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在平板对峙法测定桑氏链霉菌突变株MV-2和MV-4拮抗活性的基础上,用不同有机溶剂对其发酵液和菌丝体进行萃取,采用孔洞法测定发酵液萃取物和菌丝体浸出物的抑菌活性,并分析活性物质的热、酸碱、光稳定性,耐储藏性和对福美双的耐受性;通过盆栽试验,探索突变株抑菌物质和福美双对杨树紫纹羽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两株突变株和原始菌株KJ40对除终极腐霉外的7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拮抗作用,对紫纹羽丝核菌作用最强。乙酸乙酯的发酵液萃取物和菌丝体浸出物的抑菌效果最明显;突变株MV-2的抑菌效果略好于MV-4和KJ40。在稳定性检测中,突变株比原始菌株具有更好的热、酸碱、光、储藏稳定性,对福美双耐受性更强。说明突变株更适宜于生产,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在盆栽防效试验中,抑菌物质和福美双混合施用比单独施用效果更好,其中MV-2和福美双混合施用预防杨树紫纹羽病的效果最好,防治效果超过80%;原始菌株的抑菌物质无论和福美双混合还是单独施用,效果都不如突变株。  相似文献   

2.
腊螟杆菌对菜青虫的室内毒力测定显示:4、5令幼虫个体吞食孢子12×10~3个以上,死亡率达100%。对幼虫羣体所致死亡率如下:菌液浓度0.3%及0.5%为89.3—100%,杆菌与 DDT 混合(浓度0.2% 1/6万)或与敌百虫混合(浓度为0.2% 1/8万)死亡率都达100%。苏芸金杆菌液浓度0.3%时,菜青虫死亡率为93.3%;与 DDT 混合液(0.1% 1/6万)或与敌百虫混合液(0.1% 1/8万),死死率分别为87.5%及82.4%。田间毒效腊螟杆菌液浓度0.3%,死亡率为56.5—79.2%,与 DDT 或敌百虫混合喷施(浓度0.2% 1/6万),死亡率为65.5—93.5%。液剂毒效高于粉剂。对玉米螟的室内毒力测定(两种菌液浓度均为0.02—0.5%):腊螟杆菌液处理玉米叶幼虫口服死亡率为68.9—79.2%,苏芸金杆菌液为64.1—75.5%。田间毒效,在春玉米上,两种稈菌单纯菌剂(液剂或颗粒剂)浓度0.1—0.5%,与DDT 混合剂(液剂或颗粒剂)浓度0.1% 0.05%,蛀孔率一般比对照低2.2—31.5%。在夏玉米上腊螟稈菌单纯菌剂(浓度为0.2%),或与 DDT 合剂(0.1% 0.02%),蛙孔率比对照低1.4—17.0%,苏芸金稈菌几无效果。颗粒剂用菌量较液剂差4倍,而毒效与液剂相当。室内毒力测定,两种稈菌对粘虫、梨小食心虫效果很差,对(?)螬无效果。两种稈菌对家蚕健康都有影响,腊螟稈菌液(浓度0.01—0.5%)致死率达80—100%;苏芸金杆菌液(浓度0.1%及0.5%)致死率为55.8%及94.2%。两种稈菌对蜜蜂全无影响,稈菌能存活在蜂蜜内,但繁殖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番茄青枯病病原菌拮抗菌株的筛选及其田间防控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番茄青枯病发病严重田块的健康植株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2株高效拮抗菌株,命名为W12和W118,经16SrDNA基因鉴定均属芽胞杆菌属;用PCR扩增的方法扩增脂肽类抗生素合成基因,结果表明W12和W118含有合成bacillomycin、iturin和fengycin三种抗生素的基因;将2株拮抗菌用于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混合菌株防控效果最好,3次灌菌后防控效果达到62.3%,单独施用菌株W118较单独施用W12防控效果好,3次灌菌后防控效果达到56.7%。  相似文献   

4.
2018年—2019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评价了噻虫胺4种剂型(30%悬浮剂、18%包埋颗粒剂、13.5%壳聚糖微球和0.5%颗粒剂)及2种施用方式(喷雾和沟施)对柑橘木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叶面喷施30%噻虫胺悬浮剂60 mg/kg处理对幼年树及成年树上柑橘木虱的控制效果好且持效期约30 d,而药后46~96 d的防治效果大幅下降,难以控制其为害。在幼年树根部周围拌毒土沟施时,噻虫胺18%包埋颗粒剂和13.5%壳聚糖微球0.1~0.2 g/株处理对柑橘木虱的控制效果较好,且持效期长达96 d;0.5%噻虫胺颗粒剂0.1 g/株处理对柑橘木虱的效果好且持效期达46 d,而药后66~96 d的防治效果下降明显,难以控制其为害;在0.1 g/株剂量下,0.5%噻虫胺颗粒剂药后7~30 d的效果最好、18%包埋颗粒剂次之、13.5%壳聚糖微球稍差,而18%包埋颗粒剂药后46~96 d的效果最佳、13.5%壳聚糖微球次之、0.5%颗粒剂稍差。在成年树根部周围沟施时,噻虫胺18%包埋颗粒剂、13.5%壳聚糖微球0.6~0.8 g/株处理对柑橘木虱的控制效果好且持效期长达89 d,而0.5%噻虫胺颗粒剂0.2 g/株处理的效果较好且持效期长达89 d;在0.2 g/株剂量下,不同剂型噻虫胺对柑橘木虱的防效差异与幼年树基本一致。此外,当剂型、剂量及施用方式均相同时,噻虫胺对柑橘木虱的控制作用略低于噻虫嗪。综上所述,在柑橘生产实践中,若田间柑橘木虱发生量大,应喷施1次30%噻虫胺悬浮剂60 mg/kg;为有效控制幼年树柑橘木虱为害,应于初发期拌毒土沟施1次,使用药剂为18%噻虫胺包埋颗粒剂,用量为0.2 g/株;针对成年树柑橘木虱,则需将其用量增至0.6 g/株。  相似文献   

5.
东方钝绥螨对苹果园两种叶螨自然控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东方钝绥螨 Amblyseius orientalis 对苹果园里的苹果全爪螨 Panonychusulmi 和山楂叶螨 Tetranychus viennensis 的自然控制效果。在全年不喷杀螨杀虫剂的情况下,按照与苹果全爪螨成若螨1:57—73比例释放东方钝绥螨获全年叶片受害程度为5.5±3.1%,每叶有苹果全爪螨成螨0.3±0.2头、山楂叶螨0.1±0.2头和东方钝绥螨0.3±0.2头,相对防治效果为93.4%。还报导了东方钝绥螨和苹果全爪螨田间种群数量自然消长动态。  相似文献   

6.
A.试剂1、饱和硫酸铵溶液煮沸溶解足够的(NH_4)_2SO_4,最少764克/升水放凉到室温。2、磷酸盐缓冲盐水(PBS),pH7.4。8.0克 NaCl0.2克 KH_2PO_42.9克 Na_2HPO_4.12H_2O0.2克 KCl0.2克 NaN_3将各种成分溶解在800毫升蒸馏水中,加到1,000毫升,核对 pH。3、吐温 PBS 液加1.0毫升吐温20到1,000毫升 PBS 液中,  相似文献   

7.
为改进水稻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田杂草治理技术,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还田量单独或结合炔草酯施用对后茬小麦田禾本科杂草的控制效果和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稻秸秆单独还田量从1 125 kg/hm2增至4 500 kg/hm2,小麦田杂草发生密度显著下降,4 500 kg/hm2秸秆还田量下小麦分蘖期前杂草发生密度下降60%左右;结合炔草酯施用时,杂草发生密度随秸秆还田量的增加而下降,但不同还田量之间无显著差异,且炔草酯除草活性未受到影响。秸秆还田或炔草酯单独或结合施用均对小麦生长发育无明显的胁迫影响,4500 kg/hm2秸秆单独还田量下,小麦苗期功能叶SPAD值较对照增加7.0%,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分别增加14.9%和12.2%;抽穗期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分别增加28.3%、85.2%和100.0%;千粒重、有效穗数和产量分别增加3.9%、6.7%和16.1%。4 500 kg/hm2秸秆单独还田量对杂草控制效果、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均与炔草酯推荐剂量单独施用无显著差异,表明该秸秆还田量具有良好的农田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8.
在实验室中测定了低浓度噻嗪酮与黄绿绿僵菌 Metarhizium anisopliae var.acridum 对褐飞虱 Nilaparvata lugens 不同龄期若虫和成虫的协同致死作用。结果表明,低浓度噻嗪酮与黄绿绿僵菌混合施用时对褐飞虱表现明显的协同作用。与单独施用噻嗪酮相比,混合施用时对低龄若虫的 LT_(50)缩短了约22天;对高龄若虫的 LT_(50)缩短了约57天;单独施用时对成虫几乎没有作用,而混合施用时的 LT_(50)为3.77天。与单独施用黄绿绿僵菌相比,混合施用时对低龄若虫、高龄若虫、成虫的 LT_(50)也都缩短了1~2天。混合施用时对不同发育阶段的褐飞虱的毒力顺序为成虫>高龄若虫>低龄若虫。  相似文献   

9.
低浓度噻嗪酮与黄绿绿僵菌对褐飞虱协同作用的生物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中测定了低浓度噻嗪酮与黄绿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var.acridum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不同龄期若虫和成虫的协同致死作用.结果表明,低浓度噻嗪酮与黄绿绿僵菌混合施用时对褐飞虱表现明显的协同作用.与单独施用噻嗪酮相比,混合施用时对低龄若虫的LT50缩短了约22天;对高龄若虫的LT50缩短了约57天;单独施用时对成虫几乎没有作用,而混合施用时的LT50为3.77天.与单独施用黄绿绿僵菌相比,混合施用时对低龄若虫、高龄若虫、成虫的LT50也都缩短了1~2天.混合施用时对不同发育阶段的褐飞虱的毒力顺序为成虫>高龄若虫>低龄若虫.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药剂拌种对小麦瑞典蝇的防治效果,对吡虫啉、七氟菊酯等6种常用拌种剂进行了药效对比试验。结果显示,以0.2%吡虫啉效果最佳,播种30 d后调查,防效仍在90.85%,且对出苗有一定促进作用。七氟菊酯的持效期也较长,播种30 d后调查,0.1%、0.2%和0.3%3种剂量的防效均在80%以上。播种后13 d调查,以0.3%七氟菊酯防效最高,其次为0.2%吡虫啉,分别为96.60%和93.01%,但前者对出苗有较强抑制作用,相对出苗率较对照降低31.39%。  相似文献   

11.
土壤强还原消毒过程中产生气体对土传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强还原(reductive soil disinfestation,RSD)是一种高效、环保的土壤消毒方法,为明确RSD杀菌机理,采用气相色谱和荧光定量PCR等技术研究RSD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对土传病原菌的杀菌作用。结果表明:RSD过程中土壤能够产生H_2S和NH_3;当在装有25 g病土的三角瓶中分别加入25 m L的H_2S和NH_3时,土壤中尖孢镰刀菌的数量均显著下降,其杀菌效果分别为90.3%和100.0%;当在病土中加入0.125%(w/w)氨水时,尖孢镰刀菌、茄劳尔氏菌、辣椒疫霉和立枯丝核菌的数量分别下降至对照土壤的1.0%、0.3%、0.1%和0.9%;此外,加入10μL氨水即可显著抑制尖孢镰刀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52.8%和100.0%。表明RSD过程中产生的H_2S和NH_3对RSD过程的杀菌效果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绿萝不同大小枝条扦插试验结果表明:带三片到四片叶的枝条扦插存活率高,出叶快,茎蔓生长快;绿萝土插、水插比较试验表明:土插比水插效果好。家庭和办公室繁殖绿萝以用带三片到四片叶的枝条土插繁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生物农药田间使用效率,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将苏云金杆菌G033A制剂与化学杀虫剂减量联合应用,进行草地贪夜蛾室内生测和田间药效试验。室内试验结果显示,5%甲维盐(0.2 g/L、0.15 g/L、0.1 g/L、0.05 g/L)、200 g/L氯虫苯甲酰胺(0.3 g/L、0.225 g/L、0.15 g/L、0.075 g/L)、15%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0.3 g/L、0.225 g/L、0.15 g/L、0.075 g/L)处理24 h后,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9.07%、87.04%、85.19%、80.56%; 20.37%、11.11%、6.48%、1.85%; 68.52%、66.67%、60.19%、27.78%。而上述3种化学药剂各剂量与1.5 g/L G033A联合使用后,幼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00%、99.07%、91.67%、87.96%; 58.33%、25.93%、23.15%、8.33%; 83.33%、77.78%、63.89%、41.67%;均显著高于化学药剂单独使用。田间试验结果显示,5%甲维盐在参考剂量基础上减量25%、50%和G033A联合施用15 d后,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效分别为66.77%和70.64%,显著高于其推荐剂量单独施用的防效44.43%。200 g/L氯虫苯甲酰胺及15%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在参考剂量基础上分别减量25%、50%和G033A联合使用5 d和15 d后,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效均高于其参考剂量单独施用。结果表明,G033A与化学药剂减量联合使用不仅可以显著提高G033A的杀虫活性,而且可以提高化学药剂的持效性,并改善速效性。田间亩施用G033A(75 g)+5%甲维盐(5 g)、G033A(75 g)+200 g/L氯虫苯甲酰胺(11.25 g)、G033A(75 g)+15%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15 g)、G033A(75 g)+15%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10 g)均对草地贪夜蛾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链霉素不同施用方法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鹏  朱三荣 《植物保护》2008,34(4):151-153
为探索烟草青枯病的高效防治体系,本试验研究了农用链霉素不同施用方法和施用频次对青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灌蔸有利于控制青枯病的发病率,药签插茎与灌蔸相结合的方法其防治效果要明显好于单独使用的防治效果,施药60 d后其最高防治效果达49.02%,且比单独灌蔸处理的防效增加24.22%。  相似文献   

15.
1982~1984年,先后应用阿畏达(即燕麦畏,又名野麦畏)、禾草灵、燕麦敌1号和2号、绿麦隆等10种除草剂进行了野燕麦的防除试验,结果以阿畏达、禾草灵和燕麦敌一号防除效果较好。对40%阿畏达和36%禾草灵进行了不同剂量的试验,前者用量每亩0.1斤、0.15斤、0.2斤和0.25斤,防效分别为88.3%、94.9%、95.8%和99.1%,后者用量每亩0.1斤、0.2斤、0.3斤和0.4斤,防效分别为95.6%、99.6%、100%和100%。  相似文献   

16.
李翠  王海容  田娅  黄鑫  刘先辉 《湖北植保》2020,(3):28-29,35
以"春秋王"大白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3种锌肥配比对大冶市大白菜生长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不施锌肥处理,施用锌肥能够提高大白菜株高、茎粗、产量;施锌肥能提高经济效益,白菜毛收入增加8 400~27 799元/hm~2,增收效果明显;施用0.4%与0.3%的硫酸锌肥试验组无明显差异,在施用量达到7.5kg/hm~2后,生长性状和产量均不再明显提高,过量施用锌肥对大白菜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长期不同施肥对土碳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长期定位试验为对象,研究了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制度下,不同施肥处理对塿土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是单独使用有机肥、单独施用化肥,还是有机肥配合化肥施用,都可以显著地提高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其中,有机肥配合化肥施用的效果最明显;有机肥配合化肥施用以及单独施用高量有机肥可以明显地提高土壤碱解氮含量,单独低量施用有机肥处理和单独施用高量化肥处理基本维持土壤碱解氮含量没有明显变化,而单独施用低量化肥处理和不施肥处理(CK)使土壤碱解氮含量明显有所降低;长期有机肥配合化肥施用,可以使土壤C/N增加;农田生态系统对土壤肥力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长期定位试验为对象,研究了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制度下,不同施肥处理对塿土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是单独使用有机肥、单独施用化肥,还是有机肥配合化肥施用,都可以显著地提高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其中,有机肥配合化肥施用的效果最明显;有机肥配合化肥施用以及单独施用高量有机肥可以明显地提高土壤碱解氮含量,单独低量施用有机肥处理和单独施用高量化肥处理基本维持土壤碱解氮含量没有明显变化,而单独施用低量化肥处理和不施肥处理(CK)使土壤碱解氮含量明显有所降低;长期有机肥配合化肥施用,可以使土壤C/N增加;农田生态系统对土壤肥力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棉籽带菌是远距离传病的主要途径。病棉株种子带菌率0.01—46.8%。带菌部位以种壳为主,但子叶、胚均带菌。棉籽上除带枯萎病菌外,还带有半棵、串珠、茄病、木贼等几种镰刀菌及其他杂菌,干扰检验。文中介绍一种选择性培养基,其成分为:甲基纤维素1克、KH_2PO_4克、蛋白胨5克、MgSO_4·7H_2O0.5克、K_2S_20.2克、KCl 0.6克,NH_4NO_30.3克、五氯硝基苯0.1克、蔗糖20克、链霉素0.1克、琼脂20克、蒸馏水1000毫升。应用其进行分离培养棉籽,可根据菌落形态特征及颜色反应,较容易地检验出棉花枯萎病菌。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土壤中硝磺草酮及其代谢物4-甲砜基-2-硝基苯甲酸(MNBA)和2-氨基-4-甲砜基苯甲酸(AMBA)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方法。样品用0.1%氨水-乙腈溶液提取后,经Cleanert PAX固相萃取柱净化,以乙腈和0.3%甲酸水为流动相,Acquity HSS T3色谱柱梯度洗脱,电喷雾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UPLC-MS/MS检测。结果表明:在0.3~50μg/kg添加水平下,硝磺草酮、MNBA和AMBA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在73%~9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2.4%~12.9%之间,该方法的检出限分别为0.1、0.3和0.2μg/kg,定量限分别为0.3、1.0和0.6μg/kg。应用该方法对室内模拟试验的红土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硝磺草酮在红土中的消解半衰期为4.0d,土壤中降解产物AMBA残留量高于MNB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