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袭人胡蜂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义的胡蜂包括蜾蠃科、马蜂科和胡蜂科的昆虫,袭人胡蜂则主要是胡蜂和马蜂类的种类。论述了我国对7种袭人胡蜂的生物学及胡蜂蜇人后的救治及有害胡蜂的预防和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目前已知的主要种类,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池成林  李强  马丽 《南方农业学报》2018,49(6):1139-1146
文章对胡蜂亚科昆虫的劳动分工、飞行节律、捕食行为、筑巢、交配与生殖分工、越冬习性、年生活史、天敌与微生物病害等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农林业上控害效果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结合目前的研究现状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提出建议:平衡对胡蜂亚科各属种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实时与国外有关机构进行信息分享,及时更新我国在胡蜂亚科昆虫研究方面的理论和方法;对利用胡蜂在农林业上进行控害的应用,应以胡蜂的生物学特性等多方面的科学理论为基础,加强研究和更新胡蜂饲养管理技术和改进现有技术缺陷,同时在实际应用中应合理安排田间及林区内不同作物的种植模式,加强对胡蜂蜂群的合理管控与控害效果评价,从而促进利用胡蜂进行生物防治在生产实践中的推广应用,为今后发展农业生态新环境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咸阳地区墨胸胡蜂的生活习性及其触角电位生理反应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陕西咸阳地区墨胸胡蜂的生活习性及触角电位反应进行初步研究,旨在为陕西省及其他地区、其他种类胡蜂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野外跟踪及定点观察等方法,对其筑巢环境、取食、日活动情况及其活动与气温的关系等习性进行了研究;选取桂花、檀香、玫瑰、绿茶等10种不同气味的挥发油,对墨胸胡蜂进行了触角电位测定。【结果】墨胸胡蜂主要筑巢于树干、废弃窑洞等,属杂食性昆虫,喜食各种水果及软体昆虫等;其日活动高峰时间是10:00~16:00;墨胸胡蜂的活动与气温密切相关,随气温的变化,活动次数发生明显变化。触角电位反应表明,墨胸胡蜂对各种气味均有不同程度的触角电位反应,其中对桂花的触角电位反应值最高,对檀香的触角电位反应值最低。【结论】墨胸胡蜂筑巢位置大都比较高,属杂食性昆虫,取食范围较广,活动的高峰时间相对集中,桂花对墨胸胡蜂可能具有吸引或驱避作用。  相似文献   

4.
《新农业》2017,(21)
胡蜂科的昆虫一般是膜虫纲和膜翅目的大型昆虫,虫体体型比较细长,一般的颜色呈现出黄色或者红黑色的颜色,常带有黑色和褐色的斑点和条带。科学养殖胡蜂科幼虫蜂蛹的复合技术目前被生物科学广泛应用,在研究中人们常对于人工条件下的蜂王交配、越冬、筑巢等方向进行广泛的市场开拓。由于蜂幼虫、蜂蛹、蜂毒酒等胡蜂科的昆虫食品收到人们的喜爱和欢迎,在市场价格逐年走高的情况下,为了保护野生蜂蛹资源,需要通过人工养殖的方式增加胡蜂科蜂幼虫的产量,利用可持续利用的增值手段缓解昆虫资源的数量危机。  相似文献   

5.
郭云胶  高鹏飞  赵昱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0906-10908
探讨了科学养殖胡蜂科蜂幼虫蜂蛹的复合技术,简要介绍了人工条件下蜂王交配、蜂王越冬、蜂王筑巢等技术难题的破解,并对我国胡蜂科昆虫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新农业》2008,(8)
法国最大西红柿生产基地SAVEOL利用胡蜂消灭害虫,并借助雄蜂为蔬菜传粉,已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白蝇、蚜虫和红蜘蛛是西红柿的大敌,从80年代开始,他们尝试利用这些害虫的天敌以虫治虫。他们先把胡蜂引入西红柿种植大棚进行实验,在取得满意结果后,近年来开始对胡蜂进行大量人工养殖。方法是把白蝇和胡蜂放进种植烟草的大棚,胡蜂很快在白蝇的幼虫上产卵,并以白蝇幼虫为食,孵化出小胡蜂。此外,SAVEOL还饲养了一些其他昆虫为蔬菜种植服务。  相似文献   

7.
正东北地区夏季温度适宜,蜜源植物长势良好且非常丰富,为胡蜂生存创造了良好空间,它们是蜜蜂的天敌,直接影响养蜂场的蜂产品收成。为了安全度夏,保证蜜蜂群安全的同时也提高蜂产品产量,养蜂人应该了解各种胡蜂习性,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胡蜂防治。1胡蜂的生理特性与危害1.1胡蜂的基本生理特性胡蜂与其他种类昆虫一样,都是群居性生物,它们趋光、趋风、趋红,在环境较为隐蔽的树洞、山洞中建巢,且要求建  相似文献   

8.
胡蜂科的斑胡蜂、黑尾胡蜂的蜂毒、蜂巢、幼虫及全体是常用中药,主治风湿痹痛.因这类药用昆虫毒性大,常能蜇伤人、畜,故养殖者甚少.其实养殖胡蜂简便易行,只要掌握科学饲养方法,就是一条短、平、快的致富路.  相似文献   

9.
药用胡蜂是胡蜂科昆虫的班胡蜂和黑尾胡蜂的全体,其幼虫、蜂巢及胡蜂毒均可入药。药材名大黄蜂(全体)、大黄蜂子(幼虫)、露蜂房(蜂巢)。 一、养殖价值 药用胡蜂味甘辛,性温。主治风湿痹痛,胡蜂酒祛风湿,治急性和漫性风湿痛,以及风湿性关节炎;与其幼虫(大黄蜂子)功效相同;露蜂房有镇痛、祛风驱虫、消肿解毒等功效,主治惊痫、风痹、疗毒、牙痛、乳痛、顽癣、癌症等,是一味传统常用中药;胡蜂毒用来治疗炎症等,并有抗癌及抗辐射的作用,已引起各国医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正>一、胡蜂的生理特性胡蜂是群居性生活的昆虫,具有趋光性、趋风性、趋红性特点。胡蜂常在隐蔽的山洞或大树洞内建巢,洞内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有利于御敌、护巢。蜂巢呈球形,单脾。因种类不同,其群势差异较大,一般由100~1000只胡蜂组成,最大群4000~5000只。捕食昆虫,多为蝇类、虻类。在其他昆虫饲料短缺时捕杀蜜蜂,是蜜蜂的重要敌害。二、胡蜂的毒性及危害胡蜂毒液呈碱性,易被酸性溶液中和。毒液有致溶血、出血和神经毒作用,能损害心肌、肾小管和肾小球,尤易损害近曲  相似文献   

11.
【目的】黄脚胡蜂(Vespa velutina Lepeletier)是一类重要的经济昆虫和天敌昆虫,对中国云南等地区农林业生产、胡蜂养殖业发展及以其为基础带动农民脱贫致富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其生物学特性目前尚缺少系统的研究报道。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黄脚胡蜂资源,本研究对其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方法】采用室内与野外相结合的方法对该蜂进行系统研究,从其个体发育史、年生活史及主要行为习性和天敌种类等方面详细记述该蜂的生物学特性。【结果】黄脚胡蜂以休眠的成虫形态越冬,翌年3月末至4月初出蛰。该蜂一生共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发育阶段,其中卵期约为4.8 d,幼虫期约为10.3 d,蛹期约为11.1 d,成虫分为蜂王、工蜂和雄蜂三型。自然条件下,该蜂6:00外出活动开始,12:00~14:00活动高峰,20:30活动停止。该蜂常以蛾类、蜜蜂等昆虫为食,偶尔也见其会访问头花蓼(Polygonum capitatum)、蛛丝毛蓝耳草(Cyanotis arachoidea)等植物花朵和取食果实汁液。该蜂多用桉树(Eucalyptus robusta)植物纤维作筑巢材料。该蜂的天敌主要包括同种胡蜂与双色胡蜂(Vespa bicolor)的创始蜂王以及鸟类、蜘蛛和蚂蚁等。【结论】在云南,黄脚胡蜂的发生期为3月,有别于前人报道的5月及无越冬现象。与其他地区的黄脚胡蜂比较,云南地区该蜂在昼夜外出飞行节律、蜂群转移、食物、访问植物种类及天敌种类上均有所差异。该蜂一雌多雄的交配行为与前人报道相同。这些差异可能与黄脚胡蜂对云南高原环境产生生态适应性有关,其适应机制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2.
辛明  杨贵军  王新谱  胡天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339-15341
2008~2010年对宁夏贺兰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膜翅目昆虫进行系统采集和研究。结果表明,贺兰山膜翅目昆虫有12科37属61种。其中,蚁科、蜜蜂科为优势科;泥蜂科和胡蜂科为常见科。膜翅目区系组成的古北种占73.8%,广布种占31.18%,东洋种成分没有分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介绍山区最古老、最丰富、最被误解的昆虫资源——胡蜂科蜂类资源产业现 状和发展前景,主要有以下内容:1、养殖胡蜂产业现状与前景;2、胡蜂资源系列产品研发现状及 前景;3、胡蜂除虫产业现状与前景;4、胡蜂蜂疗产业现状与前景。目的是变害为利,从源头、从顶 层设计等方面构建胡蜂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体系,开辟山区农户就地取材、科学靠山吃 山,可持续增收的新途径,把山区丰富的胡蜂资源优势,变成可持续增收的产业优势,促成科技 型、网络型、惠农型胡蜂资源产业龙头企业的形成,构建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产业示范模式  相似文献   

14.
从形态学、分类学、生物学等角度对胡蜂进行了综述,以期推动我国的胡蜂研究。  相似文献   

15.
1979~1986年,对福建省南、北和中西部地区胡蜂的种类、分布及捕食(寄生)或为害进行了调查、分类鉴定,并根据有关文献资料记载,整理成名录。这些胡蜂包括:蜾赢科30种,胡蜂科17种,异腹胡蜂科3种,铃腹胡蜂科4种,马蜂科17种。  相似文献   

16.
报道胡蜂属Vespa Linnaeus的系统发育研究结果。运用PAUP(SWOFFORD,1993)软件对胡蜂属系统发育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将胡蜂属分为2个大的类群,即树巢胡蜂类群(wood-nesting groups),地巢胡|牵类群(earth--nesting groups),各分为4个亚群。文中还给出了胡蜂属18种的系统发育和包括1个新种的形态描述。  相似文献   

17.
报道胡蜂属Ve5pa Linnaeus的系统发育研究结果.运用PAUP(SWOFFORD,1993)软件程序对胡蜂属系统发育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将胡蜂属分为2个大的类群,即树巢胡蜂类群(wood-nesting groups),地巢胡蜂类群(earth-nesting groups),各分为4个亚群.文中还给出了胡蜂属18种的系统发育和包括1个新种的形态描述.  相似文献   

18.
胡蜂科和蜜蜂科蜂类分布广、资源丰富、经济价值高、生态效益好,但不同胡蜂相互捕食、胡蜂捕食蜜蜂导致了胡蜂养殖与蜜蜂养殖矛盾冲突,为指导山林农户科学养蜂,解决不同蜂类的混养问题,特此试验了不同胡蜂混养、胡蜂与蜜蜂混养。通过5年的研究探索,突破了胡蜂与胡蜂混养、胡蜂与蜜蜂混养的关键技术,解决了胡蜂之间相互捕食及胡蜂捕食蜜蜂的问题,促成了胡蜂和胡蜂、胡蜂和蜜蜂混养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陕南地区3种袭人胡蜂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陕南地区墨胸胡蜂、基胡蜂和金环胡蜂3种胡蜂的生物学特性,对其取食、取水习性、日活动规律、种群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胡蜂主要筑巢于乔木、灌木、杂草丛、石壁及居民房檐下等地方;日活动情况均呈"双峰"状,分别在8:00和18:00达到高峰,14:00左右取水频率最高;均有采蜜行为,8月份,墨胸胡蜂和金环胡蜂日捕食蜜蜂的高峰时间为11:00-14:00;墨胸胡蜂和基胡蜂的种群较大,金环胡蜂的种群小;8月份,3种胡蜂巢中各虫态数量所占比例相似,即蛹>幼虫>卵>职蜂.  相似文献   

20.
凹纹胡蜂的生物学特性及饲养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凹纹胡蜂是一类能伤害人与家畜,甚至能够致人、畜死亡的昆虫,长期以来靠自然繁殖得以生存和发展。如果在不掌握其生物学特性的情况下去接触它,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人们对于它的巢穴都避而远之。笔者从事胡蜂人工驯化饲养十余载,根据多年实践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