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施药时期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为了找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最佳施药时期,2018年笔者在小麦扬花时期开始进行了不同时期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调查分析,形成了具有推广作用的结论。1材料和方法1.1试验对象、作物品种试验对象为小麦赤霉病,试验作物品种为郑麦119。1.2环境条件1.2.1试验地试验田选择在枣阳市琚湾镇郑岗村,前茬作物玉米,常年小麦赤霉病发生严重的田块进行,所有试验小区的栽培条件(如品种、土壤类型、施肥、播种期、生育期等)一致。  相似文献   

2.
卢斌  杨呈芹  李祥 《植物医生》2016,(10):65-67
近几年来,小麦赤霉病受菌源、天气、品种等因素的影响,暴发频次增加,造成小麦减产。为生产上选择防治赤霉病的高效药剂,2016年用不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除每667 m~2用40%多·酮可湿性粉剂120 g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较差外,仅为55.93%,其他试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小麦赤霉病自2003年大流行以来,2010、2012年又大发生,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通过对该区多年气象资料和小麦赤霉病田间调查资料的分析认为,小麦破口抽穗至扬花期间的温度高、空气湿度大是导致小麦赤霉病大流行的最关键的气候条件,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程度与小麦破口抽穗扬花期间20 d内的温度、空气湿度、降雨日数、日照时数有一定关系;小麦种植品种、防治时机、所用药剂品种剂量及用水量是导致小麦赤霉病流行的因素。小麦赤霉病综合防治应在农业防治的基础上,科学选准药剂、提早在小麦破口抽穗期预防。  相似文献   

4.
江苏宜兴地区小麦赤霉病重发原因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小麦赤霉病田间调查数据和药剂防治结果为切入点,总结了2016年江苏宜兴地区赤霉病发生显症早、发展快、发生普遍、主栽品种间抗性差异不明显、晚播小麦损失大等特点。通过比对近10年来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分析认为田间菌源充足、气候条件适宜、农户防治不到位等因素是引起该病近年来连年重发的主要原因,并从菌源、品种抗性、防治适期、药剂选择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5.
江苏小麦赤霉病综合防控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气候变暖、秸秆还田和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抗性上升使江苏省小麦赤霉病流行频率提高。本研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对小麦赤霉病的综合防控关键技术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目前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频率已达60%以上,多菌灵的防效明显下降,低于60%。研究明确了赤霉病的防控适期和防治次数,对淮南、淮北主要小麦品种进行赤霉病自然发病鉴定,并阐述了品种抗性和药剂防治间的互作效应。研究结果揭示,选育推广对小麦赤霉病具有抗性的品种是小麦赤霉病防控的基础,把握适期于小麦扬花期施用非多菌灵类的戊唑醇、氰烯菌酯、丙硫菌唑等其他杀菌剂可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正>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的重要病害。一般可使小麦减产1成~2成,大流行年份可减产5成~6成,甚至绝收。为了能够更好的防治小麦赤霉病,本试验选用五种不同种药剂对小麦赤霉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通过试验验证防治效果,筛选出防治效果较好、对作物安全的药剂,供农业生产中推广使用。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点试验地选设在湖北省房县白鹤镇付家村。试验区地势较平坦,肥力良好。小麦与玉米套作。小麦于2013年10月有19日播种。条播,用  相似文献   

7.
2016年在大丰区进行了不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氰烯菌酯、戊唑醇、咪鲜胺等不同类型复配剂可以作为防治赤霉病的药剂。2017年在药剂中加入激键助剂对小麦赤霉病进行了减量增效试验,结果表明,激键助剂可以在不降低赤霉病防治效果的同时,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成本。2018年对小麦赤霉病抗药性检测表明,小麦赤霉病菌已经对多菌灵产生较高抗性。  相似文献   

8.
2019年-2020年, 在安徽贵池进行了小麦赤霉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的试验示范, 并依据预测结果指导大田小麦赤霉病药剂防治试验, 以确定最佳的药剂使用量。试验结果表明, 赤霉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能够在最佳防治时期前15 d内预测小麦蜡熟期赤霉病的病穗率, 预测准确度达100%。2020年, 依据该监测预警系统预测结果及赤霉病病穗率防治指标, 在小麦扬花初期及1周后每667 m2分别使用48%氰烯·戊唑醇悬浮剂40 mL和20%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40 mL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最优药剂用量, 防治效果达95.32%。  相似文献   

9.
正1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试验作物为小麦,品种郑麦101,对小麦赤霉病、条锈病均为感病品种。1.2供试药剂试验药剂:40%咪铜·氟环唑SC,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对比药剂:50%多·酮(40%多菌灵、10%三唑酮)WP,扬州市苏灵农药化工有限公司生产;0.3%四霉素AS,辽宁微科生物工程股份有  相似文献   

10.
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25%氰烯菌酯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较好。在发病初期连施两次药基本能控制小麦赤霉病的为害,其内吸性较好,持效期较长。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对小麦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是防治小麦赤霉病较理想的药剂。  相似文献   

11.
<正>本试验以喷施不同品种和同一品种不同剂量的杀菌剂来防治柑橘砂皮病,取得各种药剂各种剂型的防治效果,为柑橘砂皮病防治筛选出最佳药剂。1材料和方法1.1试验条件1.1.1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试验对象:柑橘砂皮病。柑橘树品种:伦晚脐橙。  相似文献   

12.
新奥苷肽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效及增产作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奥苷肽是一种新型生物杀菌剂,为验证其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和使用剂量,2013年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扬花初期一次施药,新奥苷肽4%水剂对小麦赤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450、600、750m L/hm23个处理防效分别为80.96%、86.53%和96.13%,显著优于对照药剂。新奥苷肽对小麦赤霉病防效和增产效果明显,对小麦生长安全,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小麦赤霉病成为河南小麦的主要流行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而长期单一用药会导致病原菌抗药性发展加快,需轮换使用不同类型的防治药剂。选择3种新型药剂和1种当地常用药剂在河南省光山县开展了小麦赤霉病田间防治试验。结果显示,在小麦扬花期施药2次后,3种新型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为84.2%~87.27%,对小麦纹枯病也有一定的兼治作用,处理区小麦产量较空白对照增产35.81%~39.39%,防病效果与减损保产效果均优于当地常用药剂。  相似文献   

14.
为了筛选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高效低风险农药,选择4个小麦主推品种,分别使用麦甜+麦甜伴侣(20%氟唑菌酰羟胺SC+25%丙环唑SC)、喜多金(38%唑醚·氟环唑SC)、笑多收(45%戊唑·咪鲜胺EW)等3种不同类型的药剂进行赤霉病防治示范。结果表明,3种药剂对小麦赤霉病均有较好的防效,在4个小麦主推品种上平均防效分别为88.1%、81.5%、75.5%;其中,以麦甜+麦甜伴侣效果最好,且该药剂处理对小麦的增产幅度在5%以上,增产效果高于其它两种药剂处理。建议在生产实际中,推荐使用麦甜+麦甜伴侣(20%氟唑菌酰羟胺SC+25%丙环唑SC)防治小麦赤霉病,以便提高防效和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5.
不同药剂及施药次数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筛选高效药剂,明确不同药剂及不同施药次数对小麦赤霉病的预防效果,特进行了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5%氰烯菌酯悬浮剂、40%戊唑·咪鲜胺悬浮剂、35%戊唑·福美双悬浮剂、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均有一定的效果,以氰烯菌酯防效最佳;防治小麦赤霉病建议选用氰烯菌酯、戊唑·咪鲜胺等药剂,从农药减量和经济角度考虑,生产上建议:小麦抽穗扬花期雨水偏少的年份,于小麦始穗期选择对路的药剂预防1次即可;小麦抽穗扬花期雨水偏多的年份,小麦始穗期施药1次后,间隔7 d左右仍需进行第2次防治。  相似文献   

16.
37%抗菌灵WP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示范37%抗菌灵WP在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同时,对小麦白粉病具有兼治作用。为验证其效果,我们在荆州国营太湖农场农科所面积4135.4m2,长势较好的早熟窄幅条播小麦田内进行示范试验。示范药剂采用:37%抗菌灵可湿性粉剂8...  相似文献   

17.
正通过喷施不同品种和同一品种不同剂量的杀菌剂来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取得各种药剂各种剂型的防治效果,为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筛选出最佳药剂。材料和方法试验对象试验对象:马铃薯晚疫病(Potato Late Blight)马铃薯品种:鄂马铃薯3号。试验地试验地选择选择试验田时,要尽量避免选取前茬为茄科作物的田块,例如辣椒、茄子等,应选取前茬为水稻、玉米、黄豆等作物的田块进行试验。试验田  相似文献   

18.
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赤霉病特大流行年不同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存在极显著差异,可分为高感、中感和中抗3个类型。因此,生产上应以中抗品种扬麦158作为当家品种,适当示范种植扬麦11、扬麦13等抗病、耐病性较强、产量较高的品种,并加强测报,适时开展药剂防治,综合控制病害的流行为害。  相似文献   

19.
廖恩富 《植物医生》2002,15(5):33-34
小麦赤霉病、锈病近些年来在我县已成为上升流行趋势 ,严重影响小麦产量的提高和品质 ,据 2 0 0 1年至 2 0 0 2年田间调查记载 ,锈病重病田病株、叶发病率均达 10 0 % ,轻病田已达 30 % ,赤霉病重病田高达 10 0 % ,轻病田已达 2 0 %。加之农村群众对小季作物病虫防治的轻视 ,每年造成产量损失 10 %~ 2 0 %。因此 ,我们采用 15 %粉锈灵拌种进行防治试验 ,结果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药剂15 %粉锈灵可湿性粉剂 (湖南乐永农药厂生产 ) ,市购。1.2 试验药量6 6 7m2 用 80g ,拌种 5kg。1.3 品种自留种川麦 2 2。1.4 试验方法试验地…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21%三唑磷·三氟氯氰菊酯乳油防治棉花棉铃虫的最佳用药量和对棉花的安全性,特进行本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试验条件1.1试验对象和作物、品种的选择试验对象:棉花棉铃虫;作物:棉花;品种:中棉12,市售。1.2环境条件试验在霍山县衡山镇迎驾厂村棉花田进行。试验地肥力中等,棉花长势较均匀一致,其他栽培条件符合当地的农业实践。2试验设计和安排2.1药剂2.1.1试验药剂21%三唑磷·三氟氯氰菊酯乳油900、1 050、1 200g/hm2(江西万德化工科技有限公司)。2.1.2对照药剂20%三唑磷乳油1 125g/hm2(安徽省安庆市化工总厂);2.5%三氟氯氰菊酯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