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为调查新型杀菌剂叶菌唑、咪鲜胺铜盐·噻霉酮、丙硫菌唑·戊唑醇单施或与其他药剂混用对河南省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从中筛选出防效较好的药剂处理,于2022年开展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40 mL(667 m2制剂用量)、8%叶菌唑悬浮剂60 mL+36%咪鲜胺铜盐·噻霉酮悬浮剂20 mL两处理在防治白粉病和保障小麦产量方面均具明显优势,建议在白粉病重发区应用;8%叶菌唑悬浮剂60 mL+430g/L戊唑醇悬浮剂20 mL、8%叶菌唑悬浮剂60~75 mL、36%咪鲜胺铜盐·噻霉酮悬浮剂20 mL+430 g/L戊唑醇悬浮剂20 mL对白粉病的防效也显著优于对照药剂处理430 g/L戊唑醇悬浮剂20 mL、19%丙环·嘧菌酯悬乳剂50 m L,并具一定的保产效果,建议在白粉病中度至偏重发生年份或地区应用。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防治小麦赤霉病高效药剂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本试验采用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250 g/L丙环唑乳油、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480 g/L氰烯·戊唑醇悬浮剂、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4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44%戊唑·咪鲜胺水乳剂共6种药剂处理对小麦赤霉病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975 mL/hm2+250 g/L丙环唑乳油600 mL/hm2处理和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750 mL/hm2处理的防效和增产效果相当,且均优于其它药剂处理,值得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不同药剂及施药次数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筛选高效药剂,明确不同药剂及不同施药次数对小麦赤霉病的预防效果,特进行了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5%氰烯菌酯悬浮剂、40%戊唑·咪鲜胺悬浮剂、35%戊唑·福美双悬浮剂、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均有一定的效果,以氰烯菌酯防效最佳;防治小麦赤霉病建议选用氰烯菌酯、戊唑·咪鲜胺等药剂,从农药减量和经济角度考虑,生产上建议:小麦抽穗扬花期雨水偏少的年份,于小麦始穗期选择对路的药剂预防1次即可;小麦抽穗扬花期雨水偏多的年份,小麦始穗期施药1次后,间隔7 d左右仍需进行第2次防治。  相似文献   

4.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叶菌唑分别与咪鲜胺、戊唑醇、丙硫菌唑和氟啶胺的几种不同配比复配剂对禾谷镰孢菌的室内联合毒力,并通过田间试验评价复配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结果表明,叶菌唑、咪鲜胺、戊唑醇、丙硫菌唑和氟啶胺对禾谷镰孢菌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_(50))分别为0.016 3~0.038 3、0.014 7、0.280 7、0.094 5、0.230 0μg/mL,复配剂叶菌唑∶咪鲜胺1∶2和叶菌唑∶戊唑醇1∶1具有增效作用,SR值分别为1.540 5和1.515 3。按此比例制备了30%叶菌唑·咪鲜胺水乳剂和20%叶菌唑·戊唑醇悬浮剂用以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显示,这2个复配剂的田间防效均与用量呈正相关性,且一次防效均在65%以上,并且对小麦安全,这一结果表明叶菌唑与咪鲜胺、戊唑醇这2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可以复配使用,大大延缓了小麦赤霉病菌抗药性的进一步加剧,为赤霉病的综合防控和抗药性治理提供依据,具有良好的市场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对辣椒炭疽病具有较好防效的杀菌剂,选用10种不同杀菌剂于2021年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次药后7 d, 32.5%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悬浮剂、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和43%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的防效分别为85.1%、82.7%和81.9%;25%吡唑醚菌酯乳油、24%烯肟菌胺·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和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三者的防效在75.8%~77.8%之间;80%甲基硫菌灵水分散粒剂、22.5%啶氧菌酯悬浮剂和25%溴菌腈乳油等处理的防效在69.2%~74.6%之间;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的防效相对较差。32.5%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悬浮剂、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及43%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可作为福建地区防治辣椒炭疽病的较优选择。  相似文献   

6.
20%唑菌酯悬浮剂对黄瓜霜霉病的作用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植株喷雾-叶碟法、叶碟喷雾法分别测定20%唑菌酯悬浮剂对黄瓜霜霉病的保护、治疗作用,采用离体叶片法、叶碟法测定其对黄瓜霜霉病的铲除作用。结果表明:在200 μg/mL浓度下,20%唑菌酯悬浮剂对黄瓜霜霉病的保护、治疗效果分别为77.99%、70.08%;20%唑菌酯悬浮剂对黄瓜霜霉病菌病斑扩展、产孢及再侵染的抑制率分别为74.37%、84.56%和72.22%,与黄瓜霜霉病菌孢子囊悬浮液混合接种能显著降低孢子囊的致病性。室内试验结果表明,20%唑菌酯悬浮剂对黄瓜霜霉病具有良好的保护、治疗作用,且效果均优于对照药剂25%嘧菌酯悬浮剂,20%唑菌酯悬浮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铲除作用与25%嘧菌酯悬浮剂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防治柑橘沙皮病的高效低毒药剂,连续两年进行了新型复配药剂50%克菌丹·啶氧菌酯水分散粒剂防治柑橘沙皮病的田间药效试验,对该药剂防治柑橘沙皮病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了评价。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50%克菌丹·啶氧菌酯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用量625 mg/kg对柑橘沙皮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2018年药剂处理两次后对柑橘叶片和果实沙皮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8.46%和76.84%,2019年药剂处理两次后对柑橘叶片和果实沙皮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8.79%和75.59%,显著优于对照药剂80%克菌丹水分散粒剂800 mg/kg的处理,优于对照药剂22.5%啶氧菌酯悬浮剂150 mg/kg的处理。50%克菌丹·啶氧菌酯水分散粒剂对柑橘安全,值得应用于柑橘沙皮病防治的示范与推广。  相似文献   

8.
试验结果表明,40%克菌丹戊唑醇悬浮剂800倍液和1 000倍液对大姜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较好,比常规药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的防治效果好。在生产上建议推广使用40%克菌丹戊唑醇悬浮剂800~1 000倍液防治大姜茎基腐病。  相似文献   

9.
对40%氟唑菌酰胺·丙硫菌唑悬浮剂的助剂进行筛选,确定了40%氟唑菌酰胺·丙硫菌唑悬浮剂的最佳配方。组成为氟唑菌酰胺20%、丙硫菌唑20%、7227-A 3%、25001%,EH-6 1%、甘油3%、黄原胶0.12%、硅酸镁铝0.5%、有机硅消泡剂SAG6300.5%、防腐剂0.2%,去离子水补足100%。对该配方进行5批次重复验证试验显示,通过该配方制备的产品批次稳定性好,适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小麦赤霉病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河南省小麦赤霉病发生规律,对1989年以来河南省小麦赤霉病历史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赤霉病在河南省流行频率提高、为害损失增大,已经成为小麦的常发性病害。调查发现,麦田病残体带菌率10%以上,能满足大发生的菌源量需要。引起河南省小麦穗腐的优势病原菌为禾谷镰刀菌、假禾谷镰刀菌和链格孢,分离频率分别为29.69%、12.89%和42.19%。对赤霉病病菌多菌灵抗性监测结果表明,豫南麦区多菌灵抗性菌株平均比率达10.99%,河南省尚未检测到对戊唑醇、咪鲜胺、氰烯菌酯产生抗性的菌株。43个主栽小麦品种在赤霉病自然发病条件下,普遍表现为不抗侵染。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25%氰烯菌酯悬浮剂1 500 mL/hm~2、15%丙唑·戊唑醇悬浮剂900~1 500 mL/hm~2、40%丙唑·戊唑悬浮剂450~600 g/hm~2、20%叶菌唑悬浮剂300~600 g/hm~2及0.3%四霉素水剂1 000 mL/hm~2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正>为了验证22.4%氟唑菌苯胺种子处理悬浮剂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了解和掌握其在小麦上的使用技术及对小麦的安全性、产量的影响等,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1材料与方法1.1试验药剂22.4%氟唑菌苯胺种子处理悬浮剂,立克秀60g/L悬浮种衣剂,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提供。1.2试验地点、作物品种、播种期试验地点在湖北省宜城市郑集镇金铺村四  相似文献   

12.
多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及其DON毒素的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与室内检测,研究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对DON(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的控制效果以及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180 g/hm~2、48%丙硫菌唑悬浮剂288 g/hm~2和40%丙硫·戊唑醇悬浮剂240 g/hm~2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较高,药后25d病指防效均达到90%以上。药剂处理有一定增产效果,相比对照区,各处理区产量增幅16.39%~31.91%,千粒重增幅29.69%~36.17%。各处理对小麦病粒率和籽粒中的DON毒素也有一定控制效果。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180g/hm~2和40%丙硫·戊唑醇悬浮剂240 g/hm~2控制病粒率的效果最好,对应处理的病粒率分别为0.31%和0.32%。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180 g/hm~2和48%丙硫菌唑悬浮剂288 g/hm~2控制DON毒素的效果最好,对应处理的DON毒素检出量分别为197.33μg/kg和197.07μg/kg。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430g/L戊唑醇悬浮剂、24%戊唑·咪鲜胺可湿性粉剂、15%丙唑·戊唑醇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及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分别于2020、2021年进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2020年和2021年,供试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效分别为82.88%~97.37%和78.14%~93.2...  相似文献   

14.
试验结果表明,烯酰·唑嘧菌525克/升悬浮剂在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药效试验中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在马铃薯发病初期使用,每隔7~10d喷药1次,连续喷药3次,使用烯酰.唑嘧菌525克/升悬乳剂60mL/667m2和100mL/667m2,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效达75%以上,持效期可达10d以上。  相似文献   

15.
为有效防治小麦全生育期土传病害,分别在小麦播种期、返青期采用不同的用药方案开展了田间防治示范。结果表明,播种期用27%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噻虫嗪悬浮种衣剂、31.9%戊唑醇·吡虫啉悬浮种衣剂、11%吡唑醚菌酯·灭菌唑悬浮种衣剂、23%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拌种,结合返青期喷施430 g/L戊唑醇悬浮剂、30%苯甲·丙环唑乳油、125 g/L氟环唑悬浮剂,收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不仅可有效控制小麦茎基腐病、纹枯病,降低白穗率,还可以有效提高小麦产量,增产率达14.61%~21.43%。  相似文献   

16.
筛选有效防治草莓叶螨的药剂,本文开展了4种杀虫剂对草莓叶螨的田间药效研究。试验结果表明:30%乙唑螨腈悬浮剂对草莓叶螨的防效最理想,速效性较快,持效期长。防效次之的是40%联肼·螺螨酯悬浮剂,而后是45%联肼·乙螨唑悬浮剂和20%丁氟螨酯悬浮剂。综合来看,建议使用30%乙唑螨腈悬浮剂56. 25~75g/hm~2、40%联肼·螺螨酯悬浮剂100~150g/hm~2、45%联肼·乙螨唑悬浮剂56g/hm~2、20%丁氟螨酯悬浮剂150g/hm~2对草莓叶螨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不同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和叶锈病的效果,在大田条件下进行了不同杀菌剂对这两种病害的防治试验。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结果表明:25%氰烯菌酯SC、20%叶菌唑SC、48%氰烯·戊唑醇SC和200 g/L氟唑菌酰羟胺SC的防效较好,防效为83.54%~88.92%;其次为400 g/L戊唑·咪鲜胺EW和430 g/L戊唑醇SC,防效为71.87%和73.31%;50%多菌灵WP的防效仅为58.05%。对小麦叶锈病的防效调查结果表明:30%丙硫菌唑SC、40%丙硫·戊唑醇SC和430 g/L戊唑醇SC的防效较好,防效为84.78%~88.33%;其次275 g/L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SE、48%氰烯·戊唑醇SC、40%叶菌·戊唑醇SC和400 g/L戊唑·咪鲜胺EW,防效范围为79.66%~81.56%;200 g/L氟唑菌酰羟胺SC和50%多菌灵WP的防效为69.36%和39.33%。从防治效果、两种病害兼防以及延缓抗药性等方面综合考虑,氰烯·戊唑醇、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丙硫·戊唑醇、叶菌·戊唑醇等交替使用是防治小麦赤霉病和叶锈病比较好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苯甲·嘧菌酯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27%三环·己唑醇悬浮剂和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对田间早稻纹枯病进行施药防治试验,调查并比较了苯甲·嘧菌酯与另外两种药剂的防治效果。始病前喷施1次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30 m L/667m2对水稻纹枯病的控制效果达92.74%,与在始病前及盛发期各用药1次处理的控制效果99.20%相接近,并极显著高于仅在盛发期用药1次的各个处理。由此得出在水稻纹枯病始发前后使用1次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30 m L/667m2,能够有效控制该病在田间的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适用于小麦叶锈病防治的化学药剂,本研究选取吡唑醚菌酯和氟环唑及二者不同比例复配组合,采用喷雾接种法,测定了吡唑醚菌酯和氟环唑单剂及其不同复配比例在作为保护剂使用时对小麦叶锈病的室内防治效果,并测定了室内筛选确定的最佳比例复配药剂对小麦的安全性及对小麦叶锈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室内防效试验显示:吡唑醚菌酯、氟环唑及二者不同比例复配对小麦叶锈病病斑扩展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其中吡唑醚菌酯的抑制作用更强,其EC50值为0.01μg/mL。联合毒力评价表明:所有复配组合均表现出协同相加作用,吡唑醚菌酯·氟环唑质量比50∶133复配时增效系数(SR)最大,为1.50。室内及田间防治试验表明:在所设浓度梯度范围内,防效与浓度呈正相关;在有效成分120 g/hm2剂量下,26%吡唑醚菌酯·氟环唑悬浮剂(SC)的田间防效为85.12%,优于各自单剂处理。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所有处理均能保证不同品种小麦正常生长,未发生药害现象。研究表明,吡唑醚菌酯·氟环唑复配对小麦叶锈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可为生产上防治小麦叶锈病和科学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选择8种药剂开展棚室甜瓜白粉病防治试验,调查比较各药剂的应用效果。结果发现,5%己唑醇悬浮剂、25%乙嘧酚磺酸酯微乳剂、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和29%比萘·嘧菌酯悬浮剂的防病效果较好,第2次药后14d防效分别为96.42%、94.10%、86.28%和82.14%。其中,25%乙嘧酚磺酸酯微乳剂速效性较好,5%己唑醇悬浮剂、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持效性较好。安全性观察发现,25%乙嘧酚磺酸酯微乳剂处理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药害。因此建议在棚室甜瓜生产中使用5%己唑醇悬浮剂、29%比萘·嘧菌酯悬浮剂或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防治白粉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