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优2186系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选育的优质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试验研究该组合具有与三系杂交水稻汕优多系1号等相同的再生生育特性,而且再生能力强,生产上可利用其再生特性培植再生稻,调优品种结构,提高再生稻产量和米质。  相似文献   

2.
1 确定再生稻的适宜种植区域 再生稻主要是在双季稻温光条件不足、种一季稻温光又有余的地区和部分双季稻区发展.再生稻能否种植,必须根据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结合杂交组合再生稻的生育特点来确定.凡组合所需的安全生育天数、积温和某一地区所提供的热量条件相吻合,该地区就可以蓄留再生稻.根据各地经验,一般年均温18℃以上、水稻安全生育期180d、春早、秋迟的地区、杂交水稻生育期130~150d,能满足蓄留一季再生稻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德香4103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育成的中籼迟熟杂交水稻新组合。在荣县作中稻+再生稻栽培,表现出株型适中,分蘖力和再生力强,综合性状好,抗性强,适应性广,米质优、中稻和再生稻产量高等特点。蓄留再生稻一般单产量3.5~4.20t/hm~2。为加快再生稻配套技术推广,介绍了该组合再生稻超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赤霉素在再生稻上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赤霉素具有打破休眠、促进萌发、提早开花等功效。目前,赤霉素已大量应用于杂交水稻制种,并取得了极大的经济效益。赤霉素应用于再生稻,国外研究认为可促进再生芽的萌发,增加再生苗数,但无增产效果。在我省再生稻生产上,也有应用赤霉素而获再生稻增产的生产实践,但对施用时期、浓度、剂量等均无一致认识。为此,本试验采用不同时期、浓度喷施赤霉素,以探讨赤霉素对头季稻、再生稻的作用及适宜的施用技术。  相似文献   

5.
八汕63作再生稻栽培的适宜密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建平  周洪 《耕作与栽培》1992,(3):30-31,29
八汕63是我州近年示范推广的杂交水稻新组合,经多点试验表明其抗性较强、再生力强、产量较汕优高,生育期相当,是一个潜力较大的杂交水稻新组合。发展再生稻是提高我州粮食产量的有效措施,研究八汕63作再生稻栽培的适宜密度,对促进头季和再生季两季高产意义重大,为此,1991年我们进行了本试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再生稻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根据已报到的研究材料,综述了中国南方稻区再生稻的研究进展。所有的水稻品种均可获得一定的再生稻产量,常规品种的再生稻产量明显低于杂交水稻的再生稻产量,而三系杂交水稻的再生稻产量又较两系杂交稻的再生稻产量低;留桩高度各地因组合不同和生态条件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一般为10~40 cm;各节间腋芽在温度、光照和水分适宜的条件下均能较好的萌发,施用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均能有效促进腋芽的萌发,并能提高再生芽的成活率;再生稻腋芽萌发及成活的最适温度为24.5~27.0℃,相对湿度为81%~85%,‘汕优63’再生稻结实率≥70%的临界低温指标是:连续5日平均气温≥21℃;头季稻齐穗期剑叶SPAD值、叶片含氮量和群体单位面积的总颖花量3个因子可以用来预测再生稻高产的促芽肥经济施用量;超级杂交稻也可获得较好的再生稻产量。再生稻的栽培技术还可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我所在起步较晚的情况下,结合我省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经过多年潜心研究,选育出我省第一个两系法杂交水稻迟熟组合两优11。通过多年、多点,不同稻区的各种试验示范,两优11表现高产、稳产、抗病、质优、适应性广等优点。在产量、抗性、米质及适应性等方面均达全国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领域先进水平。本文介绍了两优11的选育过程试验示范结果及主要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我省杂交水稻接班组合问题和探索杂交水稻新组合在我省的适应性、丰产性,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今年从湖南引进威优64、威优16等进行多点试种。现根据湖南种植和我省个别地方试种的表现情况,简要地将其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唐建初  李稳香 《种子》2001,(6):75-75
“两系”杂交水稻是我省一项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高新技术。目前的理论和实践均已证明 ,“两系”杂交水稻的研究已获得成功 ,技术逐步完善 ,一批通过审定的组合如培两优特青、培两优 2 88、香两优 6 8已在南方各省大面积推广应用。可以说 ,“两系”杂交水稻的发展正处于方兴未艾之中。但回顾近十多年来“两系”杂交水稻的历史 ,其发展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特别是我省 1993、1996、1999年部分“两系”杂交水稻种子严重不纯 ,给“两系”杂交水稻的发展造成相当大的负面影响。而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两用核不育系育性起点临界温度已漂高 ,但没有得…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我省杂交水稻生产的发展,近年引进了一批早熟、高产、抗病、抗逆性的组合进行试种和示范,以选择适合我省的“接班”新组合。现仅就省农技总站引进的威优64组合,在不同地区的试种示范情况简报如下: 一、试点的设置在全省7个地(州)、20  相似文献   

11.
为了适应海南省水稻生产发展的需要,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对弱感光型博优系列杂交水稻新组合的丰产性、适应性及抗逆性进行鉴定,选择适合我省种植的优质、高产、抗病的晚稻组合,为品种审定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特做此试验。  相似文献   

12.
我国杂交水稻大面积推广,对提高水稻单产,增加粮食总产,发挥了巨大作用。但由于“三系”亲本混杂、退化,致使杂种优势下降,严重影响了杂交水稻的增产效果和推广速度。根据一九七八年到一九八一年我省和南方稻区杂交晚稻联合区试验,产量结果  相似文献   

13.
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和落实国务院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决定的形势下,我国杂交水稻生产已进入以提高产量、提高质量、提高效益为目标的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这种形势,因势利导,采取对策,推进我省杂交水稻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一、抓紧进行杂交水稻组合更替杂交水稻应用于生产以来,四川省已进行过两次品种更换。但从1989年以来,汕优63由于种植多年,抗病性减退,稻瘟病开始发生并且逐年  相似文献   

14.
对2023年赤水市杂交水稻新品种引种适应性展示试验展开对比分析研究,鉴定和评价杂交水稻新品种(组合)的生长生产趋势,为次年新品种的选择、推广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精选了2023年赤水市12个引种杂交水稻新品种作为研究对象,开展杂交水稻新品种的适应性生产试验对比研究,鉴定和评价杂交水稻新品种(组合)的生态区域适应性、丰产性和抗逆性。试验结果表明,圳两优2018、荃9优063、科两优407、奥富优287综合性状表现好,建议推广;旱优73和旱优782建议推广;野香优959为优质稻谷,米质好,虽产量略低,但也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15.
贵州省海拔600米以下,年均温18℃左右,秋季光、热、水条件较好的地区,利用杂交稻收割后至秋种前的一段空闲期间,蓄留一季再生稻,是提高稻田利用率,扩大杂交稻增产领域,促进水稻生产发展的一条新途径。1985年,本省部分低热地区利用杂交水稻蓄留再生稻获得成功,以后逐年有所发展。1988年全省  相似文献   

16.
“两系”杂交水稻是湖南省一项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高新技术。目前的理论和实践均已证明 ,“两系”杂交水稻的研究已获得成功 ,技术逐步完善 ,一批通过审定的组合如培两优特青、培两优 2 88、香两优 6 8已大面积用于生产 ,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和良好的效益。可以说 ,“两系”杂交水稻的发展正处于方兴未艾之中。但回顾近十多年来“两系”杂交水稻的历史 ,其发展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甚至遇到过不少的挫折。特别是在1993年、1996年、1999年 ,我省的“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因遇异常低温天气和种源育性起点温度漂高等原因 ,导致种子严重不纯 ,表明“…  相似文献   

17.
选用新育成抗稻瘟病恢复系材料662所配组的几个杂交水稻新组合参加品比试验和多生态区适应性试验,对其性状表现和产量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恢复系材料662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参试组合中增产组合比例高,穗数和粒重优势强,适应性广,并筛选出了表现突出的川农1A/662和宜香1A/662两个新组合。  相似文献   

18.
再生稻是水稻收割后,从稻桩上的休眠芽萌发出来的再生蘖,加以适当的培育而成。我国再生稻栽培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开始种植。解放以前,再生稻产量一直都很低。解放以后,全国的再生稻出现几起几落。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杂交再生稻的出现,再生稻产量大幅度提高,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从而面积逐年扩大,到1990年,再生稻面积已达600多万亩,展现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杂交水稻具有长势旺盛、适应性广、抗逆性强、高产稳产的特点。我省在1977~1989年间,累计种植杂交水稻750万亩,增产稻谷3.6亿公斤,为海南粮食增产增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省大面积种植的汕优6号、优汕64、汕优63等杂交稻组合,由于种植多年,在适应性、抗性、丰产性等方面已有所减退。而通过对选育引进新组合以适应海  相似文献   

20.
引进优质、高产、抗性好的杂交水稻组合,严格按照有机稻生产规程进行品比筛选试验,以当地有机稻主栽品种为对照,按照米质优先、产量居上、兼顾抗性的原则,以筛选出适宜有机栽培的杂交水稻组合应用于有机水稻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