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采用标尺法对杨树和樟子松农田防护林网内不同水平距离地表风蚀状况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农田防护林网对于表层土壤具有保育作用。这2种农田防护林网在防护距离、防护效能上有一定差别,樟子松农田防护林网内表层土壤风蚀量小于杨树农田防护林网,杨树防护林网内风蚀最严重点出现在林带南侧20 m处,风蚀深度3.1m;樟子松防护林网内风蚀严重点出现在林带南侧100 m处,风蚀深度为4.17 m。  相似文献   

2.
河西走廊农田防护林网效益分析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河西走廊农田防护林体系的发展现状,对河西走廊在发展农田防护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建设进行了探讨,并对农田防护林的综合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干旱荒漠地区发展樟子松农田防护林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现有防护林体系不足之处的分析,探讨了营造樟子松防护林的优良特性,提出了干旱荒漠地区发展樟子松农田防护林的思路与对策。并针对干旱荒漠地区推广樟子松防护林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北疆樟子松农田防护林营造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樟子松营造农田防护林,是丰富新疆农田防护林树种、改变现有的农田防护林树种单纯、寿命短、材质差、季格变化悬殊、生长衰退、幼树治化的重要措施。兵团农业局与中科院新疆生土所、农八师农业局协作,从1984-1994年开展了樟子松农田防护林营造技术研究,造林9茶,植树2800株,面积38亩,获得初步成功。为推广樟子松造林,现对樟子松农田防护林营造技术要点进行初步总结。一、造林地的选择樟子松原分布在我国大兴安岭地区及呼伦贝尔盟的红花尔基沙地,其适应性强、抗寒耐旱、耐瘠薄,河地造林生长良好,土壤粘重生长不良,积水会导致…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黑龙江省西部地区不同结构农田防护林蒸腾耗水与节水潜力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西部地区不同结构农田防护林蒸腾耗水量的月变化有明显的差异性,其中落叶松纯林在8月的蒸腾耗水量最大,理论值为1319.67mm,实际值为723.75mm,而樟子松纯林6月的蒸腾耗水量最小,理论值为29.4mm,实际值为15.64mm;对生长季不同结构农田防护林的蒸腾耗水量进行了排序,其实际蒸腾耗水量排序为:落叶松纯林樟子松和小黑杨混交林落叶松和小黑杨混交林银中杨成林小黑杨纯林樟子松纯林银中杨幼林;给出了不同结构农田防护林的节水潜力,其差异很大,其中落叶松纯林节水潜力最大,理论上节水2586.9kg·hm-2,实际上可节水1284.69kg·hm-2,且樟子松与小黑杨混交林的实际节水量与之相当。  相似文献   

6.
建立樟子松农田防护林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樟子松在民勤地区的生长表现表明:樟子松能适应干旱性的气候环境,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其抗旱性和抗热性强于当地的防护林树种二白杨,且生长快,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大于当地的5种常绿树种(油松,青海云杉,枣柏,侧柏和杜松);樟子松作为农田防护林树种,具有稳定,持久的防护作用,是更新农田防护林比较理想的树种之一。  相似文献   

7.
农田防护林更新树种选择及配置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农田防护林更新树种和配置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从新品种的引种上筛选出适于河西走廊发展的农田防护林树种为三倍体毛白杨B10 0 8和BT85 ,并能在瘠薄和盐碱化土壤上良好生长 ;经抗寒性分析得出垂柳、云杉、白榆、柽柳、沙枣抗冻性较强 ;为减缓天牛等蛀干害虫危害 ,在林网配置模式上引入了云杉、侧柏、樟子松、垂柳、小叶白蜡、国槐等耐瘠薄抗寒性强的树种 ,营造多树种林带 ,组成混交林网结构 ,使林网中感虫杨树的比例占 2 0 %左右 ,增加了林网结构的稳定性和长效性  相似文献   

8.
在对河西绿洲农田防护林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列出了12种防护林模式,并对各种模式的适宜条件、技术措施、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9.
对三北地区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一自1978年国家批准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以来,农田防护林始终被置于重点优先发展的地位。20年来,三北地区共营造农田防护林240万hm2,保护农田2153万hm2,林网化比率达65%。松辽平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黄河河套、河西走廊、新疆绿洲等地基本实...  相似文献   

10.
1962年开始,在东北西部农田防护林营造过程中,尝试性的采用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和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为主要造林树种、获得了良好结果。近年来,采用油松、樟子松营造农田防护林带已日益增多,范围也逐渐扩大。因此,加深对油松、樟子松生理生态特性的了解,对降低造林成本,增加林木生长量,提高防护效能,加速这一地区大自然改造,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