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津地区番茄褪绿病毒的分子检测和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2014年夏天在天津番茄种植区采集到疑似感染番茄褪绿病毒的番茄样品的侵染病原,利用To CV外壳蛋白和热激蛋白的特异引物进行反转录PCR(RT-PCR)检测,分别扩增得到特异核苷酸片段。序列分析表明,HSP70核苷酸序列与已登录的番茄褪绿病毒日本分离物Tochigi(AB513442)相似性为99.5%,CP氨基酸和核苷酸序列与已登录的番茄褪绿病毒日本分离物Tochigi(AB513443)相似性分别为99.2%和99.3%,表明天津地区的番茄受到To CV侵染,且天津与日本To CV分离物序列相似性最高。由于调查地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发生普遍,针对To CV阳性样品利用TYLCV特异性引物进行了分子检测,扩增产物序列与TYLCV以色列株系分离物的相似性均在99.0%以上,表明2种病毒在田间发生复合侵染,该研究首次明确天津地区的番茄受到To CV侵染和To CV与TYLCV的复合侵染。  相似文献   

2.
为了建立上饶早梨一种简便快速的脱毒方法,采用嫩梢进行热处理并嫁接到无毒砧木的方法,并对其嫁接苗进行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CLSV)、苹果茎痘病毒(ASPV)和苹果茎沟病毒(ASGV)的RT-PCR检测。结果表明:上饶早梨嫩梢热处理嫁接苗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CLSV)、苹果茎痘病毒(ASPV)和苹果茎沟病毒(ASGV)的脱除率分别为93.3%、86.7%和80%。上饶早梨嫩梢热处理嫁接可在一定程度上清除ACLSV、ASPV和ASGV梨病毒。其中,上饶早梨"黄皮消"嫩梢热处理嫁接苗ACLSV、ASPV和ASGV的病毒脱除率分别为87.5%、75%和75%,上饶早梨"六月雪"嫩梢热处理嫁接苗ACLSV、ASPV和ASGV的病毒脱除率分别为100%、100%和85.7%。因此,上饶早梨嫩梢热处理嫁接更有利于上饶早梨"六月雪"病毒的脱除。本试验结果可为上饶早梨脱毒种质离体保存库的建立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和前期脱毒材料的准备。  相似文献   

3.
接种和检测苹果潜隐病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试管微嫁接,分别将苹果褪绿叶斑病毒和苹果茎沟病毒接种到小金海棠组培苗上,并用PAS—ELISA法检测其带毒率。结果表明:接穗小金海棠苹果褪绿叶斑病毒的带毒率为60.0%,其苹果茎沟病毒带毒率为73.3%,从而证明用此方法可以对组培苗进行快速病毒接种而得到带毒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4.
以GF305、弗吉尼亚小苹果为带毒(阳性)和非带毒(阴性)试材,利用作者已建立的总RNA提取方法提取试材中的总RNA,根据三种病毒(ACLSV,ASGV和ASPV)外壳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寡核苷酸引物,采用RT-PCR技术研制三种病毒检测试剂盒,达到最优化检测。并应用该试剂盒对果园中存在的病毒进行了检测。该试剂盒检测病毒速度快(6~7 h)、灵敏度高(较ELISA法高8 000倍)、专一性强、检测成本较低,是一种有推广价值的仁果类果树主要病毒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天津地区番茄褪绿病毒的分子检测与基因组部分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天津番茄产区是否发生了番茄褪绿病毒病,了解该病毒天津分离物的主要基因是否发生变异,对该地区发生的To CV进行了分子检测,并对该病毒的外壳蛋白(CP)和热激蛋白70类似物(Hsp70h)的核苷酸和氨基酸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分离物CP蛋白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已报道的具有代表性的不同国家的分离物相似性均在97.3%以上。Hsp70h蛋白的核酸和氨基酸序列与已报道的具有代表性的不同国家的分离物相似性均在97.2%以上。表明CP和Hsp70h蛋白是2个最保守的蛋白。这是首次在分子水平上证明番茄褪绿病毒在天津地区为害。  相似文献   

6.
概述了中国梨的几种重要病毒病:梨环纹花叶病毒病(PRPMV)、梨脉黄病毒病(PVYV)、榅桲矮化病毒病(QSV)、苹果茎沟病毒病(ASGV)、梨石痘病毒病(PSPV)及其危害性,较全面地介绍了目前梨病毒病的几种检测方法。现在研究认为,以PCR技术和核酸分子杂交技术为基础的分子生物学方法结合较成熟的ELISA检测以及电镜观察能比较准确、快速地检测出中国梨的病毒病;热处理、茎尖培养、微体嫁接、化学制剂处理及其联合应用为梨病毒的脱毒提供了有效途径;并根据梨无毒苗的生长特点提出了梨无病毒化栽培的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引起天津地区番茄果实褐化的病因,采用小RNA深度测序技术和RT-PCR技术对采自天津的番茄病样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引起天津地区番茄果实变褐的病原为番茄花叶病毒。进一步对该病毒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并对该病毒的外壳蛋白(CP)、运动蛋白(MP)和126蛋白进行了序列分析。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分离物的3个蛋白基因均与美国分离物USA_99-1)的进化关系最近。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CP基因与其他分离物的平均相似性为95.53%。MP基因与其他基因分离物的平均相似性为95.21%。126蛋白基因与其他分离物的平均相似性为92.72%。对这3个基因编码的蛋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分离物之间的平均相似性均在99.0%及以上。初步表明,在天津发生的番茄花叶病毒可能是由于贸易活动由国外传入天津市。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中国梨的几种重要病毒病:梨环纹花叶病毒病(PRPMV)、梨脉黄病毒病(PVYV)、榅桲矮化病毒病(QSV)、苹果茎沟病毒病(ASGV)、梨石痘病毒病(PSPV)及其危害性,较全面地介绍了目前梨病毒病的几种检测方法。现在研究认为,以PCR技术和核酸分子杂交技术为基础的分子生物学方法结合较成熟的ELISA检测以及电镜观察能比较准确、快速地检测出中国梨的病毒病;热处理、茎尖培养、微体嫁接、化学制剂处理及其联合应用为梨病毒的脱毒提供了有效途径;并根据梨无毒苗的生长特点提出了梨无病毒化栽培的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9.
<正>笔者从华中农业大学获悉,第二十三届国际果树病毒及其它嫁接传染病害会议于6月8~12日在日本盛冈召开。该校果树病毒研究团队成员王国平教授和洪霓教授出席了会议。据介绍,国际果树病毒病学术会议每两年举行一次,今年会议设有仁果(苹果和梨)与核果(桃、李、杏、樱桃)病毒和类病毒、小果与浆果(草莓、树莓等)病毒和类病毒、无花果病毒、李痘病  相似文献   

10.
利用试剂盒快速检测苹果锈果类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简化苹果锈果类病毒(Apple skin scar viroid, ASSVd)的常规RT-PCR检测步骤,找到更为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本研究以感染ASSVd的田间苹果枝条为试验材料,根据基因库中ASSVd的基因序列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选用国产试剂盒,对RT-PCR体系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总RNA和反转录产物的用量分别为37.4~74.8 ng、1.0~3.0 μL,退火温度为63.8℃,可以获得良好的两步RT-PCR扩增;而总RNA用量为3.74~7.48 ng、退火温度在50.1~62.6℃范围内时,一步RT-PCR的扩增效果较好。采用优化的RT-PCR检测体系对山东采集的样品进行检测,2种检测体系的检测结果完全一致。本研究建立的两步和一步RT-PCR优化体系为ASSVd的批量快速检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正甘薯复合病毒病(SPVD病毒病)是由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 V)和甘薯褪绿矮化病毒(SPCSV)复合侵染造成的严重病毒病害。SPVD病毒对甘薯产量影响极大,一般可使甘薯减产50%~90%,严重的甚至绝收。今年我国甘薯复合病毒病危害较重,发展较快,且危害由点到面,有暴发的可能,严重威胁甘薯产业的发展。为减少甘薯病毒  相似文献   

12.
为了检测和鉴定山东地区葫芦科蔬菜上病毒病种类,从山东诸地11个蔬菜种植区采集了867个葫芦科蔬菜疑似感病样品。利用黄瓜花叶病毒、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西瓜花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南瓜花叶病毒、甜瓜黄斑病毒、瓜类褪绿黄化病毒、李属坏死环斑病毒及甜瓜坏死斑点病毒等特异性引物对疑似感病样品分别进行RT-PCR检测,各病毒检出率分别为34.8%,10.4%,20.0%,41.7%,27.0%,7.8%,2.6%,1.7%,0,0.9%。表明除PNRSV外,其他9种病毒在山东各地均有发生,且CMV和TMV发病率较高,2种或2种以上病毒复合侵染也很普遍。同时为明确山东地区CMV分离物的株系分化状况,选取11个地区有代表性的CMV阳性样品,测定其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和RNA3核苷酸序列并进行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结果显示侵染山东地区葫芦科蔬菜的CMV分离物均属于IB亚组,与韩国分离物As(AF013291)相似性最高,未发现其他株系。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引起广西番茄呈现褪绿斑驳和花叶症状的病毒病原,采集4个疑似病毒感染的番茄样品,利用小RNA深度测序、RT-PCR、序列分析、遗传进化树的构建等方法对样品进行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小RNA数据中的41条contigs分别被注释为番茄花叶病毒(tomato mosaic virus,ToMV)和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RT-PCR证实了s RNA的结果,且所有样品均存在ToMV和To CV的复合侵染。通过拼接获得ToMV和ToCV RNA2的近全基因序列,ToMV近全基因序列为6383 bp,命名为ToMV-GX;ToCV RNA2的近全基因序列为8031 bp,命名为ToCV-GX。进化树分析发现,本研究获得的ToMV-GX与ToMV中国山西、内蒙古、呼和浩特3个分离物处于一个分支,说明其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ToCV-GX与ToCV中国台湾、广东分离物处于一个大分支,说明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上述结果证实,引起广西番茄呈现褪绿斑驳和花叶症状的病原是To MV和ToCV,本研究是ToMV和ToCV复合侵染广西番茄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4.
甘薯种苗的脱毒与快繁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秀芳 《种子》2005,24(4):94-94,96
甘薯(Ipomoea batatas L. Lam)系旋花科,属于1年生植物.我国近年来甘薯种植面积达到666.7万hm2,占全世界种植面积的80%以上.甘薯是一种杂种优势作物,但采用营养繁殖导致甘薯病毒蔓延,致使产量和质量降低.病毒病已成为我国甘薯生产的最大障碍之一.侵染甘薯的病毒有十余种,受侵染的植株症状为:叶皱卷、花叶、黄花、羽状斑驳或环斑;地上部分长势弱,结薯少,薯块小,皮色淡,表皮粗糙、龟裂;种性退化,品质和产量降低.甘薯病毒目前尚无药可治,其潜在威胁很大.茎尖培养是目前防治甘薯病毒病的最有效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梨树组织中的苹果锈果类病毒原位RT-PCR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自行设计的方法分离提取总RNA,通过一对特异引物,分别扩增出不同梨树品种上苹果锈果类病毒(ASSVd)的特异片段,经由回收、克隆和测序,有10条序列已在GenBank(EU031467-EU031476)登录,利用克隆的ASSVd质粒,通过RT-PCR合成了生物素标记的cDNA探针,建立了斑点杂交检测技术。在此基础上以已知带有苹果锈果类病毒的库尔勒香梨和无类病毒梨树叶片为材料,利用DIG标记,研究了梨树类病毒的叶片石蜡切片IS-RT-PCR检测技术。包括SuperScriptⅡ浓度、4种碱基混合物(dNTPs)、RNA酶抑制剂(RNasin)及互补引物浓度对cDNA合成的影响,退火温度、LA Taq DNA聚合酶、Mg^2+、引物浓度及循环次数对原位PCR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RNasin的用量大于0.2U/μL时,信号强度随着RNasin量的加大而增强;只有当dNTPs浓度达0.4mmol/L时才能生成一定量的cDNA;SuperScriptⅡ浓度在0.5~1.3U/μL均可进行正常的逆转录,而且在该范围内产物的量随SuperScriptⅡ浓度提高而增多;引物浓度达到0.9μmol/L以上时才能进行有效的逆转录,并且生成的cDNA的量随引物浓度增大而增加。原位扩增ASSVd的cDNA适合退火温度为62℃。循环30~35次可出现较强的蓝色信号,引物浓度在0.8~1.2μmol/L时显色较好;LA Taq酶浓度为0.004U/μL以上,均显示较深的蓝色;Mg^2+浓度为1.5mmol/L就可满足原位PCR所需。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西瓜病毒病普查及毒原检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据报道 ,侵染葫芦科作物的病毒共计 38种 ,9个暂定种和 1种类病毒 ,国内葫芦科作物病毒的种类为9种 ,为害河北等地葫芦科作物的病毒有 7种。侵染西瓜的病毒约 15种 ,其中重要的毒原有WMV - 2、CMV、TNV、SqMV、MMV和MVNV。侵染我省西瓜的病毒种类及发病率尚不清楚 ,我们对省内各西瓜主产区西瓜病毒病发生情况进行了普查 ,对毒原种类进行了检测 ,为防治西瓜病毒病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和方法1 1 西瓜病毒病病叶的采集方法1999~ 2 0 0 0年在石家庄、新乐、唐山、沧州、衡水、廊坊等地于露地西瓜生长中后期用新塑料袋采…  相似文献   

17.
<正>近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孙丽英教授课题组继2017年、2019年分别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报道了植物病毒(黄瓜花叶病毒)和非编码环状RNA(类病毒)跨界侵染植物与真菌的研究结果后,在植物-真菌-病毒互作方面再次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进一步拓展了病毒跨界侵染  相似文献   

18.
正我国梨树开花期即将到来。截至2018年4月16日,在我国登记防治梨树梨小食心虫并在有效期内的农药产品共17个。现将防治梨树梨小食心虫农药产品有关信息整理见表1,具体防治对象用药量的大小、使用注意事项等信息以产品标签或使用说明书为准。截至目前,尚未有农药产品在梨实蜂、梨果象甲(梨实象虫)、茶翅蝽(臭大姐)、梨网蝽(梨花网蝽)、梨蝽(花壮异蝽)、梨茎蜂(梨梢茎蜂)、葛氏梨茎蜂  相似文献   

19.
正1草莓主要病毒的主要特征草莓病毒属于潜隐性病毒,单一病毒感染时一般不表现症状,几种病毒复合侵染时,植株表现明显的矮小弱化,株高、叶面积、叶柄长度等数值明显降低,叶片常表现花叶、皱叶、黄边、褪绿、干枯等多种症状,产量大幅降低,畸形果率高,平均单果质量小,含糖量低,风味差,果实表面光泽度差,易感病,贮藏和运输性能下降。1.1草莓镶脉病毒(Strawberry vein banding virus,SVBV)花椰菜花叶病毒科、花椰菜病毒属。1952年在英国  相似文献   

20.
为确定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在葫芦、西瓜、甜瓜3种葫芦科(Cucurbitaceae)作物种质中的携带部位、最低检测量及不同检测技术的检测效果,对3种作物的不同种质资源以及同种种质资源的不同处理进行了DAS-ELISA和RT-PCR检测,结果显示受侵染葫芦种子的种皮、种仁可带毒;受侵染西瓜的瓜叶、瓜皮、瓜瓤、种皮、种仁、瓜蔓均可带毒;受侵染甜瓜的叶片可带毒。RT-PCR检测灵敏度高于ELIS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