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硫肥对水稻的增产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在冲积型水稻土上施硫增产44.7-48.1公斤/亩,相对值为10.1-11.95,增产效果显著,在白浆型水稻土上施硫增产80.3-115.4公斤/亩,相对值为18.3-19.4%,增产效果极显著,硫肥品种以石膏增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文昌市东郊镇自2011-2013连续三年晚造引进栽培博Ⅱ优138杂交稻新组合,三年六个示范区实割平均产量分别为463.4kg/亩、476.5kg/亩、488.7kg/亩,对比照博Ⅱ优15组合增产6.6%、6.9%、7.2%。总结了博Ⅱ优138杂交稻新组合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
氨基酸型液体肥料是一类多功能肥料,它具有营养成份全、增产高、效果好,吸收快等特点,既安全又经济,具有改善品质风味的功能。通过试验分析:施用氨基酸型液体肥料,油菜长势旺盛,叶色鲜绿,叶片宽大,圆而肥厚,抗病性增加;实际产量试验点达4021.7kg/亩,比处理1增产1016.4kg/亩,增产率为33.8%,比处理2增产878.1kg/亩,投入产出比为1:25.6,增产效果明显,经济效益较好,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花生新品种商研9807于2008年参加河南省麦套花生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321.52kg/亩.平均籽仁产量213.78kg/亩,分别比对照豫花11号增产13.16%和9.29%:2009年续试,平均荚果产量338.6kg/亩,平均籽仁产量237.65kg/亩,分别比对照豫花15号增产8.35%和6.93%:2010年参加河南省麦套花生生产试验,荚果产量335.69kg/亩,籽仁产量233.90kg/亩,比对照豫花15号分别增产7.28%和6.05%。2011年5月该品种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商研9807在生产上应用,麦垄套种适宜密度为1.1万~1.2万穴/亩,中后期注意补充微肥.防治叶部病害。  相似文献   

5.
冬种马铃薯种植方式对其产量影响:免耕覆盖稻草栽培平均产量达2200.4kg/亩,比常规栽培平均产量1845.3kg/NN355.1kg/亩,增幅19.4%,增产效果明显;不同种植密度与施肥量对马铃薯产量影响的配套栽培试验表明:种植密度应掌握在4500-5000N/#为宜,适宜种植规格为40cm×26-28cm.基肥用量控制在三元硫酸钾复合肥55kg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6.
四川稻麦双免耕固定厢沟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定位试验、同田对比试验和生产示范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固定厢沟双免耕技术(PBDZ)对稻麦产量的影响及其年际变化趋势,并对稻麦增产机理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BDZ栽培能显著提高稻麦产量。与传统栽培方法(TCT)相比,小麦增产6.7%-9.8%,水稻增产5.1%~6.7%;小麦增产幅度大于水稻,且小麦增产幅度呈逐年上升趋势,而水稻则呈下降趋势。PBDZ栽培的物质成本比TCT栽培方式减少1290元/hm^2,劳动力成本减少645元/hm^2,总成本降低19%,全年实现节本增收2782元/hm^2(76%)。本文还分析了PBDZ技术突破稻麦单产的土壤学、农艺学和生理生态基础。  相似文献   

7.
花生是主要油料作物,在任丘市常年种植4万亩左右,种植方式主要为零星栽培或与瓜类间作,机械化程度不高。2004年机械化栽培面积0.7万亩,占16.6%,2005年上升到1万亩,占22%,主要是机械播种和覆膜,收获、采摘都以人工为主。依据近几年的实际情况,机械化栽培不仅省工省时,而且由于播种均匀、深浅一致、出苗整齐,比普通栽培亩平均增产8.7%。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8.
针对影响黔东南中低产田水稻产量的气候因子和栽培条件,通过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理论和多年生产实践经验,系统集成组装中低产田水稻超增产栽培技术体系,为水稻大面积生产提供技术指导。该技术在海拔1320m的雷公山进行示范,产量达622.9kg/亩,突破了当地历史记录;2010—2011年在全州推广应用100.05万亩,平均亩产494.8kg,比非技术区每亩平均增产88.6kg,增产21.8%.实现了黔东南山区中低产田水稻平均亩产量从406.2kg提高到494.8kg的超增产水平。  相似文献   

9.
稻、玉米、绿肥耕作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单季稻区高效耕作制,促进粮食可持续发展,我县从1997年开始,在杉洋镇夏庄村(海拔600m)、吉巷乡兰溪村(海拔520m)、凤都镇桃溪村(海拔410m)进行水稻、玉米、绿肥试验示范,探索高产栽培配套技术,取得了一定成效。2001-2003年经多点验收,水稻亩产平均558.7kg/亩,玉米亩产平均523.8kg/亩,两季亩产合计1082.5l耐亩,比单季稻亩增产532.5kg,亩增收入643.35元;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采用大区对比的方法,以当地常规肥料为对照.对玉米施用汉枫专用缓释肥料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每亩施用48%汉枫碳能玉米专用缓释肥.配方为25—12—11的处理2(39kg)N方案表现较好,亩产为667.19kg,比对照高出19.41kg/亩,增产比为3.01%;处理3的产量为659.15kg/亩.比对照增产11.37kg/亩,增产比为1.76%;处理4的产量为661.96kg/亩.比对照增产14.18kg/亩.增产比为2.19%.  相似文献   

11.
在临夏川塬灌区进行的玉米不同覆膜栽培方式增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全膜平作覆盖栽培玉米的经济产量、产值和纯收入较半膜垄覆盖栽培(CK)分别增产10.8%、2740.7元/hm^2和2440.7元/hm^2,增产增收效果明显。其增产机理是全膜平作覆盖栽培较半膜垄覆盖栽培(CK)10cm处土层地温提高0.2℃,0cm~20cm...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通过与常规施肥对比试验,验证汉枫水稻专用缓释肥是否具有抗逆、增产、优质、高效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汉枫专用肥对提高水稻的抗逆性有一定的作用。汉枫水稻专用缓释掺混肥料亩用25公斤。作底肥水整地前全层施入的处理实脱产量最高,为581.2kg/亩,较处理1增产24.2kg/亩,增产4.3%,亩增效益55.4元/亩。  相似文献   

13.
芋头Vn配套抗旱增产无公害栽培新技术,比传统“一次性起垄深栽”和“小畦浅栽”技术分别增产31.6%和34.2%,增产效果显著。目前在莱阳市累计推广面积已达36万亩以上,总增芋头90000t,增值1.08亿元。现将该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4.
小麦条播覆膜超高产与节水栽培技术的认识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连续7年的小麦条播覆膜栽培与露地种植对比试验.证明在宁夏气候条件下,条播覆膜栽培能大幅度提高小麦单产。2001-2004年4年平均产量为696.01kg/667m^2,比对照515.02kg/667m^2增长181kg/667m^2,增产35.1%:最高单产为2003年743kg/667m^2,比对照536kg/667m^2增长207kg/667m^2,增产38%.说明条播覆膜小麦产量及三要素都有较大的增产潜力,随不同的气候年型与管理水平的差异各要素增长有所侧重.但总体是增产的。  相似文献   

15.
绵新油68系四川省绵阳市新字生物科学研究所选育,2010年冬引进我乡试种,栽培方式为整畦穴播,种植面积4.5亩,平均亩产157.8公斤.比油研9号亩增11.4公斤.增幅7.8%。2011年冬,种植面积103亩,栽培方式仍为整畦穴播,平均亩产155,7公斤.比油研9号亩增10.6公斤,增幅7.3%,增产效果显著。现将双低油莱新品种绵新油68的生育特性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鄂马铃薯9号是以新型栽培种NS51—5作母本,以鄂马铃薯3号作父本经有性杂交获得实生种.经过各代鉴定筛选而育成的马铃薯新品种。该品种在湖北省马铃薯区域试验中2年平均产量为1809kg/亩,比对照Mira增产15.4%;高产栽培试验平均亩产2205kg,商品薯率85%。块茎干物质含量21.7%,淀粉含量15.4%,维生素C含量138.8mg/kg,蛋白质含量2.12%,还原糖含量0.11%。抗晚疫病。  相似文献   

17.
旱地谷子全膜双垄沟覆盖穴播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旱地采用秋季全膜双垄沟覆盖穴播栽培谷子,可明显的保住土壤水分、接纳无效降水,提高出苗率,促进幼苗健壮生长发育,增产增收效果显著。采用秋季全膜双垄覆盖春季沟穴播技术,谷子产量可达3909.09kg/hm^2,比露地种植增产46.7%,纯收入达到11743.5元/hm^2,较对照增加4176.0元/hm^2;其次为早春(顶凌)全膜双垄覆盖春季沟穴播技术,谷子产量达到3713.64kg/hm^2,较露地种植增产39.3%,纯收入达到10794.0元/hm^2,较对照增加3226.5元/hm^2。建议在谷子覆膜栽培上,重点选用秋季地膜覆盖和早春地膜覆盖技术,促进谷子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8.
“矮立发”在保证水稻一定株高和一定栽培密度的前提下.可从生物特性上增强水稻的抗倒伏能力和增产能力.达到精准的栽培调控.使水稻667平方米(1亩)增产5%-15%。  相似文献   

19.
“常优l号”系江苏省常熟市农科所育成的杂交粳稻新品种。2002年姜堰市引进试种3.7亩,平均单产692.5k,比对照“武育粳3号”和“武运粳7号”分别增产9.97%和1.82%。2003年扩大种植120亩,平均单产仍达589.4k,较相同栽培条件下的“武育粳3号”增80k以上。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与生产实践表明,合理密植,确保群体结构合理,个体协调发育,并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是玉米高产的保障。在各项高产栽培措施中合理密植是最为关键的措施。现以新品种桂单589为试验品种.研究了春玉米4个不同栽培密度在相同种植条件下物候期、主要经济性状、主要抗性和产量差异等方面的表现,从而得出更适合都安瑶族自治县的玉米种植密度。试验结果:在密度4500株/亩、4000株/亩、3500株/亩、3200株/亩下,亩产干籽分别为457.8kg、466.7kg、426.7kg、446.7kg,其中种植密度在4000株/亩时产量最高,是该地适宜种植密度,可进一步参加该地区玉米的区域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