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明确引发青海省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软腐病的病原菌,通过对病原菌形态、生理生化特性、16SrRNA基因序列以及胡萝卜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的pECC2F序列特征分析,对青海省5个地区马铃薯软腐病病样的病原菌进行病原学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的5个菌株均能引发马铃薯软腐病,病原菌鉴定为胡萝卜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生理生化研究表明,该病原菌菌株均可在37℃生长,能使明胶液化,具有耐盐性(50g/L NaCl),对红霉素不敏感,过氧化氢酶反应显示为阳性,蔗糖试验还原反应、氧化酶、磷酸酶活性和吲哚产生试验显示均为阴性,可以利用柠檬酸盐、乳糖、纤维二糖、棉子糖和蜜二糖,但是不能利用D-麦芽糖、山梨醇、D-阿拉伯糖醇和α-甲基葡萄糖。接种马铃薯块茎致病力测定分析表明,亚种内不同地区的菌株间不存在致病力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确定导致陕西岚皋县魔芋(Amorphophallus)软腐病的主要病原菌类型。【方法】从陕西省岚皋县魔芋患病组织中分离、纯化致病菌,通过培养细菌的形态特征、致病性及分子生物学分析,确定病原菌的类型。【结果】从魔芋软腐病病植体中共分离得到27株菌,其中9株菌(M1~M9)可使健康植株致病,菌株M8致病性最强。通过生物学特性观察,确定M8果胶杆菌是魔芋致病的主要病原菌。其16SrDNA基因序列与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软腐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PC1)菌株关系最近,相似性为98.64%。【结论】导致岚皋县魔芋软腐病的病原菌是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软腐亚种。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滇重楼茎秆软腐病的病原,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田间调查采样,初步掌握滇重楼茎秆软腐病的发生规律,通过稀释分离、柯赫氏法则验证获得病原菌,基于形态特征和16S r DNA、gyr B、rpo B基因序列特征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从发病植株上分离出1株细菌,经柯赫氏法则验证为滇重楼茎秆软腐病病原菌,基于形态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将其鉴定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结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是滇重楼茎秆软腐病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4.
夏振远  莫笑晗  雷丽萍  刘勇  祝明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520-17521,17544
[目的]对一种在烟草漂浮苗上发现的病害的病原进行分离和鉴定,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将分离得到的菌株按照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通过Biolog测定、16SrDNA序列分析和其他生理生化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经柯赫氏法则试验证明分离得到的3—3菌株是引起该漂浮苗病害的病原菌,经Biolog鉴定、生理生化分析符合胡萝卜、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的特征,16SrDNA序列分析表明3-3与胡萝卜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的菌株Kun28213相似程度最高,达99.9%。[结论]综合几种方法的鉴定结果,引起烟草漂浮苗病害的病原为胡萝卜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该痛害是在国内首次报道.根据英文的名称,将该病害命名为烟草黑脚病。  相似文献   

5.
为鉴定福州地区不结球白菜黑腐病致病菌,以感染黑腐病的不结球白菜植株为材料进行了病原菌分离和鉴定。通过观察所分离病原菌的形态及接种试验发现其形态和发病症状与黑腐病的形态和发病症状相一致。以细菌通用引物16S对该病原菌进行16SrDNA的PCR扩增测序分析,发现该病原菌与野油菜黄单胞菌(Genbank:CP017308.1)16SrDNA序列同源性为99.8%。从接种病原菌植株中重新分离病原菌,其16SrDNA序列与之前接种菌株序列一致。以上结果初步证明分离的病原菌为不结球白菜黑腐病病原菌,且该病原菌为十字花科黑腐病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种。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南京种植的彩色马蹄莲软腐病发生严重,从不同品种的彩色马蹄莲不同部位病组织中分离到6个菌株,经形态特征与培养性状比较、生理生化测试、16S rDNA序列分析和致病性测定,鉴定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P.c.c).信号分子检测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可产生并释放出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HLs)类信号分子.利用PCR技术扩增土壤根癌农杆菌中的attM基因,其编码的AttM解酯酶可以显著降解AHLs,在离体条件下可有效地减弱该病原菌的致病性,这为有效控制彩色马蹄莲细菌性软腐病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分离鉴定山西温室蔬菜西葫芦根茎部软腐病害。[方法]对分离物进行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及16SrDNA系列分析。[结果]结果表明,40个菌株经人工接种后,CY39导致西葫芦茎基部软腐,经柯赫氏法则验证为致病病原。在电镜下菌体呈短杆状,两端钝圆,具鞭毛,革兰氏阴性。CY39菌株通过测序和序列比对分析,其与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软腐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AB680280报告的序列相似度为100%。[结论]西葫芦茎基软腐病原菌应归属于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软腐亚种。  相似文献   

8.
2005年在云南省花卉公司种植的马蹄莲上发现有软腐症状,马蹄莲最初在受害部位出现水浸状坏死,病部很快扩大,病组织开始软化、变色,病斑边缘初有明显界限,随着病势的发展界限逐渐模糊不清,然后软腐.从病株上分离得到20株菌,菌株接种于马蹄莲上,发病症状与田间自然症状一致,并从回接病株上重新分离得到此病原细菌.经16S-23S rDNA转录间隔区PCR(ITS-PCR)分析、测序及BIOLOG生理生化测定,确定该病原菌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p.c.c.)和菊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hrysanthemi,p.ch.)两种,而主要是Pectobacterium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p.c.c..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引种驯化的珠芽黄魔芋软腐病病害进行有效防控,采集陕西省镇巴县有软腐病发病症状的珠芽黄魔芋叶柄进行病原细菌分离纯化、致病性检测、分离菌株的菌落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从软腐病症状的珠芽黄魔芋叶柄中分离获得了不同形态的15株细菌,致病性试验发现其中的ZYH1菌株可使珠芽黄魔芋、花魔芋、胡萝卜和白菜离体组织表现出软腐症状,并导致珠芽黄魔芋和花魔芋植株发病。分离的ZYH1菌株单菌落圆形突起,乳黄色,边沿光滑整齐,杆状菌体,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与已报道的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亲缘关系最近,相似度为99.6%。这是陕南地区首次报道由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引起的珠芽黄魔芋软腐病害,该研究结果有助于为引种驯化的珠芽黄魔芋软腐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水飞蓟软腐病是近年流行的一种毁灭性的病害,目前对该病研究的报导不多。通过对黑龙江省水飞蓟种植区的水飞蓟病害进行调查,发现该病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经对水飞蓟软腐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及初步鉴定工作,并对分离得到的菌株按照柯赫式法则进行了致病性的测定,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与白菜软腐病的病原菌标准菌株胡萝卜欧文氏菌(Erwinia carotovora subsp. Carotovora(Jones1901)Borgey etal 1923)生长特性及致病特点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2020年5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和青浦区设施栽培黄瓜上发现一种能导致黄瓜茎基部腐烂并伴有茎秆流胶、最终整株死亡症状的病害。经病菌分离、致病性测定及分子生物学鉴定表明:病原菌分离物在NA培养基上菌落呈圆形,灰白色,有很浓烈的臭味,无荧光反应,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经BLASTn比对,其16S rRNA序列和RNA聚合酶β基因(rpoB)序列与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巴西亚种的相似性分别为99.86%和97.14%;基于16S rRNA序列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发现其在系统发育树上与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巴西亚种的类群聚在一族;又经特异性引物鉴定,确定该分离物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巴西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brasiliense)。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生物质炭表面可溶性组分对作物生长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手段——RNA-Seq技术对添加生物质炭可溶性组分处理和未添加可溶性组分的不结球白菜叶片进行转录组分析,研究其差异基因的功能,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T-qPCR)对关键基因进行检测验证。[结果]添加生物质炭可溶性组分的不结球白菜叶片中共检测到499个差异基因,其中上调表达基因152个,下调表达基因347个。RT-qPCR验证分析与转录组测定结果一致。基因功能注释显示差异基因多集中于细胞壁的多糖代谢和碳水化合物代谢等生物过程,主要调控果胶裂解酶、果胶甲酯酶、葡糖基转移酶等活性。[结论]果胶裂解酶和果胶甲酯酶同源基因的下调表达、葡糖基转移酶活性同源基因的上调表达证实生物质炭可溶性组分可以在增加植物细胞壁稳定性的同时提高作物对逆境条件的抵抗能力,从基因表达的角度揭示了生物质炭可溶性组分对不结球白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马蹄莲细菌性软腐病原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5年在云南省花卉公司种植的马蹄莲上发现有软腐症状,马蹄莲最初在受害部位出现水浸状坏死,病部很快扩大,病组织开始软化、变色,病斑边缘初有明显界限,随着病势的发展界限逐渐模糊不清,然后软腐.从病株上分离得到20株菌,菌株接种于马蹄莲上,发病症状与田间自然症状一致,并从回接病株上重新分离得到此病原细菌.经16S-23S rDNA转录间隔区PCR(ITS-PCR)分析、测序及BIOLOG生理生化测定,确定该病原菌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asubsp.carotovora,p.c.c.)和菊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hrysanthemi,p.ch.)两种,而主要是Pectobacterium carotovorasubsp.carotovora,p.c.c..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clpP基因对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P.c.c)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等方面的影响,采用同源重组法构建clpP基因缺失突变体ΔclpP和互补菌株ΔclpP(clpP),测定突变体及互补菌株的运动性、生物膜、抗氧化压力,以及在不同培养基和不同温度下的生长能力、部分致病因子活性及致病性等表型,并采用RT-PCR分析了果胶酸裂解酶(Pel)、纤维素酶(Cel)、蛋白酶(Prt)和坏死诱导蛋白(necrosis-inducing protein,Nip)等相关致病因子的编码基因转录水平变化。结果表明:ΔclpP的运动性无变化,生物膜形成、高温和营养饥渴耐受力及抗氧化压力等均下降;果胶酶、纤维素酶与蛋白酶活性有不同程度降低,酶活性检测平板上水解圈的直径分别比野生株下降19.35%、34.38%和35.00%;ΔclpP的致病性显著下降,离体接种‘黄花马蹄莲’叶片和大白菜叶柄,病斑面积分别比野生株的减小99.00%和99.60%;在4个毒力因子中,qRT-PCR显示:ΔclpP果胶酸裂解酶与纤维素酶mRNA相对表达量为野生菌株的40.00%左右。由此可见,clpP基因对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的生长和致病性具有多方面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常规的组织分离法从杨树湿心材病发病心材组织中分离到10个优势菌株,将菌株分别回接健康杨树实生苗,通过侵染症状、发病率和发病程度等测定致病性,结果发现2-16号菌株能引起典型的湿心材症状,即心材变色并腐烂。对2-16菌株形态特征、生理生化进行了分析,2-16菌株16SrDNA基因序列与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软腐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subsp.carotovorum)NBRC 14082菌株报告的序列相似度为99%。采用Mega5.0软件以相近序列构建的进化树中,2-16菌株和NBRC 14082菌株聚在同一进化枝上。鉴定2-16号致病菌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软腐亚种。以温室栽培的当年生中石7杨树实生苗为接种材料,将2-16号致病菌分别通过4种方式进行侵染接种,结果表明:茎刻伤和茎注射2-16致病菌株均能引起杨树植株发病,茎注射法发病率、病斑扩散长度和发病指数均高于茎刻伤法,而叶接和灌根接种2-16致病菌株均不能使杨树感病,表明茎部伤口感染是该致病菌侵染杨树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是世界十大植物细菌性病原之一。为了便于观察该病原菌侵染过程以及进行早期活体定量检测,本研究构建了表达luxCDABE基因的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发光菌株。首先构建了含有luxCDABE基因操纵子的重组质粒,然后转入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LMG2404中,命名为LMG2404-LUX。与LMG2404相比,LMG2404-LUX的生长速率、生物膜形成和游动性无明显差异;光信号强度与菌液浓度呈线性相关;在菌适宜生长条件下,光信号不受温度和pH的影响;经过10次继代培养后,光信号强度无明显减弱。LMG2404-LUX接种植物后,其致病性与LMG2404无明显差异,侵染初期的光信号强度与该菌侵染增殖呈线性相关。综上所述,LMG2404-LUX可以用于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的快速定量以及植物体内的活体检测,为该菌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  相似文献   

17.
三个萝卜主产区软腐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防治萝卜(Raphanus sativus L.)软腐病,提高萝卜产量和质量,从江苏徐州、浙江萧山和湖北利川3个萝卜主产区分别采集萝卜软腐病病样并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测定。通过结合菌落形态、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和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3株病原菌属于胡萝卜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的2个亚种,其中2株为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brasiliense,另1株为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致病力测定分析表明,3株病原菌的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随温度的升高均呈现出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探明魔芋软腐病病原菌的致病机理和更好地防治该病,摸清果胶酸盐裂解酶在软腐病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魔芋软腐病菌为材料,通过PCR克隆技术获得魔芋软腐病中重要的果胶盐裂解酶基因,对克隆的基因进行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通过构建原核表达载体,经IPTG诱导,SDS-PAGE电泳检测.[结果]获得具有完整阅读框的...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贵州半夏发展绿色种植,采用平板稀释法和平板对峙培养法从贵州省不同地区采集的土壤样品中筛选对半夏块茎腐烂病病原菌具有较强拮抗效果的生防菌株,结合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检测和16SrR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采集土样中共分离得到270株细菌,从中筛选到1株有较强拮抗活性的细菌HM9-1,其对块茎腐烂病病原菌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软腐亚种的抑菌圈直径达2.4cm。经鉴定,该菌株为巨大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20.
为了阐明细菌杆状决定蛋白mreB基因对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Pcc)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的影响,采用同源重组的方法成功构建了该基因的缺失突变株、互补菌株及过表达菌株,并进行了相关表型测定。结果表明:与野生型菌株PccS1相比,缺失突变株ΔmreB菌体形态由杆状变为球形;对黄花马蹄莲和大白菜的致病性显著下降;生长能力也受到一定限制;尽管分泌胞外纤维素酶的能力、抗氧化压力和菌体沉降速率无明显变化,但蛋白酶活性、果胶酶活性、生物膜形成能力、游动性及产生碳青霉烯抗生素的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互补菌株的表型得到了部分或全部恢复。qRT-PCR结果也显示:ΔmreB中几种相关致病因子的相对表达量均下调。表明:mreB与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的菌体形态、生长能力和致病能力密切相关。这是首次报道mreB与植物病原菌的致病性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