶样品,研究土壤理化性状与烟叶成分及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垄高与中部单叶重和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容重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孔隙度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pH与上部和下部单叶重呈极显著正相关,铵态氮与下部单叶重呈极显著负相关,有效磷与叶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且与上部单叶重呈极显著负相关,有效钙与上部和下部单叶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且与叶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有效镁与上部单叶重呈极显著正相关,Ca/Mg与叶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且与上部和下部单叶重呈极显著正相关,(K+Ca)/Mg与叶片数极显著负相关,有效硫与叶片数呈显著负相关且与产量和上部单叶重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K/Mg与中部叶和下部叶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Ca/Mg与上部叶和中部叶的钙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性且与上部叶、中部叶和下部叶的镁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Ca+K)/Mg与上部叶的钙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且与上部叶、中部叶和下部叶的镁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养分比例失调,70%左右烟株较难吸收镁,80%左右的烟叶为镁缺乏。  相似文献   

3.
以30份甜玉米(Zea mays L. sacharata Sturt)自交系及其配制的26个杂交组合为材料,利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对7个主要农艺性状和9个苞叶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除最长苞叶宽外,所有性状的组合间均方都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大多数性状的加性方差占比大于显性方差占比,所有性状的误差方差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对亲本的农艺性状和苞叶性状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值进行了预测,亲本M06的多数性状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的加性正效应,组合M06×S85的多数性状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的显性正效应;相关分析发现鲜穗重分别与净穗重、穗上叶片数、穗位叶宽、苞叶干重、苞叶总面积和苞叶平均宽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净穗重分别与穗位叶宽和苞叶平均宽呈显著正相关,穗位叶长和苞叶总面积、穗位叶宽与苞叶干重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试验对15份线辣椒材料主要生物学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并对产量因素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线辣椒株高、始花节位和叶宽与全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果径、平均单果重与单株结果数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而果径与平均单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与单株结果数、叶宽呈极显著正相关;线辣椒单株产量对总产量的贡献最大,并呈极显著正相关,平均单果重、果径和单株结果数对总产量存在一定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5.
试验对20份线辣椒材料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并对产量因素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线辣椒始花节位、叶长和叶宽与全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果横径、单果果肉重、平均单果重与单株结果数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而果横径与单果果肉重、平均单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与单株结果数、叶长、叶宽呈极显著正相关;线辣椒单株产量对总产量的贡献最大,并呈极显著正相关,平均单果重和单株结果数对总产量存在一定的正向影响,果横径对总产量有负向影响,果纵径对总产量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国内小麦主要农艺性状受气候波动的模拟分析,明确农艺性状选择策略,以135个品种为材料,采用分期播种法(两播期相差40 d),以播期间农艺性状之间的差异模拟受气候波动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倒二叶长、穗下茎、穗下节、倒二节有变长的趋势;单株成穗数减少,株高、千粒重降低,穗长、倒三叶长、倒三节变短,旗叶宽、倒二叶宽、倒三叶宽变窄,抽穗期推迟。在农艺性状稳定性方面,穗粒数与单株成穗数、穗长、小穗数、旗叶长、倒二叶长、倒三叶长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与抽穗期显著负相关;穗长与单株成穗数、小穗数、穗粒数、倒三叶长呈极显著正相关;旗叶长与倒二叶长、穗下节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与倒三节呈极显著负相关;旗叶宽与倒二叶宽、倒三叶宽呈极显著正相关;穗下茎与穗下节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与倒三节呈极显著负相关;株高与倒三节呈极显著正相关。农艺性状在稳定性上聚为七类(D~2=15.11),抽穗期与千粒重各为一类,需单独选择,其他农艺性状根据需要部分可协同选择。  相似文献   

7.
对150份水稻种质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生育期与倒二叶宽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株高与倒二叶长、倒二叶宽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穗长与穗粒数、单株粒重和倒二叶长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有效穗、千粒重、着粒密度和结实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穗粒数与生育期、有效穗、千粒重、结实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着粒密度、单株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的正相关关系。有效穗与穗长、穗粒数、千粒重、着粒密度和结实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千粒重与生育期、结实率和单株粒重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穗长、穗粒数、有效穗、着粒密度和结实率间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着粒密度与生育期、穗粒数、单株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穗长、有效穗、千粒重、结实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单株粒重与穗长、穗粒数、千粒重、着粒密度、结实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株高、有效穗和倒二叶宽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因此,选择具有适当株高和有效穗数的兼有穗大、粒多且重、结实率高的重穗型品种可能是提高辽宁水稻单产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对20份樱桃萝卜材料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就根长、根粗、叶长、叶宽、单株根重、单株叶重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株根重与根长、根粗与叶长呈极显著相关;单株叶重与根粗、叶长和叶宽呈极显著正相关;樱桃萝卜单株根重对总产量的贡献最大,并呈极显著正相关;根长和叶宽对总产量存在一定的正向影响;单株叶重对总产量有负向影响;叶长和根长对总产量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宽柄芥F1代主要性状优势及其与亲本间的相关性,为宽柄芥杂交优势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0个宽柄芥杂交组合(F1代)及其亲本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测定分析其生育期内的9个农艺和经济性状,并对F1代各性状优势指数间及其与亲本相应性状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宽柄芥F1代的单株产量和最大叶叶长极显著高于大值亲本值(BP)(P<0.01,下同),最大叶叶宽、中肋长、最大叶叶片数、株高和开展度显著高于BP(P<0.05,下同),但中肋宽和柄肋重与BP无显著差异(P>0.05),单株产量超亲优势主要受最大叶叶长、最大叶叶宽、柄肋重、中肋宽、株高和开展度等性状共同影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F1代的最大叶叶长、最大叶叶宽、中肋长、株高和开展度与母本相应的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中肋宽和单株产量与父本相应的性状呈显著正相关,中肋宽与双亲的中肋宽均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中肋长、中肋宽、单株产量和株高与BP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最大叶叶长和最大叶叶宽超亲优势与父本和BP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中肋长和开展度超亲优势与BP呈显著负相关,株高超亲优势与父本、BP和双亲差值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单株产量超亲优势受BP的负向影响明显.[结论]宽柄芥F1代的农艺和经济性状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可通过优势育种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0.
为丰富福建地区马铃薯种质资源和遗传基因改良奠定材料基础,参照《马铃薯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对50份种质资源的25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0份马铃薯种质资源质量性状多样性指数差异很大,变幅为0.52~2.01,其中肉色、开花繁茂性、薯形、叶色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达到2.01、1.81、1.61、1.52、0.52;数量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除了主茎分枝数、蛋白质含量外,其他9个性状均达到2.10以上,单薯重、单株产量、单株结薯数、主茎分枝数变异系数较大,均达到27%以上。相关性分析方面,生育期与单株结薯数、株高、干物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商品薯率与单株结薯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单薯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单薯重与单株结薯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单株产量与商品率、单薯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与单株结薯数、茎粗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商品率呈显著负相关,与单薯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干物质含量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90.691 0%,能较好反映该11个数量性状的主要信息。聚类分析将50份马铃薯种质资源划分为4个类群,第Ⅰ类群为中早熟低产型材料...  相似文献   

11.
对11个娃娃菜品种的15个主要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与通径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株毛重与叶柄宽、叶柄厚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净重与株幅、内叶数、叶柄宽、单株毛重呈显著正相关;净菜率与外叶数、叶柄长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内叶数、单株净重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中柱高对单株毛重的正向贡献最大,叶球宽对其的负向贡献最大;叶柄宽对单株净重的正向贡献最大,叶球宽对其的负向贡献最大;叶球宽对净菜率的正向贡献最大,最大叶长对其的负向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2.
朱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4,(15):4602-4603
[目的]为了筛选出适合贺州气候生长的莴苣(Lactuca sativa var.angustana Irish)品种并探索影响莴苣产量各性状间的相关性。[方法]以11个莴苣品种(永安红莴笋、冬寒红尖叶莴笋、紫箭香笋王、八号红尖叶、永安飞桥香笋王、翠绿长青、南韩红笋、农博士尖叶8号、东方红尖叶、韩国红尖叶、柳兴莴苣)作为试验材料,测定单株商品重、单株茎重、株高、块茎高及茎粗5个性状。[结果]翠绿长青为淘汰品种;柳兴莴苣各项性状指标均表现较低;而其他品种间的差异较小,适合发展;产量性状间均达到了极显著相关,且块茎重和株高两性状对莴苣的商品量影响较大。[结论]该研究可为贺州市更好地发展蔬菜产业和保障农民增产增收提供品种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建立水稻根系的模拟,对水稻根系形态建成参数与产量形成及地上部器官建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齐穗期的上位根干重密度和上位根长密度与每蔸穗数、每蔸有效穗数及籽粒产量之间关系密切,根系参数与地上部叶干重、叶面积指数呈正相关,并建立了上位根重密度及根长密度与产量之间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4.
水稻群体分蘖整齐度与自动调节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变异系数法研究水稻分蘖整齐度的结果表明,水稻开始分蘖后分蘖平均数的品种间差异就达到极显著水平,一直持续到抽穗期,因而决定了穗数的品种间差异也达到极显著水平;水稻分蘖整齐度品种间差异前期没有达到显著水平,最高分蘖期以后达到显著水平,抽穗后又降低到显著水平以下;每次测定的水稻分蘖平均值均与以后平均值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不同时期分蘖整齐度与当时平均值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而且与以后平均值也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前期分蘖整齐度之间相关性变化较大,而后期分蘖数基本稳定,整齐度之间表现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总体看相邻穴间分蘖数基本表现为负相关,但是绝大多数未达到显著水平;分蘖整齐度及分蘖数与株高和叶片性状的相关性基本没有达到显著水平,但是分蘖数平均值有与叶片宽度和角度负相关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对5个抗早衰能力有明显差异的籼稻恢复系灌浆中后期上3片功能叶的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值)进行测定,分析了叶绿素含量及其变化趋势与谷物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灌浆中后期各功能叶中叶绿素含量与单穗粒重关系最为紧密,但相关性未达显著水平;抽穗后15~20d之间,剑叶和倒二叶中叶绿素降解速率与单株粒重呈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负相关,而倒三叶中叶绿素降解速率与单株粒重相关程度较低,育种上选择抽穗后15 ~20 d期间剑叶和倒二叶叶绿素降解速率较慢的恢复系作为父本将有利于提高杂交水稻的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6.
水稻穗重与叶片茎秆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应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通径系数分析法,研究了十三个粳稻品种的叶片和茎秆性状与穗重的关系。结果表明:1.稳重与茎秆粗、穗颈粗和单位茎秆重有明显的正相关,与株高的相关不显著。这表明只要(?)秆粗壮,矮秆亦有可能形成大穗。2.抽穗后上部外片的面积和比叶重对穗重均有较大的直接作用。叶绿素含量和比叶重通过叶面积对穗重的正间接作用亦很大。叶面积对穗重的影响与这两个性状密切相关。3.抽穗后剑叶和第2叶相对较小的“下位叫优势型”品种,穗重与各叶面积呈正相关;剑叶和第2叶相对较大的“上位叶优势型”品种,穗重与各叶比叶重的关系更加密切。  相似文献   

17.
水稻不同节位和数量分蘖对经济产量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在盆栽条件下采用人工剔除特定节位分蘖的方法研究水稻不同节位的生产能力、生长冗余现象以及产量的补偿能力。结果如下:不同处理水稻单株的有效穗数与单株产量、抽穗期单株叶面积及单株生物量有极显著的正相关,与平均穗重呈极显著的负相关;早发的低节位分蘖(1,2,3)是增加有效穗数、抽穗期叶面积及生物量的主要节位,但低节位分蘖同时也是导致水稻生长冗余,加剧资源消耗的主要节位;当低节位分蘖空位时,中节位(4,5,6)或高节位的分蘖(7,8,9)将会发挥其补偿潜力,虽有效穗减少,但平均穗重变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超高产群体进行构建研究,并探讨高产群体形成机制。[方法]以超级粳稻品种龙粳21为材料,设置2个水平的行距处理,3个水平的穴距处理和3个水平的穴基本苗数量处理,测定不同处理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产量和产量构成要素等相关指标。[结果]产量与株距和行距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每穴苗数相关性不显著,对产量的影响程度表现为株距行距苗数。超级粳稻品种龙粳21最优群体插植规格是行距24 cm×株距12 cm,每穴5株基本苗,产量达到10 473.0kg/hm~2,高产原因主要是群体颖花量增多(4.5×108个/hm~2以上)。超高产群体在生育前期群体茎蘖稳步增长,至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6月25日)达适宜穗数,高峰苗出现在拔节期(7月6日),数量少(为预期穗数的1.2倍),抽穗期成穗率高(85%)。超高产群体在拔节-抽穗期干物质积累量大,抽穗期叶面积指数高、群体质量优[高效叶面积率、总颖花量、颖花/叶(cm~2)和单茎茎鞘重均高],在抽穗期-成熟期光合能力强(叶面积衰减率小,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均高)、干物质积累量高、群体库容的总充实量大、茎鞘物质的输出与转运协调(实粒数/叶和粒重/叶)均高。[结论]以足够穗数为基础,提高抽穗期-成熟期光合效率,从而提高群体库容总充实量,是寒地粳型超级稻的超高产特征。  相似文献   

19.
盆栽实验表明 ,在莴笋的生长前期喷施不同的钙肥 ,对莴笋的产量和品质具有提高作用 ,其中以 0 5 ? (NO3) 2 的效果最为明显。在促进株高、叶面积、茎粗、茎长、单株重、单株茎重的增加以及降低硝酸盐含量、提高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等方面效果极为显著 ;而0 5 ?SO4 在提高茎粗和单株茎重方面效果较好 ,而对单株全重影响不大 ,但能显著地促进叶片的Vc和可溶性糖含量 ;0 5 ?Cl2 对莴笋产量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促进莴笋的伸长和叶片的生长上 ,同时在降低莴笋茎、叶的硝酸盐含量和提高茎的Vc含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