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丝状支原体感染而引起的羊呼吸道病,传染性强,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呼吸道是主要传播途径,各种不良的外界因素刺激都对本病有促发作用;根据临床发病的缓急程度,本病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3种;病羊前期主要表现呼吸道症状,后期为全身症状;加强对羊群的管理,每年定期免疫可很好地控制本病,对丝状支原体敏感的抗生素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2.
羊隐孢子虫病是羊原虫性寄生虫病的一种,隐孢子虫一生可进行裂殖生殖、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3个阶段,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羔羊最容易感染发病,成年羊多耐过。病羊发病后以肠道症状为主要表现,诊断本病可采用饱和蔗糖水法、染色法和荧光抗体法;防治本病需要从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做起,目前尚无特效药能够完全治疗本病。  相似文献   

3.
羊细菌性腹泻病是肠道病的一种,由细菌性病原感染所致,常见的有魏氏梭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病羊前期主要表现消化道症状,后期可伴发全身症状;诊断本病可分为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两种,前者主要靠经验,而后者则依靠实验;预防本病需要加强羊群和人员的管理并定期消毒,治疗本病前期以微生态调理为主,后期则使用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4.
正羊链球菌病是羊群常见的细菌病,全世界广泛分布,危害较大;链球菌血清型较多,羊链球菌病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而引起;病羊主要表现全身症状和呼吸道症状,密切接触传播是其主要传播途径,临床预防应注意控制饲养密度,定期驱虫,加强环境消毒,定期对羊群进行免疫;抗生素是治疗本病的最佳药物,临床使用时应根据药物性质的不同选择合适的给药方法。1病原特性本病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引起,山羊和绵羊都能发病。病原经革兰氏染色后,镜检观察为球形或卵圆形,直径在  相似文献   

5.
羊肠毒血症是由D型魏氏梭菌感染所引起,多发于羔羊,临床以散发为主,绵羊和山羊都能感染,消化道是该病的最主要传播途径。根据临床发病缓急可分为最急性型和急性型两种,病羊主要表现全身症状,死亡率高;预防本病需提升羊场管理水平,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治疗本病时建议采用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相结合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正> 本病只危害山羊,绵羊少见,且以三个月至一岁的羊发病多,多发生于夏秋季节,春冬少见,山区比较多。常成群发生流行。成年羊也可感染发病,病羊通过接触将病毒病原传染给健康羊,通常呈散发性流行,感染病羊群只有少数羊发病,传播缓慢。主要通过腹下皮肤、黏膜感染。临床症状体温正常,病羊首先在腹下有痒感,病羊向墙壁其他物品上摩擦腹部、体侧、臀部等,或用嘴啃咬瘙痒部位,结成黄色或棕色的硬痂。三天后硬痂下有绿豆大小的脓疱。严重病例,患部继续发生丘  相似文献   

7.
羔羊痢疾是临床常见肠道病的一种,主要发病于出生后1周龄内的羔羊,魏氏梭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轮状病毒是引发本病的常见病原;本病一旦发生可造成病羊的死亡,并对羊群的整体生产性能产生长期影响,本病主要表现全身症状和恶性腹泻;预防本病必须做好羊舍的日常管理和消毒工作,树立"养大于防、防大于治"的管理意识;高免血清、微生态制剂等是治疗羔羊痢疾的常用药物。  相似文献   

8.
<正>山羊泰勒虫病是泰勒虫在羊的红细胞体内寄生所引起的血液原虫病。临床上以高热、贫血黄疸为主要特征,死亡率高。本病以1~2岁羊发病多,由硬蜱吸血而传播,危害较重。2013年,景东彝族自治县景福、文龙、安定、文井等镇饲养的黑山羊先后以高热、贫血黄疸,结膜苍白,初便秘后腹泻,粪中有血黏液,少数病羊有血尿、死亡率高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经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和实验室诊断,确诊羊泰勒虫病。经采取治疗、灭蜱、药物预防、加强检疫等措施,至今未再发病。  相似文献   

9.
羊附红体病是养羊临床常见病,病原是一种立克次氏体,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很难进行体外培养,主要通过水平接触方式、血液途径及垂直方式进行传播,人也可以感染引发无名热;病羊主要表现全身症状和黄疸;实验室诊断可采用抹片法、血清法和分子生物学法;预防本病需做好管理和消毒工作;四环素类抗生素、三氮脒和914对本病的治疗效果较好,临床最好注射使用。  相似文献   

10.
羊巴贝斯虫病一般在蜱孳生的季节多发,多以精神沉郁、贫血、发热、血小板减少为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比较高,常常给养羊业造成较大损失。2016年7月份笔者接到贵州省赫章县一养殖场送检的4只病羊,通过了解羊只发病情况、观察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进行实验室检查等,最后确诊发病羊为羊巴贝斯虫感染,同时针对本病提出相应防治措施,及时控制了病情,直接降低了养殖场经济损失,为临床上羊巴贝斯虫病的预防与治疗、准确的诊断等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1.
<正>脑包虫病又名脑多头蚴病,当地牧民叫"转脑疯",其蚴虫有100~250个头节而得名,该病是其幼虫寄生于羊脑而引起的寄生虫病。本病无季节性,以春季为高发季节,对养羊业危害极大。本文通过湟源县一起患脑多头蚴病藏系羊,论述及分析了该病的发病原因,对本病的不同临床症状、诊断、预防进行了介绍,并运用手术摘除法治疗,效果良好。1病因羊脑包虫病又称羊多头蚴病,其成虫为多头带绦虫寄生于犬科等食肉动物的小肠内,蚴虫寄生于羊的脑和脊髓里  相似文献   

12.
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是由多种病原引起的疾病,主要通过眼结膜间接接触感染,蚊、蝇类可成为本病的主要传染媒介.气候炎热、刮风、尘土等因素有利于本病的发生和传播.羊群的发病率为60~90%.病羊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病程一般为20~30d.多数病羊可自然康复.有的导至角膜炎,角膜云翳,角膜白班和失明.发现病羊应立即隔离,在发病季节注意做好预防和扑灭蚊蝇工作,临床上需要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3.
<正> 李氏杆菌病是由单核细胞李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散发性传染病,常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多在冬季和春季流行,李氏杆菌病不仅可引起羊、猪、兔发病,也可引起家禽发病。1 发病情况2006年3月份,吉林省九台市兴隆镇新立村一养殖户饲养的绵羊突然发病。发病绵羊13只,死亡2只,发病率16.3%,死亡率15.3%。发病后畜主曾给病羊注射过青霉素,但没有效果。2 临床症状突然发病,病羊体温升高,多在39℃~45.5℃,以急性脑膜  相似文献   

14.
正绵羊肺病病原尚不明确,认为是绵羊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和肺丝虫侵袭有关。本病散发呈地方性流行,不同年龄、性别的绵羊均能发病,尤以幼龄羊及老龄羊多见,以冬春季节发病较多。病羊表现咳嗽,当驱赶或夜间休息时咳嗽更为明显,同时流出黏性鼻液和打喷嚏。呼吸困难,病羊消瘦,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  相似文献   

15.
新建羊场突发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建羊场突然流行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 ,体弱羊只最先表现临床症状 ,但剖检变化并不明显 ;体质强壮的羊出现临床症状较迟 ,较严重 ,难治疗 ,死亡率高 ,剖检变化也较为典型。发病羊及可疑羊占羊群 5 2 .2 % ( 1 6 8/32 2 )。死亡 2 8只 ,占发病和可疑羊 1 6 .7%( 2 8/ 1 6 8)。羊群拥挤 ,营养状况不良 ,圈舍阴冷潮湿是诱发本病的因素。连续注射氯霉素和培氟沙星 ,并口服小剂量土霉素对该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注射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氢氧化铝菌苗有助于本病的治疗 ,并可有效防止本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6.
莫尼茨绦虫病是羊的主要寄生虫病,可严重危害浏阳黑山羊的健康。通过发病情况调查、临床症状观察和实验室检查等,对1例浏阳黑山羊莫尼茨绦虫病进行诊治,通过加强管理和药物治疗,使病情得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7.
本病是由羊放线菌感染后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羊在发生本病后不会出现急速的发病和死亡,但发病羊的生长发育会受到影响,病羊还表现为机体不同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脓肿和溃疡等。导致羊养殖场受到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通过对羊放线菌病进行全面的归纳和总结并着重分析其发病症状和诊治方式。  相似文献   

18.
羔羊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而引起的羔羊的一种急性细菌性传染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临床可分为败血型和肠型2种,前者主要表现全身症状,后者主要表现消化道症状。本文简要介绍羔羊大肠杆菌病的发病原因及临床症状,并提出了羔羊大肠杆菌病的预防与治疗方法:加强羊场管理,合理使用微生态和药物可有效预防本病的发生;治疗本病必须对病原菌进行抑杀,同时补充体液,纠正酸中毒,调整肠道机能。  相似文献   

19.
羊口疮病是由疱疹病毒感染而引起的羊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造成感染部位的破损、溃烂,并形成水疱、脓疱和溃疡;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本病可分为口唇型、外阴型、蹄型和乳房型4种;预防本病必须加强羊群管理,及时清理病羊体表脱落物,羊舍定期消毒,疫区羊群必须定期防疫,免疫同株型的疫苗毒株,减少体表皮肤黏膜的损伤等,这些措施可有效降低本病的发病率;对伤口进行清洗消毒,局部涂抹抗生素膏剂可治疗本病。  相似文献   

20.
羊鼻蝇幼虫病是由于羊的鼻腔内寄生羊鼻蝇幼虫而引起的寄生虫病,本病在北方地区常发,可引起羊的一系列症状,直至死亡。本文通过对本病发生的流行病学、病原特征、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诊断和防治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能够为科学的认识和防治此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