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是指猪在一定的应激环境下至少感染两种以上病原,从而在猪的呼吸系统中表现出一系列综合征群的疾病。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秋末、冬季和春季发病率最高,通常发病率在30%~70%,病死率在10%~30%,主要发生于保育后期和生长育肥期,特别是在13~15周龄以及18~20周龄,也就是俗称的13周龄墙和18周龄墙。严重的时候,猪场呼吸道病诱发严重的高  相似文献   

2.
猪呼吸道病综合征(PRDC)是近些年在养猪业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呼吸道病,它是由一些病原体的混合感染,以及环境条件、饲养管理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疾病。因为该病在18~20周龄发病严重,所以又称它为“呼吸道病18周龄墙”。 PRDC已成为我国当前猪病的重中之重,几乎在所有的猪场都有发生,而且很难清除,它除了造成直接死亡之外,更为严重的是使猪增重缓慢(5%~25%)、饲料利用率减少(5%~25%)、出栏时间推迟(15~20天),并长期携带多种相关病原体。有些猪场PRDC的发病率可达40%~80%,直接死亡率在20%以上,增重下降或生长停滞的可达70%,有的猪场甚至被迫将该阶段的猪全部淘汰。  相似文献   

3.
<正>1发病情况某猪场年出栏2500头左右商品猪,饲养品种是杜洛克、长白。近期,该猪场6~12周龄的小猪开始发病,占10%~20%,基本上是猪中体型弱小的、曾经腹泻过的猪开始发病,一经发病,康复的机会甚微,一般经3~4周逐渐衰竭死亡。  相似文献   

4.
董志刚 《兽医导刊》2016,(23):27-29
正目前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是中国养猪业中最重要以及经济学意义最大的疾病,猪场因为该病导致的经济损失也最为严重。该病在各个生产阶段的猪都可发生,但多发病于"13~15周龄"和"18~20周龄"这两个阶段。越过这两个时期则较少发病。另外在秋冬季节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低,容易给猪群造成应激,特别是圈舍  相似文献   

5.
猪回肠炎是由厌氧菌-胞内劳森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以顽固性或间歇性出血性下痢为特征的消化道疾病。猪感染后生长速度减慢,猪群生长均匀度变差,有时引起死亡。由于猪只死亡、淘汰或饲料转化率降低,给猪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1发病特点(1)猪回肠炎大多数病例发生在6~20周龄的生长育成猪,发病率为5%~26%。(2)环境温度突然变化、饲养  相似文献   

6.
副猪嗜血杆菌病近年来已造成很多规模化猪场严重的经济损失。该病主要危害2~28周龄的哺乳仔猪、保育猪和生长猪。多在有应激因素和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情况下发生,发病率为15%~90%,有免疫抑  相似文献   

7.
<正>(一)流行特点猪副嗜血杆菌只感染猪,主要感染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的猪,通常见于5~8周龄的猪,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患猪或带菌猪是主要的传染源,该细菌寄生在鼻腔等上呼吸道内。主要通过空气、直接接触感染其它健康猪,其它传播途径如消化道等亦可感染。从该病发病情况分析,主要与猪场的猪体抵抗力、环境卫生、饲养密度有极大关系,  相似文献   

8.
闽西地区猪增生性肠炎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查闽西地区猪增生性肠炎发病情况,应用PCR技术对2008年龙岩学院动物医学研究所接诊的6周龄~20周龄腹泻病例进行了胞内劳森氏菌检测。结果表明,被检测的8个猪场均存在胞内劳森菌感染,61份粪便样品中21份(44.2%)呈阳性,其中6周龄~8周龄猪阳性率为46.7%,9周龄~13周龄生长猪阳性率为47.8%,14周龄~20周龄阳性率为42.9%。由此说明闽西地区猪场普遍存在猪增生性肠炎的感染。  相似文献   

9.
<正>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又称猪多发性浆膜炎与关节炎。该病影响2周龄到4月龄的青年猪,通常见于5~8周龄的仔猪易发,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随着规模化养猪场的兴起,该病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由于绝大多数猪场没有细菌分离培养鉴定的设施和条件,猪场一旦出现疫病,泛用滥用抗生素的现象较为严重,造成耐药菌株的产生,影响治疗效果。现就一例副猪嗜血杆菌的中西医结合治  相似文献   

10.
<正>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猪的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主要影响保育阶段猪。该病可见于2周龄到4周龄的猪,以5周龄~8周龄的仔猪最易感染和发病。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其他年龄段的青年猪、母猪及种公猪亦可感染,有的以隐性感染或慢性跛行为主。可通过直接接触呼吸道和消化道等途径传播。对  相似文献   

11.
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自家苗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世界养猪业的发展,副猪嗜血杆菌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影响养猪业的典型细菌性疾病。该病可以影响从2周龄~4月龄的猪,主要在断奶后和保育阶段发病。通常见于5~8周龄的小猪,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  相似文献   

12.
进入秋冬季节,随着气温逐渐下降和空气湿度的加大,其猪群感染细菌性疾病的发病率也将会随之而上升,在猪群感染细菌性疾病发病率上升季节,养猪场户则更应警惕保育仔猪副嗜血杆菌病的危害。猪副嗜血杆菌一般最易感染2周龄到4月龄的仔猪和育成猪,且主要在仔猪断奶前后和仔猪保育阶段发病较为普遍,通常5~8周龄的仔猪发病率可达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13.
《养猪》2017,(3)
<正>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猪的一种传染性病症,以呼吸困难、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为主要特征。该病主要影响2周龄到4月龄的青年猪。感染猪群主要在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发病,通常见于5~8周龄的猪,发病率达20%~30%,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以上。该病随着养猪业集约化发展,再加上免疫抑制病(如猪圆环病毒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等),目前  相似文献   

14.
<正>2012年6月-2013年8月,锦州地区部分猪场饲养的幼龄猪出现以肝脓肿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发病主要特征为:50~70日龄仔猪发病,生长缓慢,饮食正常,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关节肿大,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病程15~20 d,发病率为2%~5%,病死率为33.3%~71.4%。发病猪肝  相似文献   

15.
正春季,由于气温回暖、温差过大,这导致呼吸道疾病多发,各生长阶段的猪均容易感染,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和呼吸困难,生长缓慢或停滞,发病严重的猪,死亡率在15%~20%,给猪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1发病情况2017年2月8日,本市新店子镇一猪场李某前来就诊,主诉饲喂母猪70头,生长猪200余头。生长猪体重在  相似文献   

16.
正1流行特点本病多发生于13~18周龄的育肥猪,6~10周龄的保育猪近年来也呈多发趋势。发病率为25%~60%,病死率为5%~10%,日龄越小的猪病死率越高。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在秋末、冬初和早春发病率最高。应激反应可显著降低猪的抵抗力,促进感染的发生,可以发生于任何阶段,如湿度过大,过度拥挤,空气流通不畅、质量不良等均可造成应激发病,但最常见的是断奶、转群和混群应激,抵抗力下降时,猪呼吸道综合征就会发生感染,经过长短不一的潜伏期,就可表现出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正猪副嗜血杆菌病由副嗜血杆菌引起猪的一种主要传染病,临床上以关节炎与多发性浆膜炎为主要特征。养猪技术的革新提高了畜群的健康水平,但是新型呼吸道综合征的发生,使该病日渐流行,危害越来越严重。猪副嗜血杆菌只感染猪,是条件性致病菌,保育饲养阶段容易发病,尤以4~9周龄最易感,发病率一般在15%~20%,严重时可达40%。发病后期可使大量感染仔猪转成僵猪,死亡率可达50%左  相似文献   

18.
《养猪》2018,(6)
正副猪嗜血杆菌病是副猪嗜血杆菌(Haempohlius parasuis, HPS)在猪抵抗力下降的情况下侵染猪上呼吸道而引发的严重的全身性疾病,临床上以纤维素性浆膜炎、关节炎及脑膜炎等为主要病理特征[1]。感染猪群主要在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发病,通常见于5~8周龄的猪,发病率达20%~30%,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以上[1]。近年来,随着养猪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受到猪场的环境、饲养管理等各方面条件的改变和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2011年11—12月份,山东省莱州市某猪场育肥猪相继发病,发病率达20%~25%,病死率15%,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腹式呼吸,死亡之后鼻流血水。结合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及实验室诊断最终确诊为蓝耳病与圆环病毒混合感染。1发病情况经场长介绍,该场共存栏母猪360头,保育猪300头,育肥猪1 000多头。饲料为成品预混料和玉米面,每吨饲料添加2~3 kg脱霉剂,免疫谱为猪瘟  相似文献   

20.
正(一)发病情况随着春季的到来,气温的逐渐升高,空气湿度的加大,猪群感染细菌性疾病的发病率也将会随之而上升,在猪群感染细菌性疾病发病率上升季节,养猪场户则更应警惕保育仔猪副嗜血杆菌病的危害。猪副嗜血杆菌一般最易感染2周龄到4月龄的仔猪和育成猪,且主要在仔猪断奶前后和仔猪保育阶段发病较为普遍,通常5~8周龄的仔猪发病率可达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以上。由于在临床上副猪嗜血杆菌病已经成为了猪蓝耳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