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3种不同薄膜覆盖大棚内小气候因子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测定日期中,覆盖不同塑料薄膜大棚的棚内外日平均气温和日平均地温变化相似,转光膜1的保温性能优于转光膜2和无滴膜;转光膜1的透光率高于转光膜2和无滴膜,无滴膜的透光率则略高于转光膜2.不论晴天还是阴天,转光膜,均表现出较好的保温与采光性能,而且使用这3种农膜后.大棚内温度和光强变化规律相似.  相似文献   

2.
无滴长寿复合膜是采用最新技术生产出的聚乙烯薄膜,近年来在国内大量推广运用,是一种新型的覆盖材料.它克服了目前生产上普通聚乙烯薄膜覆盖的大棚内水滴较多、早春湿度较大、作物病害发生较重等缺点.1993年,我们引进了一批长寿无滴复合膜,在郊区及本市各县推广运用,并结合生产,进行对比试验,初步结果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试验材料用聚乙烯长寿无滴复合膜(8丝,北京产)为试验膜,聚乙烯普通膜(8丝,上海产)为对照膜.(二)试验方法测试普通膜和无滴复合膜(简称,下同)大棚内的温度和光照.测试温度时间为1994年1月31日至2月7日,观测大棚内1.2m高气温、5cm地温、地面温度、最高及最低温度;测试光照时间为1994年1月31日至4月2日.每日上午10:00—10:30,下午3:00—3:30,调查温度及光照强度.供试品种为早熟丰产的莴苣、茄子等.二、试验结果(一)普通聚乙烯膜和长寿无滴复合膜大棚内的温度和光照(见表1).  相似文献   

3.
逊克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从1986年引进吉林省浑江市第一塑料厂生产的无滴防老化大棚膜,在全县进行6年(两个应用周期)试验、示范、推广应用,充分证明使用该膜透光增温性、保温性、寿命等均优于聚乙烯普通农膜。其效果如下: 一、具有较强的透光增温性使用无滴防老化大棚膜的大棚内因无水滴,各部位平均光照强度比普通农膜覆盖的大棚内提高6400勒克斯,同等条件下放风面积一致情况下,无滴防老化膜棚内黄瓜苗烤死60%,而普通农膜棚内黄瓜苗安然无恙.体现了无滴防老化膜具有较强的透光增温性。  相似文献   

4.
大棚蔬菜多层覆盖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棚覆盖冬春季节栽培番茄、茄子、黄瓜、蒲瓜等瓜果类,是一项效益较高的蔬菜种植方式。我地菜区推广应用大棚多层覆盖技术,即由地膜、小拱棚、中棚和大棚组合覆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1年12月20日,山区最低气温为-6℃时,多层覆盖后小拱棚内最低气温也有2℃以上,未发生冻害,而未进行多层覆盖的大棚,受冻则较严重。采用这种多层覆盖可抵御-6~-7℃的低温,而且只有大棚采用新膜,中棚、小拱棚皆可采用旧膜或地膜,成本低、效益好。1蔬菜大棚多层覆盖的方式温州保护地蔬菜定植期一般在12月份。定植前要提早15~20天扣好大棚、中棚,翻地整畦,施…  相似文献   

5.
1 定植前管理 春提前定植的甜瓜必须要提前扣棚升温,在定植前15天前,就应该搭建好棚架后将农膜及早覆盖,当10厘米地温稳定在13~15℃时即可定植,最低不能低于12℃,否则影响甜瓜的扎根.同时控制苗床内水分,让瓜苗稍旱,降低温度,白天为20℃左右,夜间8~10℃左右,可以增强瓜苗适应大棚内环境条件的能力,缩短缓苗时间.施足底肥,做好定植畦.春大棚种植要南北向开沟做畦,沟距1.6米.  相似文献   

6.
大棚西瓜、黄瓜、番茄、茄子等春提早蔬菜6~7月陆续让茬后,可充分利用大棚设施保留棚顶部薄膜,并根据需要覆盖遮阳网、防虫网等进行避雨、遮荫、降温、防虫,抢种夏大白菜、小青菜、早花菜、耐热香菜或菠菜或萝卜、秋黄瓜等速生蔬菜,在夏秋蔬菜供应淡季上市,既可增加市场花色品种、满足消费者需求,又可获得较高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管棚面积的不断增加和农膜等物资价格的上涨,在大棚生产中做到充分利用设施,合理运用投资,拉开季节,提早上市,达到保淡压旺、节支增收,提高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的做法,是十分必要的。而双层膜覆盖技术的应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双层膜覆盖是指冬、春育苗及栽培期间,用二层薄膜二层环棚,并要求二层薄膜之间相隔5~10厘米距离的覆盖方式。1987年初,此项技术应用于  相似文献   

8.
日光温室黄瓜优质高产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光温室黄瓜栽培时,要想品质佳、产量高、效益好,应抓好以下几点:1建造一个好温室好的日光温室要求采光性好、保温性强,能保证黄瓜在冬季的正常生长,在山东一般标准的日光温室要求后墙厚度为1m、高2.5m,温室宽9~10m,脊高3.5~4.0m,前屋面采光角度在24°~27°,后屋仰角45°,为方便农事操作,最好选用钢架无立柱结构。2覆盖多功能棚膜普通棚膜在冬春季节易形成大量雾气和露滴,为病菌侵入提供了条件,往往导致病害蔓延。而使用消雾型流滴多功能膜后,棚内雾气小了,结露沿薄膜内表面流下,不易形成露滴,能预防病害的发生。另外生产中还要经常擦棚…  相似文献   

9.
CO2颗粒气肥对黄瓜、茄子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CO2颗粒气肥的效果,于1999年上半年在黄瓜和茄子上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①供试材料 黄瓜品种为津优1号;茄子品种为株茄1号;CO2颗粒气肥由湖南省农科院原子能所研制提供。 ②试验方法 试验在株洲市蔬菜研究所基地大棚内进行,4月底揭棚膜。黄瓜2月下旬营养钵育苗,3月上旬定植,4月15日始花, 4月20日穴施颗粒气肥。茄子于1998年10月下旬育苗,大棚分苗,3月下旬定植,4月10日始花,4月15日穴施气肥。试验以大棚为单位,未设重复。以不施CO2颗粒气体为对照。每个大棚面积156m2。CO2气肥的施用量为每棚1O kg,折合667m2为42 kg。施肥时注意开穴点应距植株15 cm左右。对黄瓜叶片生长、株高和果实生长情况进行了取样调查,对茄子果实生长情况作了观测。叶面积的活体测定采用等腰三角形法进行估测。  相似文献   

10.
正1保温技术1)建设地面下沉式温室大棚。建设果蔬温室大棚时。将大棚内部的地面向下挖0.5 m以上,降到冻土层以下,有利于保温。2)选用透光性能好的棚膜。生产上应用最多的是0.1~0.12 mm聚氯乙烯长寿无滴膜,其透光保温性能较好,另外醋酸乙烯膜、PO涂层膜均有良好的透光、消雾、除滴、保温等效果。同时,每周对薄膜表面进行清理,以保持良好的透光性能。3)利用多层覆盖进行保温。在日光温室和  相似文献   

11.
《蔬菜》1984,(1)
为了解决冬、春季气温、地温低的不利因素,进一步提高温室、大棚的蔬菜生产水平,芦沟桥公社科技站和市农科院蔬菜所的有关同志一起,从七十年代的后期开始试验,推广农膜两层覆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由于农膜成本较高和大棚中的立柱多、覆盖技术困难等问题,这项技术未能广泛地应用。自地膜覆盖技术引进我国以后,从81年开始,我们在推广农膜二层覆盖的同时,重点推广了成本低的地膜两层覆盖和多层覆盖,使春季蔬菜提早10—15天定植和上市,增产增收,受到农民欢迎。1983年公社仅春大棚多层覆盖面积达430多亩,中棚和小棚也有不少搞了两层覆盖。在生产实践中初步收到了成效。  相似文献   

12.
李新 《吉林蔬菜》2012,(4):20-21
大棚秋延迟黄瓜,就是利用大棚的保护作用,使秋季黄瓜站秧期向后延长,在露地黄瓜拉秧后,能够大量上市供应市场。该茬黄瓜较适宜的棚型有冬暖型大棚和单坡面大棚。要种好该茬黄瓜,必须抓好以下几点:①要选耐热、抗病、丰产的优良品种,如秋棚1号等;②要于8月上旬至中旬播种,不可过早或过晚;③要采取高垄直播的栽培方式,加强苗期管理,培育无病壮苗;④在幼苗露地生长期问,要注意雨后排水,防止田间积水沤根;在高温干旱季节,要注意浇水保湿;⑤要于9月20日左右及时扣膜,10月20日左右及时上草苫子;当棚内夜温低于12℃时,夜间要覆盖草苫子保温。⑥适时进行植株调整,采用篱壁架式绑蔓;⑦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尤其要注意雨后喷药预防;扣膜后防病最好采用粉尘剂或烟类熏剂防治。  相似文献   

13.
《中国瓜菜》2019,(5):78-79
大棚4膜早春黄瓜—夏秋黄瓜—秋延菠菜栽培模式,是近3 a(年)石家庄市藁城区大拱棚黄瓜基地规模推广的一种高效优化模式。该栽培模式通过引进新品种、大棚改原来的顶部单膜为顶部3膜再加上膜下沟灌共4膜多层覆盖技术的应用,可较原来大棚单膜早春黄瓜定植时间提前25~30 d,提前上市30 d左右,同时正确合理安排茬口,从而达到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4.
<正>河南省内黄县东庄镇种植无公害大棚西瓜逾2 000 hm2,年产值5亿多元,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当地瓜农采取"大棚膜+二膜+双拱棚膜+地膜覆盖"的早春冷棚5膜覆盖栽培模式,将育苗时间提早到12月上旬,2月上旬完成定植,4月中、下旬头茬瓜收获,成熟期比露地栽培提早50~60 d,经济效益显著。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1棚膜覆盖技术大棚南北向,长40~60 m,东西跨度12 m,高2.6 m。大棚薄膜要求透光性、消雾去滴性要好。扣大棚膜时先将2幅宽2 m的膜分别放在东西两侧,  相似文献   

15.
田刚 《长江蔬菜》2001,(1):48-48
长江流域的蔬菜保护地栽培,主要以塑料大棚为主,往往存在排湿与保温,排湿与灌溉,通风换气与保温等多方面的矛盾,对此,结合实际,提出几点改进意见,供参考。 1 增加二层裙膜,配以压膜线 目的在于解决田间管理中早期增温、保温、排湿和后期通风换气能力差这些方面的不足,具体做法是:扣棚时,大棚薄膜接触地面即可,不用泥土固定,而改用压膜线。棚内在距地面40cm高处,用铁丝或竹子做一层裙膜,在80~100cm高处,再设一层裙膜。低温时可以保温,高温或高湿时,只需揭起棚两侧薄膜,即可达到排湿迅速,降温一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缪陈伟 《长江蔬菜》2016,(23):34-35
嘉兴地区四季分明、气温适中、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春提早大棚栽培黄瓜产量高、品质佳。为实现黄瓜有机栽培,要求土壤、水源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所用种子不可包衣;病虫害采用物理和生物防治;此外,为提高保温效果,采用小拱棚+中棚+大棚的覆盖模式。  相似文献   

17.
定植后的大棚黄瓜长期生育在薄膜密闭的环境中,棚内二氧化碳气含量不能及时得到补偿,影响了黄瓜的产量.为研究增施二氧化碳对黄瓜产量的影响,我们于1991年4月21日至5月28日,在板石镇金英村三社金永昌等农户的大棚黄瓜生产中,进行施放二氧化碳气的试验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试验采用简单对比法,以金永昌栽培的两栋棚面积、品种、土质和管理条件(除施放CO_2棚和不施放CO_2外)相同的棚互为对照。其它户的三栋黄瓜棚作为施放二氧化碳的一般观察棚.晴天早7时一亩地棚吊放5个塑料盆、0.8亩地的棚吊放4个塑料盆、0.6亩地的棚吊放3个塑料盆.吊放位置始终保持超过黄瓜  相似文献   

18.
长江流域的蔬菜保护地栽培,主要以塑料大棚为主,往往存在排湿与保温,排湿与灌溉,通风换气与保温等多方面的矛盾,对此,结合实际,提出几点改进意见,供参考。1增加二层裙膜,配以压膜线目的在于解决田间管理中早期增温、保温、排湿和后期通风换气能力差这些方面的不足,具体做法是:扣棚时,大棚薄膜接触地面即可,不用泥土固定,而改用压膜线。棚内在距地面40cm高处,用铁丝或竹子做一层裙膜,在80~100cm高处,再设一层裙膜。低温时可以保温,高温或高湿时,只需揭起棚两侧薄膜,即可达到排湿迅速,降温一致的目的。2黑膜全…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东台市三仓镇是苏北有名的高效农业示范区,为了克服连年种植导致的增产潜力匮乏等问题,总结推广了大棚西瓜—青椒周年高效栽培模式。该模式西瓜春提早栽培在1月底至2月上旬播种育苗,2月底3月初定植,采取双大棚+中棚+小棚五膜覆盖。越夏连秋青椒7月底至8月初采用小拱棚或大棚盖一网(遮阳网)一膜(农用塑料薄膜)育苗,11月中旬第一次寒潮来到之前,棚内要及时搭好小拱棚,12月以后最低气温可达-2℃,小拱棚膜上再覆盖草帘或无纺布保温。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大兴区黄瓜栽培还停留在传统的春秋两茬的种植模式,缺乏先进的黄瓜栽培管理经验,没有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现状,对大兴高产栽培示范户朱永龙大棚一大茬黄瓜栽培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即大棚采用地膜、小拱棚、棉被、二道幕、大棚膜5层覆盖,提高棚内温度,比一般春大棚提前15 d左右定植,比其他春大棚黄瓜提前20~25 d采收,每667 m2一大茬黄瓜产量最高可达18 621 kg,产值39 717元,效益可观。希望可以为广大黄瓜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