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黄鳝人工繁殖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为了解黄鳝的繁殖生物学,解决鳝苗的生产问题,我们于1986年5月开始对黄鳝进行解剖及人工繁殖试验。经过近两个月的试验,人工繁殖黄鳝成功,并获得一批鳝苗。现将情况简介如下。人工繁殖 1.亲鳝来源及选择人工繁殖用的亲鳝是从农贸市场上选购来的。雌鳝体重为13-35克,雄鳝145-240克,雌雄搭配比例为2:1和3:1。在生殖季节,成熟的雌亲鳝下腹部膨大柔软,卵巢轮廓明显,腹部呈浅桔红色、稍透明,生殖孔红肿。雄亲鳝的体长均在50厘米以上。 2.催产时间、方法及产卵方式催产时间是6月2日-7月16日,水温为  相似文献   

2.
<正>目前人工养殖所需黄鳝苗种仍主要来自于天然繁殖的野生鳝苗,由于野生鳝苗资源逐渐匮乏,苗种供不应求的情况显得更加突出,成为制约黄鳝规模化养殖的瓶颈。虽然有关技术人员对黄鳝人工繁殖作过较为成功的试验,其规模化生产、技术应用水平仍然不高,难以满足养殖需求。为探索黄鳝规模化繁殖,2012-2014年,姜堰区水产技术指导站与淡水渔业  相似文献   

3.
人工养黄鳝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鳝又称鳝鱼、长鱼等,生长速度快,一般一个月可增长3.3厘米;饲养3个月可增长10厘米;9个月体长可达33厘米,重约300克,即达商品鱼规格。黄鳝尤其适合农村人工养殖,是农民致富的好门路。一、鳝池的挖建:应选择水源充足,四季朝阳的地方。家庭养殖黄鳝的面积以30到60平方米为好,池形应按东西走向,池深1.2米左右。为了防逃可另做池沿,四周高出地面30到50厘米。在土质较硬的地方建池可不用砖石。若在软土质处建池则要用砖石铺底砌壁水泥勾缝。池底垫上经过曝晒、松硬适  相似文献   

4.
模仿自然繁殖条件下的黄鳝人工繁殖试验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邴旭文 《水产学报》2005,29(2):285-288
黄鳝(Monopterus albus)属合鳃目,合鳃科,黄鳝属,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受环境污染及滥捕的影响,自然资源量不断下降。而人工养殖因受苗种繁殖的制约,尚难以形成规模。我国鱼类学家伍献文和刘建康等曾对黄鳝的生殖习性和幼体变态作过研究,国内外许多学者对黄鳝性逆转等方面亦作过许多报道,但有关黄鳝人工繁殖的报道却不多。由于黄鳝属吐泡营巢繁殖的鱼类,且怀卵量低,一般黄鳝在繁殖期间,黄鳝先在水表面吐泡沫,做成泡沫巢,然后雌鳝在水中产卵,与此同时,雄鳝即排精,精液将卵子托于泡沫巢中,受精卵在泡沫巢中  相似文献   

5.
环境因子对黄鳝性逆转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滕道明 《内陆水产》2001,26(2):17-17
黄鳝有性逆转的特性,首次性成熟前为雌性,产卵后卵巢逐渐退化,精巢逐渐形成,变成雄性。因此,雄鳝一般比雌鳝个体大。黄鳝有自相残食的习性,饥饿时大鳝捕食小鳝。人工繁殖时既要保证雄鳝的比例,又要控制雄鳝的个体。生产中多用体长作为判断性别的标准,认为体长在20厘米以下多为雌鳝,体长38厘米以上的基本为雄鳝。但生产实践中也经常发现个体很大的雌鳝和个体很小的雄鳝。可见诱导黄鳝性逆转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水温的影响黄鳝是变温动物,水温的变化直接影响其生命活动的强弱,也影响性腺发育的历程。黄鳝生活的适宜水温为15~30℃…  相似文献   

6.
黄鳝肠炎病药物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鳝在我国分布较广 ,为著名的滋补和药用鱼 ,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但由于人工繁殖技术尚未过关 ,人工养鳝的苗种主要来自天然捕捞 ,而捕捞的鳝种容易受伤 ,且人工养殖苗种存在食性、环境条件改变等诸多原因 ,因此集约化养殖条件下黄鳝很易发病 ,成为制约规模养殖的主要因素之一。黄鳝肠炎病发病率较高 ,据报道 ,发病率可占 90 %。本试验针对黄鳝肠炎病在饲养中发病特点 ,选择不同药物进行防治。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试验用病鳝于 1999年 5月采自河北安新鳝鱼养殖场。健康鳝种来自河北省白洋淀 (用迷魂阵和地笼捕获 ) ,体格健壮 ,表皮无伤…  相似文献   

7.
一、黄鳝的人工繁殖   1.亲鳝来源和选择 亲鳝来源途径主要应采取人工专门培育的种苗,选择深黄大斑鳝等优良品种。要求体质健康、无病无伤、体形肥大、色泽鲜亮、体色呈深黄色。一般雌鳝要求体长 30厘米以上,个体重 100克左右。   2.雌、雄亲鳝的鉴别 在繁殖季节,雌鳝腹部膨胀透明,性成熟的个体,腹部呈淡橘红色,并有一条紫红色横条纹。雄鳝头部较大,隆起明显;体背可见许多豹皮状色素斑点;腹部无明显膨胀,腹面有血状斑纹分布。   3.亲鳝培育 亲鳝在催产前需精心培育,使性腺达到成熟。培育亲鳝的放养密度,雄鳝 2~ 3条 /…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黄鳝养殖较多,而如何选购优质苗种是一个让养殖户头疼的问题,在此,笔者建议一些有条件的养殖场或养殖户最好采取自繁自育的方式,以获得优质黄鳝苗种。一、人工繁殖1.亲鳝选择用于人工繁殖的亲鳝最好由成鳝养殖池中挑选,要求亲鳝的体质健壮、个体较大、无病无伤、游动活泼,体色以黄褐色或青灰色为宜。由于黄鳝是雌雄同体,具有性逆转现象(在第一次性成熟前为雌性,产卵后逐渐变成雄性且终生为雄性),因此,雌性亲鳝一般选择个体体长在25cm左右,雄性亲鳝个体体重在200g~500g为宜,雌雄比例为2~3∶1。2.亲鳝培育亲鳝放养前用3%~4%的食盐水浸…  相似文献   

9.
黄鳝的人工繁殖技术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王光礼 《内陆水产》1997,22(6):16-16
黄鳝又名鳝鱼或长鱼,是宴席上的佳肴,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骨刺少,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而且还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是我国水产品中出口换汇的主要品种之一。每年的4—8月份,是黄鳝的繁殖季节,人工繁殖一般在5—6月份进行。1亲鱼的选择亲鳝的来源可由亲鳝培育池获得,或从市场选购,只要亲鳝选择得好,人工繁殖均能获得成功。1.1雌鳝的选择雌鳝应选择体长30cm左右,体重150-250g的为好.性腺发育成熟的雌鳝,腹部膨大呈纺锤形,个体较小的成熟雌鳝,腹部有一明显的透明带,体外可见卵巢…  相似文献   

10.
黄鳝又名鳝鱼,长鱼或田鳝,由于肉味鲜美刺少,营养丰富,并具有补气血功效和药用价值,故畅销国内外市场,自然资源供不应求,人工养鳍正在开展。现介绍养鳝技术如下。一、黄鳝的生活、繁殖习性黄鳝为底栖生活的鱼类,分布很广,喜穴居,常栖息于腐植质较多的偏酸性的水底泥窟中,昼伏夜出,喜活食,耐饥饿,冬季潜入30厘米深的泥土中越冬。  相似文献   

11.
黄鳝的苗种繁殖是制约其集约化养殖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对黄鳝繁殖生态学调查、亲鳝的培育、催产剂和剂量的选用、仿生态繁殖和人工繁殖等方面对黄鳝的繁殖生物学做一系统的综述。  相似文献   

12.
黄鳝在我国分布较广,为著名的滋补和药用鱼,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但由于人工繁殖技术尚未过关,人工养鳝的苗种主要来自天然捕捞,而捕捞的鳝种容易受伤,且人工养殖苗种存在食性、环境条件改变等诸多原因,因此集约化养殖条件下黄鳝很易发病,成为制约规模养殖的主要因素之一.黄鳝肠炎病发病率较高,据报道,发病率可占90%.本试验针对黄鳝肠炎病在饲养中发病特点,选择不同药物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3.
我们课题组于1998年6月进行了“黄鳝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结果人工催产130组,获卵4.5万粒,孵苗2.8万尾,有种2.16万尾,均达到预期的目的。其主要技术措施综述如下:一、亲鳝来源与选择6月初,从农贸市场和养殖的池塘内,选择青色或黄色,体长24~42厘米,体重25~75克,腹部膨大柔软,有一条紫色的横条纹,卵巢轮廓明显,腹部呈浅桔红色,稍透明,生殖孔红肿的作为雌亲鳝。体长50~75厘米,体重90~400克,作为雄亲鳝。雌雄鳝搭配比例为2:1~3:1。二、催产与孵化催产在水泥池中进行。池深1.0米,注水20~30厘米,水为经曝气…  相似文献   

14.
一种鳝蚓配套养殖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剑 《内陆水产》1998,(1):12-13
黄鳝养殖是农村致富的重要项目之一,然而黄鳝难养主要有饵料、病害、繁殖三个因素制约其进一步发展。饵料问题突出表现为黄鳝偏食,即特别喜食蚯蚓。根据黄鳝这一特性,设计出鳝、蚓合养的技术路线,实践证明是可行的。1鳝蚓合养的鳝池与蚓床结构新的鳝蚓合养方法是:将鳝池与  相似文献   

15.
笔者通过几年的生产实践,认为网箱养鳝要想取得稳产、高产必须突破“四关”。一、种苗关优质的种苗是实现网箱养殖稳产、高产的关键。从近几年来的渔业生产实践看,黄鳝的人工繁殖虽然取得突破性进展,但仅局限于人工繁殖、孵化两环节,难过育苗关,苗种规模生产仍是一个难题。大批苗种仍然取决于天然采捕。其主要来源为挖捕、鳝笼诱捕、电捕、钩捕和徒手捕捉。实践表明,鳝种徒手捕捉、挖捕及鳝笼诱捕为最佳,杜绝因困箱、肌体损伤而出现的“红条”、“白条”的黄鳝用于人工喂养。苗种最适规格应为20~25克/尾,除能保证最佳增长倍数…  相似文献   

16.
黄鳝病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野生的环境条件下,黄鳝病害一般较少,但在人工高密度饲养的环境条件下,往往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一、黄鳝发病的主要原因1.新建的鳝池,突然改变生活环境,黄鳝因不适应而产生应激;长期饲养而不清理的鳝池,使腐殖质过多,给病原体生长繁殖创造了适宜的条件,致使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17.
正黄鳝网箱养殖是将捕捞的野生鳝种放入大约10米3聚乙烯网箱中,前期用野杂鱼投喂,后期驯化为人工配合饲料投喂的新兴黄鳝规模化养殖方式。由于该养殖模式解决了其他养殖方式产量低、管理难等弊端,逐渐发展成了目前黄鳝的主要养殖模式。由于鳝种无法通过人工繁殖解决,只能通过地笼、电打和垂钓等方法获得,然后通过层层经销商倒转,大概在每年的7月底进入网箱养殖。因此,鳝种在进入网箱  相似文献   

18.
黄鳝是以各种小动物为食的杂食性鱼类,性贪,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以及人为的过度捕捉使得黄鳝的数量急剧减少,特别是农业生产中农药的使用和捕捉时使用的药物与电捕杀让黄鳝受到毁灭性的影响。要进行大规模的人工养殖,需解决黄鳝的饲料、繁殖和疾病等问题,本试验对幼鳝的开食料进行探讨,以提高幼鳝成活率和提高成鳝对配合饲料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余姚县郑巷乡吕沼村农民沈海军,他家养黄鳝已有五年,每年养鳝时间四个多月,净收入460元(自吃和送人不计在内).一般野生黄鳝上市春秋多,冬天少,市场淡旺季差异很大,他用人工家养的办法,调节市面上鳝鱼供应,价格可高出3-5倍.总结他的养鳝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20.
1亲鳝的选择和培养 用于繁殖的鳝种,要求体质健壮、游动活泼。体色以粗黑、黄褐色或黑花、绿褐色为佳。黄鳝具有性转化特性:1冬龄和2冬龄黄鳝基本上为雌性,2冬龄黄鳝产卵后雄性比例渐增,至6冬龄时基本上是雄体。在非产卵季节,很难鉴别雌雄,一般以体长、体重为标准,一般体长37cm-50cm,体重75g-200g,为雄鳝,小于这一标准为雌鳝。繁殖用雌雄配比以2~3:1为好。在产卵季节,雌鳝腹部膨大、柔软,有的腹部可见明显的透明带,体外可见卵粒轮廓.产卵前性生殖孔红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