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荞麦钩翅蛾(Spica parallelangulaAlph)俗名饺子虫、卷叶虫、荞麦麻蛆等。主要分布在我国陕西、甘肃、云南、宁夏等省(区)山地。在甘肃省主要在河东六地(市)发生为害,发生面积50—100万亩,以通渭、会宁、陇西等县受害最重。作者从1978年以来,对此虫发生、测报和防治进行了初步研究。1 形态特征1.1 成虫体长10—13毫米,翅展30—36毫米。头胸腹前翅均淡黄色,前翅肾形斑明显,有三条向外弯曲成“>”形黄褐色线,亚外  相似文献   

2.
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地势最低的地方,盆地最低点在海平面之下155 m,以高温、干燥、多大风而著称。全年大于八级的大风日为26.8 d,干热风、风沙灾害极为严重。营造防沙林带便成为防治风沙灾害的一种重要措施。吐鲁番市灌木防护林采用的造林模式有:1.片状灌木防风固沙林即在沙荒地成片造林,根据灌水方式有平地造林和开沟造林两种方式。平地造林是视地形围拦水坝,将坝内沙地大致推平后全面灌水,然后造林。  相似文献   

3.
地老虎体色多较阴暗,翅上斑纹不很明朗,而且同一种类也常因世代、食料的不同,色泽有所变化,因此仅根据外部形态鉴别种类比较困难。本文结合外生殖器等特征,介绍几种重要地老虎的鉴别,供测报工作者参考。一、小地老虎 Agroti ypsilon Rottemberg体长21—23毫米,翅展48—50毫米,雄蛾触角双栉形,端1/3线形,头部褐色,红褐色、黑褐色或黑灰色,额的上缘有黑条纹,头顶有黑斑,颈板基部与中部各有一黑色横纹;胸部背面褐色至黑灰色;腹部灰褐色;前翅棕褐色至黑褐色,前缘区色较浓,外线至亚端线间色  相似文献   

4.
马兜铃凤蝶Sericinus telamon Donovan是中药材马兜铃的主要害虫,以幼虫为害叶子、嫩茎、幼果。国内北马兜铃及马兜铃的主要产地河北、山东、陕西均有分布,为害都较严重。 形态特征 成虫 为中型蝶类,雌雄异型。雌虫体长为20毫米左右,翅展50—51毫米,雄虫体  相似文献   

5.
豆小卷叶蛾是豆类的重要害虫。幼虫卷食芽、叶、花簇,并蛙食莢、粒、嫩茎等部。一般大豆受害,株高減低14—48%,結莢数減少11—27%左右。成虫体色暗褐,翅展16—20毫米。下唇須伸向前方,側視呈三角形。前翅中室外側有一黑斑。M脉在翅基的一段消失,Cu_1自中室下角伸出弯向前方。雌蛾翅韁3条,交配囊体具交配囊片2枚。雄蛾翅韁1条,第八腹节具侧味刷。卵扁薄呈椭圓形,长径0.56—0.75毫米,初产黄白色,在发育阶段卵面依次出現紅色小点。幼虫共5龄,老熟时体长11—14毫米。体青微褐,头部褐色,两侧有黑色楔形纹。腹足趾鈞双序全环,臀櫛5—8齿。蛹褐色,体长7—9毫米,雌蛹生殖孔生于第八和第九腹节,雄者位于第九腹节。此虫在武功地区一年发生4—5代,多以幼虫在土中越冬。越冬代成虫发生于4、5月,第一代多为害草木樨等。第二代发生于6、7月,主要为害春播豆类。第三代发生于8月,主要为害夏播豆类。第四代发生于9、10月,发生較早的为害夏播豆类,迟的为害草木樨和野生豆类等。成虫夜出,飞行力強,对强的灯光和黑光灯有趋性。产卵量与补充营养有密切关系。卵散产于豆株下部叶片背面,幼虫孵化后須爬至上部幼嫩芽叶始能取食生活。已发現寄圭11种,有些生物学特性在防治上可利用。  相似文献   

6.
南疆铁路风沙流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南疆铁路戈壁风沙流进行现场观测研究,提出了关于风沙流密度的计算方法,将大风所携沙粒定量化,解决了风沙运动研究中如何利用现场定时观测研究风沙流动态变化的技术难题.根据现场实测资料分析,揭示了南疆铁路风沙流密度随高度和风速的变化关系.从中可以看出,风沙流密度随高度变化显现斜"L"形,以3m高为分界点;而相对的风沙流密...  相似文献   

7.
沙漠地区风沙活动特征——以中国科学院风沙观测场为例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运用中国科学院风沙科学观测场的实测资料,对腾格里沙漠风沙环境特征进行初步分析,内容包括起沙风、风沙活动强度、风沙流结构和沙漠边界层的风速廓线.该地区的起沙风以6~8 m/s为主,占总起沙风的71.63%,其次为8~10 m/s,占19.24%,两者之和占90.87%;大风日数为4天;风向以W-N组风向为主;占全年的53.14%.年输沙势为36.56VU,风能属于低风能环境,单一主风向和单风态风环境.风沙流主要集中在地表的0.1 m,占总输沙量的95.46%.观测场近地层厚度大于50 m.  相似文献   

8.
蓟马体微小纺锤形(图一),一般长约1-2毫米,多数黄、黄褐或黑褐色.触角6-9节,线状,略呈念珠状.复眼发达,单眼3个,单眼间鬃2根.口器锉吸式.翅2对狭长,翅脉退化,沿翅脉上往往生有小刺,称脉鬃;翅缘密生长缨毛.腹部10-11节,有些种类有锯状产卵器,有些则腹末成管状.  相似文献   

9.
胡蜂生物学特性和棉田利用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蜂又称蚂蜂,多见捕食害虫,在我地区分布广,数量多。为了掌握它的发生规律,我们于1976年开始对胡蜂进行了试验观察,现将初步结果整理如下,供参考。一.种类与特征胡蜂属于膜翅目胡蜂科,本地群居型胡蜂分属于两个亚科,即胡蜂亚科(Vespinae)和长脚胡蜂亚科 Polistinae)(Polistes sp.)群众称红蚂蜂。雌蜂体色棕红,体长21.5毫米,翅展37—44毫米;触角鞭节10节,黄褐色,脸面心脏形,黄褐色;中胸背板  相似文献   

10.
周祖琳 《植物保护》1993,19(6):45-46
1988年前,为调查葡萄透翅蛾对葡萄的危害情况,从受害葡萄枝蔓中曾剥查到形态与透翅蛾不同的钻蛀性幼虫。 1989年6月,在检查葡萄透翅蛾化蛹率和羽化率时发现有一个形态与透翅蛾稍异、还没羽化的活蛹,7月14日羽化成蛾。蛾体长18毫米,灰白色,胸背有3对蓝黑斑点,腹部有规律的排列蓝黑色斑块,前后翅上密布着蓝黑色点纹,此蛾形态与葡萄透翅蛾大不  相似文献   

11.
牛头天社蛾(Phalera bucephala L.)为新疆維吾尔自治区林业和行道树中最普遍的一种食叶害虫,已見为害的树种有榆、楊、柳,据文献記載尚有樺、櫟、榛、榿、槭、花楸及苹果、梨等树。国外分布于欧洲及西伯利亚;我国仅知于新疆,分布于烏魯木齐、瑪納斯、沙湾等县。成虫体长22—24毫米,翅展50—60毫米。触角双櫛齿状,复眼灰色。顱頂毛棕褐色,頸板毛及前胸背桔黄色,其两側和后緣有由棕褐色鳞毛所組成的带二条。从头部正視之,甚为雄壮,有如牛头,故学名原意称为“牛头”,今以牛头天社蛾名之,有利于記忆学名。前翅銀灰色,在苏联称之为銀色天社蛾。頂角处有一金黄色大圓斑,斑紋内有两条桔黄色較寬的横断綫,与嵌在两边的棕褐色端綫、亚端綫及外綫,形成和头胸部相似的花紋。前翅中央处有一淡黄色小斑。基綫及亚基綫(內綫)亦为棕褐色。后翅黄白色,有一微弱的中  相似文献   

12.
离颚茧蜂Dacnusa sp.为大豆根潜蝇Melanagromyza sp.的寄生性天敌,目前在国内尚未见报导。1979~1981年我们对其生活史、寄生率和发生规律等进行了研究,现将材料整理如下。一、形态特征成蜂体长2.3~2.5毫米,翅展4毫米左右。体黑褐色,有光泽,头、胸部及腹部后方有稀疏细毛;触角丝状,长于体长,29节,黑褐色,柄节粗大,各节间有毛;上颚具二齿,上颚可向外反转,在闭合时二者不相遇;下颚须5节;翅透明,具金黄色闪光,前翅仅一条肘间横脉,即有1个封闭的肘室,翅痣狭长,超过径室中央,径脉从翅痣基部伸出,肘脉外半消失;足桔黄色,跗节末节暗黑色。  相似文献   

13.
温室白粉虱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 Westwood)是世界性害虫。在我国近年来才出现的,我区于1976年首先在新城大队温室发现此虫,1977年造成严重为害。两年多来,我们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观察,并做了一些防治试验。 形态特征 温室白粉虱属半翅目、同翅亚目、粉虱科(Aleyrodidae),因成虫体表布有白色蜡粉,故名粉虱。成虫、幼虫和蛹腹末端背部都有一个皿状孔,是此科昆虫的主要识别特征(图1)。 成虫 体长1.1—1.2毫米(计量单位以下均同)。翅展2.3。触角短丝状,6节(有的报道为7节)(图2B)。复眼肾形,暗红色。喙针状,较粗,末端略膨大且色暗。各足基节膨大凸出,跗节2—2—2,端部具爪。腹部第一节细缩,呈柄状。雌雄均有膜质翅二对,前后翅上各有一条翅脉。雄虫略  相似文献   

14.
一、地理位置和自然土壤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距离海洋遥远,是一个巨大的内陆盆地。由于印度洋和北冰洋的湿气受高山阻隔,盆地内干旱少雨,风沙频繁,蒸发强烈,植被稀疏,具有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荒漠、半荒漠自然特点。北疆准噶尔盆地边缘降水量150至200毫米,南疆塔里木盆地仅50毫米,而生长期蒸发势北疆1500至2300毫米,南疆为2000~3400毫米,比降水量高出10~50倍。从气候、水文地质等条件来看,南疆比北疆更为严酷,荒漠化、盐碱化更为强烈,腐  相似文献   

15.
正一、形态特征成虫,翅展32~40mm,前翅深棕色,后翅灰白色,边缘有窄褐色带。前翅中部各一黄色不规则环状纹,其后为肾状纹;雌蛾前翅呈灰褐色或灰色棕色杂色;环形纹和肾形纹灰褐色,轮廓线黄褐色;雄蛾前翅灰棕色,翅顶角向内各—大白斑,环状纹黄褐色,后侧各—浅色带自翅外缘至中室,肾状纹内侧各—白色楔形纹。  相似文献   

16.
正一、形态特征成虫,翅展32~40mm,前翅深棕色,后翅灰白色,边缘有窄褐色带。前翅中部各一黄色不规则环状纹,其后为肾状纹;雌蛾前翅呈灰褐色或灰色棕色杂色;环形纹和肾形纹灰褐色,轮廓线黄褐色;雄蛾前翅灰棕色,翅顶角向内各—大白斑,环状纹黄褐色,后侧各—浅色带自翅外缘至中室,肾状纹内侧各—白色楔形纹。  相似文献   

17.
后翅》十R;与RS在中室外有一段合并;前翅R在中室外常共枷前翅前缘基部(肩区)不前突,翅近三角形;后翅后缘毛不超过翅宽前翅中室下角呈三岔形,M;与M共柄s在中室外独立;后翅无M;前翅中室下角呈四岔形川。与叭不共柄上;与R。上。共柄;后翅有M。;2&大食心虫(梨云翅斑蚓(Nephoptcryxpirivorella)前翅具内横线与外横线,翅中央近前缘处有1黑色垂直短棒纹翅展:ZI一24二m;塾自囱c睑体长:10—12mrn前舟C。。起自中室下缘中部;后翅有MI;前翅多有基斑、中带、端纹、肛上纹后翅S。十民与R。分离不合并;前翅R在中室外多不共柄(仅R。与R;倡共…  相似文献   

18.
实蝇生物学     
导言实蝇科(Tephritidae,欧洲的作者和美国早期的作者则称之为Trypetidae)这一科中等大小,共有4000种左右,分布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不同实蝇的体长从1毫米到20毫米以上。大多数种类的翅上有黄、棕和黑色条纹或斑点,或者两者都有,  相似文献   

19.
杨幼平 《植物保护》1986,12(2):51-52
龙眼小卷叶蛾(Cerace stipalanaWalker)在我县主要为害樟树,近几年发生严重,一些地方达到毁树的程度。近两年来我们对其发生规律和为害习性作了初步观察,介绍如下: 形态特征 成虫:展翅40—58毫米,前翅紫黑色,充满许多白色斑点和短条纹,在中间有一条红褐色斑,由基部直到外缘,外缘中部凸  相似文献   

20.
2018年11月30—12月3日中国西北新疆地区发生了罕见的冬季雨雪风沙强降尘天气事件,基于气象观测记录、环境监测和大气降尘连续观测数据,分析研究了此次异常天气过程的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变化特点及其环境影响。结果显示:该天气过程造成新疆90%以上的绿洲城市遭受大气颗粒物污染,污染组分主要以粗颗粒污染物为主,环境PM10(空气动力学直径≤10μm的颗粒物)最大浓度高达4745μg·m-3;大风天气与PM10浓度以及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AQI)高度正相关;首府乌鲁木齐市大气颗粒物总沉降量约90×104~152×104t,大气降尘强度均值为85 g·m-2,超过城市年均值的60%。此次冬季异常雨雪风沙天气过程导致环境空气重污染和高降尘量,风蚀沙尘颗粒物在大气环流场急流作用下传输到绿洲区域,对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恶化影响显著,塔克拉玛干沙漠是造成此次西北新疆地区大范围强降尘事件的主要源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